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今天(10月18日)在浙江溫州開幕,在下午舉行的大健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表示,要加大科研攻關,為打贏抗疫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她認為要對發熱患者進行常態化監測,設置發熱門診非常重要,讓新發突發傳染病「前哨」更響。同時要加大對冷鏈載體、物流貨物、交通工具等的檢測力度。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她表示,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只要嚴格執行防控措施,生產經營、旅遊活動、上學等都可以正常進行。她表示,希望青年科學家青出於藍勝於藍,能攻克科學難題。
目前及時發現、隔離境外輸入病例是關鍵
新京報:雙節期間超過6億人次出遊,如何評價後疫情時期首次長假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
李蘭娟:這次長假我國6億多人次「大流通」,沒有發現(相關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說明我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當然,我們不能麻痺大意,因為境外疫情還在大規模流行,一旦有境外輸入病例不加嚴控,還有可能傳播流行,所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能放鬆。
總的來說,國內已經比較安全,大家提高防禦能力,一旦境外有輸入(病例)要就地隔離觀察,精準防控,不導致大規模傳播,我們的生產、上學等就可以照常進行。
新京報:近日天氣轉涼,青島出現疫情,境外輸入病例也有所增加,這是否意味著秋冬季疫情開始了?常態化疫情防控還有哪些重點工作要做?
李蘭娟:秋冬季氣候適合病毒複製,所以傳染病容易流行。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關鍵是境外輸入病例要及時發現、隔離,不造成蔓延。所以,我們也不用過度害怕,主要是不能疏忽大意。通過前段時間的疫情,中國從百姓到政府管理部門都有較高的警惕性。
流感季節到來時,建議高危人群接種流感疫苗
新京報:隨著秋冬季氣溫降低,大型活動和異地出行是否需要適當減少?
李蘭娟:這次國慶長假證明我國開展一般旅遊活動、會議活動等,只要所有人都有健康碼、進行體溫測試、流行病學調查等,在嚴格控制傳染源的情況下,這些活動可以照常進行。
新京報: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需要全員打嗎?
李蘭娟:疫苗使易感人群有抵抗力,目前某些新冠疫苗三期試驗正在進行,部分地區和高風險人群已經啟動緊急接種工作,今後有更加成熟的疫苗,希望更多的人接種,建立免疫屏障就不會大流行。
每個流感季節到來時,高危人群接種流感疫苗也比較好。
新京報:對於青年科學家,你有什麼樣的期待和寄語?
李蘭娟:青年科學家是中國的未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我們希望青年科學家不斷發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攻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科學難題,成為新一代更有創造力的專家。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