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平臺的穩定性是影響全膝關節置換遠期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全膝關節假體一般可分為固定平臺和旋轉平臺兩種,理論上,旋轉平臺的設計承載了膝關節的軸向運動,減少了脛骨平臺與脛骨之間的相對位移,能夠提高假體的穩定性。但從目前的臨床研究研究分析,並不能看出旋轉平臺假體的明顯優勢。BJR雜誌刊登了一篇關於對比不同平臺膝關節假體穩定性的研究,研究者通過模擬假體在人體內的活動方式,利用高精度數字圖像技術,量化脛骨平臺與脛骨間的相對位移,對比兩種假體的穩定效果。
實驗選取四類全膝關節假體,分別為:固定平臺初次置換膝關節假體(Primary-F),旋轉平臺初次置換膝關節假體(Primary-RP),固定平臺翻修膝關節假體(Revision -F),旋轉平臺翻修膝關節假體(Revision-RP),每類假體選取六款不同廠商產品,共24個實驗樣本,每個樣本進行5次測試。研究人員將24件實驗樣本分別安裝在脛骨模型上,模擬假體在人體內沿力線的軸向運動和偏離力線運動,利用高精度數字圖像設備,獲取脛骨平臺不同位置(脛骨平臺前側、中間、後內側、後外側與外側)與模擬脛骨的之間的相對位移。
實驗分別模擬了膝關節假體在人體內沿力線的軸向運動和偏離力線運動,並記錄了膝關節假體與脛骨之間的相對位移。表1和圖1記錄了不同膝關節假體在進行軸向運動時,脛骨平臺與脛骨模型直接的相對位移情況,表2和圖2記錄了不同膝關節假體在進行偏離力線運動時,脛骨平臺與脛骨模型直接的相對位移情況。研究數據顯示,當膝關節沿力線的軸向運動時,移動平臺假體與脛骨的平均相對位移比固定平臺假體低172μm;膝關節在偏離力線運動時,移動平臺假體與脛骨的相對位移平均比固定平臺假體低84μm。
表1
圖1
表2
圖2
實驗最終數據顯示移動平臺相較於固定平臺假體,在阻止脛骨平臺與脛骨間的相對位移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因此證實了旋轉平臺膝關節假體相較於固定平臺膝關節假體的確能夠有效提高脛骨平臺與脛骨之間的相對穩定性,但實際操作時,由於手術精度要求、患者身體情況和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的臨床研究並不能指出兩種假體遠期療效的明顯差距。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膝關節外科相關文章、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