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五遍《寄生蟲》,不如聽奉俊昊自己講一遍!

2020-12-06 深焦DeepFocus

2010年代的日本動畫電影(上)

39:13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愛發電APP關注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小宇宙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

七月到來,總算是等到了內地院線的復工,不知大家有沒有重新走入電影院呢?我特地去了20號復工首日的零點場看了《第一次的離別》,意外見到了記者媒體和觀眾們為了屏攝龍標,在電影院工作人員幫助與倒計時下,連放三遍影片開頭的神奇畫面。也在這個月,每年巴諾書店的CC半價活動如期而至,熱門的李小龍套裝、《布達佩斯大飯店》、《婚姻故事》等都在半價開始後沒多久就一度賣到斷貨,可見活動的火爆。同時美亞也跟著降價了一些CC的大套裝,包括李小龍、哥斯拉、侯麥的六個道德故事、卡薩維蒂套裝等都降到了半價。不知道各位碟友們在這次大規模的促銷都買了什麼呢。

深焦·收藏系列

2020年6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5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4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3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2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1月影碟收藏指南

2019年影碟收藏完全指南

作者 qw0aszx

影迷加碟友,既愛布拉哈格也愛湯米·韋素,有時候也會拍點自己的短片

豆瓣 @qw0aszx

七月碟訊

標準收藏公布十月片單

CC的十月片單依舊沒讓人失望,首先大驚喜是拿回版權的《狂人皮埃羅》重發。《狂人皮埃羅》之前就一直有傳言說是CC從映歐嘉納手上重新授權回了版權,現在看來是真的。而和之前《影子部隊》拿回版權重發後不同的是,這次《狂人皮埃羅》不僅新設計了封面,同時正片也更新成為了全新的2K修復源,可以算是一次洗版了。不過除去正片外,花絮配置毫無變動。

接下來是1974年的黑人女性電影《克勞丁》,這部在影史上很有分量的黑人電影一直沒有好的版本,這次CC發行算是徹底解決了空白。正片來源於全新的4K修復,配備了原始單聲道混音。花絮方面首先是2003年錄製的一條評論音軌,主講人包含了片中的主要演員黛漢恩·卡羅爾、詹姆斯·厄爾·瓊斯與勞倫斯·希爾頓-雅各布斯,同時還有編劇萊斯特·派恩的兒子以及電影人小喬治·提爾曼參與。接著是一段全新錄製的對談,由電影人羅伯特·湯森德與策展人Ashley Clark主講。最後為一段音頻花絮,節選自黛漢恩·卡羅爾參與的1974年AFI「哈羅德·勞埃德大師課」系列。

下一部為1950年的《槍手》,亨利·金指導的這部西部片在某種意義上和《正午》一樣算是早期反傳統西部片的精彩作品,可惜名氣上並沒有後者那麼大。CC這次源自新4K修復的藍光應該能為此片吸引到新的一批影迷。音軌照常為無損的原始單聲道,花絮方面首先為兩段新錄製內容:一個是電影人、作家以及檔案工作者吉娜·泰拉羅利的訪談,專門講述導演亨利·金以及本片;另一段為關於剪輯師芭芭拉·麥克萊恩的視頻淪為,由電影學家J. E. Smyth製作。其餘還有一段1970與71年間亨利·金與芭芭拉·麥克萊恩的音頻訪談節選,同時還有更多花絮等待公布。

然後是1984年的英國犯罪片《打擊驚魂》,算是CC自洗自家2009年發行的DVD。正片依舊是當年做給DVD的高清修復源,由攝影監督認證,音軌配以無損原始單聲道。花絮方面也沒有新的內容,一條演員特倫斯·斯坦普在1988年上電視節目的訪談,還有一個2009年時候做給DVD的評論音軌,主講人包括導演史蒂芬·弗雷斯、演員約翰·赫特與蒂姆·羅斯、編劇彼得·普林斯還有剪輯米克·奧茲利。雖然看起來沒什麼新貨,但是至少應該能有個正確的高清源呈現,2011年發行的那個法版藍光把高清源嚴重DNR過了,基本不能看。

那麼這個月最後一部則是不少人都等待許久的《寄生蟲》,作為火爆全球的大熱門作品,CC也是毫不吝嗇為其配以了雙碟配置。雖然CC一意孤行不出UHD導致這版在畫質上依然沒辦法到達頂級呈現標準,但好在北美發行方NEON一貫合作的環球單獨發了UHD的版本,價格也便宜還帶英文字幕。對此片十分熱愛的忠粉還是強烈建議入手UHD的,此片的4K銳度和HDR使用效果在所有發行UHD的新片中都算是數一數二的級別。

CC這次《寄生蟲》首先引起大家注意的可能是封面,CC近幾年越來越被詬病封面設計太隨意,而這次封面設計算是比較巧妙。原點與橫點的組合不僅是片名「寄生蟲」的摩斯密碼,而且還是以朝鮮半島的形狀組合起來的。以鏤空外套的設計,包裝會是白色莫斯摩瑪鏤空的外紙套配以原始海報內封的託盤包裝。

關於此碟的具體配置,雙碟攜帶了原始版正片以及黑白版正片,並且均帶上原始的韓語杜比全景聲音軌。然而花絮部分依然是沒有關於影片創作時候的全長幕後紀錄片,之前其他版本攜帶的幕後製作也僅僅只是十分鐘不到的EPK宣傳花絮,看來實際拍攝花絮紀錄片應該是被韓國版權方藏著留給未來韓國版的發行。

