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追捧天才神童,為何現在放棄了?現實的結局很諷刺

2021-01-08 龍寶育兒

神童和天才是遙不可及的,被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擁有超高的智商,在別的孩子還蹣跚學步的時候,他們已經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不是一歲會讀書,就是三歲會彈鋼琴,或者能夠口算出複雜的數字運算,他們可以輕鬆完成對別人來說很難的學習,是無數家長和孩子羨慕和膜拜的對象。

曾幾何時,天才少年總是被媒體青睞,是被爭先恐後報導的對象,尤其是美國,在20世紀曾經掀起過「神童熱」,對神童的追捧達到了空氣那的高度,他們跟電影明星、體育明星和工業大亨一樣,擁有眾多的粉絲,在那個時間段,也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天才兒童,但如今,這股熱潮卻早已銷聲匿跡,是因為天才減少了,不值得宣傳了嗎?真實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被宣傳的神童,結局如何?

1、八歲成名的伊莉莎白·本森

本森在1913年出生於美國,三歲就自學了拼寫,她能一周看完十幾本書,13歲時就成為大二的學生,出版了自己的書籍,據說他的智商達到了驚人的214分,而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智商也只達到了165,美國對伊莉莎白本身進行了大肆的宣傳,但大學畢業後的她卻在公眾視野中消失,四年後發現他已經結婚,住在紐約的一間小公寓裡,她不是科學家,也不是研究員,是一個很普通的出納員。

2、十歲的天才詩人

科瑞恩也出生在1913年,十歲的他就成為了全美國著名的詩人,被美國的媒體爭相報導,但在20世紀的30年代到90年代,科恩基本上沒發表過任何的文學作品,他相繼在幾所大學裡擔任過教師,後來就徹底淡出了公眾事業,撰寫他本記的一個朋友稱,他變成了一個非常安靜的人,厭倦了人們一直把他當作神童看待。

3、天才男孩兒西迪斯

西迪斯也是20世紀最著名的神童之一,父親是心理學家,母親是醫學博士,他很早就展現出了數學天賦和驚人的語言能力,據說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18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閱讀《紐約時報》,3歲時還自學了拉丁語,11歲被哈佛大學錄取,他的事跡登上了媒體頭條,但1937年,美國的一本雜誌曾追蹤當年的一些神童的生活軌跡,其中就包括西迪斯,他住在一間破舊的小屋子裡,表示一看到數學公式就噁心,西迪斯最終去世的年紀是46歲,不知道他是否因為神童這個稱號而痛苦呢。

天才和神童的背後,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

1、不能自由地成長

一個孩子一旦被定義為神童,那麼他的人生跟普通孩子就會截然不同,不管是來源於父母還是外界的壓力,都會讓他受到過多的關注,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跟神童掛鈎,稍有差池就會被指責和質疑,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孩子的潛力也是需要引導和保護的,做不到保護反而肆意的破壞,就會出現江郎才盡的結局,而這樣的心理落差不僅讓大人難以接受,孩子也會從掌聲跌落到嘲諷之中,可想而知他的成長將會變成什麼。

2、情商欠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創造力特別高的天才,人際關係和情商方面都相對要差一些,比如凡高,被說成神經病,根本沒有朋友。畢卡索對周圍的人更是非常冷漠。其實上天是公平的,給予你一定天賦的同時,可能就會在你身邊奪走一些東西作為代價。情商高的人勢必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的自我感受就會被約束,也就會缺乏創造力,而那些天才,更熱衷於自我的感受。他們更能集中精力,因此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社會關係就會受到限制,被打上情商低,不好相處的烙印。

而一些天才兒童,過早地考上大學。不管是心理年齡還是實際年齡,跟周圍人都格格不入,天才的光環更讓他們高高在上,所以他們也沒有機會去鍛鍊自己的情商。

3、內心孤獨

高處不勝寒,太過有天賦的孩子,是無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的,他們高高在上,身上的標籤大於一切,他們為了標籤而活,很難真正找到自在,他們討厭被追捧,討厭被定義,內心的感受無法排解,也沒有人關注他們的心理成長,所以天才多數都會隕落,泯然眾人矣。

不光是國外,我國古代也有不少天才,比如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出生在名門之家,很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據說六歲就會作詩,九歲的時候就能對一些書籍進行批註,更不用說博覽群書了,按說他的人生能夠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但結果卻令人失望。因為情商堪憂,他的仕途非常不順利,接二連三地被貶,父親也受到了牽連,因此他的內心十分受煎熬,才二十幾歲就離開了世界。

天才的成長,不應該被打擾

無可厚非,天才的確存在,但他們不是明星,也不需要被大眾所熟知,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到安靜地成長,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天才的過度追捧,只能害了孩子,我們也不提倡孩子跳級,在該有的童年做該做的事,這才是成長最好的事,不然,再有天賦也會「傷仲永」,您說呢?

