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

2020-12-04 職引官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

2005年,7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屆少年班成員重返昔日母校,並為母校捐贈了一塊價值10萬元的「少年班」紀念雕塑。雕塑上刻有班上每個成員的名字,有張亞勤,也有寧鉑、謝彥波和幹政。(下文出現的少年班均指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在中科大的校史館裡,關於「少年班」的陳列櫃中,曾任微軟中國董事長的張亞勤,他名字在陳列櫃中最醒目的位置。與之相比的是,在幾張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的照片下面,僅僅只有「少年班同學」這幾個字。

可能現在的年輕人不怎麼了解寧鉑、謝彥波、幹政這三個名字,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他們仨可是家喻戶曉的神童,那個時候,全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在報導他們,還有人專門出書講述他們的故事,這樣的書在當時極為暢銷。然而這三個天才神童,如今的命運卻令人唏噓,雖然沒有「泯然眾人矣」,但早就已經銷聲匿跡。

曾經屬於他們的時代

「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曾經少年班的成員張樹新說,「那時他們在整個國家都是絕對的明星。」

寧鉑2歲半就能夠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5歲上小學, 6歲讀《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藥,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

1977年,因為一封推薦信,寧鉑被破格錄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更是為他特地開設少年班。此後,「超前教育」在中國開始萌芽,而寧鉑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破格進入大學的學生。那個時代,寧鉑是全民追捧的偶像。之後又有一些少年陸續加入少年班,其中就包括公認的神童謝彥波、幹政。謝彥波十一歲上中科大,十五歲在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讀碩士,十八歲讀博士,中科大的老師們都看好他,認為他有希望在二十歲前獲得博士學位。

在中科大少年班裡,寧鉑和謝彥波是新聞媒體的寵兒,報導寧鉑是因為他最有名,被人們稱為「第一神童」、「神童中的神童」,而報導謝彥波則是因為他年紀最小。與之相比,幹政受到的宣傳要少一些,但是在一本名為《神童的故事》的暢銷書上,寫有例如「幹政切瓜」等諸多故事。這些少年班的天才們,尤其是三大神童,被國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學有所成,然後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為中國的科研事業貢獻力量。

當神童不再耀眼

可是多年以後,每當說起少年班,中科大校方必定會提及張亞勤,用以證明少年班教育的成功,然而當初耀眼的三大神童卻無人問津。

神童教育究竟有何問題?為什麼曾經最耀眼的三大神童如同流星般一閃而逝。「當時各個方面的因素,宣傳、壓力、體制、教育方式,都對這幾個特殊的孩子不利。可是,我們眼看著這一切發生卻無能為力。」當時少年班的班主任汪惠迪這麼說,她替三個孩子難過的同時,卻並不感到意外。少年班成員秦祿昌說:「那個年代需要一個寧鉑去喚醒人們對於教育和科學的重視,這種需要形成巨大的壓力,最終卻壓垮了寧鉑。」捧得越高,摔得越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當年的那個著名班級裡,秦祿昌並不受到重視,然而他現在在美國北卡大學物理系和材料系擔任教授,因其領先國際的研究成果而被稱為「納米博士」,享譽世界。

同樣不受重視的張亞勤,如今是百度公司總裁,他還曾經擔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中國董事長等諸多職位。這些孩子並不是失去天賦的方仲永,是大人們的急功近利斷送了他們的未來,寧鉑想去學自己感興趣的天文學,可學校的老師不允許,逼著他學物理,還逼他考研;謝彥波學習優異,但是人際交往和處理問題方面一塌糊塗,他和兩任博導都產生了矛盾,以至於拿不到博士學位;幹政後來據說是出國了,到現在都杳無音信。

