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2021-01-07 騰訊網

《名人病了》第2章 :80年代天才兒童謝彥波的隕落和他的《廣義相對論》

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也正是在這一年,11歲的天才兒童謝彥波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

11歲,本是普通孩子讀小學五年級的年紀,謝彥波卻直接跨過初中、高中進入了大學。第一屆和謝彥波一起進入少年班的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寧鉑、幹政等。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大地上是絕無僅有的破天荒。

這樣的破天荒,在震驚家長和教育界的同時,也讓世人瞪大了雙眼。所有人,都懷著新奇和種種說不上來的複雜心理盯著這群天才兒童,而給世人打開通往天才兒童窗口的正是媒體記者。

有需求就有市場,很快,各種關於天才兒童的報導紛至沓來。

在報導之外,由於這些「大學生」年紀尚幼,所以他們進入大學後發生了一些讓今人大跌眼鏡的事,而這些似乎並未被媒體太多報導過。

從1978年7月26日,謝彥波父母的一封名為《謝彥波家長給科大的一封信》來看,當時的班主任汪惠迪甚至不得不替孩子理髮、縫衣服等。

實際上,因為少年班的孩子都還未有足夠自理能力,給孩子泡牛奶、煮雞蛋也是老師每日的必備功課,這些老師們,真真是既當老師又當爹媽!

在這些之外,因為「天才」的頭銜,這些孩子幾乎完全被剝奪了作為孩子的天性,原本應該屬於他們的玩樂也被無形剝奪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學習、分析、實驗。

自然,中科大的天才們也無法像普通孩子那樣循序漸進地學會人際關係的相處學問。

因為「天才少年班」實在太過耀眼,所以從謝彥波等進入中科大開始,他們便一直生活在聚光燈下。當時的媒體對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報導,這些報導無非是說他們智商、成績多麼超群一類。

第一屆天才少年班合影

無形中,他們甚至還激勵了一代人,在以他們為主角的鋪天蓋地的報導影響下,全國各地興起了「跳級熱」、各種「奧賽熱」。家長學生全部都被無形的壓力籠罩著,但相比他們,真正的壓力中心還在少年班孩子們身上。

由於謝彥波是少年班孩子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所以他和天才寧鉑被當做了最大的典型報導。在那個年代,翻開報紙隨處可見的便是長篇累牘的關於他們的報導。謝彥波天真的微笑、算術板書的背影,也出現在了媒體刊登的照片上。

過度宣傳下,謝彥波和寧鉑等也開始將自己不當做普通人。當一個人被自己和周圍人視作「與眾不同」時,他的行為自然也會在受到極重壓力影響的同時:開始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得跟別人不一樣。

這帶給寧鉑的影響是:即便到了青春萌動的年紀,遇到喜歡的人他也只拼命壓抑而從不表現,畢竟他是寧鉑呀!

這個在心理學上叫性壓抑,根據心理學家、性學家弗洛伊德的研究,當「性意識」被壓抑到一定程度時便會進入潛意識,到達一定程度之後,人的心理便會發生相應的病變,這大約是後來寧鉑拼命想要逃離少年班並最終出家的原因之一了。

而天才帽子帶給謝彥波的影響則是:他開始不太喜歡與人交往,有時是覺得別人不懂他,有時是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有時,是覺得自己和別人不是一路人。

進入大學後,少年班孩子的學識一天天增長,但他們在為人處世等上的進步卻顯得很是遲滯。

但這些對於天才們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四年後,15歲的謝彥波考取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碩士畢業後他開始讀博士,但因與導師關係不好並未畢業。

不久,謝彥波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

安德森全名菲利普·安德森,是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當時的世界物理界,他是權威的象徵,自然,跟著他學習的謝彥波也成了備受矚目的種子選手。

安德森

行到此時,一直被國人吹捧為「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兒童」的謝彥波,似乎在一步步靠近他的目標。