相關焦點

  • 韓國神童12歲成美國宇航局僱員,因厭倦解題辭職,如今怎樣了?
    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他的學生通過多年的努力,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然而在韓國,有一位天才男孩,他在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中的分數,達到了210分,這個分數也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當中。但是大家可能會疑問,為何這樣一位智商超過愛因斯坦的天才,為何如今沒有聽說過他的任何消息或成就呢?這一切,都離不開他自己的選擇。1962年3月,在韓國首爾的一戶人家中,一個名叫金雄鎔的男孩誕生了。
  • 曾立誓報國的物理神童尹希,哈佛畢業後成為美國人,現在怎樣了?
    物理對人的智商要求很高,像愛因斯坦,牛頓,智商都被人估計為200左右,物理學家中智商最低的是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據說他的智商只有120分。根據調查,美國物理學家的平均智商在140左右,一般人的智商在90到110之間。所以,對於物理學得好的人而言,是真正聰明的人!對於那些「無師自通」的人而言,我們可以稱之為「神童」。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19歲本科畢業放棄讀研選擇留校任教,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講師。1998年受邀參加央視《實話實說》欄目,寧鉑在臺上猛烈抨擊「神童教育」,但是臺下很多年輕人早已不認識他,神童心聲無人聆聽。4年後,38歲的寧鉑選擇出家成為了一名僧人。
  • 作為20世紀最幽默的諷刺作家,伊夫林·沃為何被我們所忽視?
    儘管這種廣泛的誤讀並不會重蹈2016年《時代》雜誌的覆轍,將其列入「美國大學最受歡迎的100位女性作家」的行列。當下重拾伊夫林·沃的原因十分簡單:我們急迫地想要尋找一些樂子,來振奮特殊時期中萎靡的精神。這一需求下,沃的寫作就顯得妙趣橫生:他犀利獨到的見解,恣意奔放的情感,辛辣戲謔的語言都使他的諷刺小說如今重返廣大讀者的視野。
  • 曾立誓報國的物理神童尹希,哈佛畢業就入美籍,現在怎樣了?
    物理對人的智商要求很高,像愛因斯坦,牛頓,智商都被人估計為200左右,物理學家中智商最低的是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據說他的智商只有120分。根據調查,美國物理學家的平均智商在140左右,一般人的智商在90到110之間。所以,對於物理學得好的人而言,是真正聰明的人!對於那些「無師自通」的人而言,我們可以稱之為「神童」。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
  •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2005年,7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屆少年班成員重返昔日母校,並為母校捐贈了一塊價值10萬元的「少年班」紀念雕塑。可能現在的年輕人不怎麼了解寧鉑、謝彥波、幹政這三個名字,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他們仨可是家喻戶曉的神童,那個時候,全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在報導他們,還有人專門出書講述他們的故事,這樣的書在當時極為暢銷。
  • 天才神童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我從來沒想過回國」
    在新中國發展的階段,許多公派出國的科學家紛紛突破美國的阻撓,千辛萬苦回到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到了20世紀,因為學術界的黑暗,許多不堪忍受的科學家紛紛赴美成為美國的教授,人民不解,紛紛圍攻那些「叛國」的科學家。科學家們心裡有苦難述。
  • 天才男孩12歲被NASA僱用,15歲成物理學博士,如今自願淪為普通人
    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他的學生通過多年的努力,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通過這套智力量表,人類的智力第一次有了量化的指標。而對於那些在智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人,人們一般會稱之為高智商者,或者說,天才。
  • 11歲考入中科大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神童確實存在,誰家要是出個神童,豈不是燒了八輩子的高香?可是我並不贊成神童過早開發,「傷仲永」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仲永的天資那麼好,可惜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最終成為平凡的人;可見,即便是天才,適當的後天教育也非常重要。曾經的三大神通之一謝彥波名不虛傳,他跳過了初中和高中,直接從小學進入大學。11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18歲師從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攻讀博士。