但CC還是在盡其所能之內配備了自己的獨家內容,首現也是最重磅的就是一條獨家的評論音軌,由導演奉俊昊以及碟友們熟悉的亞洲電影專家湯尼·雷恩共同講解。關於這條評論音軌,豆瓣用戶XiaoGu透露了一些蠻有趣的幕後故事:因為疫情關係,兩人無法線下見面錄製,因此這條評論音軌是由CC的製片人主導建立連線,兩人分別在各自居住地的工作室,保持同步影片播放下通話錄製。因此這條評論音軌是三人分別在紐約、首爾和倫敦三地工作室同時錄製完成的。

聽過不少評論音軌的碟友們應該都能聽出不同設備的錄音區別,有些通過在線通話軟體錄製的評論音軌與專業錄音室內錄出的音質是天差地別。也正因此CC的製片人一開始十分擔心這次三地連線的錄音質量能否達到CC自家的標準。甚至做了兩手準備,讓奉俊昊單人錄製了一條備用的評論音軌,以防這次對談錄製質量不合格。而且為了對上三地的時差,在倫敦還沒完全解封的六月中旬,湯尼·雷恩得頂著疫情封閉的狀態,一大早就趕到錄音的工作室做好開始錄製的準備。幸好工作室的錄音質量不錯,兩人對談也十分順利,最終成功完成錄製收入到了這次發行的影碟之中。

這也是疫情期間對於影碟製作無數影響的直觀表現之一,像是這個月發行的《平原上的夏洛克》藍光中那條評論音軌也是在國內疫情期間,導演自己在家錄製的。當然,CC這條錄製最後能順利地以高質量完成,應該也得益於奉俊昊與湯尼兩人多年老友的默契。

在為數不多關於湯尼本人的紀錄片《湯尼·雷恩和韓國電影的25年》中,奉俊昊講到了兩人多年的交情。當年湯尼作為溫哥華電影節的選片人,在看韓國電影藝術學院出品的作品中,發現了奉俊昊的畢業作品《支離滅裂》。湯尼特別喜歡, 還幫他在場刊上寫文章推廣。

當時奉俊昊向張善宇《花瓣》的劇組投了簡歷,但是沒有被選進。湯尼聽到此事後還特意將奉俊昊的短片《支離滅裂》與張善宇的長片《對你,我將奉獻全部》策展到一場放映,想讓張善宇看到奉俊昊的作品。這次CC發行《寄生蟲》,湯尼本想讓CC帶上奉俊昊的畢業作品,因為他覺得短片中可以看出《寄生蟲》中不少內容的雛形。可惜因為發行的時間計劃緊張,這次沒有談好版權,所以可能會作為花絮帶到之後CC的《殺人回憶》之中。

《湯尼·雷恩和韓國電影的25年》截圖,對湯尼還有韓國電影感興趣的都可以看一看,Youtube上官方有放出帶英文字幕的全片

那麼除去這個評論音軌外,CC花絮還包括了奉俊昊與影評人達西·帕奎特新錄製的對談,奉俊昊、美術指導李河俊以及剪輯師楊勁莫的全新訪談、講述韓國新電影運動的新節目、影片在2019年坎城電影節的媒體會、奉俊昊在2019年裡昂盧米埃爾電影節的大師班以及故事板對比花絮。英版人造眼中的那個刪減片段沒有收錄還是比較可惜。

《十三號星期五》系列收藏套裝

作為著名砍殺系列之一,《十三號星期五》系列雖然不像《月光光心慌慌》或者是《猛鬼街》那樣有一個特別突出高質量的首部開啟全系列,但依舊以貢獻出了傑森這一經典殺人狂形象,在恐怖影史上佔有著無法抹去的一筆。這個系列部分最早在2009年派拉蒙自己就有發行藍光,後來在2013年華納整合了全集發過一個套裝。這些發行音畫質尚可,花絮配置一般,對於系列粉絲來說肯定是不夠的。印象裡是幾個月前,慢慢開始有傳聞說尖叫工廠(Shout Factory)在暗中準備一個《十三號星期五》的大套裝,結果就在這個月,SF正式公布了這個套裝將於10月13日發行。

這個豪華套裝以16碟的規格囊括了系列12部電影,包括如《弗萊迪大戰傑森》這種外傳還有2009年的全新翻拍,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完整系列。那麼這次公布的配置中最重磅的可能是終於以真3D藍光的規格攜帶3D版了。第三部可以說是八十年代3D影片中最瘋狂地使用3D「挑釁」觀眾的作品了,各種誇張到極致的3D出屏設計,這也讓其在3D愛好者們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派拉蒙在2009年發行的藍光中僅僅以廉價的紅藍補色格式帶上了3D版本,而在之後的十年多種,粉絲們各種請願、各種傳聞流出,甚至專業修復3D影片的3-D Archive也去詢問過,但依舊是沒有得到以3D規格修復的許可,這也與約翰·韋恩主演的3D西部片《蠻國戰笳聲》並列成為了兩部派拉蒙手握版權而得不到3D藍光發行的最重磅影片。

