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空氣球的自白-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圖文類三等獎作品

  作者:範秀平  雷國文  李國英

  本文刊登在《氣象知識》2011年第5期和2014年科普活動增刊上。高空氣象觀測作為氣象行業的一項基礎工作,一直以來為社會大眾所關注。但基於觀測時次的限制,許多人並不能在氣象科普開放活動中參觀到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本篇文章以探空氣球為主角,通過探空氣球的口吻詳細、客觀地介紹了我國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高空氣象探測的準備工作、放球過程、數據收集整理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描述,從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的角度出發,讓公眾簡單明白地了解高空氣象探測工作。

  2012年,該篇文章經山西日報社記者張雋波與第一作者聯合改編,以《探空氣球凌天飛翔》發表在6月21日的山西日報和山西新聞網上;同時三位作者將此文合作修改,參加山西省氣象學會2012年年會交流,獲優秀論文三等獎。

  首屆全國氣象科普觀摩交流活動評委會專家評價:本文用擬人的手法、類似科學童話的體裁,用故事情節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向讀者介紹了探空氣球的高空探測原理。文章頗具知識性和趣味性,語言生動、幽默,引人入勝。

  全文:

  探空氣球的自白

  我是氣球,但不是普通的氣球,我的大名叫探空氣球。我的主要工作是去高空旅行,去那裡幫助人們了解天空的氣象狀況。這是我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當然,這也是我生前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使命。要知道,只有這件事可以體現我的價值所在,而且,也不是每個探空氣球都有這麼幸運的機會。

  出發前,我們先要進行例行體檢,我們身體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我們旅遊行程的遠近。人們把我從倉庫裡拿出來,打開外面包裝著的塑膠袋,仔細查看我的周身,再帶我到儲氫室,充灌一些氫氣,看我能夠直立起來了,就要檢查我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否漏氣,如果這時我已經開始「洩氣」,那完了,旅行的事情就完全泡湯了。

  如果我表現很好,完全通過了體檢,那我在旅行前就可以飽餐一頓了。當然,我只吃氫氣。這是我臨行之前的最後一頓飯,我要吃得飽飽的。人們用一根密實的管子把氫氣瓶的出口閥與一個平衡器連接起來,然後把我的嘴巴緊緊地套在平衡器上,。可別小看這個叫「平衡器」的東西,它決定著我最多可以吃多少飯。因為在我出發之前,人們已經根據我的體重、和旅行時所有隨身裝備的質量以及保障我在旅行時達到每分鐘上升大約400米的高度計算好了我的飯量。我的肚子漸漸鼓起來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噢,我感覺我的力氣也在逐漸增大,我都可以把平衡器提起來了,這就表明我現在的體重符合人們的要求了。這時,人們迅即關閉了氫氣瓶的閥門,將我的嘴巴從平衡器上取下來,並用繩子很牢靠地扎繫緊。

  現在,我就要出發了。不過,我還要邀請我的好朋友——探空儀,和我一起去旅行,沒有它,我的旅行將毫無意義。它的外形是長方體的,裡面有許多電子元件。別看我的朋友長得不怎麼顯眼,本事可大著呢。我們在旅行途中,溫度是高是低、風是大還是小、水汽是多還是少,全靠它的身體來感知,人們正是通過探空儀的這項本領來了解高空的氣象狀況,所以說,我們旅行的重要使命可都是由它來完成的呢,但是,沒有我,它也無法飛上天。我倆可是高空探測的「最佳搭檔」。

  當然,它在出發前也要進行體檢。因為它的身體構造比我複雜,體檢過程當然要麻煩一些,人們在我們出發前大約半小時就把它放在一個叫做「基測箱」的地方,檢測它顯示基測箱內溫度、溼度、氣壓等各項指標是否在正常的差值範圍內,如果在這個範圍內,那就說明它體檢合格,我們可以相伴去天空遨遊了!!

  在探空值班室外的放球場地上,檢驗合格的探空儀和我被拴在同一根繩子上,一併暫時掛在放球器的鐵栓上,隨時準備起飛。當然,如果我們所處的探空站離飛機場比較近的話,我們在出發之前可一定得跟人家打個招呼,以免人家把我們當作「UFO」。雖然和探空儀相距30米,但我很高興馬上就可以帶它去自由飛翔了!!放球時間到!只要值班室的工作人員一按辦公桌上的「放球」按鈕,我們便離開放球器,一同飛上藍天。

  越過樹木、越過高樓,我們在空中自由地飛!!綠地紅花在我們的腳下,高山河流在我們的腳下,我們在空中自由地舞蹈。

  但我們的使命卻遠遠不是飛行這麼簡單。從離開放球器的那一瞬間起,就有一個「管家婆」死死地盯著我們,那就是雷達。雖然我們可以自由飛行,但卻時時處處被人監視,我不斷地向上飛,探空儀測得的所處位置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也在不斷地變化。而雷達就把這些秘密全告訴給了在探空值班室裡的工作人員。值班室內的電腦屏幕上,顯示著我們此次旅行所經過的任何一點的軌跡。

