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2020-12-05 雲南網

原標題: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成果標誌著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應用邁出了重要且非常難得的一步,同時提高了人類全自動環境監測的可能性。

人工智慧在氣象領域的應用,正在爆發式增長,並且呈現出由傳統的機器學習向深度學習發展的趨勢。通常,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於高層大氣實驗,如氣象監測,但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必須要返回原駐點,而深度強化學習可以訓練人工智慧系統進行決策——對於超壓氣球來說,這些主動決策就包括採取哪些行動來保持它們的位置不變。

此次,加拿大谷歌研究院科學家馬克·貝爾麥爾及其同事,訓練了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根據風的歷史記錄、預報、局地風觀測和其他因素(如氦氣損失和電池疲勞),決定是否要移動氣球。

研究團隊利用一種數據增強算法來解釋數據中的空白。他們將這一新成果——名為「StationSeeker」的技術應用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Loon氣球」上,包括一項在太平洋上空進行的為期39天的受控實驗。「Loon氣球」原本是一個網際網路項目,團隊將高空超壓氣球發放至平流層,組成空中的無線網絡。而貝爾麥爾的實驗證明,受到「StationSeeker」控制的氣球能成功實現自主導航,一旦被吹偏航道,它們能比傳統控制器控制的氣球更快地回到原駐點。

深度強化學習的應用此前已在受控環境——如電腦遊戲中得到了演示,但在受控環境中,擁有完整的數據集和明確定義的參數。而在現實世界中,可預測性變得更差,比如關於環境中風的數據就不完整,因此很難採取最優調整而讓氣球保持在原位。