這次攜帶了3D版毫無疑問振奮人心的消息,然而消息公布後3-D Archive的負責人回覆說自家並未和SF合作。而SF之前自家進行3D修復處理做的兩部3D藍光《鬼哭神嚎3》與《金屬風暴》都有著不少鏡頭左右眼畫面垂直未對準的問題。這種問題會導致嚴重觀看不適感,我看過《金屬風暴》的3D藍光,問題多到甚至已經沒法正常觀看了。這種垂直未對準的問題,因為拍攝系統的原因,在膠片時代3D片的原素材中經常會出現。在膠片時代通過洗印是基本不能精準處理掉這個問題,但是數字時代下已經是很容易了。

3-D Archive的修復裡多次處理過這種問題,甚至我在自己拍攝的3D短片中都做處理過這種問題,就是很簡單的對準後重新構圖的操作。但SF的藍光卻依然這樣保留,明顯是修復處理時完全沒有3D處理經驗以及知識導致的。而《十三號星期五3》很不幸拍攝源底片有著不少這種垂直錯位的問題,這讓不少3D粉絲們擔心這次3D呈現效果。後來SF有回覆修復是在派拉蒙指定的一個工作室完成的,希望最後成品能夠驚豔大家吧。

下面列一下這套的具體配置,因為單獨兩張花絮碟的大部分內容依舊是「敬請期待」,所以現在公布的新花絮內容不多,每部影片自帶的內容大多是之前各種版本老花絮的一併打包攜帶,包括了海量的評論音軌、刪減片段、演職人員訪談等等花絮。

在下面我也具體只列一下重點的新花絮,想看詳細內容的可以去藍光網的新聞中查看配置。第一部以雙碟規格配置,分別攜帶劇場版正片與未分級版正片,均源自原始底片的全新4K修復。第二與第四部同樣源自原始底片的全新4K修復,而第三部則是源自「原始膠片素材」的4K/3D新修復。五六七八這四部並未得到新的修復,均為老源,其中第五和第六部分別多加了一條新錄製的評論音軌。

而之前一直以被刪減後的劇場版呈現的第九部,這次則收錄了劇場版和未刪減版雙版本。劇場版源自原始膠片素材的全新2K修復,未刪減版則是以劇場版修復素材加上了額外段落的高清源拼接而成。同時這部還配備了導演、製片、演員的全新訪談以及導演和作家Peter Bracke的全新評論音軌。第十部《傑森在太空》依舊是老源,但是新加了演員與Peter Bracke的新評論音軌以及製片和演員的新訪談。

最後兩部《弗萊迪大戰傑森》和2009年翻拍版《十三號星期五》均為老源老花絮。除了正片碟外,額外兩張花絮碟打包了不少關於整個系列的紀錄片和訪談內容,包括之前藍光套裝的十三號星期五編年史系列花絮、紀錄片《尖叫女王:恐怖片女主大曝光》與《砍殺肢解:永恆的恐怖血腥殺戮電影》等等這類內容。全新的花絮內容目前僅公開了配樂哈裡·曼弗雷迪尼的訪談以及兩段關於拍攝地的紀錄片,但一直有傳聞是SF這次會帶上系列幾部作品的工作室版本粗剪正片,包含許多從未見過的額外場景。而SF官方則也回覆說,沒有公布的內容裡有值得等待的猛料,不知具體會是什麼。

傅滿洲1965-1969系列套裝

大家對於傅滿洲這個形象應該是不會陌生,一個在黃禍論的時代被創造出的邪惡東方人物形象。從上世紀10年代在小說中誕生後,20年代開始就陸陸續續出現了以他為主要人物的電影改編。在六十年代,傅滿洲系列一共拍攝了六部作品,可以看出這個人物「IP」的火熱程度。當然隨著年代變化,政治風向的改編與矯正也讓傅滿洲這個帶有西方對華人惡劣幻想的角色慢慢成為了歷史一部分,不再被提起。然而這個系列作為電影史的一部分顯然是無法磨滅的,在現在這樣大環境下,指示劑能為這個系列出一個套裝也是很不容易了。

指示劑的這個套裝包含了五部影片:《傅滿洲的臉》、《傅滿州的新娘》、《傅滿洲之復仇》、《傅滿洲之血》和《傅滿洲的城堡》。除了最後兩部在2017年由Blue Underground發行過畫質基本是DVD級別的藍光外,剩下三部為首發藍光,並且指示劑這次的五部影片均來自於35mm原始底片掃描的全新4K修復源!五部電影音軌均為原始的無損單聲道,花絮雖然寫著更多待公布的,但目前的量已經足夠驚喜。

指示劑首先是找了不同的電影學家與影評人為《傅滿洲的臉》、《傅滿州的新娘》以及《傅滿洲之血》這三部錄製了全新的評論音軌。緊接著是一批全新錄製的訪談:《傅滿洲之復仇》的助理導演訪談、《傅滿洲之血》的場記板操作員訪談、《傅滿洲的城堡》中演員歐露莎爾芭·奈麗的訪談。同時《傅滿洲之血》還攜帶了配樂家Stephen Thrower講述此片導演與編劇合作幕後的新訪談、以及電影學家Christopher Frayling分析傅滿洲系列中民族主義元素的全新視頻論文。

除此之外,BEHP(英國娛樂歷史計劃)的採訪系列也有當做花絮帶入,其中1993年進行的導演唐·夏普訪談被分為兩段收錄於他執導的《傅滿洲的臉》與《傅滿州的新娘》中,還有2001年對導演傑瑞米·薩默斯的採訪收錄在了他的作品《傅滿洲之復仇》中。

