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近況

2020-10-30 明月小清風

上帝要毀滅誰,首先使他失去理智。——歐洲諺語

有人說,天才就是瘋子,瘋子就是換一個角度的天才。一般而言,瘋子的思維讓人難以想像,他們會說出一些天花亂墜而又毫無根據的話,人們很難知曉他們的真實想法。

曾經有一本非常火的書,名字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不少在學校讀書的年輕人喜歡買來看,並對其中瘋子說出來的那些話語念念不忘,好像似乎這個世界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奇特,不確定,反常。

我國曾經有一位物理天才,全世界都對他寄予了厚望,認為他將來極有可能衝擊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的是,這一天才卻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當中的有如此成就,而是在巨大的挫折之下,逐漸活得像一個瘋子,這位天才是誰呢?

他就是謝彥波,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他曾經被無數的人當成天才,而他在當年也確實不負天才這一稱號,成功的拜入諾貝爾物理學獎教授門下。

一、天才少年外國留學受挫

中科大少年班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樣一個班級已經開辦了30多年,幾乎可以說是集中科大全部的資源在培養那些孩子,這些年裡,這裡走出過非常多的天才,有些人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之後海外留學,然後留在國外科研,還有一些則是回到中國從事學術活動。

在第一屆中科大少年班當中,有兩個孩子廣為受到推廣,他們分別是謝彥波和寧鉑謝彥波加入第一屆中科大少年班是僅僅只有11歲,別的孩子還在上小學和初中,謝彥波卻直接進入大學,因此在當時被媒體吹捧為天才。

大家對這兩位天才給予了厚望,可惜的是,或許是這樣一份期待太過於沉重,這兩位孩子到最後都沒能取得大家想像當中的成果。

寧鉑在中科大少年班當中從來不會掩飾自己的愛好,他將別人對他的吹捧當了真,真的覺得自己是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並幻想著自己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取得一番大事業。

或許是少年班太過於壓抑,寧鉑在後來拼了命的想要逃離中科大少年班,而他逃離之後,也沒有走上正規的道路,而是選擇出家,徹底了斷塵緣。

這種吹捧給謝彥波也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影響,為他後來的悲劇命運埋下了深刻的伏筆。從中科大畢業之後,年僅15歲的謝彥波成功的考上了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在那樣一個年代讀本科都已經是一種奢望,而謝彥波進入到這樣一個重量級的研究機構當研究生,可想而知,他今後的成果應當會非常豐厚。

研究生畢業之後,謝彥波又繼續在這裡讀博,然而,這一次他的人生遇到了一個重大挫折。由於他與導師的關係並不和睦,這使得他在當時並沒能畢業。

好在謝彥波在中科大物理研究所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就,雖然他沒能在那裡博士畢業,但是他依然獲得留學美國的機會。他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並加入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森門下,跟著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

安德森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者,跟著他必然能夠接觸得到最為前沿的物理學理論,全世界都對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動態非常關注,謝彥波加入他的門下之後,人們一度認為,謝彥波極有可能在安德森的調教之下作出不朽的成績,甚至有所突破拿到諾獎也不一定。

然而,就在謝彥波的博士即將畢業時,他卻突然被遣返回國。這一切來得十分突然,謝彥波甚至都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的行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美國的謝彥波與自己的導師安德森同樣不能很好的溝通。謝彥波為自己選定了一個題目,並試圖在導師安德生的面前論證這個題目的合理性。

謝彥波覺得自己的題目非常不錯,可安德森卻不這麼認為。本來來講,一個博士生的論文題目,既需要博士生自己思考,同時也需要導師來把握。可謝彥波卻覺得自己的題目非常的精妙,完全忽視了安德森的建議,還非常固執的想要讓安德森贊同自己的想法。

正是在論文上安德森與謝彥波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由於無法說服自己的弟子,安德森只得在每一次謝彥波展示展示的時候藉故離開。身為導師,他也想讓謝彥波畢業,可謝彥波的題目實在是不能讓他滿意。

在數次與導師發生矛盾之後,謝彥波陷入了一種幾近偏執的狀態。雖然安德森多次告訴他,他的論文題目無法得到學術委員會的認可,但謝彥波就是一意孤行,非要讓所有人都承認他題目的正確性。

百般無奈之下,安德森讓謝彥波改投其他導師的門下,他無法再繼續教導謝彥波。恰巧在這個時候美國發生了一件非常惡劣的中國研究生殺害導師的事件,一時之間,人心惶惶。謝彥波與導師之間的矛盾早已是人盡皆知,在這個情況下,美國對他做出了遣返的決定。

在中國沒能成功的拿到博士學位,進入美國名校名師的他又沒能成功的完成讀博。謝彥波的人生就在這兩次挫折當中出現了巨大的挫折,他走下了天才的神壇,倒向了瘋子的那一邊。謝彥波後來又如何呢?