在一篇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斯科特·奧斯佩爾表示,正是由於這一理由,此次最新成果可以說代表了增強學習在現實世界應用的一次巨大進步。(張夢然)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該論文指,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開展實驗,比如氣象監測,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就要返回駐點。
  •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驗促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可能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驗促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可能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 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深度強化學習使全自動環境監測實現
    平流層氣球(stratospheric balloon),又稱高空氣球,可以在大氣平流層中自主飛行數月,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這使其成為通信、地球觀測、收集氣象數據和許多其他應用的寵兒。但是,如何實現高空氣球的自主導航,一直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難題。
  • 谷歌氣球網際網路:用AI控制氣球導航,不怕WiFi被「吹」出服務區
    昨日,最新分析結果顯示,在飛躍太平洋的39天裡,Loon氣球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好的性能——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系統,它能夠更快地計算出氣球的最佳導航路徑;在目標區域上飛行的時間更長,消耗的能量更少,更關鍵的是,它還提出了研究團隊此前未曾想到過的新的導航動作。
  • SCOPEx:平流層控制擾動實驗
    SCOPEx推進式氣球的優勢在於,它使我們能夠創建少量受控的平流層空氣,並觀察它在我們期望時間內(24小時)內的演變。因此,這項實驗名稱縮寫意為「平流層控制攝動實驗」。
  • 高空氣球追蹤平流層的汙染物
    亞洲對流層頂氣溶膠層氣球測量運動(BATAL)利用氣球頂測量儀器,收集數據,以更好地了解這一季節性大氣現象及其對水資源、臭氧、天氣和氣候的潛在影響。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被派往印度,以了解亞洲的汙染是如何在活躍的夏季季風期間進入平流層的。夏季季風是一種每年都會給印度和東南亞帶來潮溼天氣和暴雨的現象。
  • 到平流層「打卡」——長沙平漂式探空氣球放飛試驗現場見聞
    取出探空氣球、計算配重、監測探測儀器……兩人正準備把探空氣球「送」去平流層「打卡」。 探空氣球是採集氣象信息的重要載體。日前,長沙市氣象局成功試驗平漂式探空氣球,在我省率先實現平流層(距離地面1萬米至5萬米)連續觀測。 平漂式探空氣球和常規探空氣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並無差別,但前者「珠胎暗結」,有內、外兩球,後者為單層結構。
  • 08.03 上海丨飛向平流層的攝影:解析如何用氣象氣球拍攝平流層
    2016年6月26日在百人網友長待一年多的期盼中,重籌的氣球在內蒙上空緩緩飛起,飛向平流層,代我們到平流層看一眼這個世界。2015年9月的一個晚上,創客小夥伴的一條《用氦氣球釋放並回收一個飛上「太空」的攝像機》的新聞,引爆整個上海創客圈,當晚,小夥伴們便開始眾籌,勵志要飛向平流層!
  • ...環境監測成為可能、谷歌人工智慧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 AI周報
    、重點產業園區5G網絡全覆蓋,形成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應用基地,同步構建5G+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安全及應用推廣保障體系。全會強調,要用科技創新賦能,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進應用場景「十百千工程」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平流層的研究已經受到越來越多重視。正是因為平流層與對流層的相互作用如此複雜而重要,要想對它有完整的認知,就需要能直接反映垂直方向上的變化的高解析度觀測資料。 (圖片來源:IPCC)到野外去「碳測」但是大氣的垂直變化(大氣廓線數據)實在抽象,我們要想將這個過程表現清楚,就不得不找個能追尋蹤跡的「導航」了。由於二氧化碳由於性格穩定,還具有很長的壽命,因此經常作為平流層示蹤劑。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平流層的研究已經受到越來越多重視。正是因為平流層與對流層的相互作用如此複雜而重要,要想對它有完整的認知,就需要能直接反映垂直方向上的變化的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圖片來源:IPCC)到野外去「碳測」但是大氣的垂直變化(大氣廓線數據)實在抽象,我們要想將這個過程表現清楚,就不得不找個能追尋蹤跡的「導航」了。由於二氧化碳由於性格穩定,還具有很長的壽命,因此經常作為平流層示蹤劑。
  • 日本葬禮新形式:太空平流層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如果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原標題: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據上海觀察3月30日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
  • 美國宇航局:將用氣球把一個2.5米的望遠鏡送入地球平流層
    美國宇航局一項雄心勃勃的新任務已經開始,該任務將用氣球將一個8.4英尺(2.5米)高的尖端望遠鏡送入平流層。暫定於2023年12月從南極洲發射的ASTHROS(亞毫米波長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的天體物理平流層望遠鏡簡稱)將花費大約三周時間在結冰的南部大陸上空的氣流中漂流,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幾個第一。由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管理的ASTHROS觀測遠紅外光。
  • 太空總署:像足球場大小的平流層氣球將搭載最先進的望遠鏡
    完全充氣後,這些氣球的寬度為400英尺(150米),大約相當於足球場的大小,可以到達130,000英尺(24.6英裡或40公裡)的高度。ASTHROS將由足球場大小的氣球攜帶,將使用尖端的望遠鏡觀察地面看不見的光波長。一項雄心勃勃的新任務的工作已經開始,將通過氣球將高8.4英尺(2.5米)的尖端望遠鏡高空帶入平流層。
  • 日本葬禮新形式:太空平流層
    日本人興起了葬禮新內容,把骨灰撒在大氣平流層,號稱」宇宙葬禮「。宇宙葬是將骨灰裝入直徑2-2.5米的大型球體中,放到離地40-50公裡的平流層,需時3小時,屆時氣球會漲成三到四倍大,氣壓卻只有地面的1%,於是氣球爆裂,骨灰飛散,回歸大自然。
  • 空間透視重啟乘客乘氣球飛上平流層的設想,太空旅行不是夢
    (Space Perspective插圖)早在2013年就計劃將乘客送入平流層,以太空人的視角觀察地球下方的太空。聯合執行長Taber MacCallum和Jane Poynter今天公布了他們對名為 &34;(Spaceship Neptune)的氣球太空艙的概念,並表示將於明年年初開始進行無人駕駛試飛。
  • 韓國太陽能無人機平流層首飛成功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韓聯社8月25日報導,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25日表示,韓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太陽能無人機(EAV-3)12日在高達18.5km的平流層中成功飛行了90分鐘,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此項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