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類三等獎作品
作者:範秀平 雷國文 李國英
本文刊登在《氣象知識》2011年第5期和2014年科普活動增刊上。高空氣象觀測作為氣象行業的一項基礎工作,一直以來為社會大眾所關注。但基於觀測時次的限制,許多人並不能在氣象科普開放活動中參觀到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本篇文章以探空氣球為主角,通過探空氣球的口吻詳細、客觀地介紹了我國高空氣象觀測的全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高空氣象探測的準備工作、放球過程、數據收集整理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描述,從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的角度出發,讓公眾簡單明白地了解高空氣象探測工作。
2012年,該篇文章經山西日報社記者張雋波與第一作者聯合改編,以《探空氣球凌天飛翔》發表在6月21日的山西日報和山西新聞網上;同時三位作者將此文合作修改,參加山西省氣象學會2012年年會交流,獲優秀論文三等獎。
首屆全國氣象科普觀摩交流活動評委會專家評價:本文用擬人的手法、類似科學童話的體裁,用故事情節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向讀者介紹了探空氣球的高空探測原理。文章頗具知識性和趣味性,語言生動、幽默,引人入勝。
全文:
探空氣球的自白
我是氣球,但不是普通的氣球,我的大名叫探空氣球。我的主要工作是去高空旅行,去那裡幫助人們了解天空的氣象狀況。這是我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當然,這也是我生前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使命。要知道,只有這件事可以體現我的價值所在,而且,也不是每個探空氣球都有這麼幸運的機會。
出發前,我們先要進行例行體檢,我們身體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我們旅遊行程的遠近。人們把我從倉庫裡拿出來,打開外面包裝著的塑膠袋,仔細查看我的周身,再帶我到儲氫室,充灌一些氫氣,看我能夠直立起來了,就要檢查我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否漏氣,如果這時我已經開始「洩氣」,那完了,旅行的事情就完全泡湯了。
如果我表現很好,完全通過了體檢,那我在旅行前就可以飽餐一頓了。當然,我只吃氫氣。這是我臨行之前的最後一頓飯,我要吃得飽飽的。人們用一根密實的管子把氫氣瓶的出口閥與一個平衡器連接起來,然後把我的嘴巴緊緊地套在平衡器上,。可別小看這個叫「平衡器」的東西,它決定著我最多可以吃多少飯。因為在我出發之前,人們已經根據我的體重、和旅行時所有隨身裝備的質量以及保障我在旅行時達到每分鐘上升大約400米的高度計算好了我的飯量。我的肚子漸漸鼓起來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噢,我感覺我的力氣也在逐漸增大,我都可以把平衡器提起來了,這就表明我現在的體重符合人們的要求了。這時,人們迅即關閉了氫氣瓶的閥門,將我的嘴巴從平衡器上取下來,並用繩子很牢靠地扎繫緊。
現在,我就要出發了。不過,我還要邀請我的好朋友——探空儀,和我一起去旅行,沒有它,我的旅行將毫無意義。它的外形是長方體的,裡面有許多電子元件。別看我的朋友長得不怎麼顯眼,本事可大著呢。我們在旅行途中,溫度是高是低、風是大還是小、水汽是多還是少,全靠它的身體來感知,人們正是通過探空儀的這項本領來了解高空的氣象狀況,所以說,我們旅行的重要使命可都是由它來完成的呢,但是,沒有我,它也無法飛上天。我倆可是高空探測的「最佳搭檔」。
當然,它在出發前也要進行體檢。因為它的身體構造比我複雜,體檢過程當然要麻煩一些,人們在我們出發前大約半小時就把它放在一個叫做「基測箱」的地方,檢測它顯示基測箱內溫度、溼度、氣壓等各項指標是否在正常的差值範圍內,如果在這個範圍內,那就說明它體檢合格,我們可以相伴去天空遨遊了!!
