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是外來物種從外地自然傳入或者人為傳入,並對本地生態系統產生巨大破壞的一種現象。
今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說句嚴重的話,其實我國的生態系統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
無論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
那今天,小魚就為大家介紹在西南地區大量生物入侵的植物——紫莖澤蘭。
一種原產於墨西哥的惡性雜草,是破壞性極強的外來雜草之一。
來自於菊目菊科紫莖澤蘭屬 ;俗名破壞草,霸王草,敗馬草,臭草,黑頸草,解放草,花升麻,細升麻,腺澤蘭,亞熱帶飛機草。因其直立莖呈現紫色而得名。
說的入侵,就得明白在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等級劃分有以下7個等級:
1級,惡性入侵類;
2級,嚴重入侵類;
3級,局部入侵類;
4級,一般入侵類;
5級,有待觀察類;
6級,建議排除類;
7級,中國國產類。
而紫莖澤蘭,就是1級惡性入侵物種!並且在2013年被列為中國第一批重點管理的外來入侵物種時,排在名單第一位。
那為什麼會對紫莖澤蘭是如此重視的對待呢?
因為紫莖澤蘭作為世界性的有害入侵植物,其適應能力強、擴散速度快、植株內含有毒素而對農林牧業乃至人類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故此,國內外都對它展開了火熱研究,但紫莖澤蘭的確是塊硬骨頭,現如今,雖有許多治理或利用它的創新想法誕生,但紫莖澤蘭的擴張速度依舊未減。
目前,對於紫莖澤蘭的防治主要有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替代控制等方法。
可任重而道遠啊!
因為紫莖澤蘭真的很難「消滅」。
紫莖澤蘭除了種子傳播繁殖能力很強外,其根和莖的再生能力也極強,到處都可存活,所以在防除時需集中處理並保證枝、殘根清除乾淨,否則亞致死的機械損傷不但不能控制其危害,反而可能會幫助其擴散蔓延。
在一些入侵程度較輕的地區,以「人工清除+植被替代」結合防治為主,人工清除後,種植白茅、非洲狗尾草及黑麥草等牧草可以有效的預防紫莖澤蘭的再次入侵。在入侵嚴重的地區,以「化學防治+植被替代+生物防治」綜合防治,效果更佳。可以先噴灑高效低濃度的除草劑實施緊急控制,如甲磺隆,再釋放澤蘭實蠅。
不過,保護生態從來都不是國家單位自己的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情。
所以保護環境,人人做起!
本文由小魚原創,禁止私自轉載!
【參考文獻】
[1]閆小玲等. 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等級劃分與地理分布格局分析[J]. 生物多樣性, 2014, 22(5): 66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