這就像一個一直想要摘桃子的人, 終於來到了桃園並且找到了摘桃農跟著學摘桃。

然而,就在謝彥波離目標越來越近時,發生了一件讓世人意想不到的事。九十年代初,臨近博士畢業時,謝彥波突然被遣返回國了。因為事發突然,謝彥波回國時甚至未來得及拿行李,他的行李還是後來被寄回來的。

眼看著都能看到桃子了,摘桃的技能也學了一大半,可偏偏在這節骨眼上自己卻被從桃園攆出來了。當時,謝彥波內心的鬱悶程度可想而知。

而謝彥波之所以被遣送回來,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害怕失敗和不擅長人際交往有很大關係。

原來,此間謝彥波因為論文被導師駁回而數次去找導師理論。按理,論文被駁回重寫就是,可謝彥波卻並不想如此,他堅持一定要讓導師接受他的論文。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前,謝彥波從未經受過挫折失敗。越是如此,天才謝彥波便越害怕失敗,這種害怕最後甚至變成了「不允許自己失敗」。

論文被駁回後,謝彥波甚至還曾在深夜找到導師家中並與師母發生爭執。期間,師母還因為他將手放進褲兜裡以為他要掏手槍而嚇得魂飛魄散。

一個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到達如此緊張的地步,想來這其間兩人的相處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而從安德森與其他學生、同事的相處看,他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出問題的很顯然是謝彥波。

謝彥波太害怕失敗,所以他極其希望導師讓他通過他的論文。可安德森卻顯然也很固執或者有其他考慮,於是,兩人僵持不下。為了嚮導師論證自己理論的正確性,謝彥波數次在黑板上嚮導師演示,而安德森則總是藉故離開。

任何時候,學生遇到這類問題,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更換論文課題,雖然這樣一來工程浩大,但卻也能保證自己順利畢業。少部分人則會帶著選題好好和導師溝通,只要溝通得當,通常學生也能順利畢業。

但謝彥波畢竟不是一般人,他的腦袋屬於天才級別。而天才的腦袋從來是有裂縫的,這是上帝公平的地方:他在創造非凡大腦的同時,給這些大腦留了裂縫。而這裂縫,一旦沒在後天被補上,天才便很有可能變成「瘋子」一般的存在。

謝彥波的裂縫便是前文講到的:他的異於常人的固執和自負,他的固執加上自負讓他看起來很有些偏執。很多人以為天才的腦子不擅長轉彎,其實不然,多數情況下,他們是不願意轉彎。這種不肯轉彎,恰也是他們能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所在。

堅持自己理論課題不肯更換的謝彥波痛苦極了,痛苦越深,他對課題通過的渴望便也越發強烈起來。後期,他甚至陷入了一種幾近著魔的狀態。

見謝彥波如此,安德森只得退一步,他建議他投到其他導師名下學習,但這定是謝彥波不肯接受的。謝彥波的固執程度超出了安德森的想像,恰在此間,發生了中國留學生殺害美國教授的事件。

在這種蝴蝶效應下,思想固執、行為看起來偏激的謝彥波成為了普林斯頓的「高危存在」,隨即,便有了前文的謝彥波被遣散回國。

想要摘桃的人離開了桃園,摘桃便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謝彥波鎩羽回國後,國內輿論一片譁然:人們心中的巨星尚未升起,就隕落!這樣的挫敗,幾乎不止是謝彥波的挫敗,而成了舉國人民的挫敗。

