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平流層「打卡」——長沙平漂式探空氣球放飛試驗現場見聞

2020-12-06 湖南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歐陽倩 通訊員 王向

4月24日6時30分,天地尚在大霧籠罩之下。乳白色的霧,一團一團溢出,散成片片薄紗,將長沙氣象觀測站攬入懷中。

景很別致,但大氣探測觀測員許海軍和宋偉卻無暇欣賞。取出探空氣球、計算配重、監測探測儀器……兩人正準備把探空氣球「送」去平流層「打卡」。

探空氣球是採集氣象信息的重要載體。日前,長沙市氣象局成功試驗平漂式探空氣球,在我省率先實現平流層(距離地面1萬米至5萬米)連續觀測。

平漂式探空氣球和常規探空氣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並無差別,但前者「珠胎暗結」,有內、外兩球,後者為單層結構。

在「性格」上,常規探空氣球略顯「急躁」——上升至3萬米高空後,停留70分鐘採集傳輸氣象數據,然後爆炸下墜。

而平漂式探空氣球則「慢條斯理」——先花1個小時升到2.5萬米到3萬米之間的高空,再將外球爆炸。單獨「剝落」的內球,則帶著任務開始在平流層平漂。「逗留」4小時至6小時後自動熔斷,再花1個多小時邊下落邊搜集數據。

兩者的「戰利品」也不同。常規探空氣球帶來的是3萬米高空70分鐘的數據;後者由於經過「上升、平漂、下降」三個階段,信息採集時間達8小時,氣象要素更全、更精準。

「配重,是氣球能否成功平漂的關鍵。」許海軍精準記錄氣球放飛前的各項重量。在平漂式探測試驗期間,長沙氣象觀測站每天需早晚各放飛一次平漂式探空氣球。「白天氣溫逐漸上升,探空氣球上升阻力減小,通過計算配出來的負重隨氣球一起升空,晚上則相反。」許海軍說。

「長沙是我國五大平漂式高空氣象觀測試驗基地之一。」長沙市氣象局大氣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月新介紹,此前,僅依靠常規探空氣球,如遇上颱風、暴雨、雷電等惡劣天氣,常常要加密升放氣球,以便更好地監測動態。而平漂式探空氣球能「待機」8個小時,可為實時天氣預報提供更加連續、詳細的氣象數據支撐。