同時這套還包含了幾部額外影片的收錄,除去傑瑞米·薩默斯1966年拍攝的《僧侶島之鬼》外,最驚喜的應該就是兩部默片時代的傅滿洲影片收錄:1923年的短片系列《傅滿洲博士之謎》中的一集《火之手》與1924年的短片系列續作《傅滿洲博士之謎》中《刺耳恐懼》一集。

除去這些外,還有常規的預告片、圖片集等內容,《傅滿洲的臉》還有一貫指示劑標配的超8家庭版正片的收錄。這個套裝限量6000套,包裝應該是一貫指示劑套裝系列的硬紙殼加託盤。同時傅滿洲套裝將包含一本120頁的厚實書冊,內含不少全新撰寫的文章。從官網直接訂購的買家還會附帶一張1965年為了宣傳《傅滿洲的臉》時,在紐約市長競選時期印刷的「投給傅滿洲一票」的復刻海報。

尤裡卡新發行片單

尤裡卡公布了自家九月份MOC系列的發行片單,其中《怪談》為之前限量版賣光後發行的單獨膠盒普通版。另外兩部為新發片目,分別為陳果的《香港製造》以及弗蘭克·塔特爾的《合約殺手》。

《香港製造》在2017年由博洛尼亞完成了4K修復,並且在2018年發行了單張BD25的港版藍光,相信不少影迷們手上都有這張碟。此次尤裡卡將其歸入自家的電影大師系列,以BD50規格承載,並且附帶了花絮。正片依舊源自4K修復,配備原始無損2.0聲道,花絮為一批全新訪談,包括了導演陳果、製片人楊紫明與餘偉國,以及大家都熟悉的馬可·穆勒。冊子還包含了影評人新寫的文章以及陳果的老訪談內容。

《合約殺手》則在去年由尖叫工廠首次洗藍,為原始底片掃描進行的4K修復。此次尤裡卡也是使用這個修復源,並且配備原始無損單聲道音軌。花絮方面尤裡卡並未複製SF新錄製的那條兩位電影學者的評論音軌,而是攜帶了由電影學家Adrian Martin錄製的另一條評論音軌。同時還收錄了兩版廣播劇版《合約殺手》的完整音頻以及由影評人新撰寫文章的冊子。

不過沒有想到的是,尤裡卡在這個月還一口氣公布了三張非MOC系列的十月發行,估計是乘著萬聖節檔期來的。其中國內碟友們應該最關心的就是《白髮魔女傳》了,我在深焦四月碟評文章裡比較詳細寫過此片之前版本的錯誤以及法版發行的全新4K修復藍光配置。當時就已經說到有英國碟商在談此片,沒想到這麼快尤裡卡就拿下了。

尤裡卡的英版源自全新的4K修復,同時原始粵語不僅帶了新混音的5.1還攜帶了法版沒有的單聲道。花絮中全新內容包含了導演于仁泰的新訪談(懷疑可能就是法版中新錄製的那段)與亞洲電影專家Frank Djeng新錄製的一條評論音軌。其餘老的內容包含于仁泰的評論音軌以及老的製作特輯花絮。在剛剛結束的上海電影節上應該也有不少影迷在大銀幕上看了此片新的4K修復,不知道同期修復的《夜半歌聲》會不會有碟商持續跟進。

十月發行的其餘兩部B級片為《舐血夜魔》與《猛鬼專線976》,均為老高清源呈現,音軌附帶LPCM 2.0以及DTS-HD MA的5.1新混音。花絮則是常規操作,新錄製評論音軌與主創訪談,舊的評論音軌、幕後花絮、不同版本這類的內容也一併打包帶上。

箭影十月片單

箭影這個月公布的片單較為平淡,學院系列僅發行一部塞德裡克·克拉皮斯導演的法國喜劇《一無所有》,花絮配的是關於此片導演工作的52分鐘紀錄片和導演的短片《這就是感動我們的東西》。本部Video系列發行五部,基本是囊括了Video所有的發片傾向:一部日本片、一部八十年代好萊塢製作、一部罕為人知的B級片和一部小成本恐怖新片。

《最後的星空戰士》算是極具八十年代特色的作品了,滿載的青年科幻冒險片元素也讓此片成為不少人美好的童年回憶。箭影此次繼續和環球的深度合作,對此片進行了源自35mm原始底片的全新4K修復,並且還首次修復呈現了當年70mm發行時製作的4.1聲道音軌(同時也攜帶原始立體聲混音軌還有全新5.1混音),徹底洗掉之前的環球老藍光。花絮方面除了一條新錄製評論音軌外,均為老花絮打包攜帶,包括導演與美術的評論音軌、老製作特輯和幕後紀錄片。

《宇宙人在東京出現》可能是這批中我最感興趣的了,作為日本第一部彩色科幻電影,影片布滿了屬於那個年代科幻的特質,就算沒有看過此片的影迷應該也有不少認得出片中那有著怪異萌感的海星狀外星人。角川對老高清的轉錄源做了修復處理後在去年發行了日版藍光,此次箭影同樣源自這個高清轉錄,攜帶原始無損單聲道音軌。花絮方面除了日本怪獸電影專家新錄製的一條評論音軌外,還獨家攜帶了此片美國發行版本的首次高清呈現。

