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練一起高空飛行。
平安落地。
滑翔傘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起源於歐洲的航空體育運動。藉助傘翼,嚮往藍天的人類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翅膀」,我們終於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在空中翱翔、與藍天對話、在雲間「打卡」,盡情享受「甩掉」地球引力的美妙。但於大多數人而言,這項讓人心嚮往之的運動還是「勇敢者的遊戲」,遠離地面的未知總讓人望而卻步。所以當聽說哈爾濱也有人玩滑翔傘時,記者產生了加入這群勇敢者,完成一場與藍天對話的念頭。
「人生第一飛」
到底啥感覺
教練為學院整理傘具。
8月17日,多雲,溫度18-29℃,風力適中。滑翔傘教練李偉師傅說,這是玩滑翔傘的好天氣。
早上7點,記者便與李偉一起驅車趕往巴彥驛馬山森林公園,一路上腦海中不斷浮現的「飛天」場景讓記者興奮得無以復加。
直到2個多小時後,站在驛馬山半山腰那片海拔80多米的空地上,李偉突然掏出手機給記者買了一份26元的意外傷害險,看著這份保單,再看看腳下80米外的千裡沃野,本就恐高的記者被一陣眩暈感擊中了。
記者體驗的是教練陪伴下的滑翔傘雙人帶飛,聽著身後李偉一遍遍「無論腳是否離地,一定要向前跑,沒我的指令別向後坐」的叮囑,記者滿心糾結地踏上了「跑道」。
這時李偉突然說了一句:「我也恐高,在5樓往下看腿都會抖」,記者感覺心底最後的堅持也被擊碎了,剛想喊「停!」,「嘭」地一聲,背後的滑翔傘展開了,此時才聽到李偉說:「我玩滑翔傘從來沒怕過,沒事!」
雙手緊握著GoPro(運動相機),頂著氣流的顛簸和高度快速攀升帶來的不適,本想對著鏡頭說點兒什麼的記者只能無意識地發出「哇嗚、啊哦」的聲音。直至滑翔傘飛到300米高空,氣流稍微穩定,記者才算恢復正常。
「別往下看,往遠看!」身後的李偉一邊控制著滑翔傘的方向,一邊叮囑著已經初步感受到飛翔樂趣的記者。
跟地面上的悶熱不同,400米的高空上風是清涼的。由於氣流區一直處在一座信號塔附近,聽到記者擔心撞塔,李偉便控傘繼續上升。
到達600米高空,「你可以把腿盤上,使勁兒往後靠,就像在躺椅上一樣。」按著李偉的指示,記者突然理解了這些人不計代價遠離地面的初衷——飛上雲端的自由。
不知不覺中,記者和李偉在天空飄了10分鐘。滑翔傘緩緩接近降落區時,李偉反覆提醒記者,腿一定抬高,讓他先落地。不到10秒,安全降落。
飛上藍天
煩惱全忘掉
飛上藍天,是自由的感覺。
「我愛人2004年開始飛滑翔傘,是全省第一個女子滑翔傘飛行員,也是我的領路人。剛開始我對她這個愛好特不理解,直到我飛上去了,我就懂了。」自稱不善言辭的李偉,只要提起滑翔傘就會滔滔不絕。
作為一名運動愛好者,2007年35歲的李偉正式開始接觸滑翔傘。他說在他看來,在空中滑翔和在地面上開車沒有太大區別。飛上藍天能讓他忘卻煩惱,是他愛上滑翔傘的最大原因。
採訪當天,在李偉的帶領下,他的學員白鋼進行了一次獨立飛行。每次白鋼飛行,李偉會拿著對講機跟他交代動作要領,還要駕著滑翔傘和他一起降落。
李偉說,像白鋼這樣獨立飛行,其實培訓一周左右就能做到。但只有在教練指導下飛行50次以後,才有可能完全自由地飛行。
想玩滑翔傘
門檻有多高
乘坐滑翔傘,年齡沒啥限制。
雖然看著簡單易學,但要想真正親近滑翔傘項目,門檻並不低。除了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高昂的費用也必不可少。
滑翔傘飛行也需要考證,航空運動飛行駕駛員執照分A、B、C、D、E五個等級,字母越靠後等級越高。李偉持有C級執照,在省內屬於級別最高的航空運動飛行駕駛員。
說到玩滑翔傘的花費,李偉表示一套入門級的裝備起碼要3萬元,平均使用壽命為5年。加上8000到10000元的培訓費用,想獨立上天,4萬元是基礎。
不僅如此,除了要有熟練的技術以外,飛行員還要掌握空氣動力學、氣象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把人眼看不見的氣流分析透徹,這樣才能保證滑翔傘的順利起飛和降落。
至於多數人擔心的什麼樣的人可以乘坐滑翔傘?李偉說,只要身體健康,體重在120公斤以下都可以來體驗,年齡方面也沒有太多限制。即使不能獨立飛行,也可以讓教練帶你一起體驗雙人飛行,只要足夠勇敢,啥都不是事兒。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