謝彥波進入到他的老學校中科大工作,然而,這兩次挫折給謝彥波帶來了極大的打擊,他的身心非常痛苦,他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難以控制的行為,這使得同學們懷疑他是不是瘋了。

二、固執的瘋子

其實,謝彥波回到國內的時候依然非常年輕,才不過25歲。正值大好青春年華,如果有正確的引導,他完全可以在國內打一場翻身仗,繼續維持他天才的光環。

可謝彥波回到中國之後卻並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他將自己在美國遭遇的種種都推到了自己導師的身上,他覺得一定是自己的課題選得太好,而導師覺得自己將來可能會搶了他的風頭,因此才屢屢不讓課題通過。

謝彥波在中科大顯得非常的孤僻,他一般不與其他的老師交流,除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他總是一個人呆著。他的穿著也非常的老式,不知道他的人遠遠的看過去可能會覺得他是一位街頭的流浪者。

要說的話,謝彥波的生活倒也還算是上了正軌,他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他卻並沒有因此將注意力放在家庭上,他的人生就好像是一座垮掉了的房子,無論什麼樣的支架都難以再一次搭建起來。

謝彥波在課堂上有非常多的反常行為,有的時候,謝彥波上著課會突然大笑起來。在寂靜的教室當中,這種笑聲非常的突兀,讓學生毛骨悚然。

不僅如此,謝彥波對於周圍的環境還非常的敏感。他覺得自己依然是那個萬眾矚目的天才。在一次採訪當中,他向記者表示,他在電腦上的運算出了一個小錯誤,本來這個錯誤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但是第二天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似乎全世界都知道了他這個錯誤,還有人走在路上用吐唾沫的方式來表達對自己的不滿。

很顯然,謝彥波的生活雖然如同平常一樣,但是他的精神卻已經徹底的崩塌。他對於周遭的一切無比的敏感,同時又將自己身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別人。如果不是他還能夠維持了正常的生活,恐怕所有人都會把它當成一個瘋子。

總結

中科大少年班究竟是培養人才的存在,還是摧殘人才的存在?這麼多年人們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不可否認的是,中科大少年班確實為國內外培養出了不少的學術人才。