《越挖越深》則是箭影近期對新片的一貫配置,新人導演熱度高的作品搭配早期作品,以雙碟的收藏版規格呈現。不過《越挖越深》看起來像是個非常廉價的作品,算是夫妻兩位導演的家庭製作作品,倒是影評人口碑意外可以,不知道有多少願意直接盲買這套的碟友。《越挖越深》以原始高清和立體聲音軌呈現,花絮包含了導演的評論音軌、導演夫妻以及在片中演出的女兒三人深入訪談、影評人新製作的視頻論文、特效段落講解、FrightFest TV節目採訪。而碟二額外收錄的作品《憎惡》,是一部僅一小時的西部恐怖片,以原始高清和立體聲音軌呈現,花絮僅為MV。

《白晝寒光》改編自英國著名連環殺手丹尼斯·尼爾森的故事,雖然是一部基本沒有人聽過的B級片,但此片可是入圍過威尼斯電影節的影評人周單元並拿了個獎,箭影的介紹中甚至將此片與《殺手的肖像》相比。藍光源自16mm原始底片的全新導演認證2K修復,配備原始無損單聲道音軌。花絮首先是新錄製的兩條評論音軌,一條為導演Fhiona-Louise主講,一條為電影學家Dean Brandum與Andrew Nette主講。接著是兩段影片演員的全新訪談,還有為了給此片籌資而拍攝的原始短片。最後還帶了兩部喬恩·雅各布斯導演,此片導演Fhiona-Louise參演的短片《大都會啟示錄》與《夢遊者》,均為全新高清修復。

簡短碟訊

映歐嘉納在七月公布了一些自家之後的發行影片,首先是趁著系列第三部即將上映而發行的《比爾和泰德歷險記》全新4K修復UHD。以2160p加HDR的高規格呈現全新4K修復源,畫質肯定比之前的老源要好上不少。花絮配備基本是最早的老花絮以及尖叫工廠為2016年發行的兩部合集製作的新花絮中挑選重點攜帶,包含了編劇的評論音軌、一小時長的回顧紀錄片、舊的訪談內容、比爾和泰德動畫版等內容。

除去此片外,映歐嘉納還公布了其餘三部全新4K修復的作品:《衝突》、《禿鷹七十二小時》和《怒火青春》。前兩部已經確定將發行UHD,《怒火青春》雖然未定UHD但可能性不小,同時此片的英國發行由BFI拿下,已經放出設計圖,會以雙碟BD的規格於11月16日發行。這部之前的轉錄源畫質看起來已經完全不能接受了,新的4K修復一定會提升巨大。

3-D Archive負責人前段時間在論壇中回復《十三女尼》的修復需要暫時往後推一下,因為他們取得了一部3D粉絲群體內極其熱門想要修復的重磅作品版權。消息一出大家都各自猜測,最終在這個月3-D Archive開啟了自家新修復項目的眾籌活動,宣布此片是1977年的臺灣第一部立體電影《千刀萬裡追》。為這個4K+3D修復的眾籌金額在幾天內就打成了,同時後期兩個額外內容的目標也都完成。

這次《千刀萬裡追》與《十三女尼》情況相似,3-D Archive能夠授權到使用的3D膠片素材僅為在北美發行時候的英語配音3D翻正片,眾籌的介紹視頻中也放出了一段測試掃描畫面(下圖),可以看出畫面嚴重褪色。但3-D Archive之前已經解決過不少這種問題,相信這次也能將不少不穩定的問題修繕完好,只是可惜僅帶有那條英語配音音軌了。

3-D Archive將在年內完成修復,並且將在年底由Kino發行此片的3D藍光,將包含真3D規格的觀看模式以及普通紅藍補色版本的雙規格。花絮內容配置則與它家的3D遺珠系列配備相似,並非和影片直接有關,而是將一些獨家3D內容放置在它家修復的3D影片中一併攜帶。這次額外內容包括有全新修復的3D漫畫《恐怖之屋》、二十世紀中葉的一批新修復3D照片合集、一段3D動畫。最後還有一段由3D專家Mike Ballew新錄製的講解內容,詳細分析講述此片所使用的3D拍攝系統「Super Touch 3-D」系統以及影片製作的歷史。3-D Archive還呼籲若是有人有此片拍攝的幕後照片,特別是這套3D攝影機系統的劇照或是圖片等,請聯繫他們。

二跑將在8月10日發行馬丁·舒利克於1991年指導的捷克電影《柔情關係》的藍光。此片由斯洛伐克電影研究院對原始膠片素材進行了2K修復,並由導演認證。此次二跑發行的藍光就源自於這個全新修復,並配備了無損原始單聲道音軌。花絮方面包含了一個講述此片製作以及影響的全新紀錄片《關於柔情關係》,還有導演舒利克在1989年拍攝的短片《Hurá》。

同樣在8月,二跑還將發行佩德羅·科斯塔去年的新作《維塔利娜·瓦雷拉》,花絮將包含導演的全新訪談以及更多未公開內容。此片也會由Grasshopper Film發行美版藍光,但是配置目前沒有公布,不急的碟友可以等兩版都發行之後對比選擇。

碟影傳媒正式公布了去年大火的國內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最終影碟設計圖。這次的影碟設計是由著名的海報設計師黃海操刀,整體以黑色調子呈現出不同於影片上映海報的另一種風格。設計圖可以看出這次的包裝設計的確可以稱得上是豪華,裡面附帶了海報、獨家導演信、破億歷、符咒、明信片、片中出現的山河社稷圖與神仙的自我修養,這個大黑盒看起來讓人想到碟影WCL系列之前的《2001:太空漫遊》那套厚實體積。

