作為藝術明珠的琉璃,在絢爛的外表掩飾下,無法掩飾和生俱來的「阿喀琉斯之踵」,那就是脆弱.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裡則固執地宣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
古代的琉璃、料器以及作為現當代藝術載體的玻璃、拉利克、熔煉水晶等,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命運,但它們都經得起歲月的磨洗,經得起一雙雙手的撫摸和傳遞,它們凝結了烈焰,積蓄著陽光,抵抗水漬和風化,越千百年仍然華光如初.
琉璃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重要裝飾構件,通常用於宮殿、廟宇、陵寢等重要建築;也是藝術裝飾的一種帶色陶器。
從構思、設計、雕塑、燒制、細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經過四十七道精緻煩瑣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工人必須掌握技術方能操作,每道工藝均有各自不定的變化因素,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裡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
一隻模具只能燒制一件作品,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無法二次使用,大型複雜作品甚至需要多次開模、燒制才能完成。
琉璃在古代,琉璃作為一種特殊的材質,和杏黃色、龍紋一樣,同屬王族專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製品,琉璃的製造工藝也為王室工匠所掌控。
你一定看過《西遊記》,沙僧原本是天宮的捲簾大將,不就是因為失手打碎了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來的嗎。用周星馳的話講,打碎一隻酒杯就被貶下來,做神仙做成這樣也夠背的了。不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貴了。
佛家七寶的前五類是公認的,即金、銀、琉璃、硨磲*一種軟體動物*瑪瑙,後兩類有說是水晶的,有說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這說明琉璃是公認的佛家寶物;琉璃與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