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威:中科大少年班難以打破的神話,42歲與諾獎擦肩引公憤

2020-12-03 心安歷史說

提到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少女莊小威,至今學弟學妹們都將她奉為神話——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裔院士,哈佛大學雙聘教授,34歲就能擁有同名實驗室,42歲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引起華人界的憤慨和爭議……

1972年,莊小威出生於江蘇如皋市。莊小威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她從小深受父母的影響,有著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5歲的時候,莊小威已經是中科大附小二年級的學生了。她直接跳級,沒有接受正規的拼音漢字啟蒙,但這個個頭小小的孩子,依舊成為班上最為出類拔萃的學生。

莊小威的父母雖然都是教授,但對莊小威的教育從來沒有強迫,而是隨著她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發展。只有提倡個性和興趣,尊重孩子的個人志向,孩子的發展才能自主、強勁且持續。

從小,莊小威就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給自己的學生開小灶上課的時候,莊小威常常蹲坐在旁邊煞有其事地觀看著。有一天,莊小威的父親在和一個男孩子講物理,將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詢問道:「這杯水承受了多少力?」

那男孩想了想說:「有重力和桌子的支持力兩個力。」

「你還能不能想出其他的力呢?」

那男孩說:「沒有了,就只有兩個力,兩個力平衡所以他不動了。」

莊小威急忙插嘴道:「空氣對水杯還有兩個作用力呢!」

莊小威父親高興得誇獎女兒:「小丫頭還沒有上學,竟然還有幾分學物理的天分。」

有這樣的天才女兒,莊父並沒有急於求成,作為物理學教授,他更多的還是希望孩子能順其自然,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莊小威並非是個書呆子,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也好玩。一次莊小威的姨夫教她學習象棋,只是教了一遍,莊小威就完全會下了,大人們看她如此聰敏直呼小天才。小神童的父母並不溺愛她,她在家中也要做家務事,5歲的時候,她自己學著炒青菜,還要幫助父母打掃衛生,除了上學,她的生活和普通的孩子並沒有兩樣。

莊小威的童年帶著天賦的光環卻也十分自由,這讓她對數理化的興趣只增不減。

莊小威中學的時候在班上年紀最小,但數理化的成績已經是學校頂尖。中學參加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獲得了第一名。這一年莊小威才12歲,參加比賽的22個孩子是從全國招來的小精英們,女生只有5個,其中最小的莊小威拿得頭籌。

這場競賽之後,莊小威被推薦到了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科大預備班;13歲進入蘇州中學中科大預備班;15歲,莊小威以600多分的成績摘得那年的狀元,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進入中科大的莊小威如魚得水,可以和國內頂尖的物理老師們一起探索物理的世界。在這幾年中,莊小威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幾乎都是滿分,化學、計算機成績也十分優秀。莊小威在中科大創下了一個高分神話,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專業課全都是滿分,大滿貫成績一直到今天為止都沒有人能打破。

不過,莊小威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十分輕鬆而活躍的,她將學習和科研當作享受。中科大的孩子們回憶莊小威在學校的學習,都稱讚她「得天獨厚」,她還能一心兩用,一邊聽《三國演義》,一邊寫原子物理作業,少年班的孩子們只有羨慕的份。

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莊小威19歲,她來到美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的博士學位,從此她的學術生涯開始開掛。

29歲,莊小威被聘請為哈佛助理教授;31歲,莊小威獲得了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榮譽,她是獲得這項榮譽的唯一一位華人女科學家,並且是最年輕的一位。34歲,莊小威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兩系雙聘教授。40歲,莊小威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獲得如此大的成就,莊小威看書無數,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做實驗和寫報告、整理資料。但莊小威視力依舊1.5,這和她小時候養成的勞逸結合的學習習慣無不關係。記者曾經採訪過莊小威,問起這一點,她笑吟吟道:「我現在工作還是這個樣子,一邊做研究,一邊用電腦看著中國的電視劇。」

莊小威的天賦是很多孩子望塵莫及的,她坦言自己也曾沾沾自喜,在她25歲博士畢業之後,史丹福大學曾經給了她一份教職,讓她成為助理教授。但史丹福大學美國多久又改口,只給莊小威在史丹福大學年博士後的機會,理由是他們覺得莊小威還沒有裝備好。這大約是莊小威從小到大最大的打擊,她哭了很久,也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後來決定在史丹福大學好好讀博士後,在此期間有學校想要邀請她做教授,她都推辭了。她加入了朱棣文的實驗室,和朱棣文兩位頂級物理人才開始了生物化學研究。

中科大的少年班科目選擇非常自由,莊小威從沒修過生物,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她連DNA和RNA都不是很明白。接受了跨界挑戰後的莊小威用很短的時間瘋狂補習生物,埋頭進入科研之中,創造性地將生物螢光和顯微分析技術結合,發明了「超高分辨螢光顯微技術」,在各大世界頂級雜誌上發表了諸多重要研究成果。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白茲格,白茲格也是「超高分辨螢光顯微技術」方面的專家,和莊小威難分仲伯,在很多該領域的研究者看來,莊小威的成就要比白茲格高很多。所以莊小威這次和諾獎擦肩而過,在華人界引起爭議,有人提出抗議,說諾獎的評選具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而諾貝爾獎委員如此解釋:「因為白茲格論文的收稿時間比莊小威要早了幾個月。」