影碟本身配置之前已經有公布過,單張BD50配備了全球獨家一條的國語杜比全景聲音軌,這條音軌是專門為此藍光版發行製作,之前美版的UHD帶的全景聲軌僅為北美發行商自己做的英語配音。同時碟內還將收錄獨家近半小時的餃子導演訪談,他講述到了影片製作中不少的細節與過程。其餘上映宣傳的EPK花絮還有預告和MV也都一併帶齊。這套藍光也將在近期開放預售,此片的粉絲不可錯過。

七月碟訊

CC瓦爾達套裝

這個月出碟評的發行中最重磅的應該就是這個套裝了,八月十一日發行的瓦爾達套裝已經在各個碟評網站上均有上線。從包裝來看,實物與效果圖所示無大差別。與伯格曼套裝不同的是,書冊抽插式的影碟變成一頁一碟,但我依舊是覺得這種影碟放置方式太難受了。

從一開始DVDBeaver的碟評中,大家都猜測這次瓦爾達套裝會不會和伯格曼套裝一樣,成為全區的影碟,現在Criterion Forum實物圖證實了這點,背紙上ABC全區的標誌對於沒有全區機器的碟友們是件大好事。

對於影碟的實際配置,完整的詳細花絮列表也在Criterion Forum的此發行頁面都均列出。不過大家最在意的應該還是CC這套影片的壓制質量如何,畢竟CC一貫不盡人意的壓制碰上這種單碟兩部甚至三部的套裝分碟經常會出問題。

目前根據blu-ray.com分片的碟評截圖來看,這次套裝的壓制質量尚可,但依舊有部分影片截圖看得出一些壓制問題,包括長片《一個唱,一個不唱》、《阿涅斯論瓦爾達》、短片《女雕像物語》、《玫瑰艾勒沙》。當然也有些看起來問題嚴重的,比如說是被塞在同一碟裡的短片《揚科叔叔》、《黑豹黨》與長片《獅子、愛、謊言》、《牆的呢喃》以及《紀錄說謊家》,這麼多內容在一碟內,同時有些還是16mm拍攝的對顆粒要求很高的作品,導致這幾部被壓得慘不忍睹,膠片顆粒一塌糊塗。

同樣,四個半小時被塞在一張碟裡的《南特的雅克·德米》、《洛城少女二十五歲》與《雅克·德米的世界》也或多或少因為碼率的關係導致了原生顆粒的明顯破壞。其餘還有《達格雷街風情》與《幸福》這種,壓制時候沒有細緻監修導致暗部被壓出嚴重色塊。

同時,部分早期數字時代標清DV拍攝的作品,還有如同《你知道,你的樓梯很漂亮》這樣應該是標清帶子製作的短片,畫質肯定是僅能達到標清水平。同時像是《阿涅斯的海灘》與劇集《阿涅斯·瓦爾達在這裡和那裡》這種早期數字高清極其拍攝的畫面質感,也肯定達不到現在普遍高清的水準。但是膠片拍攝的短片《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看起來卻像是老的標清轉錄放大的,有點奇怪。

雖然依舊有著畫面壓制問題,CC的這套瓦爾達套裝依舊是藍光影碟中最重要的發行之一,相信也會在年底CC官網半價活動中,成為不少碟友們首搶的影碟。

這個月文章最後來稍微聊一下剛剛過去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吧,今年的電影節在復工後沒多久就舉行,影迷們憋了好久的熱情碰上防疫要求的30%上座,加上總體天數和場次減少,使得今年的搶票大戰格外殘酷。搶票完後真的感到絕望,一大批冷門的片子都瞬間賣光。

好在之後靠著朋友轉票,以及一些花式求票操作(批評修復質量求今敏還有送CC藍光求費裡尼),基本是想看的場次全都要到了。最後八天的電影節中(有一天沒看片)看了27場電影,還是遠超出一開始排片時候的預期了。這27場中,第一次看的新片最喜歡的是《眼淚之鹽》和六小時巨作《水俁曼荼羅》,老片中觀感最暢快還是今敏三部,即使這次《紅辣椒》的源質量不行、《千年女優》和《東京教父》修復都或多或少有問題。

電影院大家一起觀看氛圍最好的應該是《漁王》,晚場觀影和影廳內觀眾一起邊笑邊哭(甚至還有人被一處鏡頭嚇到!)的情感宣洩,是展現電影魅力的最佳時刻。還有《祝福》4K修復的驚喜,這個修復證明了中國電影資料館在拋去各種名頭上的加成處理後,按照正確方向花下力氣修,是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畫面修復的!(雖然開始在聲音上搞么蛾子,開始亂混現代音效了)

不過我主要想說的還是和發碟有關的費裡尼。大家都知道,CC要在費裡尼誕辰100周年的今年發行一個大套裝,很可能是囊括了費裡尼所有的作品,一部不落。費裡尼的影片在去年都集體升級修復到了4K規格,像是《月吟》這種2017年剛剛修了高質量2K的都再次提升到4K。我跟朋友聊天時候也說,生涯所有作品全部4K修復,這可能是目前待遇最好的導演了吧。

