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不膚淺,看電影才不會感覺到累!
一般「好電影」分為兩種:一種是視覺享受,另一種是心理衝擊。
前者,能填滿人的感官;後者,會挖空人的內心。
然而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有一部電影同時將兩者做到了極致。
撕開了赤裸的現實,更不忌諱華麗的商業元素,將電影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一舉擊敗昆汀的《好萊塢往事》、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電影:
《寄生蟲》丨2019
在本土上映後,電影累計觀影人數突破了千萬。
要知道韓國才5000多萬人口,如果按照這個統計數據,約等於每5個人就有一個看過。
雖然情節的推動過度依賴巧合,在細節上有些生硬和缺陷,但只能算是瑕不掩瑜。
細看海報,到處都透露著一股詭異的氣息!
一張類似於「全家福」的照片,站在左右兩邊的人,卻跟中間這四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而且在照片左下角,隱隱約約還躺著一個人。
聯繫以上畫面,將它跟片名放在一起,腦海裡不禁會產生疑問:
到底誰才是寄生蟲?
根據科學的解釋,寄生蟲指那些需要依附在宿主體內外,靠吸取營養而維持生存的生物。
導演奉俊昊在此處埋下隱喻,將懸疑、犯罪、家庭、喜劇等各種元素雜糅在一起。
每個環節環環相扣,沒有多餘的廢戲!
電影的開篇,為我們展現了兩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家庭的現狀。
基澤一家四口蝸居在地下室,經常窮得交不起電費,Wifi信號也全靠蹭。
這種設定,很容易讓觀眾對此產生好感和同情。
反觀樸社長一家,住的是大房子,生活條件也非常好。
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貧富」差距,還不足以引發整個故事的矛盾衝突。
因為細看兩個家庭,他們在人性方面並不惡,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可以清晰可見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所以電影的劇情,可以用四字成語來概括:鳩佔鵲巢!
這裡的「鳩」和「鵲」並不是對立關係,而是暗示「貧」和「富」之間的寄生關係。
表面上,在兒子的朋友引薦下,一家人進入富人的家中,自食其力創造美好的生活。
實際上,卻是一家人處心積慮,想走捷徑而「寄生」到富人的家中,享受有錢人的生活。最後甚至為了一己之私,開始侵蝕和殘害無辜的人。
通過故事折射出整個社會的現狀,藉此展開一場貧富兩個階層的對話。
導演想藉此強調弱肉強食的社會本質,就是以壓榨弱者來鞏固自身的利益。
不僅撕破了窮人偽裝的弱點,還打碎了富人生活的假象!
電影前半段有多麼荒唐幽默,後半段就有多麼離奇驚悚!
自始至終,導演都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讓觀眾自行做出價值觀的判斷。
但是在貧富差距面前,單純的善惡已經沒有界限之分,究其目的只不過都是為了活下去。
然而諷刺的是,在《寄生蟲》這部電影裡,導演創造了一條殘酷的鄙視鏈。
處處都在展現貧富的差距,電影背後是一個民族命運的深思。
比如兄妹倆在廁所裡蹭wifi的這一幕。
想要獲得信號,必須爬上家裡的樓梯,站在了廁所才能找到的wifi。
雖然網絡成為了窺視上流社會的廉價途徑,但是卻給窮人創造了一個輕薄的假象。
他們以為自己和富人住在同一個世界,看到的景色理應相同。
但是窮人住在地下,抬頭看到的還是地;富人住的是豪宅,窗外的卻是美景。
按理來講,如果你想看到更好的風景,那麼你必須走到更高處的地方。
基澤的兒子每次去樸社長的家中,都要爬一條很高很高的樓梯。
樓梯,是窮人往上爬的工具,同時也是貧富的現實差距。
在片中,貧富間的樓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揭示了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
富人的臺階高度和寬度都很舒適,人可以自由輕鬆的上下走,完全不用費太多力。
相反,窮人家的樓梯又高又陡又窄,稍微不注意就要從頭開始。
而且窮人回家是往下走,富人回家是往上走。
每個人都有向上爬的欲望,但是欲望一旦變質,容易滋生人性的黑暗。
那麼向上的路只會越來越長,而且永遠沒有終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觀眾忽略的元素,同時也是最大的彩蛋——欲望!
一開始,一塊普通的石頭被送往基澤的家中。
本來石頭本身只能作為觀賞的用途,但是在富人眼裡卻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招財!
於是在窮人的意識中,石頭成為了打破階級壁壘的救命草。
將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公、冤屈、苟且、痛苦,都歸咎於富人階層的戲弄、壓榨、歧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
「如果我要是有錢,那麼我會XXXX!」
所有的結果,都建立在假設的前提下。
到頭來,你會發現石頭並不能招財。反而欲望最終會吞噬你,讓你活得更像「寄生蟲」。
不得不承認,韓國電影近幾年在坎城風頭正勁。
其實《寄生蟲》的劇本,在拍攝《雪國列車》時就已經有了雛形。前者想要探討的問題,跟後者有著很強的延續性。
早在2013年,導演奉俊昊通過《雪國列車》這部電影,將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全部展露無遺。
驚喜之餘,總是少不了反思!
近幾年的國產電影在坎城上也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只可惜最終結果都顆粒無收。
這裡不能責怪電影人不用心,我們也找不到明確的答案,去證明到底哪裡有問題。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比我們更加努力。
樸素的設定,通俗的故事,精妙的反轉,諷刺的人物對立,深刻的社會關懷。
其實《寄生蟲》的成功,我們也能複製,甚至做得更好。
當年陳凱歌和張國榮就做到了,比奉俊昊成功的還要早。
但是,我們何時才能拍出下一部《霸王別姬》?
或許僅僅用心是遠遠不夠,還要一點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