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探空氣球:「有去無回」 飛到3萬米高空爆炸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解說】位於長春市綠園區的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每天都會放飛探空氣球,探測到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還需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那麼,什麼是探空氣球?它對氣象觀測又起什麼作用?記者8月12日走進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一探究竟。

  眼前這個正在充氣的氣球可不是普通氣球,而是一個底部帶有無線電探空儀的氣球。當它充滿氫氣升空,就猶如一個聽診器,從低空到高空進行逐層掃描,從而獲得空中各個層次的氣象要素值。

  【同期】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 孫克敏

  它是探測從地面一直到3萬米高空的,然後這個大氣氣象要素溫壓溼,包括這個大氣的運動狀態,風向、風速這五要素。

  【解說】放飛探空氣球以前,氣象觀測員要先將氣球充滿氫氣。充氣過程中,氣象觀測員還要檢查氣球是否漏氣。因為氣球的飛升高度將直接影響收集高空氣象信息的效率。

  【同期】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 孫克敏

  一般充這一個氣球,因為我們是買氫,基本上就是用一缸氫,如果要是趕上雨天或風天,你必須適當地給它增大淨舉力,然後就得往裡(多充一些),相對來說就是充個一缸半左右吧。

  【解說】從離開氣象觀測員手中的那一刻起,雷達就開始實時跟蹤氣球,每秒鐘收集一次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實時傳遞迴來。

  【同期】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 孫克敏

  現在這個屏幕上正在滾動的一共是三條曲線,溫度、氣壓和溼度,高度現在飛到5300米左右,現在馬上軟體就整理出來了,地面層的溫度、氣壓、溼度。

  【解說】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百年氣象站」,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每天都會放飛兩隻探空氣球,每次放飛探空氣球綜合成本約1000元,全年需要約70萬元費用。

  【同期】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 孫克敏

  它(測的數據)不是用衛星反演或者用別的(手段)推出來的,這個儀器實時飛到這個高度,然後探測出來的這個其實是很準確的。所以說在氣象部門,包括我們國家各方面現代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現在還必須得用到這個高空(探測氣球),實際上,如果國家以後越來越強大以後,我感覺是高空站點有可能還會再增加。

  【解說】當天,這隻氣球飛到約3萬米高空後爆炸,氣球爆炸後,殘骸會順著氣流方向下落。專家表示,人們不用擔心被砸到,因為氣球大都落在人煙稀少的野外,而且探空儀也非常輕且被包裹在泡沫中。如果撿到也無需歸還氣象部門。

