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驗促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可能

2020-12-03 光明網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該論文指,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開展實驗,比如氣象監測,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就要返回駐點。深度強化學習可以訓練人工智慧系統進行決策,對於超壓氣球來說,這些決策包括採取哪些行動來保持它們的位置不變。

論文通訊作者、加拿大蒙特婁谷歌研究院馬克·貝勒馬爾(Marc Bellemare)和同事訓練了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這種控制器能根據風的歷史記錄、預報、局地風觀測和其他因素(如氦氣損失和電池疲勞),決定是否要移動氣球。研究者利用一種數據增強算法來解釋數據中的空白,他們將這種命名為StationSeeker的技術應用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Loon氣球上,包括一項在太平洋上空進行的為期39天的受控實驗。實驗顯示,受到StationSeeker控制的氣球能成功實現自主導航,一旦被吹偏航道,它們能比傳統控制器控制的氣球更快地回到駐點。

英國牛津大學斯科特·奧斯普瑞(Scott Osprey)在《自然》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表示,深度強化學習的應用此前已在受控環境(如電腦遊戲)中得到演示,其受控環境擁有完整的數據集和明確定義的參數。但現實世界的可預測性更差,比如關於環境中風的數據就不完整,因而很難採取最優調整,讓氣球保持在原位。因此,馬克·貝勒馬爾和同事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增強學習在現實世界應用的一次巨大進步。(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驗促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可能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 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深度強化學習使全自動環境監測實現
    在電影《飛屋環遊記》中,男主人公用一大堆氣球將自己的小木屋帶上天空,並通過增減氣球、手動施力來改變氣球的飛行方向,去實現他未曾實現的夢想......當然,電影世界具有一定的幻想色彩。但是,如今還真有這樣一種巨型氣球,它雖然不能帶著小木屋飛上天空,卻更加智能、用處更大——讓全自動環境實時監測成為可能。
  • ...環境監測成為可能、谷歌人工智慧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 AI周報
    DeepMind在官網宣稱,像AlphaFold這樣能夠準確預測蛋白質結構的系統,可以加速許多有重大社會意義的研究,例如,因為不了解蛋白質的結構,研究人員無法進一步了解嗜睡病、利什曼病等熱帶醫學疾病,而這些疾病每年造成了成千上萬人的死亡。
  •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原標題: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成果標誌著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應用邁出了重要且非常難得的一步,同時提高了人類全自動環境監測的可能性。
  • 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該論文指,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開展實驗,比如氣象監測,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就要返回駐點。
  • 中國科大團隊首創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
    中國科大團隊首創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 2020-02-26 13:46:02 中國科大供圖   中國科大團隊首創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 2秒內報震源參數  中新網合肥2月26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經過六年的努力,該校多個課題組與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趙翠萍研究員團隊合作推出世界首個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智能地動」監測系統。
  • 科學網—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 谷歌氣球網際網路:用AI控制氣球導航,不怕WiFi被「吹」出服務區
    前段時間,Loon順利完成了最新一輪飛行測試。昨日,最新分析結果顯示,在飛躍太平洋的39天裡,Loon氣球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好的性能——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系統,它能夠更快地計算出氣球的最佳導航路徑;在目標區域上飛行的時間更長,消耗的能量更少,更關鍵的是,它還提出了研究團隊此前未曾想到過的新的導航動作。
  • 水質環境監測中微生物檢測的質量控制研究
    水質環境監測中微生物檢測的質量控制研究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水質環境監測在防治水汙染、制定水環境標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是一種保證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手段,是整個監測過程的重要環節。在水質環境監測中,水中微生物的檢測是一項重要內容。
