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 德拉克羅瓦
這算是尼採最為出名的一句話了吧,直至如今,這句話依然被人奉為圭臬。說出這句話的尼採,最後的結局是在精神病院度過餘生,也許正是他在繼續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趁其不備將其拖下去了。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在德國呂岑洛肯於1844年出生。他是西方哲學思想的開創人,也是一個在世界上特立獨行的哲學家。說是哲學家,但是他這個人已經真正超越了種種諸加在他身上的界限,他提出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他說上帝死了。
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
尼採的哲學思想受到了基督教與古希臘神話的雙重影響,他在1872年《悲劇的誕生》中提出的酒神精神受到了古希臘神話中酒神迪奧尼索斯的影響,日神精神就是受到了日神阿波羅的影響。酒神原則過於狂熱,與不穩定聯繫在一起。而日神的原則是講究秩序與理性,實事求是。
個體對於情緒的抒發是在個體之間的,這是酒神精神。而一種超越世界的追求在外在的理性所標畫就是與之相反的日神精神。這是代表著基礎人生哲學觀的兩種衝動,你若是走向世界,則在追求成功。你若是走向自己的內心,則是在追求超越。
戲劇中,孤立的阿波羅在迪奧尼索斯激情歡樂的宴會上格格不入,宴會上的人們讚美生命,接受生命帶來的一切反覆無常。阿波羅實事求是的氣質與迪奧尼索斯狂熱的氣質相互排斥卻又達到了一種詭異的平衡。於是有人說尼採才是「神」。
上帝死了
而上帝死了這一言說早在1882年其所創作《快樂的科學》一書中就借著瘋子之言說到:「上帝到哪裡去了?..............我們都是兇手......我們殺了他。」隨後又在1883年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再次提到上帝死了的事實:「我們難道沒有聞到上帝的腐臭嗎? 上帝也會臭啊!上帝死了,永遠死了!」
這樣的兩句話在西方哲學界中引起了一場強烈的地震,對西方形而上哲學思想是一種強烈的打擊。當時的西方哲學界普遍以上帝為主導思想,但是「上帝死了」。上帝為什麼會死?誰會殺死上帝?上帝是怎麼樣死的?上帝還會再次出現嗎?
這是一種對於傳統形而上哲學思想的終結,也是基督教上帝至善言論思想的終結。上帝全智全知全能的哲學價值體系就此崩塌。他揭開醜陋的「虛無主義」的真面目。歐洲社會上信仰的崩塌與隨之而來的文化危機皆是尼採一手造成的。
自此西方的哲學界開始研究「上帝之死」,他們被尼採的嘶吼喊醒了。上帝是否真的死了是他們不得不去求證的事情。他們還要去研究若是上帝真的死了這個世界應該怎麼辦,哲學界不能存在真空,他們要去填補這個真空。自此,尼採被稱為「瘋子」。
1889年,尼採在大街上看到一批正在被主人教訓的馬,突然就失控的抱住這匹被教訓的馬痛哭。自此精神崩潰,被送往精神病醫院。1990年,尼採去世。
小結
哲學就像是一個迷宮,我們可以將這個迷宮想像的無限大。每一條小路也許都是一個轉折,他也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他永遠都不會有標準答案,我們必須鼓足所有的勇氣每一條小路的去試探。尼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個哲人站在高不可攀的雲巔,不是因為他想要獨處,可是因為周邊沒有他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