所以成功的定義是什麼,這些孩子的童年是多麼的成功,萬眾矚目,可是他們長大後呢,還能不能算成功呢。後來寧鉑前往五臺山出家,他擔任佛學講師後,曾有記者聽他講課,見他語速飛快,記憶力驚人,不看講義就知道是第幾頁多少段,依舊那麼聰明。出家並不意味著落魄,誰又說得準未來寧鉑會不會成為佛教大師呢。以上就是筆者給大家分享的中科大三大神童的故事,讀完之後你有什麼感想呢,歡迎在下方評論交流。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關注小編哦,我們會持續為您提供有價值的教育資訊!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而對於寧鉑來說,他的這種天賦不僅屬於他自己,還屬於家庭、學校和社會,更肩負起國人的希望和時代的使命。寧鉑被教育界、媒體、社會推到了一個他年齡無法承受的高度。其實寧鉑對天文感興趣,想轉到南京大學讀天文學,可無奈被安排到科大攻讀中國科學界當時最熱門的領域——理論物理。寧鉑曾多次想要逃離卻毫無辦法,只能接受安排,但他卻很少做理論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基於興趣把大把時間花在「星相學」、哲學、宗教等領域。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不急不慌放慢天才的成長腳步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神童,你會怎麼辦?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有點慌,陶哲軒的父母陶象國與梁蕙蘭也不例外。與那個年代的許多人相比,陶家夫婦屬於接受良好教育的中產,他們是香港大學的同學,一個是兒科醫生,另一個則是教師。
  • 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3位天才神童,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令人唏噓
    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曹植、王勃等古代有名的神童,當然在現在進步的文明社會,神童也是不少的。
  • 20世紀美國追捧天才神童,為何現在放棄了?現實的結局很諷刺
    神童和天才是遙不可及的,被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擁有超高的智商,在別的孩子還蹣跚學步的時候,他們已經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不是一歲會讀書,就是三歲會彈鋼琴,或者能夠口算出複雜的數字運算,他們可以輕鬆完成對別人來說很難的學習,是無數家長和孩子羨慕和膜拜的對象。
  • 他8歲高考得760分,智商高於愛因斯坦,數學天才陶哲軒如今怎樣了
    每當說起「神童」這個符號,不少人總是會覺得有些可惜,似乎年少成名的他,都在長大後失去了自己的光華,比如課文裡面的方仲永,青年早逝的曹衝、項橐。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無論神童的範疇如何劃分,陶哲軒都絕對算得上是其中的一員。
  • 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神童尹希如今怎麼樣了?
    你知道中科大少年班嗎?能進入這裡學習的孩子,用神童、天才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多年前一位12歲的天才少年尹希考入這裡。幸運的是他並沒有成為「方仲永」,學業和情商同樣出色,並在17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讀博士;如今已是哈佛正教授的他,卻飽受爭議……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天才尹希尹希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其他80後還在摸魚捉蝦的時候,他的爸媽就要求他學畫畫、下圍棋了。
  • 14歲天才神童,高考成績750分,當狀元上清華,如今過得怎樣了?
    上個世紀70年代,有人就曾用拔苗助長的理論,去批評試圖培養神童的中科大少年班。我國有位領導就曾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中科大少年班基於這種教育理念,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幼苗,然後聚集在一起全力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河南的何碧玉有幸進入了這個天才集中營。年僅10歲的何碧玉在這個教育機構中,用了僅僅四年時間就學完了常人需要9年才能完成的學業。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
  • 在天才面前偽神童有多可笑
    文/木頭嘎嘎和棉花球導語:這兩天我們看了太多的神童,看了這些孩子的簡歷和科研成果真是了不起,他們都是葫蘆娃轉世嗎?一出生就會打妖精嗎?當然不是!可在這些神童的背後,他們的父母是不是有多度消費孩子的嫌疑,處於什麼理由刻意的把自己的孩子包裝成神童呢?
  • 韓國神童12歲成美國宇航局僱員,因厭倦解題辭職,如今怎樣了?
    然而在韓國,有一位天才男孩,他在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中的分數,達到了210分,這個分數也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當中。但是大家可能會疑問,為何這樣一位智商超過愛因斯坦的天才,為何如今沒有聽說過他的任何消息或成就呢?這一切,都離不開他自己的選擇。1962年3月,在韓國首爾的一戶人家中,一個名叫金雄鎔的男孩誕生了。