我在這次電影節看了《羅馬風情畫》、《浪蕩兒》、《八部半》、《小丑》和《訪談錄》五部4K DCP,均為去年完成的4K修復,開頭有統一的費裡尼百年修覆信息告示。這幾部效果都特別好,連《浪蕩兒》這種原始底片損壞而使用翻印底片修復的,最後呈現的銳度都很高,僅在部分段落和洗印的疊化部分呈現出明顯一些不穩。

其餘這些源自原始拍攝底片的修復更是可以給畫面滿分,特別是《八部半》,因為之前那個質量一般的轉錄源已經翻來覆去看過好幾遍了,這次看4K那種銳度的提升,特別是過了開場夢境之後(開場夢境有不少鏡頭有膠片洗印的技術處理,所以應該是源自處理後的拷貝),甚至可以說是近視眼第一次戴上眼鏡後重新看世界一樣,完全就是全身心浸入般的欣喜享受。也正因如此,對於CC的費裡尼套裝期待值,也是更進了一層。CC會把這套放在十一月發行,然後在這個月內公布嗎?

我就是這樣求到這兩場的電影票的,畢竟費裡尼套裝即將來臨,乾脆用碟來換票

編輯:電車

—FIN—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專訪李滄東:我的所有小說都經歷了自我審查

虛假的性和愛,讓春潮成為一潭死水

風靡全球的日本動畫,終極目標只是活下去

她鏡頭下的男人情感,比李安《斷背山》更曖昧

真的無劇可刷了嗎?HBO神劇誕生!

