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隻飛跑的中科院氣球嗎?其實不是探空氣球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十一前幾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山東濟南章丘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 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

中科院隨即發布懸賞,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

據悉,這隻氣球長約2米,寬約1米,不充氣看起來像是個飛機,充氣後長得像個胖頭的鯨魚。

此氣球主要用於氣象探測,下方攜帶有5臺儀器。這些設備主要是用來測量觀測點的空氣氣體成分、汙染物氣溶膠和常規氣象參數。

截至發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官網並未放出進一步公告,看來目前仍未被尋回。

而在媒體報導中,有媒體採用了「探空氣球」甚至「熱氣球」來稱之,對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魏科(微博ID:冷暖兩心知)進行了科普,表示這是一隻「系留」氣球,與探空氣球區別明顯。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探空氣球就是讓它自己飛天然後爆炸,而系留氣球有繩子牽著,不會讓它肆意升天。

具體來說,探空氣球充了氣就一直隨風往上飛,到平流層中層以後(20-30km),因為外部空氣稀薄壓力小,氣球不斷膨脹,最終爆炸。

爆炸後,氣象探空氣球攜帶的無線電探空儀會有小型的降落傘打開,然後一直降落到地面,地面人員根據各種定位方法回收設備(不過絕大多數是情況下是找不回來的,儘管探空儀上會註明聯繫方式,但往往氣球飄到數百公裡外的人跡罕至之處)。