  • SCOPEx:平流層控制擾動實驗
    如果我們使用飛機而不是氣球,那麼我們將無法創造如此小的擾動體積,也無法長時間觀察到實驗進程。 SCOPEx 以安德森基思庫奇集團40年來對臭氧層環境化學的研究為基礎。SCOPEx 將使用或調整這一臭氧研究開發的許多高性能傳感器和飛行系統工程經驗。分析這些實驗將使我們的認知超出計算機模型中當前現有認知,而且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在實驗室條件下得到更可靠的實驗測量數據。
  • 中國科大首創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
    新華網合肥3月1日電(李東標)新華網安徽頻道從中國科大獲悉,經過六年努力,中國科大交叉合作團隊與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合作推出世界首個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智能地動」監測系統。該系統僅需要1-2秒時間報出所有地震震源參數。
  • 200米環境監測巖心取樣鑽機 全自動液壓打井
    200米環境監測取樣液壓打井機全自動山東國勘機械廠生產的BZ-200履帶式巖心鑽機採用自動伸縮式鑽塔,用兩支高強度油缸作支撐,一組液壓閥控制鑽塔仰臥,操作省時省力,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為用戶創造效益。
  •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籌建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為全面提升生物監測能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於2019年依託新大樓在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率先開展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籌建工作。 該實驗室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基礎建設及實驗室儀器設備投資達493萬元,近期已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採購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學監測設備,包括高通量測序儀(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strument)、核酸全自動提取儀(Automated Nucleic Acid Extractor)、螢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梯度PCR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腦電圖因此在臨床診斷和神經科學基礎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信息和數據需要大腦進行處理。因此,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注意(Attention),作為大腦的高級認知功能,影響著所有信息在大腦中的加工過程。和其他高級認知功能(例如:學習和記憶)不同的是,注意力是可以用腦電來監測和量化的。
  • 2020年終巨獻:人工智慧研究領域重要成果
    他說,研究小組不僅確定了候選分子,還在動物實驗中驗證了有希望的分子。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藥物,如用於治療癌症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在全球範圍內急劇上升,研究人員預測,除非緊急開發新的藥物,否則到2050年,耐藥感染每年可能導致1000萬人死亡。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新抗生素的發現和監管審批都有所放緩。
  • 美美的氣球一秒成「炸彈」!氦氣氣球實驗終於來了……
    12月15日下午,長興縣消防大隊專門進行了氣球爆炸對比實驗,結果讓人吃驚。 壹 實驗準備實驗開始前,消防員們準備了多個用以測試爆炸威力的簡易道具。由於市面上的氣球多充氦氣或氫氣,所以消防員們準備了若干個黃色的氦氣氣球和紅色的氫氣氣球。
  • 兵器工業江麓集團國內首臺「深井受限空間環境與安全人工智慧仿真...
    近日,國內首臺自主研發、製造的「深井受限空間環境與安全人工智慧仿真實驗系統」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麓機電集團冶金公司成功下線並實現銷售,該系統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成為公司自主研發、創新模式,軍民結合又一成功的範例,為公司民用產品又添新丁,未來市場潛力巨大,將成為該公司今後經濟增長一個新的亮點。
  • 絕望的時代更要大膽設想:地球工程實驗將試運行,可改善全球氣候
    雖然太陽能地球工程的理念是正確的,但一部分科學家認為,該計劃的實施過程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例如分子進一步降解臭氧層怎麼辦?局部區域陽光屏蔽太過嚴重怎麼辦?如果臭氧層消失,那麼地球生命離終結不遠。其實早在2014年,螺旋槳驅動的平流層控制擾動實驗(SCoPEx)就被用來作為太陽能地球工程概念模型的例證,但太陽能地球工程至今尚未進行正式實驗。
  • 研究人員研究出石墨烯氣球可識別稀有氣體
    石墨烯是一種的輕薄的材料,僅由一層碳原子組成。它的原子厚度使其成為用於氣體和液體的理想過濾材料:石墨烯本身不具有滲透性,但小孔使其具有很高的滲透性。 納米「氣球」  科學家使用由雙層石墨烯(厚度為0.7 nm)製成的微觀氣球(直徑小於25 nm的非常小的納米孔)來檢測氣體。他們使用雷射加熱氣球內的氣體並使其擴展。然後,加壓氣體通過穿孔逸出。TU Delft的研究人員IrekRosłoń說:「為氣球放出空氣後進行拍照,測量氣球放氣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