  • 天才槍手結局什麼意思介紹 男主班克為何變壞了
    小編昨日去看了這一部燃到爆的電影《天才槍手》,不愧是在豆瓣上評分能夠拿到8.5的電影,每一個細節以及包袱都藏的很深,也會讓你突然的恍然大悟,但是最後的結局許多人有些蒙圈,天才槍手結局什麼意思介紹,男主最終為何被黑化?
  • 此人是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因害怕失敗3次放棄考研
    我國古代湧現出了許多神通,他們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超常之處而名傳後世,例如能同時做6件事的神仙童子元嘉,年僅7歲就成為了孔子老師的項囊,9歲中舉的神童楊炯等等,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也是一位神童。9歲自學唐詩宋詞後,就能吟詩作對,1977年,年僅13歲的寧鉑被中科大破格錄取,成為中國第一位破格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中科大也為此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少年班,當時全中國的各大媒體都爭先恐後的報導著,一位叫做寧鉑的天才少年,同時還讚譽他為中國第一神通。
  • 兩個智商超過愛因斯坦的天才,為何一個默默無聞,一個舉世聞名?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天才,克里斯多福·蘭根,他6個月大時開始說話,3歲時收聽周末廣播中的笑話還能跟著學,5歲開始自主閱讀。等上學時參加考試,即使完全不上課,他只需要在監考老師來之前瀏覽一下教材,就能在考試中得A。當他剛滿10歲,他就開始博覽物理學理論著作,16歲的時候,他還自學深奧難懂的著作《數學原理》。他在SAT考試中甚至睡著了,但最後還拿了高分。
  • 6個月就會使用詞彙,11歲上哈佛,被「打造」的天才結局如何?
    席德斯的父親鮑裡斯·席德斯是20世紀幼教心理學的奠基人,在哈佛大學取得了四個學位,母親薩拉的受教育水平也極高,在波士頓大學獲得藥學博士的學位,那個時候,能夠獲得醫學學位的女性可以說是寥寥無幾。這樣優秀的父母,如此優秀的基因,生出來的孩子自然不會太差。
  • 揭秘各地明星神童成長
    但有一批「人小本領大」的神童們,小小年紀卻能做出技驚四座的舉動。近日,美國9歲神童成為大學客座講師引起關注,又為神童軍團添新丁。這裡盤點了近年來15位小有名氣的明星神童,與他們相比,你是不是覺得小時候的自己「弱爆了」?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一年取得碩士學位;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中國天才科學家放棄中國籍加入美籍,他說:科學沒有國界
    自古以來,在中國社會中就出現過許多的天才人物,而通過他們的努力,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雖然說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我國曾落後於其他國家,並成為了軟弱無能的代名詞,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一些高端人才的幫助,現如今,中國也有了更高的國際地位。在中國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特殊的神童,他被譽為天才科學家,而在科研領域的道路之上,他所展現出的才能也讓許多人為之震驚。
  • 天才神童高華健,被中、美、德三國爭搶,為啥選美國而不是母國?
    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培養,出生於中國四川的神童高華健便是可以有資格在中國擁有高等教育的天才,當中國、美國、德國三國一起爭搶他的時候,他最終也沒有選擇祖國……天才誕生史1963年,川蜀之地誕生了一個天才少年,家人為他取名為——高華健,希望他和中華民族能一起健碩強大。
  • 中國科學天才留學美國後,放棄中國國籍,成了美國人
    12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17歲到哈佛大學讀博士,31歲被評為哈佛大學正教授,尹希絕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但最終,我們國家自己培養的人才,卻移民美國,徹底成為了美國人。少年天才,物理神童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古有甘羅十二歲做宰相、曹衝六歲稱象、蔡文姬六歲辯弦音……但和這些古人比起來,少年的尹希也絕對不遜色。
  • 霍金式天才尹希,入美國國籍不想歸國效力,理由千奇百怪生活現狀...
    在任何時期,任何歲月裡,都不缺乏這種「無道」之人,此人被稱為中國霍金式天才,生於80後長在陽光下,祖國重金培養,卻入美國國籍,一去不復返的天才尹希。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神童詩》。 這首寺出自宋代王安石之手,是對天賦異稟的少年天才「神童」的描寫,其中「少小須勤奮」強調的就是後天的培養的重要性。而歷史上的這位「神童」,最後因缺失後天的培養而隕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