  我們穿越雲層,感受水滴、冰晶的愛撫;我們穿越風區,讓風考驗我們的毅力與智慧。我們時而扶搖直上,時而水平漂移,我們在旅行中感受著超越極限的快感。向上、再向上!!我們飛越了1萬米、2萬米、甚至3萬米,我們每隔1.2秒就把高空測得的氣象要素數據反饋回去,我們採集到的數據越多,人們了解到的高空氣象狀況也就越詳細,人們將我們採集到的高空氣象要素數據一一添加在天氣預報圖上,根據這些要素就能判斷出未來的天氣狀況或者重大天氣過程,如颱風、寒潮、降雨等天氣過程的生成和發展趨勢,有了這些預報,就可以提前告訴大家,早做準備,以防發生災害。這就是我們工作的重大意義所在。

  以前,我的兄弟們很調皮,經常帶著探空儀跟人們玩「躲貓貓」的遊戲。因為早些年,人們在施放探空氣球時還是人工操作,尤其是遇到大風或大霧天氣時,由於人工跟蹤時間長,感覺上產生失誤,很容易錯誤地將雷達接收到的旁瓣信號作為主波瓣信號,這樣,我的兄弟和探空儀就很輕易地溜掉了。由於跟蹤時間縮短,當然就會丟失一部分氣象探測資料。現在,聰明的人們不斷地對氣象觀測儀器進行更新換代,整個探空觀測過程都實現了自動化,我們想溜,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的生命很短暫。隨著高度的不斷上升,周圍空氣越來越稀薄,氣壓不斷減小,溫度在持續降低,我感到越來越悶、越來越悶,我終於支撐不住了,「啪」的一聲,破裂了,我似乎看到雷達透過長空含著惋惜與祝福的眼眸,但我已經盡力了。我的殘骸將與探空儀一起順著氣流方向自由下落、下落。我感謝我的朋友探空儀和我同生共死,我們一起創造了這一偉大壯舉,無怨無悔!!

  噢,請你不用擔心我們會在下落過程中不幸砸到你的頭上,因為我們落地地點大多在人煙稀少的郊區野外,而且探空儀的體重還不到400克,即使與你親密接觸,我想,你的恐懼感也會被好奇心所代替,把我們捧在手上好好研究半天吧。雖然我已支離破碎,但我可不是一隻普通的氣球,我曾飛越3萬米的高空,帶著我的朋友長途旅行過!!

