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從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師從諾獎得主的謝彥波,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04 沈不語的教育故事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導和熱心支持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首個少年班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辦,當年中科大少年班就開始在全國招生,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推動中國科技、教育和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

謝彥波的高起點

謝彥波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首批學生。在進入科大之前,他已經出了名,以小學生的身份參加高中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科大派老師專門對他進行面試,驚訝地發現他的數學能力已經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由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首屆少年班,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在中科大無人不知,少年班有一個繫著紅領巾、滾著鐵環的天才。

本科及碩士研究生階段他也是順風順水,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15歲上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讀碩士,師從於淥院士。18歲讀博,師從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中國博士沒讀完,去了普林斯頓大學,跟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做固體物理理論工作。但因為師生關係不融洽,博士沒畢業便回到國內,並以碩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

目前他仍然是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副教授。在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的主頁上副教授一欄,還可以找到謝彥波的名字。

謝彥波的同學們,首屆少年班學員代表人物

78年首屆少年班共招收兩期,謝彥波是第一期,與他同屆的有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院李平,康奈爾大學教授管俊林等,二期的代表人物有紫光集團總裁郭元林,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高峰,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現任百度高級副總裁張亞勤,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天躍,清華高等研究中心,清華首位「楊振寧講座教授」翁徵宇等。比較而言,少年班二期的學生取得的成就相對更突出,絕大部分在商界和學術界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謝彥波的困擾

說起來,謝彥波只是沒有按照人們預想的發展軌跡,像其他同學一樣按部就班地讀完博士,在學術界或者商業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並不該算是驟然隕落。

社會對他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其出眾的智力與糟糕的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狀況的矛盾。不善表達,不善交際,一些言行不被外人所理解和接受,這也是他在國內國外讀博都沒有順利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他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都普遍認為,獨特的發展軌跡,加之個人性格的原因,讓他錯過了心理健康,人際關係這一課,而且這一課一旦錯過就再也補不回來了。

題外話

謝彥波,幹政和寧鉑,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三個代表性人物,也是爭議較大的典型代表,他們都是有過人的聰明才智,但都沒有按照常人的軌跡來發展。但這也只能說是他們的發展不符合人們對他們的期望。

但值得深思的是,過早擁有了太多的光環,讓他們在發展的道路上也有了更多壓力。他們最後都選擇了自己的路,這並不算是隕落,只是沒有迎合大家的眼光而已。即便是現在,他們的生活和成就也不算差。在少年班發展歷史上,有很多跟他們類似的天才,成才的人更多,他們僅代表他們自己而已。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謝彥波在人際交往上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在學術上的發展。在孩子的教育培養過程中,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情商鍛鍊,人際交往的課程也必不可少。上面這套人際叢書,結合豐富詳實的案例,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不同場合說話的藝術,練就嫻熟的談話交往技巧。喜歡的讀者點開上面的了解就可以購買到正版圖書。

如今謝彥波仍然從事著教學和科研工作,只不過受限於沒有獲得博士學位,也受限於個人性格上的不足,在事業上沒有更進一步,也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相關焦點