相關焦點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作為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空氣球是人類研究平流層的重要工具,在氣象學發展、天氣預報、氣候監測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進入衛星測量時代,探空氣球依然必不可少。探空氣球是實地觀測,代表了最真實的大氣狀況。
  • 揭秘探空氣球
    > 「成都氣象」聯合溫江區氣象局共同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揭秘探空氣球
  • 揭秘探空氣球:「有去無回」 飛到3萬米高空爆炸
    【解說】位於長春市綠園區的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每天都會放飛探空氣球,探測到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還需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那麼,什麼是探空氣球?它對氣象觀測又起什麼作用?記者8月12日走進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一探究竟。  眼前這個正在充氣的氣球可不是普通氣球,而是一個底部帶有無線電探空儀的氣球。
  • 08.03 上海丨飛向平流層的攝影:解析如何用氣象氣球拍攝平流層
    2016年6月26日在百人網友長待一年多的期盼中,重籌的氣球在內蒙上空緩緩飛起,飛向平流層,代我們到平流層看一眼這個世界。2015年9月的一個晚上,創客小夥伴的一條《用氦氣球釋放並回收一個飛上「太空」的攝像機》的新聞,引爆整個上海創客圈,當晚,小夥伴們便開始眾籌,勵志要飛向平流層!
  • 探訪長春百年氣象站探空氣球:萬米高空的聽診器
    8月12日,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放飛探空氣球。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是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的「百年氣象站」,是全國八個長期保留人工觀測的臺站之一。探空氣球攜帶的探空儀猶如一個聽診器,從低空逐層掃描至高空,從而獲得空中各個層次的氣壓、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值,探測的高空基本氣象資料要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早上6點45分,長春國家基準氣候站氣象觀測員孫克敏在為探空氣球充氣。
  • 高空氣球追蹤平流層的汙染物
    亞洲對流層頂氣溶膠層氣球測量運動(BATAL)利用氣球頂測量儀器,收集數據,以更好地了解這一季節性大氣現象及其對水資源、臭氧、天氣和氣候的潛在影響。 最近在印度塞昆德拉巴德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氣球設施夏季部署期間,而這個學院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將大型科學有效載荷發射到平流層的地方之一, BATAL團隊進行了10次氣球飛行,科學有效載荷可以測量從地面到平流層的溫度、壓力、臭氧、氮氧化物、水蒸氣和氣溶膠。為了避免航空交通,研究小組每天凌晨1點開始研究,並通宵收集數據。
  • 還記得那隻飛跑的中科院氣球嗎?其實不是探空氣球
    十一前幾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走失的氣球成了大新聞,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山東濟南章丘氣象局探空站做實驗時, 探空氣球的線斷了,氣球隨風飄走。中科院隨即發布懸賞,一經證實找回氣球,將獎勵線索提供人4000元。
  • 中科院課題組丟失的探空氣球,為什麼重要? | 科學加
    要了解為什麼探空氣球不可缺少,就要了解大氣探測的性質:所謂大氣探測,就是指利用各種探測手段,對大氣中的物理過程和物理現象以及氣象要素等進行觀測、探測並使用不同的載體記錄下來。這其中,探空氣球就是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主要把無線電探空儀攜帶到高空,以便進行溫度、壓力、溼度和風等氣象要素的探測。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SCOPEx:平流層控制擾動實驗
    這不是對太陽能地球工程本身的考驗,相反,它將觀察到粒子如何與平流層空氣、太陽紅外輻射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相互作用過程能夠有助於解釋實際應用中的問題,例如,能否在不增加其他物理風險的情況下找到能夠減少或消除臭氧損失的氣溶膠? SCOPEx的核心是一個裝有螺旋槳的科學氣球。
  • 【科普時間】 探空氣球
    當然,高空氣球可不能靠嘴吹,除非你是個活的快速氦氣發生器,其一是因為空氣是不能產生升力的,目前的浮空器基本都採用氦氣;其二是因為每次發放使用的氦氣排得用卡車來拉,而且充氣操作往往要持續幾個小時之久。所以說,浮空器與咱小時候玩過的氣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但是等真正參與到飛行試驗中,發現原來這裡還是有一種和玩具氣球類似的東西,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探空氣球了。
  • 50萬人民幣體驗氣球平流層旅行,享受壯觀地球絕景,你覺得值嗎?
    美國一家新創公司提出藉由巨型氣球將客人送到太空的邊界。這家新創公司名為太空觀點(Space Perspective),是由一對夫妻團隊泰伯·麥卡倫(Taber MacCallum)及珍·伯恩特(Jane Poynter)所經營。他們在最近揭曉了這個遠大的計劃。這對夫妻早在 2013 年就試著要進行相似的創業投資,但在 2015 年轉向了較小型的科學氣球研發。
  • 暴雪中氣象人頂狂風「高空把脈」,施放探空氣球……
    ZAKER 哈爾濱記者 陳悅19 日,中央氣象臺微博發布 " 一線氣象工作者暴風雪中放探空氣球 " 視頻,隨即引來新華社、央視等官方號點讚、轉發。視頻中," 泡泡糖 " 樣的探空氣球被狂風吹到變形,放氣球的人被哈爾濱的 " 大煙炮 " 吹得東倒西歪。
  • 特邀|魏科:關於氣象氣球的科普
    氣象探空氣球充了氣就一直隨風往上飛,到平流層中層以後(20-30km),因為外部空氣稀薄壓力小,氣球不斷膨脹,最終爆炸。大多數的氣球到不了20公裡,但是也有一些質量奇好的氣球甚至可以到達平流層高層40公裡以上,目前平均而言,德國人放得氣球飛得最高,常常能衝擊到30km以上,但是有一次菲律賓超常發揮,一直把氣球放到47.272公裡處,創下了探空氣球的世界紀錄。
  • 株洲院產品氣象氣球通過第二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覆核
    時間追溯到1989年,株洲院在工業新城株洲批量生產首批氣象氣球,並於1991年核准註冊為「華一」牌商標。2005年,生產的某乳膠製品成功應用於「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獲得原解放軍總裝備部嘉獎;同年該院用注模旋轉成型工藝成功研製出的某新型探空氣球,打破了該領域由日本壟斷的局面,榮獲中國氣象局研究開發二等獎。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原標題: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據上海觀察3月30日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
  •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原標題: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成果標誌著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應用邁出了重要且非常難得的一步,同時提高了人類全自動環境監測的可能性。
  • 空間透視重啟乘客乘氣球飛上平流層的設想,太空旅行不是夢
    (Space Perspective插圖)早在2013年就計劃將乘客送入平流層,以太空人的視角觀察地球下方的太空。聯合執行長Taber MacCallum和Jane Poynter今天公布了他們對名為 &34;(Spaceship Neptune)的氣球太空艙的概念,並表示將於明年年初開始進行無人駕駛試飛。
  • 隨手放飛氣球罰款上千,你不知道亂飛的氣球危害有多大
    氣球,在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婚禮,生日,派對,有時候再趕上個商場搞什麼大活動,用氣球來渲染氣氛都必不可少,五顏六色一簇一簇的氣球光是看上就讓人感覺很快樂~有時人們還會通過放飛氣球來進一步釋放快樂:看著空中一個個隨風飄蕩的氣球,美的簡直就像一幅畫:不過話說回來,美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放飛這些氣球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