但人們同樣應當看到,中科大少年班培養人才的方式是毀滅他們的童年,用一個又一個孩子們正常的童年來換取某個學科的發展,或許在某些專家教授們看來,孩子們的童年不值一提,學科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但對於孩子,對於家長而言,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童年被毀,孩子的一生也就徹底被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名人病了》第2章 :80年代天才兒童謝彥波的隕落和他的《廣義相對論》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也正是在這一年,11歲的天才兒童謝彥波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11歲,本是普通孩子讀小學五年級的年紀,謝彥波卻直接跨過初中、高中進入了大學。第一屆和謝彥波一起進入少年班的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寧鉑、幹政等。
  • 成也天才敗也天才——「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謝彥波之隕落
    謝彥波最喜歡的運動是滾鐵環。1978年的秋天11歲的時候,謝彥波胸前戴著紅領巾,滾著自己心愛的鐵環,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門,走進第一屆「天才少年班」,由此開啟他開掛的人生。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天才」、「神童」的光環一直圍繞著他們。 寧鉑是當時公認的「中國第一神童」,2歲半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算100內數學題,4歲學會了500個漢字。後隨父母下放,沒學可上,便在家待著翻大人的書。他翻閱中醫書,很快就會開藥方;翻看圍棋書,沒多久就能與大人對弈;翻看唐詩宋詞,即能吟詩作對——所有的這一切,都發生在他9歲之前。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11歲上中科大,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為何最終「泯然眾人」
    而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他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可是結局卻是不盡人意。他就是謝彥波,是1978年高考恢復之後,中國科技大學成立的「天才少年班」裡歲數最小的天才兒童。《傷仲永》應該大家都聽過,而這位天才兒童就是《傷仲永》的典範。他曾經是最有望衝擊諾貝爾獎的人,那又是因為什麼讓他與之失之交臂呢?
  • 11歲從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師從諾獎得主的謝彥波,現在怎麼樣了
    謝彥波的高起點謝彥波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首批學生。在進入科大之前,他已經出了名,以小學生的身份參加高中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科大派老師專門對他進行面試,驚訝地發現他的數學能力已經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由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首屆少年班,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而在這個過程中,謝彥波的父親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兒子是個天才,他喜歡學習,而且接受知識非常快,之後,謝彥波的父親就開始教他一些超出他那個年齡的知識,但是謝彥波都吸收得非常好。  二年級時,謝彥波就開始做高年級的數學習題,三年級時學完了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四年級學完了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五年級開始學習解析幾何與微積分,並解答了許多習題。這一切,都讓謝彥波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神童。
  • 中國神童赴美求學,學成後用AR技術報效祖國,卻被視作瘋子
    天才少年崛起謝彥波出生在湖南省,父親是一位物理教師,謝彥波後來選擇了物理研究,與其父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謝彥波3歲的時候,還時常自稱「彥波」,而不會說「我」。大人們都很著急,有一位對此有所研究的人稱,這可能是阿斯伯格症,例如英國文豪歐威爾、音樂天才莫扎特、西方哲學泰鬥康德等名家,在小時候都患有這種病,愛因斯坦也被傳小時候得過這種病。所以,只要好好教育引導,謝彥波很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長。
  • 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當初的神童謝彥波,小小年紀就跳過了初中高中,直奔大學而去,後來還是沉寂在人海裡。少年班的眾多學子,一個個都是天縱奇才,但最後好像大有作為的卻沒有幾人。  天才兒童謝彥波,得益於父親的引導  1966年底謝彥波出生在湖南,  他的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的物理老師,是個極有文化的人,  他們一家住在醫學院的家屬院裡。
  •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
    雕塑上刻有班上每個成員的名字,有張亞勤,也有寧鉑、謝彥波和幹政。(下文出現的少年班均指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在中科大的校史館裡,關於「少年班」的陳列櫃中,曾任微軟中國董事長的張亞勤,他名字在陳列櫃中最醒目的位置。與之相比的是,在幾張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的照片下面,僅僅只有「少年班同學」這幾個字。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昔日的第一神童,媒體當初將他推上神臺,後來又將他狠狠推了下去,他成為了媒體的一枚棋子,活躍在各大媒體的文筆之中,成為「傷仲永」以及抨擊中國教育的典型案例。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謝彥波,他是78年首批進入少年班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由小學直接進入了少年班。那個時候他才11歲。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讓其回國
    小時候的「外濁內清」真正的天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謝彥波小的時候是在鄉下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直到臨近上學年齡,才被父母接回城裡。或許是從小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對他們有些陌生,又或許是天生性格內向的原因,他總是不愛開口說話。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
  • 他是精神分裂病患,亦是拿了諾獎的數學家,凡人能從天才的人生故事...
    他就在這樣時而清醒時而迷失的掙扎遊移中,度過了人生大半的光景。在經歷了非人的痛苦和磨難後,找到一生摯愛,最終拿到諾獎。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剛進普林斯頓大學,剛剛20多歲的納什不分寒暑晝夜的在宿舍演算博弈論。鏡頭定格在宿舍的窗外,樹枝從堆滿厚厚的積雪轉而為春日繁華香,又到了盛夏鳥鳴鳴。
  • 愛因斯坦被稱天才,為什麼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原因很簡單
    如果要說,這個世界最聰明的人是誰,那愛因斯坦一定高票當選。他的智商值遠遠超過正常人,他的大腦開發程度也比普通人高,所以他也被譽為「天才」。
  • 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啥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啥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其實原因很簡單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天才都有一種崇拜之心,就像我國古代有很多文藝天才,他們能夠寫出別個讀不懂的詩句,但你只要認真研究會發現這其中蘊藏的道理。有人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其實也不見得是這樣。生活中有的人天生就對一樣東西敏感,這種敏感沒有人學得來,好像這是上天賦予他的超能力。剛剛去世的霍金,他的離去帶走了一個時代,全世界的人都為他哀悼,這是一顆巨星的隕落。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啥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何消失?他們的經歷讓人痛心
    但是好景不長,社會上給的關注度太多,學校布置的課業任務也很繁重,家人更是滿懷期待,這些種種都給「神童」們帶來很多壓力。他們感到恐懼、選擇逃避,更有甚者,形成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毀掉了自己的一生,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謝彥波、幹政、寧鉑三位。
  • 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的謝彥波,為何會被遣送回國?
    但在謝彥波讀二年級時,有一次父親發現他在做五年級的數學題,就好奇地問他原因。 他說,在五年級的班裡聽了一會就自然會做了。 就這樣,在他進入大學離開父母的身邊以後,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問題更加突顯,並且嚴重影響了他未來的發展。 在少年班裡,作為年紀最小的一個,謝彥波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溝通問題仍然沒有改觀,他好像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流、與人相處。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以往我們總認為天才都有一些怪癖,實際上像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都是阿斯伯格症的患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