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公司World View已經在上周於美國新墨西哥州洛斯威爾市完成首次試航,成功地測試氫氣氣球飛行系統,同時也打破利用翼傘飛行高度的世界記錄。
CEO珍·波因特(Jane Poytner)接受採訪時透露,整個試飛過程長達五小時十分鐘,與預計航程時間相符。
3萬米高空的熱氣球之旅
6月17日午夜,大約二十個工作人員摸黑抵達試飛地點集合,將眾多的儀器、熱氣球、滑翔翼傘、控制系統與傳感器等設備安裝妥當。
18日清晨7點45分,設備起飛,花了大概1小時45分鐘,就將載重的裝備成功升空到距離地面11.8萬英尺(約3.35萬米)的太空邊緣。
在地球的平流層停留了一個半小時後,熱氣球消氣,緩緩地降到5萬英尺(約1.52萬米),然後滑翔翼傘成功打開,戴著所有裝備,在中午12點15分,準確地降落到預定位置。」這也打破了滑翔翼傘在最高處成功打開的世界紀錄,」她掩飾不住興奮地說。
這次航程測試了幾個在民航飛行中極其重要的構成要素,同時也捕捉到了首批到太空旅行的民航乘客將會看到的奇妙景象。這一切都將在2016年底夢想成真。
裡程碑式首航
World View目前與聯合降落傘技術公司(United Parachute Technologies)、Performance Designs、MMIST等公司共同研發飛航系統。
波因特透露,這次試飛的目的主要測試四個方向。
第一是升空與地面控制中心的運營。在經過幾個月的開發與計劃後,機組人員必須實際測試升空前、後以及飛行中的地面控制系統、操作程序,以及實際太空艙升空時應該用的方法,這也是為未來真正搭載乘客的飛行鋪下良好基礎。
第二則是確保有重複的降落保障系統。試飛航程確認了安全候補滑翔翼傘的調度程序,確保太空航行安全無虞。
第三是測試滑翔翼傘的空氣動力學。藉由將裝備升高到近12萬英尺的高空,再降到五萬英尺,裝置的傳感器捕捉到滑翔翼傘打開後,在平流層的空氣動力。雖然現在翼傘經常飛到距離地面約三萬英尺的高度,但從未到達五萬英尺,因此所獲取的數據相當寶貴,也能夠為日後的航程做參考。
測試的第四個目的,則是確保降落時的精準度。這趟航程的引導降落系統不但順利地引導載體回到地面,同時也成功降落到預定地點。
「這次試航的結果真是太令人興奮了,在向民眾提供一次改變人生的航程體驗上,我們又更向前跨進了一大步,這是一個重大的裡程碑,」波因特說。
當然,這只是第一次試飛,未來還有一段路要走。這次只試載了預定太空艙重量的十分之一,大約800磅(約363千克)左右,也沒有搭載任何乘客。
在淺嘗到成功的喜悅後,波因特說,首航所搜集到的數據資料經過分析後,接下來的試飛行動,將會飛得更高。
這次飛行的高度達12萬英尺(36500米),早已經超過實際航行的10萬英尺目標,波因特解釋,飛得比目標更高的目的,是為了裝備與系統進行壓力測試,確保實際搭載太空艙時,所有儀器都能正常運作。
7.5萬美元的超值太空體驗
她說,下次試飛應該是幾個月後,如果一切順利,之後每一個月希望都能夠至少試航一次。她說,按照時間表,實際載重的真正試飛應該會在2015上半年,真正載人的試航應該會在2016年初,預定2016年底就可以正式啟航。
何時才能看到真正的太空艙?波因特說,一個月前已經對太空艙的設計圖進行第一次的審核,確保每一個細節和系統的每一部分都符合要求,同時也聘請專家,對於設計提出疑問並進行相關修改,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審核手續,務必讓太空艙在安全與舒適度上達到最完美。」要到明年中我們才會開始著手打造太空艙。」
World View預定將在2016年底首次搭載旅客到達距離地球表面3萬米之外的平流層,將把大家帶到太空的邊緣,乘客能在豪華的壓力艙內,由翼傘與高空熱氣球搭載,進行一個兩小時的航空體驗。
首航的乘客座位只有六個,另外加上兩個飛行員,預定將在2016年年底首發。第一年航班的次數將會控制在50次左右,平均一周一次。
World View是採用龐大的氦氣氣球,緩緩地、輕柔地將航天艙帶入大氣層中。航天艙的大小約跟八人座的私人飛機一樣,有廁所,還有點心吧檯。由於不是靠噴射發動機推進,因此乘客不會感受到極大的身體不適。更特別的是,乘客還不需要穿著太空裝或接受任何特別訓練。
透過巨大的玻璃窗,乘客可以看到漆黑的太空,地球的弧度以及滿天星鬥。在上升到3萬米高空後,會停留大約兩小時,讓乘客充分體驗太空的奧妙。之後氦氣氣球會消氣,通過滑翔翼傘將航天艙緩緩帶回地球,整個行程大約是五小時。
除了讓一般乘客有機會體驗到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之外,由於價格只要7.5萬美元,比起其他太空穿梭機的25萬美元天價更平易近人,對於想研究接近太空環境的學者、研究人員、私人企業或政府機構,都能夠負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