在探空值班室外的放球場地上,檢驗合格的探空儀和我被拴在同一根繩子上,一併暫時掛在放球器的鐵栓上,隨時準備起飛。當然,如果我們所處的探空站離飛機場比較近的話,我們在出發之前可一定得跟人家打個招呼,以免人家把我們當作「UFO」。雖然和探空儀相距30米,但我很高興馬上就可以帶它去自由飛翔了!!放球時間到!只要值班室的工作人員一按辦公桌上的「放球」按鈕,我們便離開放球器,一同飛上藍天。
越過樹木、越過高樓,我們在空中自由地飛!!綠地紅花在我們的腳下,高山河流在我們的腳下,我們在空中自由地舞蹈。
但我們的使命卻遠遠不是飛行這麼簡單。從離開放球器的那一瞬間起,就有一個「管家婆」死死地盯著我們,那就是雷達。雖然我們可以自由飛行,但卻時時處處被人監視,我不斷地向上飛,探空儀測得的所處位置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等也在不斷地變化。而雷達就把這些秘密全告訴給了在探空值班室裡的工作人員。值班室內的電腦屏幕上,顯示著我們此次旅行所經過的任何一點的軌跡。
我們穿越雲層,感受水滴、冰晶的愛撫;我們穿越風區,讓風考驗我們的毅力與智慧。我們時而扶搖直上,時而水平漂移,我們在旅行中感受著超越極限的快感。向上、再向上!!我們飛越了1萬米、2萬米、甚至3萬米,我們每隔1.2秒就把高空測得的氣象要素數據反饋回去,我們採集到的數據越多,人們了解到的高空氣象狀況也就越詳細,人們將我們採集到的高空氣象要素數據一一添加在天氣預報圖上,根據這些要素就能判斷出未來的天氣狀況或者重大天氣過程,如颱風、寒潮、降雨等天氣過程的生成和發展趨勢,有了這些預報,就可以提前告訴大家,早做準備,以防發生災害。這就是我們工作的重大意義所在。
以前,我的兄弟們很調皮,經常帶著探空儀跟人們玩「躲貓貓」的遊戲。因為早些年,人們在施放探空氣球時還是人工操作,尤其是遇到大風或大霧天氣時,由於人工跟蹤時間長,感覺上產生失誤,很容易錯誤地將雷達接收到的旁瓣信號作為主波瓣信號,這樣,我的兄弟和探空儀就很輕易地溜掉了。由於跟蹤時間縮短,當然就會丟失一部分氣象探測資料。現在,聰明的人們不斷地對氣象觀測儀器進行更新換代,整個探空觀測過程都實現了自動化,我們想溜,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的生命很短暫。隨著高度的不斷上升,周圍空氣越來越稀薄,氣壓不斷減小,溫度在持續降低,我感到越來越悶、越來越悶,我終於支撐不住了,「啪」的一聲,破裂了,我似乎看到雷達透過長空含著惋惜與祝福的眼眸,但我已經盡力了。我的殘骸將與探空儀一起順著氣流方向自由下落、下落。我感謝我的朋友探空儀和我同生共死,我們一起創造了這一偉大壯舉,無怨無悔!!
噢,請你不用擔心我們會在下落過程中不幸砸到你的頭上,因為我們落地地點大多在人煙稀少的郊區野外,而且探空儀的體重還不到400克,即使與你親密接觸,我想,你的恐懼感也會被好奇心所代替,把我們捧在手上好好研究半天吧。雖然我已支離破碎,但我可不是一隻普通的氣球,我曾飛越3萬米的高空,帶著我的朋友長途旅行過!!
一年365天,不論寒冬酷暑、颳風下雨,全國各地的探空站都會有我的兄弟們定點、定時起飛,帶著我們的朋友——探空儀一起去獲取不同高度的氣象資料,他們大多會飛行70~100分鐘,有的甚至會飛行更長時間,將收集到的不同高度的氣象資料用於服務人們的天氣預報。有位預報員說,如果沒有高空氣象資料,就象人缺少了一隻眼睛,預報員做作出的天氣預報將是片面的,準確率將大打折扣。由此可見,我們旅行的意義非同一般。我們可是功不可沒的大功臣呢!!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