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魏科:關於氣象氣球的科普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作者:魏 科 副研究員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季風系統研究中心(CMSR)

已獲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2017年9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小組與濟南市章丘區氣象局一起做氣球探空實驗,採用的氣球長約2米,寬約1米,不充氣看起來像是個飛機,充氣後長得像個胖頭的鯨魚。



2017年9月25日走失的氣球本尊


此氣球主要用於氣象探測,下方攜帶有5臺儀器。這些設備主要是用來測量觀測點的空氣氣體成分、汙染物氣溶膠和常規氣象參數。


下午4時50分左右,實驗基本結束,開始回收氣球,氣球下降到離地高度300米時,該高度處出現較大風速,系留氣球的纜繩被意外拉斷,氣球就這麼隨風飄走了……



這個氣球設計初始就並非直接上升隨風飄走的氣象探空氣球(sounding balloon,或者weather balloon),而是系留氣球(tethered balloon),這二者的區別明顯。


氣象探空氣球充了氣就一直隨風往上飛,到平流層中層以後(20-30km),因為外部空氣稀薄壓力小,氣球不斷膨脹,最終爆炸。大多數的氣球到不了20公裡,但是也有一些質量奇好的氣球甚至可以到達平流層高層40公裡以上,目前平均而言,德國人放得氣球飛得最高,常常能衝擊到30km以上,但是有一次菲律賓超常發揮,一直把氣球放到47.272公裡處,創下了探空氣球的世界紀錄。


爆炸後,氣象探空氣球攜帶的無線電探空儀會有小型的降落傘打開,然後一直降落到地面,地面人員根據各種定位方法回收設備(不過絕大多數是情況下是找不回來的,儘管探空儀上會註明聯繫方式,但往往氣球飄到數百公裡外的人跡罕至之處)。

 

系留氣球則通過長長的繩子系留在地面,上升高度可以調整,但是一般不會超過2~3千米,比較像專業版的風箏。在測量大氣最低層的氣象參數及空氣成分方面,與其他探空方式相比,比如建設高塔觀測,或者直升機/飛機觀測相比,系留氣球觀測很明顯更經濟實惠,也更符合科學用途。


人一直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上,對第三維空間的探索只能依賴於爬山之類的活動,不過這仍然是在地球表面做運動。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是數千年以來的歷史難題。


1783年,法國孟格菲兄弟(Joseph-Michel and Jacques-Etienne Montgolfier)發明了熱氣球


探空氣球出現的歷史比較晚,1783年,世界的科技中心在法國,孟格菲兄弟(Joseph-Michel and Jacques-Etienne Montgolfier)在這一年發明了熱氣球,當時的熱氣球可是高科技,當年6月3日,兄弟兩在巴黎表演了空中飛行,在10分鐘內飛過了2000米,成為當時巴黎市民競相觀看的年度重大事件。


從此之後,人類終於走向了第三維空間,並迅速把人能到達的高度提高。在第二年的1784年,兄弟兩已經能熟練掌握駕駛技術了,達到的高度到了前所未有的3000米。


1862年9月2日,英國科學家James Glaisher (1809–1903)和Henry Coxwell (1819–1900) 和駕駛熱氣球一舉突破~36000-37000英尺(~11公裡),不過差點喪命。


人類乘坐熱氣球的記錄是英國人創造的,1862年9月2日, Henry Coxwell (1819–1900) 和 James Glaisher (1809–1903)駕駛英國人製作的熱氣球一舉突破~36000-37000英尺(~11公裡),不過這是拿命拼來的,高空空氣稀薄溫度嚴寒,科學家Glaisher在8839米高度時已經喪失了意志,意識模糊的Coxwell手已經凍傷,而氣球還在往上走,最終在喪失意志前,他用牙扯開了漏氣閥,氣球安全降落。


這件事給科學家們敲響了警種,靠人坐在熱氣球向上探索大氣,最終會出人命的!所以在19世紀最後10年裡,發明了探空氣球,只需要氣球把儀器帶上去就行,等氣球炸了落下來,看看儀器記錄即可


這一思路的轉變,迅速帶來新的結果,1902年,法國科學家Teisserenc de Bort和德國科學家Richard Assmann(把德語翻譯成英語的人得有多恨德國人) 分別獨立發現了在對流層上面的平流層,這一發現在20多年後的1926年被氣象學家Sir Napier Shaw描述為「the most surprising discovery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meteorology」。



