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部分沒有西方人身體壯,這是不公開的事實,雖然中國人普遍認為身體素質確實沒有西方人強壯,但隨著如今中國科技、經濟、軍事各個方面的蓬勃發展,那些「不公開的事實」似乎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
先說一下,為何中國人大部分沒有西方人的身體強壯。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內容專門介紹中國人與西方人飲食差異的,報導中記述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幾個四川的博士去美國出差,那時候國內的副食品供應緊張,雞蛋都是稀罕東西,可是他們到了美國發現:別說雞蛋了,雞腿都有的是。
這幾個博士還發現一個問題,肉類食品並不是很貴,而蔬菜類卻不便宜。幾個人看到這種情況,也不猶豫了,開吃吧,可是開葷厲害的人,後續反應也隨之而來,用我們通俗的說法,就是消化不了。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何那些四川的博士在老家吃辣椒都沒事呢?為何那些西方人每天大魚大肉的飲食卻沒有任何異常反應呢?
一連串的問題,擺在這些四川籍博士面前。後來,他們中有人看到一篇關於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的文章,似乎明白了一些。
原來食肉動物吃的肉類食品營養豐富,且容易腐爛,那些食肉動物的腸子就會進化的非常短,沒有許多褶皺,正好符合能快速吸收肉類營養,又不會因為肉類的在腸道內過多的存留,短的腸子可以把肉類產生的毒素迅速排出體外。
但是食草動物卻與食肉動物大不相同,食草動物需要吸收植物中的營養,而植物纖維一般難於被吸收,所以負責攝取植物營養的腸子必須較長才能夠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經過專家研究發現,兔子身長0.4米,但腸子竟有8米,腸子是身長的20倍,而老虎身長1.3米,腸子5.4米,腸子是身長的4倍。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與動物一樣,幾百年來,東、西方文化差異、自然環境、生存條件的不同,最終導致人們的飲食方式大不相同,西方人主要以高蛋白、高脂肪、高卡路裡食物為主,亞洲人或者說集中在中國這一塊土地的黃色人種,一方面是因為食用那些高卡路裡的食物無法達到西方人那種順其自然的效果,更多的是中國遭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西方列強荼毒下,中國人最基本的溫飽當時都難以解決,更別提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
而我們都清楚,食物是維持身體強壯的決定性因素,那些聲稱西方人基因強大的人,似乎沒有見到過西方貧民窟中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襤褸乞食者,沒有充足食物的人大多數都是枯瘦如柴。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社會動蕩、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甚至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內,中國始終處於「營養不良」的惡劣環境中,這是導致中國人大部分沒有西方人強壯的重要因素。
中國人雖然沒有西方人強壯,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古代的東方人可比西方人強壯多了,陝西的秦代時期墓葬有三千多座,其中出土的骨架,經過專家推算以後,生前身高平均一米七,有一部分人達到一米八,甚至一米九。
而同時期的古羅馬人的人均一米六五,即便日耳曼人也是一米七左右,在古代時期,西方人普遍並不是很高、很壯,並且古代人們的生活物質水平遠不如現代人精細,全世界的人普遍沒有如今的人長的威猛雄壯,相對來說,當時的西方人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條件,不如古代中國所在的中原地區。
具體來說,在元朝之前,中國人的身高和體格不僅不差,在世界範圍內算是比較強壯的,冷兵器時代的中原地區戰鬥力絕對不弱。雖然古代中國沒有與西方直接戰鬥過,但是通過匈奴可以間接的看出來。
漢武帝劉徹打跑匈奴30萬軍隊,之後的匈奴分裂成各個部落,最終經過多年的西遷發展、分散逃亡,形成了之後的各個胡族。其中幾萬匈奴人湧向歐洲,這批人以他們超強的戰鬥力迅速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由此可以看出,中原人的戰鬥力並不弱,也可以間接反映出古代中原人的身體素質比西方人並不差。
其實,中國現在年輕人的身高也普遍上升,在未來幾百年內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出意外的話,西方人經過兩個世紀建立起來的優勢,將在之後的數十年內不再那麼明顯,並且,我們可以觀察到目前的00後一代普遍的平均身高要較90後一代高不少,雖然身體還沒有西方人普遍的那麼強壯,但假以時日,差距會越來越小。另外,由於中國青少年的的學業繁重,即便成年之後,也會因為工作節奏的原因,很少有時間鍛鍊,這也是中國人大部分不如西方人身體強壯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