  • 11歲考入中科大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曾經的三大神通之一謝彥波名不虛傳,他跳過了初中和高中,直接從小學進入大學。11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18歲師從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攻讀博士。讀博期間,他又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那麼,謝彥波的神童屬性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 中科大高顏值後浪:師從諾獎得主,33歲已發表3篇Nature
    520是一個甜蜜的日子,就在許多人忙著領證秀恩愛的時候,中科大的後浪卻在當天發表了自己第3篇Nature正刊文章!他就是年僅33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毅恆,就在5月20日當天,他作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直到了1978年,李政道教授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先創設了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彌補10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斷層問題。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
  • 最有望拿「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近況
    11歲,別的孩子還在上小學和初中,謝彥波卻直接進入大學,因此在當時被媒體吹捧為天才。,而謝彥波進入到這樣一個重量級的研究機構當研究生,可想而知,他今後的成果應當會非常豐厚。謝彥波加入他的門下之後,人們一度認為,謝彥波極有可能在安德森的調教之下作出不朽的成績,甚至有所突破拿到諾獎也不一定。
  • 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的謝彥波,為何會被遣送回國?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科技大學開始了「少年班」第1期的招生工作,當年11歲的謝彥波則成為少年班裡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這位被稱為神童的謝彥波直接跨越了初中和高中階段,小學畢業即被中科大錄取,15歲時又考取了碩士研究生,18歲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然而他的讀書生涯卻在博士階段出現了問題。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 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上學了之後,謝彥波還是不喜歡說話,  他從不回答老師的問題,這讓老師感受到他的不同,但他的作業確實做得挺好,那些題目他都能答對,又不能因為孩子不愛說話就直接批評孩子,於是老師就把情況告訴了他的父親。
  • 成也天才敗也天才——「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謝彥波之隕落
    謝彥波最喜歡的運動是滾鐵環。1978年的秋天11歲的時候,謝彥波胸前戴著紅領巾,滾著自己心愛的鐵環,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門,走進第一屆「天才少年班」,由此開啟他開掛的人生。 當時的世界物理界,菲利普是凝聚態物理研究方面的國際權威,並因此在197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自然,跟著他學習的謝彥波,也成了備受矚目的諾貝爾物理獎種子選手。 眼看著,一直被國人吹捧為「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兒童」謝彥波,似乎在一步步靠近他的目標。
  • 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在人教版七年級的《語文》下冊中,有一篇叫做《傷仲永》的文章,文中記述了一名叫做方仲永的神童,是怎麼樣慢慢變成了普通人的故事。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到了該入學的年齡,謝彥波的父親才將他接回了家。  那時候他已經6歲了,可是父母卻發現謝彥波似乎溝通有些問題。他還不會用第一人稱說話,口渴了就說「彥波要喝水」,餓了就說「彥波要吃飯」,母親一度以為他智商有問題,但是父親卻認為自己的兒子很有學習天賦。
  • 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名人病了》第2章 :80年代天才兒童謝彥波的隕落和他的《廣義相對論》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也正是在這一年,11歲的天才兒童謝彥波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11歲,本是普通孩子讀小學五年級的年紀,謝彥波卻直接跨過初中、高中進入了大學。第一屆和謝彥波一起進入少年班的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寧鉑、幹政等。
  • 莊小威:中科大少年班難以打破的神話,42歲與諾獎擦肩引公憤
    莊小威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她從小深受父母的影響,有著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5歲的時候,莊小威已經是中科大附小二年級的學生了。她直接跳級,沒有接受正規的拼音漢字啟蒙,但這個個頭小小的孩子,依舊成為班上最為出類拔萃的學生。
  • 11歲上中科大,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為何最終「泯然眾人」
    國家為了發掘更多的人才,中國科技大學設立了第一屆「天才少年班」,這個震驚了教育界的「少年班」讓無數家長趨之若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天生聰慧的,為了讓自己孩子進入「少年班」費盡心思。而謝彥波是被女媧偏愛的人,他天生擁有天才的頭腦,有著被其他孩子羨慕的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他進入少年班,成為了少年班裡最小的孩子。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於當地時間3月29日逝世,享年96歲。
  • 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實驗室團隊一半來自少年班 習近平點讚
    據介紹,現在的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由三部分學生組成。第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少年班學生,這些年齡16周歲以下的非應屆高中生,先高考、後複試;第二種是教改試點班,是從當年高考錄取的普通本科生裡選拔出來的尖子生;還有一種是創新試點班,對象是年齡17周歲以下的非應屆高中生,他們是先面試再高考。如今,每年進入少年班學院的學生約300人,其中少年班50人、教改試點班100人,創新試點班150人。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16歲女生研究獲得諾獎得主青睞,3歲就羨煞旁人,網友質惹爭議
    16歲女生的研究諾獎得主青睞,3歲能做的事羨煞旁人,網友質疑惹爭議16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嗎?16歲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上學上的晚,普通的孩子16歲上高一吧。今天就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這位16歲的女生,16歲就能夠和眾多的諾獎得主共同探討科學話題,而且她的研究獲得諾獎得主的青睞。
  • 他曾與楊振寧同窗,還師從諾獎得主,是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
    經歷他1919年出生,18歲時進入燕京大學物理系,23歲考入西南聯大當研究生,師從吳大猷,和楊振寧,張守廉同窗學習,他們三人也被稱為物理系的「三劍客」。26歲時進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跟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莫特,攻讀固體物理博士學位。在這三年中,他發表的論文被廣泛認可,尤其是固體中雜質缺陷導到X光漫射的理論,在六十年代得到了驗證,被稱為「黃漫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