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家族》在上映之前,我對它的期待值大概有四星:
一星給當代最會拍家庭喜劇的山田洋次大神,這部電影正是翻拍自他的近作《家族之苦》。
《家族之苦》海報一星給黃磊,筆者年輕時候的男神,演技優越,還是能寫能唱的才子一枚。如今心寬體胖的喜慶勁兒全然遮掩了當年的憂鬱氣質,然而對於家庭和溫情,似乎有了十足的發言權。
一星給題材,溫馨的家庭喜劇在中國的大銀幕上是缺席的。其實中國和日本在家庭情感上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日本電影中,從小津安二郎到山田洋次、是枝裕和,不少導演都將鏡頭對準簡單家庭的日常,並且將日常拍出了動人的光彩。而國產電影除了圍繞年輕男女的浮誇愛戀和各種IP滿天飛的腦洞打開,也的確少有能適合年齡層再高一些觀眾的電影。至少這個周末的母親節,可以帶親媽進電影院了。
李立群飾演公公文錦輝還有一星給片中的演員,挑大梁的李立群,無可爭議的老戲骨。黃磊老師自己是演員出身,對表演頗為挑剔、嚴格把關。吵吵鬧鬧的家庭劇沒什麼炫目的感官刺激,全靠演員之間的碰撞來傳遞情感信息。看著一眾熟悉又不突兀的面孔,應該比看演技尷尬的流量擔當們讓人舒適不少。
然而,這些期待在看完電影後,多少有些打折扣了。
山田洋次的故事照搬度90%,作為翻拍作品來說,這部電影的還原度算是相當之高。
媳婦(孫莉 飾)接到公公電話不辯其聲這其中,有不少部分落地得還挺紮實的。比如影片一開始媳婦接到公公電話不辯其聲的橋段,中國關於老年人的詐騙電話問題比日本應該嚴重許多,媳婦的警覺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鏡頭一轉,公公的朋友吐槽說,「做慣了領導,一張嘴就『我我我』」,也非常符合國人的語言習慣。
關於學區房的問題、老人帶孩子的問題、買墓地的一條龍服務,這些「中國特色」問題多少都在電影中有所體現,一筆帶過得自然不突兀,看的人時而也能帶著無奈會心一笑。
但這些僅僅作為隔靴搔癢、點到即止的花邊點綴,之於整體電影的主線沒有任何影響。
而原著中核心的矛盾,老夫妻要離婚,牽扯到「伺候了一輩子」的問題。到老了想要過自己舒服的生活,是因為日本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男尊女卑的問題。
中國或許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但《麻煩家族》的背景設定為大都市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女性的境遇在前文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無法讓人認可其之前飽受壓抑以至於非要離婚的心情。而影片末尾撕掉離婚協議,也只變成了高齡老太少女心泛濫的小作怡情。
《家族之苦》劇照對比《家族之苦》,人物的性格展現和前情背景的交代也有不小的缺失。由此《麻煩家族》中的矛盾衝突雖然與《家族之苦》一致,但觀眾對於人物的認同感卻會減少。
演員的表演各自延續了自己的風格。黃磊在演員選擇上,基本展現了他的朋友圈架勢。
自己出演大兒子,自己的老婆孫莉出演大兒媳,演妹妹的是自己最得意的學生海清,妹夫是「極限挑戰幫」的兄弟王迅,連一起開火鍋店的孟非也分得個角色。
海清飾演妹妹何炅也出鏡了,大概是合作了多年、一起演《暗戀桃花源》的緣分。
從這部電影不難看出,黃磊果真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好朋友們齊上陣,只是這些演員湊在一起,生生地給電影營造出了強烈的電視感。
海清一出場,就婆媳劇上線;一家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是綜藝節目的既視感。
黃磊自己操著中英夾雜的京片子,也是分分鐘讓人出戲。這樣的笑料太刻意,突兀的小品式的臺詞,直接破壞了電影的審美。
是的,說到電影的審美,這應該是《麻煩家族》最令人失望的地方。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來看看這部電影的「基石」們。
說到這個電影,其實有一條翻拍「食物鏈」。山田洋次被視作小津安二郎的傳人,在2013年的時候曾將小津的代表作《東京物語》翻拍成了《東京家族》。
《東京家族》劇照翻拍這件事似乎向來不是個討好的活,《東京家族》也被小津粉們詬病得不行。小津的冷峻在山田洋次的鏡頭下蒙上了層暖意,但仍然殘酷。
兩年後,山田洋次又用同樣的演員和人物關係,從《東京家族》衍生出了《家族之苦》,這次是他最愛和最擅長的喜劇。
所以,黃磊的這部《麻煩家族》,可以說是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的「曾孫」了。
而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多年的黃磊,似乎缺乏對電影感最基本的把握。在電影語言的運用上,活脫脫把一個有著極好基礎的情境氛圍,拍成了廣告風十足的情景劇。
明豔的色彩,輕柔的大平光,淺景深,把人拍得都像「偶像劇」。
鏡頭被切得很碎,關係鏡頭的運用很少,大量的動作和表情的特寫,推動著演員奮力抖包袱、逗人笑。
《麻煩家族》劇照山田洋次的幽默來自於自然而然的生活流露,而《麻煩家族》中有太多刻意製造的誇張。這種誇張消解了生活的原味,也消解了觀眾對於片中人情冷暖的共情。
而山田洋次的鏡頭已經比小津活潑許多,要說這樣一部明顯帶著商業訴求的電影,要是按照小津電影的拍法來操作是絕不可能的。但對於家庭關係這樣的主題,相對時間長一些的鏡頭,完整記錄場景中人物的關係和調度,對於觀眾產生凝視感、體味人物的狀態是有幫助的。
而場面調度本身,也是群戲的看點之一。
比如同樣的一場「攤牌戲」,《家族之苦》中的母親與兒女們同框,當母親在講述自己對丈夫的不滿時,丈夫和兒女們各自的反應,觀眾可以自行觀察體味。不近不遠的中景,是個正合適的距離。
《麻煩家族》劇照而在《麻煩家族》中,每個人發表意見幾乎都被拆分成單人的鏡頭,導演太過於刻意去強調每個角色的觀點,反而破壞了那種凝視感。而當整部電影的觀看過程中,這種凝視感缺席了,電影就成了一部展現邋遢、潑辣、自私的家庭鬧劇。
《家族之苦》的結尾中,老兩口看著電視,裡面正播放著小津的《東京物語》。
而《麻煩家族》中,電視裡的內容換成了山田洋次的另一部代表作《幸福的黃手絹》,這是導演的敬意和用心。
溫情的點題仍有戳心之處,比如李立群說「恩情,先念恩,再有情」,這份老夫老妻的情誼在電影中探討,在電影院品味,總還是讓人有些感動。
李立群、張偉欣飾演一對夫妻。只是電影語言上,《麻煩家族》若能比現在的快餐化都市愛情電影來得再厚重些,也許會跟電影的主題更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