  一年365天,不論寒冬酷暑、颳風下雨,全國各地的探空站都會有我的兄弟們定點、定時起飛,帶著我們的朋友——探空儀一起去獲取不同高度的氣象資料,他們大多會飛行70~100分鐘,有的甚至會飛行更長時間,將收集到的不同高度的氣象資料用於服務人們的天氣預報。有位預報員說,如果沒有高空氣象資料,就象人缺少了一隻眼睛,預報員做作出的天氣預報將是片面的,準確率將大打折扣。由此可見,我們旅行的意義非同一般。我們可是功不可沒的大功臣呢!!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網站大事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7年3月,於北京中科三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服務機構註冊用戶名為「中國氣象局」的域名(cma.gov.cn),網站構架初步搭建,由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負責運維,氣象報社參與氣象新聞信息提供及相關部分工作;2006年8月,網站完成首次改版;2007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揭秘探空氣球
    「成都氣象」聯合溫江區氣象局共同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
  • 中科院課題組丟失的探空氣球,為什麼重要? | 科學加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中科院課題組一隻探空氣球意外飄走丟失,發布4000元懸賞尋求線索。這隻氣球的重要性在哪裡?來看中國氣象局權威專家解讀。)近日,一則「中科院找氣球」的消息刷爆了網絡和朋友圈,9月25日下午,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課題組在濟南章丘區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本文專家顧問: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數據質量室高級工程師郭啟雲採訪人:本報記者崔國輝說起氣球,大家最早接觸到的一定是五顏六色、可以用嘴吹的橡膠氣球,也一定夢想過像若不是大氣所前陣子的氣球「走失」事件,恐怕大多數人還不認識探空氣球這個「高大上」的存在。9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當日,該所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濟南市章丘區氣象局做氣球探空實驗,採用的氣球長約2米,寬約1米,不充氣看起來像是個飛機,充氣後像胖頭鯨魚。
  • 還記得那隻飛跑的中科院氣球嗎?其實不是探空氣球
    十一前幾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山東濟南章丘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 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中科院隨即發布懸賞,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
  • 到平流層「打卡」——長沙平漂式探空氣球放飛試驗現場見聞
    取出探空氣球、計算配重、監測探測儀器……兩人正準備把探空氣球「送」去平流層「打卡」。 探空氣球是採集氣象信息的重要載體。日前,長沙市氣象局成功試驗平漂式探空氣球,在我省率先實現平流層(距離地面1萬米至5萬米)連續觀測。 平漂式探空氣球和常規探空氣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並無差別,但前者「珠胎暗結」,有內、外兩球,後者為單層結構。
  • 【科普時間】 探空氣球
    探空氣球探空氣球,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探測天空的氣球,準確地說是探測從地面到幾十公裡高空的大氣空間參數。在進行大型浮空器尤其是高空浮空器的飛行前,僅根據氣象數據還無法很好地判斷發放窗口和規劃飛行路線,這就需要提前發放一系列探空氣球,利用其數據來進行分析和預測。
  • 氣象站的變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廣西那坡氣象局,已退休的70多歲的前局長農根霽向記者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艱苦的氣象環境。  始建1957年的那坡國家基本氣象觀測臺站位於縣城一座小山坡上,也是西南邊陲艱苦臺站之一。  畢業於中山大學的農根霽,因對家鄉的熱愛,選擇了畢業後回到那坡工作,「一支筆、一張紙、一臺電報機」,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氣象預報生涯。
  • 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新版面正式啟用
    1月17日起,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www.henanqx.gov.cn)、新版面正式啟用。據了解,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是河南氣象局主辦、面向全社會反映全省氣象工作的權威性網站。網站共設置了氣象新聞、氣象服務、氣象科技等14個欄目,其中豐富的氣象新聞和多軌道業務產品是網站著力打造的名牌欄目,力爭提高吸引力、親和力和影響力,使網民愛看、愛點、愛評。    該網站新域名、新版面的正式啟用,表明河南省氣象局在積極打造宣傳平臺、構建氣象大宣傳格局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 「追風」氣象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風能預報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作為代表進行了經驗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認為,內蒙古氣象局在風能預報服務方面有很強的服務意識,能夠抓住機遇,在全國各省級氣象部門中較早建立了風能預報服務機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加強「四個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需求牽引,「追風」從零起步    矯梅燕對內蒙古氣象局風電預報服務工作的評價,是實地調查研究後的感受。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01年 中國氣象局開始建設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  2002年 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註冊用戶8.8萬多個,在線訪問達6092萬人次,數據服務量超過716TB。  2018年9月 中國氣象數據網累計註冊用戶23.8萬,累計訪問量超過2.5億人次。
  •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追風小組」在舟山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的「追風小組」卻在此時來到了舟山朱家尖。由一輛卡車和一輛麵包車組成的「追風小車隊」滿載著各種颱風觀測的儀器設備,停在離海岸線不遠處。  上午十點,那裡已經呼呼地颳起大風。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副所長湯傑研究員站在車外,風聲獵獵作響,把衣襟袖口吹得上下翻飛。  「這已經是6級風了。」這是基於多年觀測經驗的推測。
  • 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正是在這樣的氣候條件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下,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環境所)將自身的研究方向確定為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環境以及數值預報模式研究,力求用先進的科研成果,為東北地區再次騰飛提供氣象科技支撐。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85至2017年中國氣象局颱風路徑預報誤差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氣象局積極開展颱風客觀預報釋用和融合技術的研發,突破了登陸颱風精細化預報的技術瓶頸。年)  1994年,中國氣象局建立了第一代區域颱風模式RMTTP,解析度為0.5°。
  • 青海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
    中新網西寧8月17日電 (孫睿 蔡琪)記者17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首次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天氣的」心思」怎麼猜-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上百個高空氣象站上空太空氣球載著各種探測儀器冉冉升起,一會兒向東飄,一會兒向西去,地面雷達則追著這些氣球跑,實時監測不同高度的溫度、氣壓、風向情況。  無論是雪域高原,還是沙漠地帶,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氣象觀測臺站遍布東南西北,從地面、海洋到萬米高空,每天都有大量的數據準時上傳,全方位、多層次地觀測大氣變化。
  • 通知公告-德州市政府門戶網站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政府網站普查工作要求,8月30日開始,我辦對全市政府網站進行了2018年第三季度檢查,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基本情況  本次普查政府網站共60個,其中市級門戶網站1個,市直部門46個,專項工作網站2個,縣市區門戶網站11個。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的通知》(氣辦函〔2016〕302號)、《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寧政辦發〔2016〕79號)等文件精神,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於6月份印發了《寧夏氣象局門戶網站管理辦法》,加強了寧夏氣象局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管理。
  • 匿名者組織:將對100個中國政府網站發起攻擊
    雷鋒網消息,1月24日,山石網科山石瞭望團隊發現有匿名者通過YouTube發布視頻,稱將於2月13日針對中國政府網站採取行動。視頻發布者留言: Anonymous operation reports strike against Chinese government websites this Feb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