  • 16歲的「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父母逼著在北京買房,如今如何?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國神童的故事數不勝數,一個13歲的研究生,一個16歲的博士生天才少年:張衛楊從小就表現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天賦分,但因為畢業後父母逼著他在北京買房,非常搶手,引起了社會各層面的關注,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曾經的天才少年如今是"泯然眾人矣"還是繼續被"天才兒童"的光環填滿?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在人教版七年級的《語文》下冊中,有一篇叫做《傷仲永》的文章,文中記述了一名叫做方仲永的神童,是怎麼樣慢慢變成了普通人的故事。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中科大神童寧鉑三次棄考研究生,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三考研究生
    寧鉑著名的中科大神童,寧鉑,他曾經棄考過3次研究生考試。寧鉑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天才代名詞。13歲被推薦上中科大的第一屆少年班,被稱為中國第一神童。他本科畢業後,留在中科大當老師。19歲成為中科大最年輕的講師。本科生在大學是不夠混的。寧鉑要考研。第一次,報了名,僅僅報了名,什麼也沒幹。第二次,完成了體檢。第三次,領了準考證。但都沒有踏進考場一步。
  • 高考歷史中,被埋沒的四大天才學生,都曾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
    ,成為了一名心理師,他的天賦能力也因此被埋沒。2.張炘煬張炘煬是名副其實的天才神童,上學期間就完成了多次跳級學習,10歲就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當時年齡最小的大學生,讀完大學後又是碩士,在別的學生還在上高中的年紀,他已經研究生畢業了,在研究生讀完要考博士時,他要求父母給自己在北京買房,要不然就不去論文答辯,也不去考博,父母無奈只能是在北京租房子騙了他
  • 他是天才兒童,8歲高考考出760分,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如今怎樣了
    我們身邊也確實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些孩子被冠以「神童」之名,過早接觸社會,最後反而被社會淘汰,結局令人惋惜。但也有些人,能夠保持不驕不躁,從一而終地堅持著自己的學業,比如曾有天才兒童美譽的數學家陶哲軒。美國數學家查爾斯·路易斯·費弗曼對此表示:「陶哲軒確實是一個天才。」經過專業測試,陶哲軒的智商為230,已經超過了愛因斯坦,這個數字震驚了無數人。和很多天才兒童一樣,陶哲軒很快升入了大學,在14歲時,他正式進入弗林斯大學就讀。大學是很多神童的分水嶺,有些人在此迷失、頹廢,繼而失去「天才」的光環,但陶哲軒沒有。
  • 00後天才少女成為我國最年輕科學家
    00後天才少女成為我國最年輕科學家。她就是談方琳,今年只有16歲,卻已經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兩次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她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舉攻破困擾了全球數學界多年的世界性難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
  • 神童和偉人,或許就不是一類人
    所以,米爾札哈尼的背景很特殊嗎?看起來並不是。大多數諾獎得主小時候平平無奇,與「神童」二字無緣。 愛因斯坦很遲才開口說話,因此一度被家裡的傭人以及學校的老師以為是智障。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中,他的大部分科目都掛了。最終他得以入學靠的是數學和物理的高分。 開始工作以後愛因斯坦過得也不順心。
  • 天才神童高華健,被中、美、德三國爭搶,為啥選美國而不是母國?
    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培養,出生於中國四川的神童高華健便是可以有資格在中國擁有高等教育的天才,當中國、美國、德國三國一起爭搶他的時候,他最終也沒有選擇祖國……天才誕生史1963年,川蜀之地誕生了一個天才少年,家人為他取名為——高華健,希望他和中華民族能一起健碩強大。
  • 他是智商230的數學神童,比天才愛因斯坦和霍金聰明,如今咋樣了
    正常人的智商大概在90-110左右,超過這個標準的都可以稱之為天才了。那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天才是誰呢?霍金?愛因斯坦?其實目前智商最高的人比這些公認的天才還要高,他的智商高達230,超過普通人的兩倍,他就是華裔科學家陶哲軒。天賦異稟 父母在家教出數學天才 陶哲軒出生在澳大利亞,父母都是高材生,或許是遺傳了父母的超高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