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 探空氣球

2021-01-15 浮空器

編者按

說起氣球,大家最早接觸到的一定是五顏六色、可以用嘴吹的橡膠氣球,也一定夢想過像《飛屋環遊記》那樣用氣球把自己帶上天。第一次接觸中科院的氣球飛行器研究中心,心想這地兒難道是做小氣球的?中科院不是搞科研的地方嗎?參與進來,才發現此氣球非彼氣球,動輒幾萬、幾十萬立方的高空科學氣球確實是各種高大上,這傢伙要是用嘴吹估計得全國人民一塊來吹了。


當然,高空氣球可不能靠嘴吹,除非你是個活的快速氦氣發生器,其一是因為空氣是不能產生升力的,目前的浮空器基本都採用氦氣;其二是因為每次發放使用的氦氣排得用卡車來拉,而且充氣操作往往要持續幾個小時之久。所以說,浮空器與咱小時候玩過的氣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但是等真正參與到飛行試驗中,發現原來這裡還是有一種和玩具氣球類似的東西,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探空氣球了。

 



探空氣球

探空氣球,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探測天空的氣球,準確地說是探測從地面到幾十公裡高空的大氣空間參數。在進行大型浮空器尤其是高空浮空器的飛行前,僅根據氣象數據還無法很好地判斷發放窗口和規劃飛行路線,這就需要提前發放一系列探空氣球,利用其數據來進行分析和預測。說起探空氣球,研究氣象方面的人士一定不會陌生,全國各地那麼多氣象站幾乎每天都要發放探空氣球來獲取從地面到幾十公裡高空大氣垂直剖面的參數。


探空氣球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得到了實際應用,它們一直被沿用至今且沒有任何根本性的變化。探空氣球可以直接測量超過30千米高度的大氣壓力、溫度、溼度以及風速風向等高空氣象數據。它們價格低廉且發放簡單,對於各地氣象站的大量使用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直到今天,探空氣球仍是高空氣象最主要的直接探測方式之一,原因包括低成本、易操作、升速慢。您沒聽錯,要平穩獲取大氣垂直剖面較密集的數據點,速度快了還真不行,尤其是對風層風場的直接測量,像探空火箭這種非浮空器還真做不來。因為成本低,為了更準確地獲取氣象數據,就可以任性地發放很多探空氣球,早上起來放一個,晚飯過後放一個,休閒娛樂放一個,全家團聚放一個。但實際上每一個探空氣球的發放時間點和發放數量都是根據計算要求嚴格執行的,畢竟氣球不是你想放,相放就能放。


發放探空氣球

探空氣球基本為橡膠氣球,其原料是天然橡膠乳膠,它比任何化學合成物質有著更優異的伸長特性,它在一個方向上的伸展可以超過500%。形成這種特質的原因在於,橡膠是異戊二烯分子縱向排列成鏈狀結構的聚合物,當橡膠分子不受外力作用時是一個具有大量彎曲的長鏈,所以當外力作用於橡膠時,分子鏈可拉伸範圍極大;外力撤銷後,橡膠便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當在橡膠中添加硫進行硫化處理時,加入的硫在相鄰的長鏈之間形成了交鍵,這提高了橡膠的彈性變形特性。橡膠氣球在地面充入浮升氣體後,逐漸呈現正球形,當氣球上升時,材料不斷拉伸,球體表面積不斷增大,當氣球到達其膨脹極限時就會爆炸,從而結束飛行過程。


爆炸的橡膠氣球(截圖來源:Google-Loon)

橡膠氣球的大小受到製造方法的限制,而且其有效載荷一般較小。橡膠氣球自身的質量一般在幾百克,探空儀的質量一般也在一千克以內,單人手持就可發放。根據充入的氣體量可以控制氣球的升速,同時也決定氣球探測的高度。因為充入的氣體越多,升速越快,但達到膨脹極限的高度也越低,在破裂之前探測的高度也低。所以實際使用時要根據對探測高度和升空速度(探測時效)的要求確定充氣量。


當然,這個方法僅限於特殊使用情況,氣象站在使用時都是有一套成熟的操作規範的,只要照著做就好了。至於發放方式,風小的時候怎麼都好說,把氣球升起來,一撒手就行了。至於風大的時候嘛,就看你小腦的運算速度和身體協調能力了。等氣球越升越高,又成了大家鍛鍊視力的好時候了,往往到最後變成一個小點的時候,眨一下眼就找不到了。


