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貴陽晚報
近日,有市民反映,南明河甲秀樓兩岸出現了入侵植物「黃金藤」,破壞力強,堪稱「植物殺手」,擔憂破壞南明河兩岸的植物生存。
8月5日,記者來到南明河畔,在南浦路看到了成片的藤蔓,蔓延了20餘米。隨即聯繫了貴州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系陳教授,其表示該植物確實破壞力強大,但不叫黃金藤,不屬於入侵植物,是危險性寄生性雜草,俗稱黃絲藤,學名菟絲子。沿著河畔觀察,除了南浦路段有成片的菟絲子藤蔓外,在市南路,也有小範圍的藤蔓正在生長,記者甚至在市南路街頭綠化帶上看到了零星的菟絲子。路過的市民大多以為這種藤蔓只是普通的爬山虎或豆莖之類,沒有想過這是一種寄生植物,會給原來的植物帶來危害。菟絲子常生長在平原、荒地、墳頭、地邊以及豆科、菊科、寥科、蘸科等植物地內。遇到適宜寄主就纏繞在上面,在接觸處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取養分和水分。菟絲子一旦幼芽纏繞於寄主植物體上,輕則影響植物生長和觀賞效果,重則致植物死亡。「隨遇而安」是它的特性,不挑「家」不說,還不好根治它。其斷莖有發育成新株的能力,若剪除不徹底,莖段就會生長成新的藤蔓群。陳教授介紹道,對於這種寄生的危害性雜草,要清除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在菟絲子種子未萌發前進行深埋,使之不能發芽出土(一般埋於3釐米以下便難於出土)。一經發現立即剷除,或連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並在曬乾後燒毀,以免再傳播。此外,在菟絲子生長的5~10月間,於樹冠噴施6%的草甘磷水劑200~250倍液,也可用敵草腈0.25千克/畝,或魯保1號1.5~2.5千克/畝,或3%的五氯酚鈉,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噴2次,隔10天噴1次。實際上,菟絲子除有危害性外,在中醫上,極具藥用價值,但市民若要採摘,最好事先諮詢醫生。歡迎原創科普文章
後臺回復 投稿 ,即可獲得投稿說明
往期文章推送:
註明: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