這樣的挫敗,對於謝彥波而言幾乎是致命的。

這也是謝彥波第一次經受如此大的挫折,前半生裡,他的一切都太過順利,越是如此,此時的挫折便越發顯的刺眼。

回到國內後的謝彥波徹底從神壇跌落了下來,之前環繞在他身邊的欣賞、羨慕、敬仰眼神,迅速暗淡下去,隨之而來的是失望、鄙夷甚至蔑視。

一個年僅25歲的青年面對如此大的變故,其內心的翻滾可想而知。好在,和寧鉑等比他還有文憑,如此,在中科大找一份教學的工作並不是難事。

這以後,天才謝彥波轉身做了他曾就讀的中國科技大學理學院的老師,他的課程是:物理學中的群論。

天才有兩種,一種是從來不管顧世俗的眼光,一種則相反。謝彥波這位天才,很不幸地屬於後者。因為這種管顧,返校後的謝彥波不停地回想自己跌落時的種種。同一件事情想得多了,要麼會通透,要麼會看不見事情本身的原貌而進入混沌狀態。再次很不幸,謝彥波又屬於後者。

謝彥波在美國的種種,說白了根本點不在於課題如何,畢竟那個是可以變通的,他的根本在於: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且個性過於偏執。

可天才多數是自負的,何況如謝彥波這樣從小被放在神壇上的人物。很快,在反覆的思量琢磨後,謝彥波得出了結論:是自己的研究觸犯到了導師的利益,所以他不讓它通過。

中科大官網關於謝彥波的介紹

謝彥波的這種想法在2005年7月21日一記者採訪他時首次被披露,當記者問到怎麼看待當時被遣返時,他說:

「因為『他們(安德森等)』都是神仙,本來就是想要那個結果、有另外的目的在……如果有個人本事特別大,硬是算出來很多東西都不對,那麼神仙們就不能為所欲為了,所以就不高興了。」

心理學上,將人在解釋事件時的方式分為「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兩種,從這個分類看,謝彥波屬於典型的單純外部歸因。

顯然,這並不客觀,很大程度上,這種歸因法是偏執和自負的共同表現形式。這種單純外部歸因,時間久了以後,會在讓謝彥波看問題不客觀的同時,還讓他更加地偏執和自負,以至於最終因自我封閉而陷入自己的世界。

而一旦過於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其行為就會明顯異於常人。這大約是謝彥波被同事和同學嚴重懷疑精神有問題的原因所在了,實際上,他們的懷疑並非沒有根據。

謝彥波成為中科大的老師後,其表現明顯異於其他老師,想來,這個「異」單純用天才來解釋是說不通的。

而平日裡,謝彥波也很少與人溝通,他幾乎總是獨來獨往。就連他平日的穿著打扮也顯得很是另類:他喜歡在上身套一件髒得看不清本色的老式夾克衫,懷裡抱著一隻鼓鼓囊囊的紅色環保袋,這種裝扮,與街頭的拾荒者很有些相似。

謝彥波雖然和正常人一樣結了婚生了女兒,但他的興趣愛好卻很與普通人不一樣。閒暇時,他除了在網上下圍棋,便只剩下一種了,那便是:算題目,算量子化學,用數學辦法計算分子反應、能量。

上課時,謝彥波雖然邏輯縝密、聲音洪亮,可他卻總有一些看起來怪異的舉動,比如他經常會在上課時突然在講臺上發笑,這種笑,在他每次擦完黑板猛回頭時也會發生。

關於謝彥波的「蒙拉麗莎式」神秘微笑,他的學生的看法不一,有的學生認為:

「『謝神童(謝彥波)』只是在想:你們都是蠢貨。這樣一想,他就忍不住笑起來了。"

而有的學生則在覺得莫名其妙的同時,認為他很可能有「神經病」。

謝彥波在很多方面確實看起來有一些像神經病,比如:他總是覺的周圍的人會因為他發現了什麼而針對他、想害他,但實際上這些猜測很多都並不成立。他在談起這些時曾經說:

"比方說,有天晚上我在電腦上出現了一個運算錯誤,本來誰也不應該知道,可是第二天我去上班的路上,就有個人看了出來。那人走過我身邊,衝路邊吐了口痰,他用這種方式責備我。"

心理學上,界定一個人精神是否異常的一個重要標準是:他的想法、行為與事物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繫。