天上的氣球哪去了?一眨眼,不見了

探空儀內部安裝有大氣參數測量裝置和GPS定位裝置,同時配有供電能源,通過地面站天線對探空氣球進行追蹤並獲取回傳數據。大氣參數探測一般包括大氣溫、溼度和當地大氣壓,GPS定位裝置則用於獲取位置及位置變化,以便推算高度、升速、水平風速風向等等。氣球與探空儀之間一般都系有很長的拉繩,以防止探空儀隨氣球大幅度擺動,影響GPS數據。當然,有些情況下也可以將探空儀直接連接至球體底部,一切根據探測需求而定。


探空儀

探空氣球爆炸後自由下落,由於探空儀本身重量極輕且外部一般包裹有很厚的泡沫,因此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加上氣球殘留碎片的阻力,整個系統的降落速度會相對比較慢,至少不會對地面人員造成威脅。儘管如此,探空氣球的發放還是應該儘量選在地廣人稀的地方進行,因為你可以想像一下小朋友撿到一個從天而降的小方盒子時的心情。氣球和探空儀一般不進行回收,因為成本實在是太低了。當然運氣好的時候,也可能會落到距離發放地點的不遠處,這樣你就可以在外出散步的時候碰巧把它撿回家了。

 

          及時掌握浮空器行業最新資訊,學習浮空器相關知識,了解浮空器歷史上的趣聞軼事,請關注浮空器公眾號。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浮空器字體,進入公眾號即可關注,或長按下圖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關注。


