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同時利用光和陰影來發電的太陽能電池嗎?

2020-09-05 柯普菌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徽

它通過在典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矽上放置一層超薄的金塗層來工作。就像太陽能電池一樣,照在矽上的光會激發其電子。但是,通過添加金層,當設備的一部分處於陰影中時,陰影效應能量生成器會產生電流。

由Swee Ching Ta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將該裝置稱為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詳細解釋其原理的論文發表在《 能源與環境科學》雜誌上。

新電池利用明暗之間的對比度產生電流

被激發的電子從矽躍遷到金。在部分設備被遮擋的情況下,被照亮的金屬的電壓相對於暗區增加,並且發生器中的電子從高電壓流向低電壓。通過外部電路發送它們會產生電流。

但必須是在既有陽光又有陰影的條件下才可以工作,如果完全在光線下或完全在陰影下,它將無法工作。想像一下,像北上廣深這樣高樓林立的地方,摩天大樓會產生不斷變化的陰影環境,它的用途就變得很明顯。此外,與商用矽太陽能電池相比,SEG太陽能電池也更易於生產。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材料科學家,論文的主要作者Swee Ching Tan說:「發電過程要簡單得多,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產生能量,而不僅僅是在露天場所。」

當設備的一半在陰影下而一半在光照下時,可獲得最佳的能量輸出。

在傳統的光伏面板中,使用恆定的光源為設備供電,陰影會產生負面影響。而通過這項新的技術,充分利用了由陰影引起的照明對比度作為間接的能源。照明的對比度會在陰影部分和被照明的部分之間引起電壓差,得到了電流。

面板包括一組SEG單元,這些SEG單元布置在柔性透明塑料膜上。每個SEG單元都是沉積在矽晶圓上的金的薄膜。團隊進行了實驗,以測試SEG在發電和作為自供電傳感器時的性能。

傳統太陽能電池

根據實驗,在陰影移動的影響下,該團隊的四單元SEG 效率是商用矽太陽能電池的兩倍。在室內照明條件下產生陰影的情況下,從SEG收集的能量足以為數字手錶供電(即1.2 V)。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論文提供了一種創新而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利用不尋常來源的能量——光照與陰影之間的對比。創造力和嚴格的技術理解的結合是世界各地科學家如何解決可再生能源緊迫問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Tan和他的團隊暫時只考慮小規模的應用,例如為手機充電,但升級的潛力巨大。儘管這項研究只是剛剛發表,但已有業界代表對此表示了興趣。

這項技術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成熟。這只是第一個原型,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歡迎關注,了解不一樣的科學、建築和世界時事)