系留氣球則通過長長的繩子系留在地面,上升高度可以調整,但是一般不會超過2~3千米,比較像專業版的風箏。在測量大氣最低層的氣象參數及空氣成分方面,與其他探空方式相比,比如建設高塔觀測,或者直升機/飛機觀測相比,系留氣球觀測很明顯更經濟實惠,也更符合科學用途。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課題組丟失的探空氣球,為什麼重要? | 科學加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中科院課題組一隻探空氣球意外飄走丟失,發布4000元懸賞尋求線索。這隻氣球的重要性在哪裡?來看中國氣象局權威專家解讀。」的消息刷爆了網絡和朋友圈,9月25日下午,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課題組在濟南章丘區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
  • 【科普時間】 探空氣球
    第一次接觸中科院的氣球飛行器研究中心,心想這地兒難道是做小氣球的?中科院不是搞科研的地方嗎?參與進來,才發現此氣球非彼氣球,動輒幾萬、幾十萬立方的高空科學氣球確實是各種高大上,這傢伙要是用嘴吹估計得全國人民一塊來吹了。
  • 揭秘探空氣球
    邀請了成都氣象微博的3位粉絲全程參與並通過新浪微博平臺為粉絲直播了「揭秘探空氣球」現場是什麼樣子的呢?相信看了直播的小夥伴兒是很清楚的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現場情況吧3位可愛的粉絲已經到了氣象小姐姐在給大家介紹基本情況等不及要看探空氣球了別著急還沒到時間呢來到氣象局不看看氣象觀測場豈不遺憾?
  • 揭秘探空氣球:「有去無回」 飛到3萬米高空爆炸
    【解說】位於長春市綠園區的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每天都會放飛探空氣球,探測到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還需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那麼,什麼是探空氣球?它對氣象觀測又起什麼作用?記者8月12日走進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一探究竟。  眼前這個正在充氣的氣球可不是普通氣球,而是一個底部帶有無線電探空儀的氣球。
  • 探空氣球的自白-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全文:  探空氣球的自白  我是氣球,但不是普通的氣球,我的大名叫探空氣球。我的主要工作是去高空旅行,去那裡幫助人們了解天空的氣象狀況。這是我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當然,這也是我生前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使命。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若不是大氣所前陣子的氣球「走失」事件,恐怕大多數人還不認識探空氣球這個「高大上」的存在。9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當日,該所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濟南市章丘區氣象局做氣球探空實驗,採用的氣球長約2米,寬約1米,不充氣看起來像是個飛機,充氣後像胖頭鯨魚。
  • 暴雪中氣象人頂狂風「高空把脈」,施放探空氣球……
    ZAKER 哈爾濱記者 陳悅19 日,中央氣象臺微博發布 " 一線氣象工作者暴風雪中放探空氣球 " 視頻,隨即引來新華社、央視等官方號點讚、轉發。視頻中," 泡泡糖 " 樣的探空氣球被狂風吹到變形,放氣球的人被哈爾濱的 " 大煙炮 " 吹得東倒西歪。
  • 氣象工作者放探空氣球險被吹跑,外賣小哥開拖拉機...
    昨晚,黑龍江哈爾濱的氣象工作者在風雪中施放探空氣球。視頻中,大風把氣球被吹到變形,工作人員險些被吹跑了。成功施放後,探空氣球攜帶的儀器,將不斷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東北的風雪真的很大……今早,鐵路工人用火烤鐵軌進行除冰工作。
  • 特邀|魏科:關於氣象氣球的科普
    氣象探空氣球充了氣就一直隨風往上飛,到平流層中層以後(20-30km),因為外部空氣稀薄壓力小,氣球不斷膨脹,最終爆炸。大多數的氣球到不了20公裡,但是也有一些質量奇好的氣球甚至可以到達平流層高層40公裡以上,目前平均而言,德國人放得氣球飛得最高,常常能衝擊到30km以上,但是有一次菲律賓超常發揮,一直把氣球放到47.272公裡處,創下了探空氣球的世界紀錄。
  • 探訪長春百年氣象站探空氣球:萬米高空的聽診器
    8月12日,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放飛探空氣球。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百年氣象站」,是全國八個長期保留人工觀測的臺站之一。探空氣球攜帶的探空儀猶如一個聽診器,從低空逐層掃描至高空,從而獲得空中各個層次的氣壓、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值,探測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要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早上6點45分,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為探空氣球充氣。
  • 氣象局為啥每天放氣球?
    寶山氣象臺副臺長李用宇心中默數著節奏,手一松,一個碩大的白色氣球緩緩飛向天空。38.6℃!這是上海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下午1時15分,在寶山氣象臺的草坪之上,李用宇正在執行一次加密探空氣球放飛任務。氣球越飛越高,數據不斷出現在後臺的電腦之上。
  • 他們天天放氣球 風雨無阻分秒不差
    說起氣球,許多人馬上會想到五顏六色的氣球,它是孩子手上有趣的玩具,或是婚慶現場的浪漫裝點。位於南寧市邕寧區的南寧國家高空氣象觀測站(以下簡稱高空站),每天也會準時升起巨大的白色氣球。它不是玩具,也並不靚麗,它叫探空氣球,是高空氣象的「觀測員」。每天3次定時放飛探空氣球,雷打不動、風雨不改,是高空觀測氣象人數十年的堅守。
  • 仙臺上空現白色UFO,日本人表示不解,專家認為可能是探空氣球!
    近日,外星人的消息又頻繁刷屏,當然,這個外星人並不是真正的外星人,而是一個神秘的白色不明飛行物。但是據國內專家認為,這種白色的球狀物體很可能是探空氣球。說到探空氣球,其實是一種氣象觀測的常用儀器,所以日本很多網友沒有見到過也屬於正常現象。在我國,就經常使用探空氣球進行探測,所以這種白色的物體並不是十分罕見和稀奇的東西。
  • 《南極料理人》失落氣球
    雖然這樣說起來好聽,其實在整個越冬生活中,帶著這種遊戲心態四處閒逛的也只有我和醫生兩個人而已,其他隊員則是默默地、認真地進行各自的觀測作業。 1997年2月23日,這一天將要把林隊員負責的大氣球送上天,具體的科學理論我是不清楚的,大概是用探空氣球分兩次將無線電臭氧探測儀和氣溶膠探空儀升到空中,進行大氣觀測,順利的話氣球可以升到30~40公裡的高空中。
  • 哈市發送高空探空氣球 可探測3000米氣象數據
    黑龍江網11月19日訊 (記者 王鐵男)為探測氣象數據,哈爾濱市氣象臺今晚發送探空氣球,獲得高空氣象數據。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到高空3000米或以上,上升過程中將不斷把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
  • 到平流層「打卡」——長沙平漂式探空氣球放飛試驗現場見聞
    取出探空氣球、計算配重、監測探測儀器……兩人正準備把探空氣球「送」去平流層「打卡」。 探空氣球是採集氣象信息的重要載體。日前,長沙市氣象局成功試驗平漂式探空氣球,在我省率先實現平流層(距離地面1萬米至5萬米)連續觀測。 平漂式探空氣球和常規探空氣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並無差別,但前者「珠胎暗結」,有內、外兩球,後者為單層結構。
  • 「氣球」飛行之旅的正確打開方式
    還記得噴射背包麼?那個……也太難控制了吧。魔法般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鬥篷?那個……也太不切實際了了吧。但是把一張沙灘椅綁上一堆氦氣球又會怎樣?那個……可能真的行得通。氦氣是宇宙中第二輕和第二多的元素,唯一排在它上面的是氫氣。
  • 為什麼有的氣球會飛,有的氣球不會飛?
    如果裝滿水,那還是比水重,它就會沉下去。可是如果裝滿了比水輕很多的空氣,瓶子就比水要輕了(平均密度),會浮起來。同樣的道理,氣球會不會會飛,也就是在空氣中能不能浮起來。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是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不過如果我們拿著小風車快速的轉一圈,就能看見空氣推動風車轉動啦。
  • 「飛屋」真的可行嗎? 盤點利用氣球飛行的人
    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飛行的故事,78歲的老頭卡爾為了保住要被拆遷的房子,藉助兩萬隻氣球帶著房子飛上了天,從而展開空中冒險之旅。這部電影已連續兩周蟬聯票房冠軍。《飛屋》中的氣球如同給房子插上了一雙翅膀,幫助卡爾圓夢,我們也通過大銀幕間接實現了童年時揮動「翅膀」的夢想。
  • 記錄寶山高溫下的勞動者——烈日下放氣球的人
    在烈日下,寶山有這樣一群氣象人,他們每天至少3次放飛氣球,「搭脈」城市氣象,為精準的預報服務提供基礎。下午1點15分,室外溫度35度,寶山區氣象局的草坪上,高空組負責人李用宇眯著眼睛,抬頭望向斜前方的氣球,緊緊拽住繩子。他正在執行一次加密探空氣球的放飛任務。剛拿起對講機,突然一陣風吹來,氣球壓向屋面,李用宇也被拽地往前一步。李用宇:像這個就沒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