相關焦點

  • 揭秘探空氣球
    —揭秘探空氣球  邀請了成都氣象微博的3位粉絲全程參與並通過新浪微博平臺為粉絲直播了「揭秘探空氣球」現場是什麼樣子的呢?相信看了直播的小夥伴兒是很清楚的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現場情況吧3位可愛的粉絲已經到了氣象小姐姐在給大家介紹基本情況等不及要看探空氣球了別著急還沒到時間呢來到氣象局不看看氣象觀測場豈不遺憾?
  • 還記得那隻飛跑的中科院氣球嗎?其實不是探空氣球
    十一前幾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山東濟南章丘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 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中科院隨即發布懸賞,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
  • 探空氣球的自白-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但基於觀測時次的限制,許多人並不能在氣象科普開放活動中參觀到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本篇文章以探空氣球為主角,通過探空氣球的口吻詳細、客觀地介紹了我國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高空氣象探測的準備工作、放球過程、數據收集整理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描述,從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的角度出發,讓公眾簡單明白地了解高空氣象探測工作。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其中,只有探空氣球能夠升到高空直接「搭脈」氣象環境,堪稱高空氣象環境中的「醫者」。其獲得的「診療數據」通常被認為是最準確的,因此在大氣遙感觀測真實性檢驗和校準檢驗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基準作用。而且,探空氣球具有成本低、相對載重量大、飛行時間長、攜帶儀器姿態穩定等優點,其升放過程受地域和氣候因素影響相對較小,獲取的觀測數據資料精度高、用時短。
  • 中科院課題組丟失的探空氣球,為什麼重要? | 科學加
    」的消息刷爆了網絡和朋友圈,9月25日下午,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課題組在濟南章丘區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探空氣球為何會丟失?都2017年了為什麼還在用氣球當探測設備?與失而未得的探空氣球相比,許多人對探空氣球本身,也充滿了好奇。丟失探空氣球數據並不涉密4000元只為了找一個氣球?這件事聽起來多少有些荒唐。
  • 探訪長春百年氣象站探空氣球:萬米高空的聽診器
    8月12日,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放飛探空氣球。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百年氣象站」,是全國八個長期保留人工觀測的臺站之一。探空氣球攜帶的探空儀猶如一個聽診器,從低空逐層掃描至高空,從而獲得空中各個層次的氣壓、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值,探測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要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早上6點45分,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為探空氣球充氣。
  • 暴雪中氣象人頂狂風「高空把脈」,施放探空氣球……
    ZAKER 哈爾濱記者 陳悅19 日,中央氣象臺微博發布 " 一線氣象工作者暴風雪中放探空氣球 " 視頻,隨即引來新華社、央視等官方號點讚、轉發。視頻中," 泡泡糖 " 樣的探空氣球被狂風吹到變形,放氣球的人被哈爾濱的 " 大煙炮 " 吹得東倒西歪。
  • 到平流層「打卡」——長沙平漂式探空氣球放飛試驗現場見聞
    取出探空氣球、計算配重、監測探測儀器……兩人正準備把探空氣球「送」去平流層「打卡」。 探空氣球是採集氣象信息的重要載體。日前,長沙市氣象局成功試驗平漂式探空氣球,在我省率先實現平流層(距離地面1萬米至5萬米)連續觀測。 平漂式探空氣球和常規探空氣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並無差別,但前者「珠胎暗結」,有內、外兩球,後者為單層結構。
  • 揭秘探空氣球:「有去無回」 飛到3萬米高空爆炸
    【解說】位於長春市綠園區的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每天都會放飛探空氣球,探測到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還需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那麼,什麼是探空氣球?它對氣象觀測又起什麼作用?記者8月12日走進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一探究竟。  眼前這個正在充氣的氣球可不是普通氣球,而是一個底部帶有無線電探空儀的氣球。
  • 哈市發送高空探空氣球 可探測3000米氣象數據
    黑龍江網11月19日訊 (記者 王鐵男)為探測氣象數據,哈爾濱市氣象臺今晚發送探空氣球,獲得高空氣象數據。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到高空3000米或以上,上升過程中將不斷把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
  • 特邀|魏科:關於氣象氣球的科普
    所以在19世紀最後10年裡,發明了探空氣球,只需要氣球把儀器帶上去就行,等氣球炸了落下來,看看儀器記錄即可。(國際標準是0時和12時),可以想像下全球1200個測站的工作人員充氣、懸掛設備、掐著時間同時釋放的盛況。
  • 仙臺上空現白色UFO,日本人表示不解,專家認為可能是探空氣球!
    但是據國內專家認為,這種白色的球狀物體很可能是探空氣球。說到探空氣球,其實是一種氣象觀測的常用儀器,所以日本很多網友沒有見到過也屬於正常現象。在我國,就經常使用探空氣球進行探測,所以這種白色的物體並不是十分罕見和稀奇的東西。
  • 氣象工作者放探空氣球險被吹跑,外賣小哥開拖拉機...
    昨晚,黑龍江哈爾濱的氣象工作者在風雪中施放探空氣球。視頻中,大風把氣球被吹到變形,工作人員險些被吹跑了。成功施放後,探空氣球攜帶的儀器,將不斷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東北的風雪真的很大……今早,鐵路工人用火烤鐵軌進行除冰工作。
  • NASA用探空氣球,拍下拆穿地平論的證據
    從小無論是學校的知識還是電視上的科普,都會宣傳這個常識。按照現在的科學觀點,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太空人拍下的照片就是證據。但是現在地球上還有一群人,這些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為了打破「地平論」的滑稽說法,美國航天局曾經用一個探空氣球拍攝了視頻,在距離地球100英裡的地方,拍下了日升月落。
  • 仙臺上空驚現白色UFO引日本熱議 中國專家:可能是探空氣球
    來源:證券時報網綜合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6月17日上午,日本宮城縣上空出現神秘的白色不明飛行物,並在日本國內引發強烈的輿論關注。許多當地人在目擊這一奇特景象後,紛紛報警。目前,警方正在對情況進行確認。
  • 各種傳感器在氣象探空儀器中的原理解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具被用到氣象預測上,搭載了氣象探空儀的探空氣球便是其中較為廉價、方便的一種。 探空氣球依靠空氣浮力上升,通過搭載的各類氣象探空儀器收集、測量所需的數據,然後傳回地面中心。其中,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和數字壓力傳感器是這些儀器中比較常見的測量元件,它們分別用於獲取氣球在上升時溫溼度和氣壓數據。但僅僅只測量是還不夠的,同時還需要知道測量所在的區域。
  • 青海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
    中新網西寧8月17日電 (孫睿 蔡琪)記者17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首次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他們天天放氣球 風雨無阻分秒不差
    根據規定時間點,探空員準備放飛探空氣球  什麼是探空氣球?記者在現場看到,從外觀上看,這是一個超大號的白色橡膠氣球。除了大,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   要說特別,就是探空氣球還連帶一個共同飛向高空的夥伴——探空儀,用於接收探空氣球發回的信息。和探空氣球一樣,探空儀在出發前半個小時也要進行「體檢」。   那麼,一個氣球與天氣預報有什麼關係?
  • 氣象局為啥每天放氣球?
    寶山氣象臺副臺長李用宇心中默數著節奏,手一松,一個碩大的白色氣球緩緩飛向天空。38.6℃!這是上海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下午1時15分,在寶山氣象臺的草坪之上,李用宇正在執行一次加密探空氣球放飛任務。氣球越飛越高,數據不斷出現在後臺的電腦之上。
  • 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冬季晴空條件GPS探空試驗成功
    李萬花 攝中新網西寧1月15日電 (孫睿 李積傑)「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天文大科學裝置冷湖臺址監測與先導科學研究』項目日前在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進行冬季晴空條件GPS探空試驗並成功,為研究賽什騰山氣象要素條件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提供了科學依據。」青海冷湖天文臺址氣象基本觀測及維護項目負責人樊萬珍15日對中新網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