現代氣球探空


氣象探空氣球迅速成為對天氣和氣候進行觀測的主力,截止目前,全球有11000多個地面氣象站和1200個探空氣象站,這1200個探空站每天進行兩次探空氣球釋放(國際標準是0時和12時),可以想像下全球1200個測站的工作人員充氣、懸掛設備、掐著時間同時釋放的盛況。


並不是所有氣球能到平流層,大概有1000個氣球能飛到10公裡(~100hPa),只有~800個氣球能到20公裡,最終大概~350個氣球到30公裡,可以說一路向上飛一路爆炸一路夭折。


只有低於1%的氣球能夠到達5hPa (~36公裡)


在每天兩次的觀測中,全球釋放的探空氣球走失的機率並不低,這要考慮到很多測站放氣球時候可能狂風大作,或者暴雨雷鳴,或者機械故障等,即使全部準確釋放,所有的探空氣球最終還是會爆炸,並無一例外的飄落地面的。

 

這樣比較下來,是不是系留氣球丟失也不是什麼太要緊的事了?





到了衛星測量時代了,探空氣球的探測依然必不可少,因為探空氣球有衛星觀測無法替代的優點。探空氣球是真實的實地的觀測,代表了最真實的大氣狀況。


因為衛星是從上面觀測,所以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包含了整層大氣的數據,比如在下圖這個美國MSU衛星資料裡第2通道觀測的是對流層溫度,第4通道觀測的是平流層溫度,但是實際溫度資料裡包含了大量的其他層次的信號。


對流層的溫度雖然在對流層有較大的權重,可是一直到平流層頂都有信號夾雜其中。同理,第4通道的平流層溫度信號也包含了大量的對流層溫度,並不能準確的反應某個層次的真實情況,只能是作為一個大體的估計,如果用這樣的溫度序列分析長期趨勢,則會低估溫室效應造成的對流層的增暖和平流層的降溫。


圖片來自於(Fu et al., 2004)


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探空氣球還是對大氣探測的主要手段,大家還是要習慣走丟幾個氣球的低概率事件。並且在發現UFO等神秘現象時,最好先問一下是不是那個測站刮來的氣球正好被太陽照亮,在遙遠的天邊看起來像是扁扁的飛碟呢?