莊小威雖然錯過了諾獎,但是在研究領域依舊是領頭人物,每次她在高校開講座必定是座無缺席。曾經有一名學生向莊小威提問,想要知道她打算如何向諾貝爾獎衝刺,莊小威說:「我覺得做研究首先是我喜歡做,其次對人類有貢獻,而不是單純為一個獎項而努力。」

這就是神童莊小威,她看似一路順風順水得天獨厚,實際上背後的堅持和心酸並不比其他成功人士少。

「物理有著很強的邏輯性,真的覺得物理非常的美,非常嚴謹,很合我的口味,任何東西都有它的邏輯推理,不要死記硬背,注重邏輯推理,一連串下來,理解了也就全部學會了。」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文學之美、藝術之美是顯而易見的,很容易被孩子們發掘和接受。但數學、物理、化學卻似乎成了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孩子從小學背誦乘法口訣開始就對數學產生了牴觸心理,將數學當作文科學習一樣死記硬背做題步驟,根本不會舉一反三,犯了學習數學的大忌。所以很多孩子在後來初中或者高中時根本跟不上數學課的節奏,接連對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科目都提不起興趣。

針對現在很多家長面對的孩子數學不好,連帶化學、物理難以過渡的問題,我很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劉燻宇先生的書。劉燻宇先生寫過很多關於數學的文章和書籍,有一套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劉燻宇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已經成了最近的「網紅書」。

第一本《馬先生談算數》,劉燻宇先生以馬先生的口吻,將程式化有枯燥的四則運算以圖解的形式表現出來,100道例題,培養學生的是做題的思路和習慣,而不是強行死記硬背,孩子自然不會牴觸。

第二本書《趣味數學》,數學是什麼?數學不應該是孩子們懼怕的一門科目,而應該是給人們帶來便捷和幸福感的工具。這本書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收錄劉燻宇先生從成活各處得到的數學智慧,在風趣幽默的講解之中,讓孩子愛上數學。

第三本書《數學的園地》,中學生數學進階版。提到函數、微積分,那些讓考生們日夜痛苦參悟,考完立刻就忘的高等數學內容,卻在劉燻宇先生的筆下充滿吸引力。即便是中學生自學,也淺顯到深入,也並沒有想像之中困難。

現在針對中小學生的語文、外語等科目的好書非常多,但培養數學興趣的好書很少。這本書從剛剛在頭條銷售到今天受到眾多爸媽和老師們的追捧,並且強烈安利給好友或者學生。現在已經賣了4萬多套,銷售量僅次於《趣味物理學》。

中小學是數學基礎的關鍵,只有數學學好了,化學、物理、生物才能有所突破,才可以在中考和高考的戰場上拉大分差。

這本楊振寧力推的數學書,今天木木推薦給粉絲們,不貴實用,還可以領10元優惠券。建議數學教育者和中小學生家長們都備一份哦!

