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

2020-12-05 光明網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

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成果標誌著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應用邁出了重要且非常難得的一步,同時提高了人類全自動環境監測的可能性。

人工智慧在氣象領域的應用,正在爆發式增長,並且呈現出由傳統的機器學習向深度學習發展的趨勢。通常,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於高層大氣實驗,如氣象監測,但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必須要返回原駐點,而深度強化學習可以訓練人工智慧系統進行決策——對於超壓氣球來說,這些主動決策就包括採取哪些行動來保持它們的位置不變。

此次,加拿大谷歌研究院科學家馬克·貝爾麥爾及其同事,訓練了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根據風的歷史記錄、預報、局地風觀測和其他因素(如氦氣損失和電池疲勞),決定是否要移動氣球。

研究團隊利用一種數據增強算法來解釋數據中的空白。他們將這一新成果——名為「StationSeeker」的技術應用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Loon氣球」上,包括一項在太平洋上空進行的為期39天的受控實驗。「Loon氣球」原本是一個網際網路項目,團隊將高空超壓氣球發放至平流層,組成空中的無線網絡。而貝爾麥爾的實驗證明,受到「StationSeeker」控制的氣球能成功實現自主導航,一旦被吹偏航道,它們能比傳統控制器控制的氣球更快地回到原駐點。

深度強化學習的應用此前已在受控環境——如電腦遊戲中得到了演示,但在受控環境中,擁有完整的數據集和明確定義的參數。而在現實世界中,可預測性變得更差,比如關於環境中風的數據就不完整,因此很難採取最優調整而讓氣球保持在原位。

在一篇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斯科特·奧斯佩爾表示,正是由於這一理由,此次最新成果可以說代表了增強學習在現實世界應用的一次巨大進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原標題:全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現自主導航能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根據英國《自然》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計算機科學最新突破,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報告:完全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氣球,成功實現自主導航,在平流層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成果標誌著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應用邁出了重要且非常難得的一步,同時提高了人類全自動環境監測的可能性。
  • 谷歌氣球網際網路:用AI控制氣球導航,不怕WiFi被「吹」出服務區
    昨日,最新分析結果顯示,在飛躍太平洋的39天裡,Loon氣球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好的性能——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系統,它能夠更快地計算出氣球的最佳導航路徑;在目標區域上飛行的時間更長,消耗的能量更少,更關鍵的是,它還提出了研究團隊此前未曾想到過的新的導航動作。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驗促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可能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控制氣球實驗促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可能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 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計算機科學研究論文稱,一種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一研究結果代表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將提高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該論文指,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開展實驗,比如氣象監測,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就要返回駐點。
  • 在實現自主導航之前,移動機器人都有哪些避障方法?
    屆時雷鋒網將發布「人工智慧&機器人Top25創新企業榜」榜單。目前,我們正在拜訪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公司,從中篩選最終入選榜單的公司名單。如果你也想加入我們的榜單之中,請聯繫:2020@leiphone.com。
  • 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深度強化學習使全自動環境監測實現
    平流層氣球(stratospheric balloon),又稱高空氣球,可以在大氣平流層中自主飛行數月,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這使其成為通信、地球觀測、收集氣象數據和許多其他應用的寵兒。但是,如何實現高空氣球的自主導航,一直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難題。
  • 中海達自主北鬥射頻晶片在RTK設備上實現進口替代
    該產品的研發成功對於我國GIS 產業領域的自主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公司的Q 系列GIS 數據採集器主要定位於專業市場高端用戶,在性能上已完全可替代同類進口產品,但價格不到進口品牌的三分之二。(3)水聲探測設備-- 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第一公司推出第一臺國產全數位化測深儀後,全面替代了傳統機械式測深儀產品,引導國內測深儀進入數位化時代。
  • 陳士凱:讓機器人完成自主定位導航到底有多難?
    7 月 8 日,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進入第 2 天。在機器人專場,思嵐科技 CEO 陳士凱帶來了以《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的現狀和未來應用趨勢》為題的主題演講。以下是陳士凱演講全文,由雷鋒網整理。
  • 北鬥導航產業鏈深度報告:百分百自主可控,能否晉升導航頭牌
    由於衛星導航市場規模的增長和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需要,政府通過政策扶持,如財政補貼,示範工程等方式推動北鬥晶片產業發展,同時因國防安全和國內企業保護政策,北鬥三個頻段中,軍用 B3 頻段僅對國內企業開放權限。經技術突破,專利轉移等,廠商規模化生產和研發能力逐步提升,部分企業推出雙模/多模晶片產品,並實現量產,國內晶片廠商基本達到國際同等水平,北鬥三號的晶片實現了 100%國產化率。
  • 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SLAM+運動規劃
    SLAM技術作為機器人自主移動的關鍵技術,讓很多人都誤解為:SLAM=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其實,SLAM≠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 ,不解決行動問題。SLAM如其名一樣,主要解決的是機器人的地圖構建和即時定位問題,而自主導航需要解決的是智能移動機器人與環境進行自主交互,尤其是點到點自主移動的問題
  • 「前沿技術」利用小行星圖像實現太空飛行器深空光學自主導航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利用遠距離小行星的圖像,研發出一種太空飛行器深空光學自主導航新方法。傳統行星際太空飛行器的導航是通過測量雙向輻射確定太空飛行器的軌道,但在深空中存在響應時間延遲較大、精度不足等問題。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等新質能力
    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冉承其介紹,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
  • 衛星導航高增長 北鬥全產業鏈受益
    有市場人士指出,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啟動以後,全產業鏈100%自主可控,全球競爭力將加速提升。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已開通運營,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和授時服務,戰略意義重大。
  • 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
  • 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
    近日,瑞典呂勒奧工業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聯合研究團隊提出一項最新解決方案,有望實現無人機在現實環境中自由穿行。目前這篇論文成果已同步發表至預印論文庫arXiv上。硬核無人機,能導航能避障無人機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如高空巡邏,搜索與救援,地下礦井導航,自動包裹遞送等等。
  • 月球車來了:將實現自動導航和選擇路線
    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備受外界矚目的我國自主研製月球車,將首次實現與月球的零距離接觸。   據了解,月球表面巡視的3個月中,月球車將依靠各種先進設備對月表進行三維光學成像、紅外光譜分析,開展月壤厚度和結構的科學探測,對月表物質主要元素進行現場分析。它傳回來的數據,將幫助人們更直接、更準確地了解神秘的月亮。
  • 航班運行控制中的人工智慧怎麼了?
    在我國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服務、電子商務、交通、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被廣泛應用,將人從重複的、機械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越來越多的具有一定規律的任務由人工系統完成,實現了生產率和整個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
  • AI人工智慧能產生自主意識嗎?
    那麼未來的人類,可能會成為半機械化,或者擁有全機械化身體。而大腦意識和記憶,就可以在新的身體得以延續。最終實現古代君王所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當然從生物基因上來說,通過基因改造或者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完美和理想化,但只生命體,始終都避免不了退化和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