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少女莊小威,至今學弟學妹們都將她奉為神話——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裔院士,哈佛大學雙聘教授,34歲就能擁有同名實驗室,42歲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引起華人界的憤慨和爭議……
1972年,莊小威出生於江蘇如皋市。莊小威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她從小深受父母的影響,有著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5歲的時候,莊小威已經是中科大附小二年級的學生了。她直接跳級,沒有接受正規的拼音漢字啟蒙,但這個個頭小小的孩子,依舊成為班上最為出類拔萃的學生。
莊小威的父母雖然都是教授,但對莊小威的教育從來沒有強迫,而是隨著她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發展。只有提倡個性和興趣,尊重孩子的個人志向,孩子的發展才能自主、強勁且持續。
從小,莊小威就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給自己的學生開小灶上課的時候,莊小威常常蹲坐在旁邊煞有其事地觀看著。有一天,莊小威的父親在和一個男孩子講物理,將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詢問道:「這杯水承受了多少力?」
那男孩想了想說:「有重力和桌子的支持力兩個力。」
「你還能不能想出其他的力呢?」
那男孩說:「沒有了,就只有兩個力,兩個力平衡所以他不動了。」
莊小威急忙插嘴道:「空氣對水杯還有兩個作用力呢!」
莊小威父親高興得誇獎女兒:「小丫頭還沒有上學,竟然還有幾分學物理的天分。」
有這樣的天才女兒,莊父並沒有急於求成,作為物理學教授,他更多的還是希望孩子能順其自然,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莊小威並非是個書呆子,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也好玩。一次莊小威的姨夫教她學習象棋,只是教了一遍,莊小威就完全會下了,大人們看她如此聰敏直呼小天才。小神童的父母並不溺愛她,她在家中也要做家務事,5歲的時候,她自己學著炒青菜,還要幫助父母打掃衛生,除了上學,她的生活和普通的孩子並沒有兩樣。
莊小威的童年帶著天賦的光環卻也十分自由,這讓她對數理化的興趣只增不減。
莊小威中學的時候在班上年紀最小,但數理化的成績已經是學校頂尖。中學參加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獲得了第一名。這一年莊小威才12歲,參加比賽的22個孩子是從全國招來的小精英們,女生只有5個,其中最小的莊小威拿得頭籌。
這場競賽之後,莊小威被推薦到了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科大預備班;13歲進入蘇州中學中科大預備班;15歲,莊小威以600多分的成績摘得那年的狀元,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進入中科大的莊小威如魚得水,可以和國內頂尖的物理老師們一起探索物理的世界。在這幾年中,莊小威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幾乎都是滿分,化學、計算機成績也十分優秀。莊小威在中科大創下了一個高分神話,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專業課全都是滿分,大滿貫成績一直到今天為止都沒有人能打破。
不過,莊小威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十分輕鬆而活躍的,她將學習和科研當作享受。中科大的孩子們回憶莊小威在學校的學習,都稱讚她「得天獨厚」,她還能一心兩用,一邊聽《三國演義》,一邊寫原子物理作業,少年班的孩子們只有羨慕的份。
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莊小威19歲,她來到美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的博士學位,從此她的學術生涯開始開掛。
29歲,莊小威被聘請為哈佛助理教授;31歲,莊小威獲得了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榮譽,她是獲得這項榮譽的唯一一位華人女科學家,並且是最年輕的一位。34歲,莊小威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兩系雙聘教授。40歲,莊小威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獲得如此大的成就,莊小威看書無數,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做實驗和寫報告、整理資料。但莊小威視力依舊1.5,這和她小時候養成的勞逸結合的學習習慣無不關係。記者曾經採訪過莊小威,問起這一點,她笑吟吟道:「我現在工作還是這個樣子,一邊做研究,一邊用電腦看著中國的電視劇。」