作者個人公共號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揭秘探空氣球
    「成都氣象」聯合溫江區氣象局共同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
  • 內蒙古氣象科普工作連續3年獲中國科協表揚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 記者1月14日從內蒙古氣象局了解到,中國科協官方網站於近日公開了《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在文件中,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再次獲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這是內蒙古氣象局連續3年在全國科普日活動中獲得中國科協表揚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該氣球主要用於氣象探測,下方攜帶有5臺儀器,主要是用來測量觀測點的空氣氣體成分、汙染物氣溶膠和常規氣象參數。16時50分左右,實驗基本結束,工作人員開始回收氣球。現代探空氣球世界各國目前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手段主要包括衛星、飛機、地面雷達和探空系統等,並相互結合以期獲得最準確的氣象數據。
  • 【科普時間】 探空氣球
    第一次接觸中科院的氣球飛行器研究中心,心想這地兒難道是做小氣球的?中科院不是搞科研的地方嗎?參與進來,才發現此氣球非彼氣球,動輒幾萬、幾十萬立方的高空科學氣球確實是各種高大上,這傢伙要是用嘴吹估計得全國人民一塊來吹了。
  • 氣象科普進校園——山東省氣象專家走進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傳授...
    為豐富校園文化,普及氣象科學知識,1月5日,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特邀全國優秀預報員、山東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張颯,山東氣象學會副秘書長任年民親臨學校,多種形式為全校師生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 小寒時節話氣象,科學避寒送溫暖——省氣象專家走進勸學裡小學科普...
    為豐富校園文化,普及氣象科學知識,1月6日,在小寒節氣到來之際,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特邀全國優秀預報員、山東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張颯,山東氣象學會副秘書長任年民親臨學校,多種形式為全校師生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 原來是氣象監測氣球
    原來是氣象監測氣球  今天上午,奉賢區海灣鎮星火農場的工作人員向警方報案,稱一「不明飛行物」墜落在農田裡,請求民警到場處置。那「不明飛行物」到底從何而來?  奉賢公安分局星火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後,迅速趕赴現場。據悉,「不明飛行物」約有兩三層樓高,表面材質類似帆布,形狀神似氣墊。
  • 還記得那隻飛跑的中科院氣球嗎?其實不是探空氣球
    十一前幾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山東濟南章丘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 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中科院隨即發布懸賞,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
  • 武漢氣球飄到江蘇炸傷3人(圖)
    昨天獲聞此事後,開發商方面很多人覺得此事概率很小,為了弄個明白,決定派人專赴江蘇了解情況,並特邀本報記者現場見證,力求公開妥善解決此事。  本報特派記者,在路上用微博直播最新了解的信息,引發網友熱議。多數網友對於這樣的「飛來橫禍」表示不可思議。網友「悲天憫人」認為,此事不大可能,現在不讓用氫氣球,都是氮氣,而且無論哪種氣球,因為漏氣,都不大可能飛7天之久。
  • 株洲院產品氣象氣球通過第二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覆核
    自主研發的「800克探空氣球」榮獲中國化工科技進步二等獎;1600g氣球獲得中國化工科學技術三等獎,填補了國內空白;「2000克氣象氣球」取代日本產品;2018年「一種氣象氣球及其生產方法」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
  • 氣象氣球萬米高空與客機相遇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3日報導,近日,一隻內部安裝有GoPro高清相機的氣象氣球在3.7萬英尺(約1.1萬米)的高空中捕捉到了其上方約150米處的一架達美航空飛機一閃而過的畫面。據報導,這隻氣象氣球由男子託裡•卡裡西莫(Tory Carissimo)在美國紐約市放飛。最後這隻氣球達到的最高高度為10.2萬英尺(約3.1萬米)。(實習編譯:高睿 審稿:朱盈庫)
  • 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原標題:四川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原標題:每日三放氣球 自動觀天識雲 3月22日19時15分,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在釋放探空氣球。21世紀00年代自動氣象觀測站興建,觀測手段和儀器設備逐步走上現代化。3月22日19時15分,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溫江國家基準氣候站工作人員將一顆高2米、直徑1.5米的探空氣球釋放到天空。
  • 哈市發送高空探空氣球 可探測3000米氣象數據
    黑龍江網11月19日訊 (記者 王鐵男)為探測氣象數據,哈爾濱市氣象臺今晚發送探空氣球,獲得高空氣象數據。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到高空3000米或以上,上升過程中將不斷把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
  • 濟南市氣象科普館
    原標題:濟南市氣象科普館來源:中國氣象報濟南市氣象科普館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山東省氣象局、濟南市科協主辦,濟南市氣象局承辦
  • 科普氣象知識
    近日,位於柯橋區氣象局內的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迎來了首批參觀者,在「小球大世界」項目上,當大家通過光影技術,在直徑2米左右的碳纖維球體上,看到立體展現出來的氣象實時雲圖、全球地形地貌、全球衛星雲圖等內容時,紛紛驚奇不已。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參觀者又體驗了一回「我是氣象播報員」,用一本正經、活潑搞怪、優雅含蓄等方式錄製了多版本的天氣預報。
  • 探空氣球的自白-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圖文類三等獎作品  作者:範秀平  雷國文  李國英  本文刊登在《氣象知識》2011年第5期和2014年科普活動增刊上。高空氣象觀測作為氣象行業的一項基礎工作,一直以來為社會大眾所關注。但基於觀測時次的限制,許多人並不能在氣象科普開放活動中參觀到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本篇文章以探空氣球為主角,通過探空氣球的口吻詳細、客觀地介紹了我國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高空氣象探測的準備工作、放球過程、數據收集整理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描述,從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的角度出發,讓公眾簡單明白地了解高空氣象探測工作。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淮南開展中學生氣象科普作品創作競賽活動
    記者從市有關部門獲悉,為貫徹落實《氣象科普發展規劃(2013年-2016年)》和《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年-2015年)》,引導中學生學習氣象科學知識,激發科普創作熱情,近日,市氣象局、市科學技術協會、市教育局共同印發了《關於舉辦2015年淮南市中學生氣象科普作品創作競賽活動的通知》,將在全市中學生中開展氣象科普作品創作競賽,共同推進氣象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
  • 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UFO目擊被揭露,原來是氣象氣球
    官方消息來源堅稱,在羅斯維爾的農場發現的殘骸來自一個墜落的氣象氣球,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那個解釋不太符合事實。事實是,殘骸來自一個氣球,但比普通的氣象氣球更奇怪。 莫臥兒項目是由美國空軍執行的絕密項目,它的目的是通過在3萬到4萬英尺的高度飛行專業氣球來探測蘇聯的核武器
  • 丨羅斯威爾事件,氣象氣球or外星飛船?
    關於 UFO 的故事非常多。我們這個《真假世界未解之謎》就先從神秘的 UFO現象開始說起。你可能不知道 UFO 這個詞的來歷,它其實是一串英文的縮寫,也就是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直譯過來就是「不明飛行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