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要毀滅誰,首先使他失去理智。——歐洲諺語
有人說,天才就是瘋子,瘋子就是換一個角度的天才。一般而言,瘋子的思維讓人難以想像,他們會說出一些天花亂墜而又毫無根據的話,人們很難知曉他們的真實想法。
曾經有一本非常火的書,名字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不少在學校讀書的年輕人喜歡買來看,並對其中瘋子說出來的那些話語念念不忘,好像似乎這個世界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奇特,不確定,反常。
我國曾經有一位物理天才,全世界都對他寄予了厚望,認為他將來極有可能衝擊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的是,這一天才卻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當中的有如此成就,而是在巨大的挫折之下,逐漸活得像一個瘋子,這位天才是誰呢?
他就是謝彥波,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他曾經被無數的人當成天才,而他在當年也確實不負天才這一稱號,成功的拜入諾貝爾物理學獎教授門下。
中科大少年班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樣一個班級已經開辦了30多年,幾乎可以說是集中科大全部的資源在培養那些孩子,這些年裡,這裡走出過非常多的天才,有些人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之後海外留學,然後留在國外科研,還有一些則是回到中國從事學術活動。
在第一屆中科大少年班當中,有兩個孩子廣為受到推廣,他們分別是謝彥波和寧鉑,謝彥波加入第一屆中科大少年班是僅僅只有11歲,別的孩子還在上小學和初中,謝彥波卻直接進入大學,因此在當時被媒體吹捧為天才。
大家對這兩位天才給予了厚望,可惜的是,或許是這樣一份期待太過於沉重,這兩位孩子到最後都沒能取得大家想像當中的成果。
寧鉑在中科大少年班當中從來不會掩飾自己的愛好,他將別人對他的吹捧當了真,真的覺得自己是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並幻想著自己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取得一番大事業。
或許是少年班太過於壓抑,寧鉑在後來拼了命的想要逃離中科大少年班,而他逃離之後,也沒有走上正規的道路,而是選擇出家,徹底了斷塵緣。
這種吹捧給謝彥波也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影響,為他後來的悲劇命運埋下了深刻的伏筆。從中科大畢業之後,年僅15歲的謝彥波成功的考上了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在那樣一個年代讀本科都已經是一種奢望,而謝彥波進入到這樣一個重量級的研究機構當研究生,可想而知,他今後的成果應當會非常豐厚。
研究生畢業之後,謝彥波又繼續在這裡讀博,然而,這一次他的人生遇到了一個重大挫折。由於他與導師的關係並不和睦,這使得他在當時並沒能畢業。
好在謝彥波在中科大物理研究所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就,雖然他沒能在那裡博士畢業,但是他依然獲得留學美國的機會。他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並加入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森門下,跟著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
安德森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者,跟著他必然能夠接觸得到最為前沿的物理學理論,全世界都對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動態非常關注,謝彥波加入他的門下之後,人們一度認為,謝彥波極有可能在安德森的調教之下作出不朽的成績,甚至有所突破拿到諾獎也不一定。
然而,就在謝彥波的博士即將畢業時,他卻突然被遣返回國。這一切來得十分突然,謝彥波甚至都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的行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美國的謝彥波與自己的導師安德森同樣不能很好的溝通。謝彥波為自己選定了一個題目,並試圖在導師安德生的面前論證這個題目的合理性。
謝彥波覺得自己的題目非常不錯,可安德森卻不這麼認為。本來來講,一個博士生的論文題目,既需要博士生自己思考,同時也需要導師來把握。可謝彥波卻覺得自己的題目非常的精妙,完全忽視了安德森的建議,還非常固執的想要讓安德森贊同自己的想法。
正是在論文上安德森與謝彥波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由於無法說服自己的弟子,安德森只得在每一次謝彥波展示展示的時候藉故離開。身為導師,他也想讓謝彥波畢業,可謝彥波的題目實在是不能讓他滿意。
在數次與導師發生矛盾之後,謝彥波陷入了一種幾近偏執的狀態。雖然安德森多次告訴他,他的論文題目無法得到學術委員會的認可,但謝彥波就是一意孤行,非要讓所有人都承認他題目的正確性。
百般無奈之下,安德森讓謝彥波改投其他導師的門下,他無法再繼續教導謝彥波。恰巧在這個時候美國發生了一件非常惡劣的中國研究生殺害導師的事件,一時之間,人心惶惶。謝彥波與導師之間的矛盾早已是人盡皆知,在這個情況下,美國對他做出了遣返的決定。
在中國沒能成功的拿到博士學位,進入美國名校名師的他又沒能成功的完成讀博。謝彥波的人生就在這兩次挫折當中出現了巨大的挫折,他走下了天才的神壇,倒向了瘋子的那一邊。謝彥波後來又如何呢?
謝彥波進入到他的老學校中科大工作,然而,這兩次挫折給謝彥波帶來了極大的打擊,他的身心非常痛苦,他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難以控制的行為,這使得同學們懷疑他是不是瘋了。
其實,謝彥波回到國內的時候依然非常年輕,才不過25歲。正值大好青春年華,如果有正確的引導,他完全可以在國內打一場翻身仗,繼續維持他天才的光環。
可謝彥波回到中國之後卻並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他將自己在美國遭遇的種種都推到了自己導師的身上,他覺得一定是自己的課題選得太好,而導師覺得自己將來可能會搶了他的風頭,因此才屢屢不讓課題通過。
謝彥波在中科大顯得非常的孤僻,他一般不與其他的老師交流,除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他總是一個人呆著。他的穿著也非常的老式,不知道他的人遠遠的看過去可能會覺得他是一位街頭的流浪者。
要說的話,謝彥波的生活倒也還算是上了正軌,他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他卻並沒有因此將注意力放在家庭上,他的人生就好像是一座垮掉了的房子,無論什麼樣的支架都難以再一次搭建起來。
謝彥波在課堂上有非常多的反常行為,有的時候,謝彥波上著課會突然大笑起來。在寂靜的教室當中,這種笑聲非常的突兀,讓學生毛骨悚然。
不僅如此,謝彥波對於周圍的環境還非常的敏感。他覺得自己依然是那個萬眾矚目的天才。在一次採訪當中,他向記者表示,他在電腦上的運算出了一個小錯誤,本來這個錯誤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但是第二天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似乎全世界都知道了他這個錯誤,還有人走在路上用吐唾沫的方式來表達對自己的不滿。
很顯然,謝彥波的生活雖然如同平常一樣,但是他的精神卻已經徹底的崩塌。他對於周遭的一切無比的敏感,同時又將自己身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別人。如果不是他還能夠維持了正常的生活,恐怕所有人都會把它當成一個瘋子。
中科大少年班究竟是培養人才的存在,還是摧殘人才的存在?這麼多年人們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不可否認的是,中科大少年班確實為國內外培養出了不少的學術人才。
但人們同樣應當看到,中科大少年班培養人才的方式是毀滅他們的童年,用一個又一個孩子們正常的童年來換取某個學科的發展,或許在某些專家教授們看來,孩子們的童年不值一提,學科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但對於孩子,對於家長而言,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童年被毀,孩子的一生也就徹底被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