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上中科大,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為何最終「泯然眾人」

2021-01-13 歷史回憶室

眾所周知,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家來說,如果他們的研究成果能得到諾貝爾獎,那就是對他們的辛勤心血最大的肯定了。不少科學家指出的,諾貝爾獎是對人類的智力和體力最高成就的一種評價和獎賞,其精神意義遠遠大於奧運會的金牌。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準的象徵,反映了對這個社會制度文明的評價。

而我們中國,最近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是在2015年,獲得者是中國首位醫學獎獲得主屠呦呦女士,她創製了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而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他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可是結局卻是不盡人意。

他就是謝彥波,是1978年高考恢復之後,中國科技大學成立的「天才少年班」裡歲數最小的天才兒童。《傷仲永》應該大家都聽過,而這位天才兒童就是《傷仲永》的典範。

他曾經是最有望衝擊諾貝爾獎的人,那又是因為什麼讓他與之失之交臂呢?

一、 天才兒童,年少成名

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為無數莘莘學子帶來福音。國家為了發掘更多的人才,中國科技大學設立了第一屆「天才少年班」,這個震驚了教育界的「少年班」讓無數家長趨之若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天生聰慧的,為了讓自己孩子進入「少年班」費盡心思。

而謝彥波是被女媧偏愛的人,他天生擁有天才的頭腦,有著被其他孩子羨慕的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他進入少年班,成為了少年班裡最小的孩子。

古人曾說「自古英雄出少年」,與謝彥波同屆的還有被眾人熟知的寧鉑、幹政等人。

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的期望,而「天才少年班」裡的孩子就必然會被拿出來做對比,世人皆羨慕他們的天才本領,卻從沒有想過,這些孩子享受著天才的光環,卻喪失了童真的權利。他們在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裡學著各種深奧的知識。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11歲的謝彥波沒有普通孩子這些快樂的童年。他沒有上小學、初中、高中,直接開始讀普通孩子需要耗時12年才能讀的大學。「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世人總是嫉妒別人得到的,卻不從不過問別人失去的。

所有人都認為「少年班」裡的人一定會年少有為,他們迫切的想知道天才們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而這樣的重任就交到了記者身上,記者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

二、過度曝光,人格教育缺陷

謝彥波和其他同學的生活被記者大規模的報導給世人,他們光鮮亮麗的天才的一面被展示給了世人,卻留下了陰暗的,不被世人所知的時期。特別是年紀最小的謝彥波,世人對他寄予厚望,更想探究他的生活。

直到1978年7月26日,謝彥波的父母給學校的一封名為《謝彥波家長給科大的一封信》的信揭露了天才背後的真相。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月亮尚且有時有缺陷,又何況人呢?正是由於謝彥波是天才兒童,世人僅僅注意到他天才的頭腦,卻沒有想過一個11歲的兒童沒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記者們重點宣傳他的學習成績,卻不去報導學校的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天才少年」的起居生活。

過度的曝光和誇讚使尚且年少天才少年們的虛榮心日益膨脹,並且由於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校缺少對他們其他方面的教育,這也導致了他們人際交往方面的欠缺。

進入大學的他們學識在一點點的增長,為人處世卻沒有得到提升。

謝彥波身為年紀最小的天才更是被著重關注,他不僅沒有被其他的天才掩蓋他的光輝,他的聰慧甚至使他在一眾孩子中成為佼佼者。他天真的微笑、算術板書的背影,也出現在了媒體刊登的照片上。《呂氏春秋 博志》中說:「全則必缺,極則必反。」世俗對他的過度關注這也就更加促使他對自身的認知越來越偏執,越發缺少和他人的交往,交際能力產生了嚴重的問題。

在15歲時,謝彥波不負眾望考取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後來也直接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跟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

在當時的世界物理界,菲利普·安德森地位很高。那麼作為他的學生的謝彥波的天才光環也越發耀眼。世人的誇讚更如潮水般湧來,幾乎將謝彥波淹沒。可是事情沒有像想像中發展,謝彥波沒有拿到諾貝爾獎,他甚至被急忙遣送回國。