出家為僧時的寧鉑

很顯然,這段話中,謝彥波口中的「吐痰的人」和「他晚上電腦出現運算錯誤」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繫。

但若要就此就斷定謝彥波必定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也是武斷的,畢竟他能正常地在中科大進行教學工作。

但有兩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謝彥波的行為與正常人並不一樣、他的人生與世人的期望值之間存在偏差。從他擁有的天賦和成就來看,他顯然是失敗的。

天才多半毀於天才,謝彥波的被毀,也是因為他的優勢。中國古話裡有一個詞叫做「捧殺」,意思是:如果你想殺死一個人,只要給他極高的讚譽就可以了。

適當的讚譽可以激勵人,而極度的追捧帶來的從來是毀滅。謝彥波在媒體和世人的盛讚中,其本來就自我的個性終演變成了自負,極度自負從來阻礙進步,甚至帶來毀滅。

相關焦點

  • 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近況
    ——歐洲諺語有人說,天才就是瘋子,瘋子就是換一個角度的天才。一般而言,瘋子的思維讓人難以想像,他們會說出一些天花亂墜而又毫無根據的話,人們很難知曉他們的真實想法。曾經有一本非常火的書,名字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不少在學校讀書的年輕人喜歡買來看,並對其中瘋子說出來的那些話語念念不忘,好像似乎這個世界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奇特,不確定,反常。
  • 成也天才敗也天才——「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謝彥波之隕落
    謝彥波最喜歡的運動是滾鐵環。1978年的秋天11歲的時候,謝彥波胸前戴著紅領巾,滾著自己心愛的鐵環,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門,走進第一屆「天才少年班」,由此開啟他開掛的人生。但是謝彥波僅用心算,就算出那些數據是錯誤的。他不放心,後來又手算一遍,果然是錯誤的——不久,最新的實驗結果表明,他算對了。 超凡的計算能力,深厚的理論功底,使謝彥波如神一樣地存在,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相信,首屆少年班中的這位天才少年,將最有希望摘取中國第一枚物理諾貝爾獎。
  • 11歲上中科大,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為何最終「泯然眾人」
    而我們中國,最近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是在2015年,獲得者是中國首位醫學獎獲得主屠呦呦女士,她創製了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而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他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可是結局卻是不盡人意。他就是謝彥波,是1978年高考恢復之後,中國科技大學成立的「天才少年班」裡歲數最小的天才兒童。《傷仲永》應該大家都聽過,而這位天才兒童就是《傷仲永》的典範。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誓拿諾貝爾獎的神童,如今還好嗎?
    在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後,我國曾出現了一位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天才,他差點就成為了本土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世事難料,經過一些變故後,他的諾貝爾獎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1966年出生於湖南,誰能想到這位嬰兒未來會是新中國以來最傳奇的物理天才呢!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昔日的第一神童,媒體當初將他推上神臺,後來又將他狠狠推了下去,他成為了媒體的一枚棋子,活躍在各大媒體的文筆之中,成為「傷仲永」以及抨擊中國教育的典型案例。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謝彥波,他是78年首批進入少年班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由小學直接進入了少年班。那個時候他才11歲。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而在這個過程中,謝彥波的父親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兒子是個天才,他喜歡學習,而且接受知識非常快,之後,謝彥波的父親就開始教他一些超出他那個年齡的知識,但是謝彥波都吸收得非常好。  二年級時,謝彥波就開始做高年級的數學習題,三年級時學完了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四年級學完了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五年級開始學習解析幾何與微積分,並解答了許多習題。這一切,都讓謝彥波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神童。
  • 中國神童赴美求學,學成後用AR技術報效祖國,卻被視作瘋子
    天才少年崛起謝彥波出生在湖南省,父親是一位物理教師,謝彥波後來選擇了物理研究,與其父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謝彥波3歲的時候,還時常自稱「彥波」,而不會說「我」。大人們都很著急,有一位對此有所研究的人稱,這可能是阿斯伯格症,例如英國文豪歐威爾、音樂天才莫扎特、西方哲學泰鬥康德等名家,在小時候都患有這種病,愛因斯坦也被傳小時候得過這種病。所以,只要好好教育引導,謝彥波很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長。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讓其回國
