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5月3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探究類器官癌症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作用在一篇新的綜述類型文章中,作為
幹細胞和類器官領域的專家,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Tuveson總結了類器官(organoids,也稱為微型器官,即mini-organs)在癌症研究中的使用,並對未來前景進行了展望。相關結果發表在2019年6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文章標題為「Cancer modeling meets human organoid technology」。
類器官是由
幹細胞在體外培養時形成的微觀自我組裝的三維結構。它們概括了它們的體內對應器官的許多結構和功能方面。這種多用途的技術已導致許多新的人類癌症模型的開發。
如今人們有可能利用來自患有多種癌症的個體的
腫瘤組織作為起點,構建出無限擴展的類器官。另外,基於CRISPR的基因修飾允許依據癌基因變化的任何組合來設計癌症的類器官模型。
當與免疫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混合在一起時,腫瘤類器官變成腫瘤微環境的模型,這就使得免疫
腫瘤學應用成為可能。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在個性化治療環境中,類器官可被用於準確預測藥物反應。
這些微型器官可用於研究腫瘤生物學特性,模擬
腫瘤產生,以及以患者特異性的方式測試現有療法和新療法。
2.Science:正常細胞隨著衰老發生基因突變細胞分裂並不是完美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常細胞的基因在分裂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突變。大多數這些突變細胞及其後代對我們的健康沒有影響,但是一小部分確實會導致癌症生長或促成其他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Broad Institute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現已創建了一種強大的新方法,通過分析正常組織的RNA測序數據,檢測許多不同類型正常細胞的突變。
「從RNA中鑑定突變並不容易,因為RNA數據中存在大量」噪音「,我們所有的工具都已開發並調整用於調用DNA中的突變,論文主要作者Keren Yizhak開發了一種基於我們的DNA分析工具的管道,但它分析了RNA序列,稱為RNA-Mutect,並添加了將誤報數量降低到極低水平的步驟。」
「從RNA中鑑定突變並不容易,因為RNA數據中存在大量『噪音』,我們所有的工具都已開發並調整用於調用DNA中的突變,Keren開發了一種基於我們的DNA分析工具的管道,但它分析了RNA序列,稱為RNA-Mutect,並添加了將誤報數量降低到極低水平的步驟。」
通過分析來自GTEx資料庫中488人的29種健康組織的RNA序列,「我們發現95%的個體至少有一個組織中有突變,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存在這些突變細胞。」
該團隊認識到他們發現的突變中的幾種模式與早期研究一致。例如,研究人員發現,肺部,食道和陽光照射的皮膚比其他組織具有更多的突變。更高的突變率不僅出現在老年人的細胞中,也出現在迅速增殖的細胞類型中。
此外,RNA數據顯示正常組織含有已知癌基因突變的細胞。 「我們預計這些克隆大多數都不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它們會增長,但可能會在某些時候停止,」作者說。
3.Science:新研究揭示未分化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眾所周知,人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原始的
幹細胞群體分化而來。這些原始的,未分化的細胞如何選擇他們的最終命運?幾個世紀以來,這個問題引起了生物學界的關注。根據6月7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基於對小鼠神經嵴組織的研究,作者表明細胞在「成年之旅」中面臨著多種競爭選擇,並在達到最終目的地之前執行一系列「二元決策」。
「一個祖細胞可以成為任意類型的細胞,但這種選擇是如何實現的?」哈佛醫學院Blavatnik研究所生物醫學信息學副教授,高級研究員Peter Kharchenko說。 「我們的研究反映了細胞選擇背後的分子邏輯。我們相信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細胞如何將自己定位於特定的命運以及細胞分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研究表明,神經嵴細胞的決定分三個階段進行:競爭
遺傳程序的激活爭奪細胞的偏好,逐漸偏向其中一個程序。研究人員警告說,在這一點上,他們的研究結果僅與神經嵴細胞有關,但可以探索相同的方法來了解其他組織中的細胞分化。他們補充說,尚不清楚其他組織,器官和生物是否遵循類似的細胞分化機制。他們說,除了揭示生物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之外,這項研究結果還可以幫助說明
幹細胞中出現的錯誤,進而導致細胞惡化事件的發生。因此可以培育治療用途的人工神經組織提供新技術。
4.Science:出生前胎兒大腦中的觸覺就已經形成大腦的軀體感覺皮層(somatosensory cortex)包含反映觸覺輸入的地形圖。在胚胎發育期間,來自中腦丘腦的軸突在沒有感覺輸入的情況下與軀體感覺皮層建立柱狀連接。通過以小鼠為研究對象,Antón-Bolaños等人發現這些丘腦皮層連接負責組織軀體感覺皮層。軀體感覺皮層中的地形圖結構取決於胚胎丘腦中的自發鈣波。因此,在實際感覺輸入開始細化細節之前,
軀體感覺圖就已經繪製出來了。
5.Science:食物安全的社會傳播依賴於前額皮質的突觸可塑性
doi:10.1126/science.aaw5842
食物偏好的社會傳播是一種研究非空間記憶的模型。在小鼠身上,食物可以安全食用的信號是通過它的氣味與同種動物呼吸中的分子一起傳播的。氣味本身是如何被編碼和賦值的,人們對此知之甚少。Loureiro等人在兩個大腦區域---梨狀皮層(piriform cortex)和內側前額葉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之間發現了一條單突觸通路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這種連接在社交互動期間得到加強,從而允許小鼠向其伴侶提供食物安全信息。
6.Science:探究來自巴塔哥尼亞的山毛櫸科植物化石
doi: 10.1126/science.aaw5139
山毛櫸科(Fagaceae)被認為有其在北溫帶森林和東南亞的進化起源。Wilf等人報導來自南半球的5200萬年前的屬於至今仍然存在的栲屬(Castanopsis)的植物化石。針對山毛櫸科起源的假設僅集中在北半球。古老的栲屬植物可能代表了如今與栲屬一起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發現的眾多古南極植物屬中的一種。(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