相關焦點

  • 寄生蟲殺的完嗎?一遍遍殺蟲魚體也受不了,安全驅蟲更放心!
    到了盛夏高溫時期,水產養殖中的寄生蟲又開始肆虐了,到底該不該殺?對於寄生蟲,我們傳統的想法非常簡單——用藥物殺絕。基於這種思想,隨著寄生蟲對藥物耐受性的提高,我們對傳統殺蟲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至於殺蟲藥的毒性越來越強。 那麼,傳統藥物真的能夠將寄生蟲趕盡殺絕嗎?
  • 寄生蟲講了什麼 寄生蟲講了什麼意思
    寄生蟲講了什麼《寄生蟲》講了一個底層人家與富貴人家之間發生的一連串離奇故事。影片對人性陰暗面刻畫露骨直白,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批判寓意。導演奉俊昊是目前韓國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前的代表作《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等片,都是影迷心目中的經典。
  • 每日英語諺語:說一遍,不如做一遍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諺語:說一遍,不如做一遍 2013-01-28 16:1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必須重刷N遍的電視劇,《陳情令》上榜,快來數數你都看過哪些呢?
    數一數你究竟看過幾部呢?首先先來說一下最近的一部熱播劇《陳情令》,可謂是火爆了整個2019年的夏天,點擊量達到了40多億,陳情女孩們遍布世界各地,這部電視劇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可謂是眾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由肖戰和王一博兩位主角所分別扮演的魏無羨和藍忘機,更是深入人心,仿佛跳出屏幕,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 三文魚能不能生吃,會不會有寄生蟲呢?
    為了讓大家能吃得明明白白,我們把大家普遍關心的有關三文魚的種種疑問進行了整理,通過小心而細緻地考證,逐一給出了詳盡客觀的解釋,保證你看過之後可以成為一個更專業的三文魚美食家哦。那些害怕自己以後老了會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在平時的飲食中可以適當的吃三文魚。我們知道很多的人都會發現到了中年以後視力就會不如從前了,三文魚的好處還有可以讓人預防視力減弱,很多人到了中老年後發現視力在慢慢的減弱,如果自己還用眼過度,視力減弱現象可能會更加嚴重,視力減弱不僅僅是影響到自己的視力而已,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 可是現在快要考試了,我卻只能靠看書 一遍遍填空來記...
    可是現在快要考試了,我卻只能靠看書 一遍遍填空來記各個知識點。每個結構都能看懂但是看過以後過幾天就會忘,而且感覺書上的知識點很多,並不能全記住,怎麼辦呢?
  • 它被全網吹爆,可我卻不想再看第二遍
    最近大家似乎都在瘋狂安利《寄生蟲》幾乎是已經到了「看過的,人人都說好」的地步但是情況似乎不是很樂觀搜索「寄生蟲」看到了這個傳說中的「神級」片子看完以後表妹的心情怎麼說呢複雜百感交集,想說什麼有說不出口的亞子但是不管怎麼說但,「不想再看第二遍
  • 專訪劉德華:我想導喜劇 周星馳電影看過二十遍
    劉德華接受專訪》》》點擊觀看 專訪劉德華:我想導喜劇 周星馳電影看過二十遍談及此事,劉德華表示自己出聲並非出於輿論壓力,「出現了落差的時候要出來講一講,讓大家知道真實的狀況。」同時,劉德華還透露,周星馳的電影看自己過二十遍以上,如果以後當導演最想拍喜劇,但不會像周星馳那麼誇張。
  • 韓國電影寄生蟲劇情介紹講了什麼故事?寄生蟲電影好看嗎
    寄生蟲電影講了什麼劇情寄生蟲電影講述了一個父權家庭的黑色喜劇故事,故事中全家都是無業游民、集家族眾望於一身的長男基宇去到IT企業樸社長家裡面試補習老師的同時展開的出人意料的故事,影片將在5月30日韓國上映,暫時還不清楚是否會引入國內。
  • 還有多少人沒有看過寄生蟲?
    Hi 我是快樂肥宅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2019韓國片電影《寄生蟲》 真實性五顆星寄生蟲主要是講一個底層人物,給社會上層人物打工,最後習慣了寄生於上層社會的生活,在精神上迷失自我,成為了寄生蟲,也可以被稱為——當代奴隸。
  • 「寄生蟲」刪掉的十分鐘
    不如刪繁就簡的好。02鍾淑面試第二個刪掉的是延嬌在趕走管家後,對金家大嬸鍾淑進行面試,有這麼一段對話。太太:你沒有肺結核那病的吧?因為光是回頭看的話,效果剛剛好——第一遍看,以為她是對大宅的不舍;第二遍看,才意識到她擔憂地下室的老公。如果直接去摸牆根,就太過明顯地劇透了地下室有什麼秘密。懸疑和伏筆之間,也失去了平衡。
  • 放過地震倖存者吧,不要再一遍遍撕裂傷口了!
    將死去的妻子綁在自己身上,騎摩託車送妻子回家。他說已經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了,只想平淡的過自己的生活。但是不停的將當時受過的傷害作為素材,逼著他們在腦海中一遍遍的回憶,對於這些當事人來說,是不是也有些殘忍?
  • 看過了《寄生蟲》,寄生蝸牛了解一下?詭異五彩不忍直視
    詭異的五彩蝸牛「這一隻蝸牛已經被寄生,所有的活動已經不是蝸牛能自己決定。」據了解,其實這是一種名為「彩蚴吸蟲」的寄生蟲;其吸蟲的卵在鳥兒糞便裡,被蝸牛吃掉後,於蝸牛體內孵化,之後穿出腸道發育成初級孢蚴,在蝸牛體內分裂形成數個袋狀的次級孢蚴,之後膨大延伸到蝸牛眼柄形成鮮豔地顏色,讓它們變得顯眼、也充滿活力,吸引鳥兒捕食,再從鳥的內臟繁殖,就這樣無限循環;而這過程中,蝸牛皆無法控制自己,因此又將被寄生的蝸牛稱為「殭屍蝸牛」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
  • 奧斯卡佳片《寄生蟲》講的味道細思極恐,靠一塊石頭能改變命運嗎
    韓國電影《寄生蟲》在奧斯卡頒獎禮上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成為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驕傲。導演奉俊昊的尿性不是單靠這一部電影打江山的,《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雪國列車》無一不匪夷所思,直抵人心,而這部拿下小金人的最佳影片又是講了什麼故事呢?
  • 五本點擊破100000的玄幻小說,主角一路五關斬六將,看五遍不厭
    今天小編推薦五本點擊破100000的玄幻小說,主角一路五關斬六將,看五遍不厭第五本《這裡有妖氣》作者-咬火精彩章節:要想前往這座深山裡的小山村,方正要先在紂市的客運中心上車,乘坐客運車經國道,省道,二小時才能到達白石縣,但不能直達文武鄉。然後從白石縣轉當地的鄉村巴士,在盤山公路繞一個小時左右,才能抵達文武鄉。
  • 你還在Maya一遍遍綁定角色模型嗎?
    那一刻,卡爾臉上的表情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然後眼神往下看著自己的手真實被艾麗牽著,還沒等到卡爾反應過來就直接被艾麗牽走了。短短幾秒的鏡頭,通過人物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已經告訴了觀眾他們兩個的故事從牽手去探險的一刻已經開始。
  • 玩到第9遍,談談輻射4為什麼好玩
    玩到第9遍,談談輻射4為什麼好玩 玩到第9遍,談談輻射4為什麼好玩輻射3我玩了五遍,維加斯也差不多大約是2017
  • 為什麼螳螂碰到水,肚子裡的寄生蟲就會鑽出來?不碰水可以嗎?
    為什麼螳螂碰到水,肚子裡的寄生蟲就會鑽出來?不碰水可以嗎?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著名的日本災難電影《寄生獸》。這部電影裡面講的就是一種寄生蟲變異之後,在一些有心人的蓄意為之下,進去了人們的身體裡面,並且控制了它們的宿主。
  • 為何《寄生蟲》會被禁?至少看過的人,很少有人懂其中的殘酷
    要知道韓國才5000多萬人口,如果按照這個統計數據,約等於每5個人就有一個看過。雖然情節的推動過度依賴巧合,在細節上有些生硬和缺陷,但只能算是瑕不掩瑜。細看海報,到處都透露著一股詭異的氣息!聯繫以上畫面,將它跟片名放在一起,腦海裡不禁會產生疑問:到底誰才是寄生蟲?根據科學的解釋,寄生蟲指那些需要依附在宿主體內外,靠吸取營養而維持生存的生物。
  • 10大冷門怪獸電影,看過2部就算老司機了
    大家都看過的《哥斯拉》、《金剛》、《狂暴巨獸》、《異形》什麼的,我就不推了;那些太老的《大白鯊》、《變蠅人》、《狂蟒之災》也不推,畢竟這類片子極其依賴新技術。評分甚至不如《怪蛇》和《驚世巨鱷》。但是,為什麼依然推薦呢?其實正是因為它夠奇葩。當成獵奇神經病電影看挺好的,就看一群人怎麼變著法地作死,琢磨世界上怎麼會有這種白痴的……敵人是船上的一種寄生蟲,被感染的人會變成觸手怪——實話實說,造型還挺噁心的,能力各種逆天,但就是會被人類搞,也算傻子碰到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