相關焦點

  • 15歲考入少年班,34歲差點奪得諾獎,莊小威是真正的科學家
    從小天賦異稟,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4歲時與諾貝爾獎,也僅僅是差了點兒「緣分」。不過,莊小威,無愧於「科學家」三個字。02少年班裡的「天才」在1987年,年僅15歲的莊小威,在高考中取得600多分的好成績,並因此順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4歲與諾貝獎擦肩,揭秘天才女科學家的成長...
    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說到莊小威教授,她曾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後赴美求學,被業內評價為「有天賦的、執著的科學家」,而當我們翻開這位天才女性的人生履歷,堪稱傳奇。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29歲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31歲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34歲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40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 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
    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莊小威有一個好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退休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她打小就愛科學,喜歡物理這種嚴謹的推理之美。莊小威就已經展露出她的才華,表露出了遠超出同齡人的聰慧。在父母不在家時,她以五歲的年齡,就能自學煮飯炒菜。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中科大少年班,起初叫「預科班」,後來改名叫「少年班」,最初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導下,在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於1978年創立。三、無冕之王,難以打破的神話1972年出生的莊小威,憑藉著對物理的熱愛,一向不太在意成績的她,最後竟考了個四大力學課程滿分,一舉成為中科大少年班難以打破的神話。就連少年班的同學都忍不住驚嘆,「小威得天獨厚,還有一心兩用的本領,能一邊聽《三國演義》,一邊做原子物理作業,讓我們好生佩服。」
  • 「少年班神童」莊小威,博士畢業才學生物卻與諾獎擦肩而過
    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父母親是中科大的教授。雖然未曾正規學過拼音識字,但5歲時,莊小威就已經是科大附小的二年級生。15歲,她又憑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在天才雲集的少年班,莊小威也完全不露怯。憑著對物理的熱愛,她對物理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 中科大比肩清北的殺手鐧!先後培養了莊小威和曹原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正規早慧青少年教育平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978年在諾獎得主李振道的倡議下,在國家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這也成了中科大八九十年代力壓清北,現如今依舊比肩清北的殺手鐧!據不完全統計,40年來少年班走出了1589名畢業生,為科技界、教育界等社會各界輸送了眾多尖端人才,不僅做到了90%以上的深造率,還湧現出5位院士校友。在群星璀璨的中科大少年班,莊小威和曹原是其中的代表。
  •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學全部滿分,如今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34;任何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即便是被視為天才的少年,也會遇到人生路上的坎坷;她是天才少女,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並創下至今無人打破的力學奇蹟,也正因如此,她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開始了為期半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生活;13歲那年,她正式轉入中科大預備班,兩年之後,她以高考狀元的身份成功進入中科大少年班,這一年,她僅僅15歲。
  • 她出身中國,15歲考進中科大,四大力學得滿分,如今成美國院士
    很快她便被推薦到北京上中科大預備班,半年以後又轉入了蘇州中學的中科大預備班,當時她才十二三歲,教她的老師回憶說,莊小威特別專心、勤奮,求知慾極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15歲那年參加高考,她不出意料地考出了600多分,幾乎是以狀元成績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這個突破口就是對早慧少年進行超常規的培養。」一直到了1978年,李政道教授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先創設了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彌補10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斷層問題。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
  • 中科天才錯失諾獎,莊小威:從物理到生物,心無旁騖做科學
    「神童」莊小威從上學起就走上了「學霸」之路。不僅拿獎拿到手軟,還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數學、物理常拿滿分。兩年之後,15歲的莊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 莊小威:從蘇州中學到哈佛教授,2019年獲「NAS科學發現獎」!
    第二:白茲格論文的收稿時間要比莊小威早幾個月。莊小威雖與諾獎無緣,但她的成就確實是諾獎級別的。縱觀歷史,沒得到應有殊榮的能人異士大有人在。而莊小威也當得起「無冕之王」這四個字。2006-2012年,她34歲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40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在2012年5月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由此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紀錄。
  • 又一中科天才錯失諾獎!14歲揚名,楊振寧力薦,離諾獎只差一步
    01莊小威生於江蘇,5歲前在江蘇如皋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她的父母都是中科大教授,然而莊小威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正規地學過拼音識字。「神童」莊小威從上學起就走上了「學霸」之路。不僅拿獎拿到手軟,還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數學、物理常拿滿分。
  • 中科大校友斬獲國際大獎,他是排名全球第一的材料學家
    近日喜訊連連,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中科大校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榮膺個人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又傳來中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院士斬獲國際頂級大獎2020全球能源獎!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5歲時,便可以熟讀唐詩宋詞,認識1000多個漢字,直接跳級入讀中科大附小二年級。從小學到初中,她還是班級裡公認最聰明的孩子,任何東西只要教一遍,她就能記住。她的表妹至今還能想起父親教她象棋時,各個棋子的走法,父親就說了一遍,莊小威便全部記住了。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選擇加入美籍?
    5年後,莊小威被父母接到了中科大附小,從沒上過幼兒園的她,直接從2年級念起。其實,莊小威的父母早已看出女兒「非池中之物」,她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已經超越同齡人太多,當別的小朋友還在外面瘋玩時,她已經沉浸在書海中了。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直接加入美籍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少數天賦異稟之人,起碼在智力層面,他們就要超出普通人許多,莊小威便是其中之一。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如皋,父母在外地教書,沒時間照顧孩子,於是爺爺奶奶便承擔起了養育孫女的責任。5年後,莊小威被父母接到了中科大附小,從沒上過幼兒園的她,直接從2年級念起。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如今又獲大獎
    莊小威是誰?Seidman與生物學家莊小威(87少年班)分別獲此殊榮。而傑出科學家獎旨在表彰在顯微技術或顯微分析領域取得了長期成就的傑出資深科學家,包含生物科學領域和物理科學領域。當然,莊小威也並非第一次獲得科學大獎,她曾因為在科研上的傑出貢獻和成就,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和全球獎金最高的獎項,獎金額度高達300萬美元的科學突破獎。
  • 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實驗室團隊一半來自少年班 習近平點讚
    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杜江峰告訴總書記,年輕的科研團隊中,有一半來自科大少年班。習近平稱讚道:「後生可畏啊!學院不提倡學生年紀越小越好,絕大多數是16到18歲的學生。 38年前的3月8日,21名智力超常的少年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開創了中國超常教育的先河。30餘年來,科大少年班培養出一批最年輕的國內外著名高等學府的博士和教授,少年班已經成為中科大的驕傲。
  • 天才女科學家的成長之路:25歲獲博士學位,34歲與諾獎擦肩而過
    說起莊小威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她的事跡,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獲得博士學位;29歲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34歲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和母親都曾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而莊小威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在父母的薰陶下,5歲的莊小威就能熟讀唐詩宋詞。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這位被稱為「天才少年」的青年學者,在14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從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百度總裁張亞勤,到打破了華人年齡紀錄晉升的哈佛教授尹希、發明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的盧徵天、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蘭亭集勢CEO郭去疾,目前,超過70%少年班校友活躍在海內外經濟、IT、金融、製造等領域,其中三分之一獲得博士學位,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