    小時候的「外濁內清」真正的天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謝彥波小的時候是在鄉下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直到臨近上學年齡,才被父母接回城裡。或許是從小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對他們有些陌生,又或許是天生性格內向的原因,他總是不愛開口說話。
  •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
    雕塑上刻有班上每個成員的名字,有張亞勤,也有寧鉑、謝彥波和幹政。(下文出現的少年班均指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在中科大的校史館裡,關於「少年班」的陳列櫃中,曾任微軟中國董事長的張亞勤,他名字在陳列櫃中最醒目的位置。與之相比的是,在幾張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的照片下面,僅僅只有「少年班同學」這幾個字。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3位天才神童,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令人唏噓
    在他12歲的時候,他成功進入中科大少年班進行學習,要知道同齡的孩子小學都還沒有畢業呢!後來16歲的時候赴美國學習,大概就是這一趟旅美之行,讓年少的他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壓力,又或者是像外界傳聞的那樣,他的情商遠不如他的智商,總之在回國之後,一代神童幹政便從此銷聲匿跡,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具體情況,實在是令人惋惜!
  • 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當初的神童謝彥波,小小年紀就跳過了初中高中,直奔大學而去,後來還是沉寂在人海裡。少年班的眾多學子,一個個都是天縱奇才,但最後好像大有作為的卻沒有幾人。  天才兒童謝彥波,得益於父親的引導  1966年底謝彥波出生在湖南,  他的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的物理老師,是個極有文化的人,  他們一家住在醫學院的家屬院裡。
  • 11歲考入中科大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跟上。仲永的天資那麼好,可惜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最終成為平凡的人;可見,即便是天才,適當的後天教育也非常重要。曾經的三大神通之一謝彥波名不虛傳,他跳過了初中和高中,直接從小學進入大學。
  • 11歲從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師從諾獎得主的謝彥波,現在怎麼樣了
    謝彥波的高起點謝彥波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首批學生。在進入科大之前,他已經出了名,以小學生的身份參加高中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科大派老師專門對他進行面試,驚訝地發現他的數學能力已經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由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首屆少年班,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
  • 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1994年諾貝爾獎獎給休斯頓大學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休斯頓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約翰納什,因為他的博弈論廣泛運用於很多領域,包括金融、犯罪心理、人際交往等等不同領域!然後在納什教授助手的提議中,愛麗莎賴德來到納什認為他執行任務的地方,其實是一座廢棄的落敗的院落,那裡的郵箱中,愛麗莎賴德搜出了納什自以為執行秘密任務的所有發出的密封信件!愛麗莎賴德才相信丈夫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真正的愛情經得起所有榮譽,比如開掛的天才人生;更經得起一落千丈的逆行的失落,瘋子!
  • 隕落的北大少年天才到自殺的程式設計師,奧數和低情商的百年戰爭
    二,北大的少年天才班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培養我國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的提議下,成立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生於1966年的謝彥波是中國第一代被冠以「天才」的神童,80年代初,他還曾被預言:是中國最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存在。
  • 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啥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啥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其實原因很簡單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天才都有一種崇拜之心,就像我國古代有很多文藝天才,他們能夠寫出別個讀不懂的詩句,但你只要認真研究會發現這其中蘊藏的道理。有人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其實也不見得是這樣。生活中有的人天生就對一樣東西敏感,這種敏感沒有人學得來,好像這是上天賦予他的超能力。剛剛去世的霍金,他的離去帶走了一個時代,全世界的人都為他哀悼,這是一顆巨星的隕落。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啥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