相關焦點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陰影遮擋對光伏組件發電量的影響高達90%?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 新型太陽能電池有多厲害?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徽它通過在典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矽上放置一層超薄的金塗層來工作。就像太陽能電池一樣,照在矽上的光會激發其電子。但是,通過添加金層,當設備的一部分處於陰影中時,陰影效應能量生成器會產生電流。
  • 利用「陰影效應 」發電
    陰影往往與黑暗和不確定性聯繫在一起。現在,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利用這種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的方法,給陰影注入了積極的活力。這一新穎的概念為在室內照明條件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產品供電開闢了新的路徑。
  • 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反向太陽能板」:用陰影來發電
    科學家們聲稱,他們已經發明了一種新的設備,可以利用不同光照角度下的陰影來發電在新加坡開發的一種陰影效應能源發生器(SEG)將利用顯示區域和照明區域之間的照度對比來發電。這種設備成本很低,而且很靈活,在實驗中還能給手錶充電。該設備還可以使用環境光來提高不同設備的通用性,如智能手錶和智慧型手機。它還有一個自供電的傳感器,通過跟蹤陰影的移動來監控一堆移動的物體。
  • 陰影發電?全新非典型太陽能板需要陰影才可以發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影變化是攝影與建築設計重點,多樣與細膩的光影交織可以強調質感與空間感,而在新型太陽能板中,也是發電的重點要素,最近新加玻科學家打破過去大家對太陽能板的印象,唯有光與影同時出現,這座面板才能發電
  • 用影子發電 新加坡國立大學發明全新太陽能電池
    用影子發電 新加坡國立大學發明全新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一種由全新的電池技術製造的光伏電池,它之所以還叫光伏電池,因為它發電依然需要光,但卻不是靠光直射在電池上來發電,而是靠光和其它遮蔽物形成的影子發電。
  • 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發電裝置,利用陰影效應為電子設備供電
    過去,人們通常把陰影與黑暗和不確定性聯繫在一起。而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穎的發電方法——利用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從而將陰影扭轉為積極的形象。這一新穎的概念開闢了一種供電新途徑:在室內照明環境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設備供電。
  • 光與影相輔相成,全新非典型太陽能板需要陰影才可以發電
    光影變化是攝影與建築設計重點,多樣與細膩的光影交織可以強調質感與空間感,而在新型太陽能板中,也是發電的重點要素,最近新加玻科學家打破過去大家對太陽能板的印象,唯有光與影同時出現,這座面板才能發電。通常太陽能板上面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陰影,只要一點點的樹蔭、砂石、建築物屏蔽就會影響太陽能板發電量,造成電池面板不匹配進而降低太陽能整體性能,最種有損業主收益,因此對於太陽能電廠來說,陰影越少越好。
  • 你知道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原理嗎?
    你知道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原理嗎? 本文分別用文字和視頻兩種形式,介紹了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原理。屬於科普級別,非常通俗易懂。
  • 需要陰影的太陽能電池,聽起來很扯,但科學家是認真的
    需要陰影的太陽能發電,聽著就像是不要麻不要燙的麻辣燙,但你萬萬想不到,這一次科學家是認真的……一旦有個颳風下雨,烏雲密布,太陽能就要癱瘓。不過,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的材料科學家Tan Swee Ching和他的同事們,竟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設備,不僅不怕陰影,反而怕沒有陰影。乍聽之下覺得好像有點扯淡,可是他們是認真的。
  • 【乾貨】太陽能發電原理,你懂嗎?
    一、太陽能發電方式太陽能發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光—熱—電轉換方式,另一種是光—電直接轉換方式。(1) 光—熱—動—電轉換方式通過利用太陽輻射產生的熱能發電,一般是由太陽能集熱器將所吸收的熱能轉換成工質的蒸氣,再驅動汽輪機發電。前一個過程是光—熱轉換過程;後一個過程是熱—動再轉換成電最終轉換過程,與普通的火力發電一樣.太陽能熱發電的缺點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估計它的投資至少要比普通火電站貴5~10倍。
  • 光伏發電:利用太陽能電池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裝置
    編者按: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裝置,在廣大的無電地區,該裝置可以方便地實現為用戶照明及生活供電,也可以與電網併網實現互補。它的主要部件是太陽能電池、蓄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
  • 太陽能電池行業兩大新突破:新材料可利用「不可見光」發電
    專家們描述了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同時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 第一個突破是將肉眼看不見的低能量光轉換成足夠高的能量光來發電。以前,在沒有新技術的情況下,這種少量的太陽能不能點亮燈泡,但現在不一樣了。
  • 發電效率低?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看過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是太陽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到目前為止,太陽能光伏發電依然存在發電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頸,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PV/T)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其核心是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回收多餘熱能並加以利用,這不僅對電池有冷卻作用,可以提高發電效率和壽命,更重要的是實現「一機多能」,大大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效率,同時降低電熱分別供應的成本
  • 為什麼我們不利用地球提供的磁場來發電呢?
    在我們解釋原因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是如何發電的,以防有人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還不知道。 電(我們說「電流」)是帶電粒子流動的時候產生的,就像水管裡的水一樣。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 正電荷吸引負電荷,但是兩個帶相同電荷的粒子(兩個都帶正電荷或兩個都帶負電荷)會相互排斥。這意味著它們會分開。換句話說,異性相吸。
  • 新型燃料電池直接利用生物質發電
    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院和造紙科學與技術學院(IPST)。「這是一種非常通用的方法,可以利用多種生物質和有機廢物來發電,而無需純化起始原料。」 2014年2月7日,《自然通訊》雜誌描述了這種新型的太陽能直接生物質發電混合燃料電池。
  • 都2020年了太陽能發電咋還沒普及?先看看光是怎麼變成電的!
    看到下面的這個圖,很多人都能說出這是太陽能發電裝置,但是太陽能發電的原理以及遲遲未普及的原因,你也能逐一道來嗎?
  • 雙面太陽能電池背面真的能發電嗎?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體矽太陽電池實際上是一個大的平面二極體,就n型電池而言,電池的基體是n-Si,基體的前表面通過擴散重摻雜形成p+發射極,p+發射極與n-Si基體接觸形成p+-n結,基體的背表面通過擴散或者離子注入重摻雜形成n+背場,n+背場與n-Si基體接觸形成n+-n高低結。
  • 印度科學家新研究:讓太陽能電池在水下發電
    近年來,水面型太陽能備受關注,而隨著各式各樣的水面太陽能板的大規模應用,研究人員開始嘗試讓光電技術潛入水下,如將太陽能板進泡在5%濃度的鹽水中,進行長達7天的研究測試,發電效率仍可維持在99.56%以上。太陽能朝水下發展確實進一步擴展了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但問題是,能經受住風吹雨淋日曬的太陽能板長時間置於水下的話能防水嗎?會不會被水一泡就壞了,在水下會不會影響發電效率、甚至波及水質?
  • 都2020年了太陽能發電咋還沒普及?先看看光是怎麼變成電的
    看到下面的這個圖,很多人都能說出這是太陽能發電裝置,但是太陽能發電的原理以及遲遲未普及的原因,你也能逐一道來嗎?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太陽能光熱發電過程可總結為:光—熱—電的轉換過程。按照生產材料不同,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可分為3個類型:晶矽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化學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