  記者 郭佳 長春報導

責任編輯:【李季】

相關焦點

  • 揭秘探空氣球
    「成都氣象」聯合溫江區氣象局共同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揭秘探空氣球
  • 暴雪中氣象人頂狂風「高空把脈」,施放探空氣球……
    右手艱難牽著 30 米長的繩子,繩上綁著氣球和探空儀,蘭朝生頂風冒雪緩慢行動,19 時 15 分,時間到了!倒計時 10 秒," 一,二,三,放!" 氣球飛速向天空飛去,同時,每隔 1~2 秒,探空氣球將 " 感應 " 到的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數據反饋給地面雷達,雷達再將信息傳送給氣象站值班室內的電腦。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其中,只有探空氣球能夠升到高空直接「搭脈」氣象環境,堪稱高空氣象環境中的「醫者」。其獲得的「診療數據」通常被認為是最準確的,因此在大氣遙感觀測真實性檢驗和校準檢驗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基準作用。而且,探空氣球具有成本低、相對載重量大、飛行時間長、攜帶儀器姿態穩定等優點,其升放過程受地域和氣候因素影響相對較小,獲取的觀測數據資料精度高、用時短。
  • 中科院課題組丟失的探空氣球,為什麼重要? | 科學加
    北京科技報|科學加客戶端記者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官網上看到,此次探空項目,為執行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典型地區雲繫結構與輻射氣候效應研究」第一課題「中國典型地區雲繫結構與輻射氣候效應研究」,9月25日,該研究所數人在基金任務書選定的觀測地點(濟南市章丘區氣象局)進行系留氣球觀測。下午16點50分左右,氣球下降到離地高度300米時,該高度處出現較大風速,系留氣球的纜繩被意外拉斷。
  • 探訪長春百年氣象站探空氣球:萬米高空的聽診器
    8月12日,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放飛探空氣球。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百年氣象站」,是全國八個長期保留人工觀測的臺站之一。探空氣球攜帶的探空儀猶如一個聽診器,從低空逐層掃描至高空,從而獲得空中各個層次的氣壓、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值,探測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要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早上6點45分,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為探空氣球充氣。
  • 到平流層「打卡」——長沙平漂式探空氣球放飛試驗現場見聞
    取出探空氣球、計算配重、監測探測儀器……兩人正準備把探空氣球「送」去平流層「打卡」。 探空氣球是採集氣象信息的重要載體。日前,長沙市氣象局成功試驗平漂式探空氣球,在我省率先實現平流層(距離地面1萬米至5萬米)連續觀測。 平漂式探空氣球和常規探空氣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並無差別,但前者「珠胎暗結」,有內、外兩球,後者為單層結構。
  • 哈市發送高空探空氣球 可探測3000米氣象數據
    黑龍江網11月19日訊 (記者 王鐵男)為探測氣象數據,哈爾濱市氣象臺今晚發送探空氣球,獲得高空氣象數據。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到高空3000米或以上,上升過程中將不斷把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
  • 還記得那隻飛跑的中科院氣球嗎?其實不是探空氣球
    十一前幾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山東濟南章丘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 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中科院隨即發布懸賞,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
  • 探空氣球的自白-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但基於觀測時次的限制,許多人並不能在氣象科普開放活動中參觀到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本篇文章以探空氣球為主角,通過探空氣球的口吻詳細、客觀地介紹了我國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高空氣象探測的準備工作、放球過程、數據收集整理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描述,從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的角度出發,讓公眾簡單明白地了解高空氣象探測工作。
  • 【科普時間】 探空氣球
    當然,高空氣球可不能靠嘴吹,除非你是個活的快速氦氣發生器,其一是因為空氣是不能產生升力的,目前的浮空器基本都採用氦氣;其二是因為每次發放使用的氦氣排得用卡車來拉,而且充氣操作往往要持續幾個小時之久。所以說,浮空器與咱小時候玩過的氣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但是等真正參與到飛行試驗中,發現原來這裡還是有一種和玩具氣球類似的東西,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探空氣球了。
  • 3萬米高空熱氣球之旅 帶你到太空的邊緣
    3萬米高空的熱氣球之旅6月17日午夜,大約二十個工作人員摸黑抵達試飛地點集合,將眾多的儀器、熱氣球、滑翔翼傘、控制系統與傳感器等設備安裝妥當。18日清晨7點45分,設備起飛,花了大概1小時45分鐘,就將載重的裝備成功升空到距離地面11.8萬英尺(約3.35萬米)的太空邊緣。
  • 他們天天放氣球 風雨無阻分秒不差
    今日起,南寧晚報開設《氣象有奧秘》專欄,探索氣象秘密、揭秘天氣知識,敬請關注。而第一站,我們首先探訪南寧國家高空氣象觀測站,揭開這個隱沒在氣象預報背後、默默觀察老天「臉色」的探測站神秘面紗。   說起氣球,許多人馬上會想到五顏六色的氣球,它是孩子手上有趣的玩具,或是婚慶現場的浪漫裝點。
  • 美設計太空氣球工作站可浮於6萬米高空(圖)
    JP航空宇宙公司的太空氣球基礎設施或許能夠將上述聽起來很荒謬的想法變為現實。大氣飛艇其實是一個30英尺(約合9米)長的碳結構機身,上面綁有一前一後兩個氣球。在試飛過程中,其中一個氣球爆炸後,立即通過控制系統釋放另一個氣球,機身通過降落傘緩緩落下。JP航空宇宙公司曾經生產過軍用氣球。
  • 國內公司開發「太空遊」項目 乘熱氣球到4萬米高空看星星
    不過國內也有「太空遊」項目了,北京一家公司將依託國內科研部門技術,製造能夠飛到4.2萬米高度的氣球,送遊客進行「太空遊」。雖然乘坐這個氣球觀景艙無法體驗失重,但卻可以保證遊客看到高層稀薄大氣中的特有景觀,大地將在你腳下變成圓弧,頭頂將是沒有閃爍的星空,成本卻可能只有乘火箭飛機的幾分之一,怎麼樣,動心了嗎?
  • 氣象氣球萬米高空與客機相遇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3日報導,近日,一隻內部安裝有GoPro高清相機的氣象氣球在3.7萬英尺(約1.1萬米)的高空中捕捉到了其上方約150米處的一架達美航空飛機一閃而過的畫面。在相機捕捉到的畫面中,一架飛機迅速從高空掠過,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了兩條白色的「尾巴」,在蔚藍的天空中格外顯眼。
  • 氣象局為啥每天放氣球?
    寶山氣象臺副臺長李用宇心中默數著節奏,手一松,一個碩大的白色氣球緩緩飛向天空。38.6℃!這是上海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下午1時15分,在寶山氣象臺的草坪之上,李用宇正在執行一次加密探空氣球放飛任務。氣球越飛越高,數據不斷出現在後臺的電腦之上。
  • 3萬米高空看日出,熱氣球帶你飛上平流層
    3萬米高空看日出,熱氣球帶你飛上平流層 iwangshang / 貢曉麗 / 2020-07-12 摘要:去不了太空,在平流層俯瞰地球也不錯。
  • 95後小夥自學火箭原理 從3萬米高空給地球拍大片
    這天是冬至,早上7點多,天剛蒙蒙亮,他們放飛了那件綁著8k全景相機的白色乳膠氣球。它快速飄遠,眾人仰望著,期盼幾小時後再次相遇。 二十分鐘後,負責技術支持的屈維突然發現,銥星定位信號消失了。銥星是氦氣球探測項目中常用的定位系統,精確到米,氣球落地後,需要根據銥星數據找回相機。 12月下旬,這裡的氣溫低至零下二十度。
  • 武漢氣球飄到江蘇炸傷3人(圖)
    本報訊(記者馬振華 馮勁松)離奇:武漢的氣球飄到江蘇炸傷3人?據江蘇《揚子晚報》昨日報導,10月8日,3名在地裡收割的江蘇農民被「從天而降」的氣球炸傷,而氣球居然來自7天前武漢一個樓盤的開盤典禮。本報記者獨家隨武漢這家樓盤的開發商連夜赴江蘇了解詳情。
  • 揭秘神人4萬米高空跳傘裝備 太空衣20.2萬美元
    北京時間昨天凌晨,43歲的奧地利人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身穿特製太空服,從距離地面39044米的高空一躍而下並安全著陸,創下了史無前例的極限跳傘紀錄。  怎樣升空,如何跳?怎樣穿越大氣層,為何太空服在大氣層沒有燃燒?  昨天凌晨2點10分左右,全世界的極限愛好者一起仰望太空,大家等待奧地利極限狂人鮑姆加特納從3.9萬米高空跳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