三、物極必反,被遣送回國

「好景不長雲遮月」,被當作天才培養的,和他人與眾不同的童年終究是暴露出了弊端。國外不熟悉的環境和他缺陷的人際交往使他頻頻與他的導師發生爭執。

列夫·託爾斯泰有一句名言「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而在孤獨中進行加工和表達」。人的一生不可以缺少交流,薩姆沃爾頓說「溝通是管理濃縮。」

謝彥波的論文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沒有具備正常語言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謝彥波幾次去找老師理論都沒有結果,反而使得他與他的導師安德森矛盾更加激化。

從小的天才光環促使謝彥波害怕失敗,也拒絕失敗。他不願意接受世人對他的嘲諷,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他一次又一次固執的想讓他的導師接受他的論文,卻不想改變自己的想法。謝彥波極其希望導師安德森可以通過他的論文,但安德森好似有他自己的想法,謝彥波數次在黑板上推演他的論文給導師看,而導師安德森卻每次都藉故離開。

亞里斯多德就說過:「凡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帶有瘋狂的特徵。」

古人說得好「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謝彥波沒有經歷過挫折,固執又自負,為了這個論文甚至深夜跑到了導師家裡和師母起了爭執,師母被他把手插進口袋的動作錯認為掏槍而嚇到魂飛魄散。

謝彥波不肯更換課題,更改論文,他固執瘋魔的程度讓安德森苦惱不已,兩人僵持不下。最後安德森建議謝彥波他投到其他導師名下學習,而這卻是自傲的謝彥波不能接受的。

在這段期間,恰好發生了中國留學生殺害美國教授的案件。這也讓思想固執,和導師頻頻發生衝突的謝彥波被列為了危險對象。於是這也導致了曾經驚豔絕絕的,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被匆匆遣送回國,甚至連行李也來不及拿。

被遣送回國的謝彥波從天才神壇中跌落,從未經歷過這也挫折的謝彥波不知該如何應對這種身份落差。世人曾經的追捧和誇讚變成了如今的諷刺和嘲笑,這些議論仿佛變成一根帶刺的鞭子,一條一條抽在他的身上,讓他屈辱難堪,疼痛難忍。

謝彥波最後在中科大找了一份工作,是課程《物理學中的群論》的老師,沒有了天才光環,也沒有了世人對他那種無孔不入的窺探和亞歷山大的期盼,他走上了生活的正軌,他娶妻生子,同時也很敬業,,認真對待工作。有學生喜歡他上課,認為他的性格直率,但仍有學生表示對他性格的不認同。

2005年,他接受採訪,談到被遣送回國的事,他說:「因為'他們(安德森等)'都是神仙,本來就是想要那個結果、有另外的目的在……如果有個人本事特別大,硬是算出來很多東西都不對,那麼神仙們就不能為所欲為了,所以就不高興了。

小結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真正的天才不僅僅能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中憑藉著過人的天資贏得眾人的青睞,他們需要經歷挫折,需要磨刀石,他們同樣需要擁有正常的人際交往關係來維持天才光環之外的生活。

人生是需要挫折的,梁啓超說「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而 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謝彥波嘗試過了錯誤,沒有了禁錮他靈魂的天才光環,或許必一輩子背著光環枷鎖更加值得。人只有去經歷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正可貴的。