莊小威的天賦是很多孩子望塵莫及的,她坦言自己也曾沾沾自喜,在她25歲博士畢業之後,史丹福大學曾經給了她一份教職,讓她成為助理教授。但史丹福大學美國多久又改口,只給莊小威在史丹福大學年博士後的機會,理由是他們覺得莊小威還沒有裝備好。這大約是莊小威從小到大最大的打擊,她哭了很久,也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後來決定在史丹福大學好好讀博士後,在此期間有學校想要邀請她做教授,她都推辭了。她加入了朱棣文的實驗室,和朱棣文兩位頂級物理人才開始了生物化學研究。
中科大的少年班科目選擇非常自由,莊小威從沒修過生物,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她連DNA和RNA都不是很明白。接受了跨界挑戰後的莊小威用很短的時間瘋狂補習生物,埋頭進入科研之中,創造性地將生物螢光和顯微分析技術結合,發明了「超高分辨螢光顯微技術」,在各大世界頂級雜誌上發表了諸多重要研究成果。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白茲格,白茲格也是「超高分辨螢光顯微技術」方面的專家,和莊小威難分仲伯,在很多該領域的研究者看來,莊小威的成就要比白茲格高很多。所以莊小威這次和諾獎擦肩而過,在華人界引起爭議,有人提出抗議,說諾獎的評選具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而諾貝爾獎委員如此解釋:「因為白茲格論文的收稿時間比莊小威要早了幾個月。」
莊小威雖然錯過了諾獎,但是在研究領域依舊是領頭人物,每次她在高校開講座必定是座無缺席。曾經有一名學生向莊小威提問,想要知道她打算如何向諾貝爾獎衝刺,莊小威說:「我覺得做研究首先是我喜歡做,其次對人類有貢獻,而不是單純為一個獎項而努力。」
這就是神童莊小威,她看似一路順風順水得天獨厚,實際上背後的堅持和心酸並不比其他成功人士少。
「物理有著很強的邏輯性,真的覺得物理非常的美,非常嚴謹,很合我的口味,任何東西都有它的邏輯推理,不要死記硬背,注重邏輯推理,一連串下來,理解了也就全部學會了。」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文學之美、藝術之美是顯而易見的,很容易被孩子們發掘和接受。但數學、物理、化學卻似乎成了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孩子從小學背誦乘法口訣開始就對數學產生了牴觸心理,將數學當作文科學習一樣死記硬背做題步驟,根本不會舉一反三,犯了學習數學的大忌。所以很多孩子在後來初中或者高中時根本跟不上數學課的節奏,接連對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科目都提不起興趣。
針對現在很多家長面對的孩子數學不好,連帶化學、物理難以過渡的問題,我很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劉燻宇先生的書。劉燻宇先生寫過很多關於數學的文章和書籍,有一套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劉燻宇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已經成了最近的「網紅書」。
第一本《馬先生談算數》,劉燻宇先生以馬先生的口吻,將程式化有枯燥的四則運算以圖解的形式表現出來,100道例題,培養學生的是做題的思路和習慣,而不是強行死記硬背,孩子自然不會牴觸。
第二本書《趣味數學》,數學是什麼?數學不應該是孩子們懼怕的一門科目,而應該是給人們帶來便捷和幸福感的工具。這本書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收錄劉燻宇先生從成活各處得到的數學智慧,在風趣幽默的講解之中,讓孩子愛上數學。
第三本書《數學的園地》,中學生數學進階版。提到函數、微積分,那些讓考生們日夜痛苦參悟,考完立刻就忘的高等數學內容,卻在劉燻宇先生的筆下充滿吸引力。即便是中學生自學,也淺顯到深入,也並沒有想像之中困難。
現在針對中小學生的語文、外語等科目的好書非常多,但培養數學興趣的好書很少。這本書從剛剛在頭條銷售到今天受到眾多爸媽和老師們的追捧,並且強烈安利給好友或者學生。現在已經賣了4萬多套,銷售量僅次於《趣味物理學》。
中小學是數學基礎的關鍵,只有數學學好了,化學、物理、生物才能有所突破,才可以在中考和高考的戰場上拉大分差。
這本楊振寧力推的數學書,今天木木推薦給粉絲們,不貴實用,還可以領10元優惠券。建議數學教育者和中小學生家長們都備一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