相關焦點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名人病了》第2章 :80年代天才兒童謝彥波的隕落和他的《廣義相對論》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也正是在這一年,11歲的天才兒童謝彥波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11歲,本是普通孩子讀小學五年級的年紀,謝彥波卻直接跨過初中、高中進入了大學。第一屆和謝彥波一起進入少年班的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寧鉑、幹政等。
  • 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的謝彥波,為何會被遣送回國?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科技大學開始了「少年班」第1期的招生工作,當年11歲的謝彥波則成為少年班裡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一位不愛說話的小男孩,11歲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謝彥波,1966年出生於湖南長沙,他的父親生是湖南醫學院的物理教師。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誓拿諾貝爾獎的神童,如今還好嗎?
    ,1966年出生於湖南,誰能想到這位嬰兒未來會是新中國以來最傳奇的物理天才呢!謝彥波的父親是湖南一所醫學院的物理老師,他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著驚人的天賦,謝彥波在小學時期便開始做高年級的數學題,這讓他父親下決心引導和培養他,謝彥波9歲的時候便將初中數學學完,十歲更是學完了高中的數理化,旁人可能冥思苦想都不明白題,他全都輕鬆搞定,甚至五年紀時候已經開始接觸大學幾何和微積分了。
  • 11歲考入中科大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採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 成也天才敗也天才——「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謝彥波之隕落
    謝彥波最喜歡的運動是滾鐵環。1978年的秋天11歲的時候,謝彥波胸前戴著紅領巾,滾著自己心愛的鐵環,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門,走進第一屆「天才少年班」,由此開啟他開掛的人生。 超凡的計算能力,深厚的理論功底,使謝彥波如神一樣地存在,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相信,首屆少年班中的這位天才少年,將最有希望摘取中國第一枚物理諾貝爾獎。 就連「第一神童」寧鉑也曾說:「我看遍20多屆少年班成員,是最聰明的人就是謝彥波。」
  • 11歲從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師從諾獎得主的謝彥波,現在怎麼樣了
    謝彥波的高起點謝彥波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首批學生。在進入科大之前,他已經出了名,以小學生的身份參加高中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科大派老師專門對他進行面試,驚訝地發現他的數學能力已經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於是在他11歲的時候,由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首屆少年班,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
  • 最有望拿「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近況
    一、天才少年外國留學受挫中科大少年班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樣一個班級已經開辦了30多年,幾乎可以說是集中科大全部的資源在培養那些孩子,這些年裡,這裡走出過非常多的天才,有些人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之後海外留學,然後留在國外科研,還有一些則是回到中國從事學術活動。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就這樣,謝彥波被中科大的少年班錄取了,那時候他才11歲,是中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 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11歲的大學生,15歲的研究生,他喪失了平常心  謝父決定親自指導兒子自學,小小的謝彥波對於知識也是求知若渴,他還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嚴格的時間作息表,每天堅持5個多小時的自學課程,天天如此,學累了就去玩滾鐵環,這是當時小孩子之間流行的遊戲。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當時這21名少年可以說轟動了全國,他們被媒體稱之為「神童」。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謝彥波,他是78年首批進入少年班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由小學直接進入了少年班。那個時候他才11歲。謝彥波年齡小,自理能力差,自視甚高,尤其不懂如何與人交往。入學時他剛剛11歲,此前只有小學5年級的人生經驗,大學畢業他來到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讀研,因為處理不好和導師的關係,轉而去美國讀博。
  • 比利時9歲神童退學赴美讀博,父母卻被抨擊炒作
    近日,BBC報導稱比利時9歲神童在西蒙斯在即將獲得大學學位的時候退學,轉而飛赴美國讀博,並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其實,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的話,西蒙斯將在12月份畢業,然後順利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大學生。對於校方的這一安排,西蒙斯的父母在社交媒體上明確地表示了反對,並痛斥學校是「騙子」。在多次協商未果之後,西蒙斯的父母便給孩子辦理了退學手續。據悉,神童西蒙斯出身於醫生家庭,其智商高達145,因此他從4歲開始讀小學,6歲上中學,並用1年的時間快速完成了中學6年的課程,並於2019年3月開始上大學。
  • 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一個「懶」字,讓她考上中科大少年班,還記得那些昔日的天才嗎?
    其中,16歲的冼奇琪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位來自於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女孩,有三個與絕大多數高中生完全不同的三個學習方法。而她考取的少年班,也已經飽受爭議很多年,曾經那些少年班的天才們,現在還好嗎?繆老師先從冼奇琪的三個學習方法說起吧。方法一:不上補習班冼奇琪到現在也沒有參加過任何的校外學科培訓班,她在六年級開始才系統學習奧數。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讓其回國
    從那以後,謝彥波開始變得和其他小孩子一樣活躍起來,儘管讓他主動和人說話時還是有點害羞靦腆,但是爸爸認為這已經算是好的開始了,孩子本身性格內向,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有一天,爸爸在檢查謝彥波的作業時偶然發現,他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居然會做五年級的題目。爸爸再三詢問到,才發現他的學習、接受能力特別強,而且求知慾也很旺盛,便開始指導他自學。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