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學家新研究:讓太陽能電池在水下發電

2021-01-07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在能源轉型持續深入的當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呼聲越來越高。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已從軍事、航天領域進入工業、商業、農業、 通信、家用電器及公用設施等領域,且在邊遠地區、高山、沙漠、海島和農村得到了普遍應用。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裝設地點已經不再局限於地面、屋頂,已拓展到水面,甚至手錶等可穿戴設備方面。近年來,水面型太陽能備受關注,而隨著各式各樣的水面太陽能板的大規模應用,研究人員開始嘗試讓光電技術潛入水下,如將太陽能板進泡在5%濃度的鹽水中,進行長達7天的研究測試,發電效率仍可維持在99.56%以上。

太陽能朝水下發展確實進一步擴展了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但問題是,能經受住風吹雨淋日曬的太陽能板長時間置於水下的話能防水嗎?會不會被水一泡就壞了,在水下會不會影響發電效率、甚至波及水質?

近日,印度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皮拉尼海德拉巴德校區博拉理工學院及印度國防材料研發機構的研究人員,將非矽晶太陽能板浸泡在純淨水、湖水、海水等各種不同的水體進行研究。實驗證明:太陽能發電量確實會因為水質、深度而大不如前,但是發電量足以為水下監控傳感器、設備,以及各種商業與國防應用供電,為太陽能應用開闢了新途徑。

相對來說,浸在水中的太陽能電池處於一個較低的溫度,是理想的清潔環境,但由於水中受到的太陽能輻射明顯降低,因此發電效率也會大幅降低。有研究表明,單晶和多晶矽電池在水下1米深時,轉換效率會下降20%,但是非晶矽類電池在水下1.5米深時的轉換效率降低得較少。因此,此次試驗中採用了 松下的非晶矽太陽能電池,電池片的表面塗有聚二甲基矽氧烷。該化合物無毒也不易燃,具有出色的光學性能與疏水性。研究者聲稱該種塗層方式還可提高2.79%的電池發電效率。

據了解,非晶矽太陽能的矽原子堆積方式是紊亂的,沒有一定的規則性以及周期性排列。通常這類太陽能板的光吸收性更高,是一般矽晶太陽能的500倍以上。即使在低光照射條件下,如陽光照射不強烈的早晨、傍晚、陰天以及臨近建築物遮擋等條件下,非晶矽電池具有更高的吸收光線的光譜敏感性,因此非晶矽電池在室內和室外的應用早已屢見不鮮。

水能吸收並反射光線,波長越長的光越難穿透水。以海水為例,對於不同波長的光衰減有很大差別。其中藍綠波段的光衰減最少,有少許的深藍光譜可以穿透100米以下的海洋。光線的可見波長範圍基本介於380~780納米之間。印度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特性使得非晶矽電池成為水下環境的理想選擇,隨著深度的增加,水中光譜會變窄。

試驗中,印度研究人員將非晶矽太陽能板分別浸泡在純淨水(去離子水)、湖水、海水及含有3.5%鹽度的海鹽和其他水雜質製作的人造海水水深2米處,再用太陽光仿真器照射測試。根據該團隊發表在《Energy Research》的研究數據,發現放置在純水的非晶矽太陽能板表現最好,最佳功率輸出為0.0367W,海水和人工海水則分別是0.0337W和0.0320W,因為細菌、藻類與其他雜質的關係,松下太陽能板在湖水中表現不佳。

該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工作由印度國防實驗室提供資金支持,主要是為了探索利用太陽能來操作各種水下傳感器和監視設備。雖然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及局限性,但是從目前獲得的結果來看,光伏發電技術在水下監測傳感器或設備中,存在著巨大的潛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汙染可能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降低25%
    眾所周知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顆粒的沉積嚴重製約著光伏發電效率,此前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使用無人機技術來清潔太陽能板。不過這些汙染物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效率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杜克大學的工程師與印度理工學院甘地分校的科學家合作試圖尋找出答案。
  • 汙染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降低25%
    點擊「新能源門」免費關注 每天多了解一些行業知識眾所周知,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顆粒的沉積嚴重製約著光伏發電的效率
  • 空氣汙染損害太陽能發電效率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美國和印度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空氣中的塵土和人造汙染物會嚴重損害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效率,一些地區損失幅度超過25%,裝機容量較大的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半島等國家和地區受害最重。
  • 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進展,未來窗戶就能發電?
    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玻璃,其實它是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常見的矽晶太陽能板顏色為湛藍色,對於重視建築美學或是住家外觀的人來說,可能對在屋頂上放置太陽能板頗有意見,而新一代的透明太陽能板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當座建築物的窗戶或是天窗,發電同時還能保有光線與視野,這種發明或許是個改變建築業、發電與城市面貌的改革者。
  • 印度太陽能電池技術新進展:轉換效率可達1.04%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印度太陽能電池技術新進展:轉換效率可達1.04% 印度太陽能電池技術新進展:轉換效率可達1.04% 發布日期:2020-11-22 00:21:37
  • 外媒:科學家發明「反太陽能電池板」 可在黑暗中發電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BGR報導稱,《ACS Phot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了其如何構建所謂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周所周知,太陽能技術目前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然而,近日科學家發明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則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性。
  • 矽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發電原理及其應用前景
    太陽電池最早問世的是單晶矽太陽電池。矽是地球上極豐富的一種元素,幾乎遍地都有矽 的存在,可說是取之不盡,用矽來製造太陽電池,原料可謂不缺。但是提煉它卻不容易,所以人們在生產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同時,又研究了多晶矽太陽電池和非晶矽太陽電池,至今 商業規模生產的太陽電池, 還沒有跳出矽的系列。
  • 中國科學家研發可在雨天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德國最新一期的科研期刊《應用化學》刊登論文《一種既可在陽光下也可在雨水下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前途在哪?
    近日,我國科研團隊首次成功研發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能源》。
  • 嚴重空氣汙染導致印度太陽能發電量損失高達25%以上
    Technews科技新報9月5日報導,從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任後,印度政府非常重視太陽能電力發展。對於成為全球太陽能能源強國雄心勃勃。但最新研究指出。印度的空氣汙染可能使印度太陽能發電量損失25%以上。 自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任後,印度政府計劃在2022年3月達成20GW的太陽能裝機發電量。2015年,他們又將這一目標提高到了100GW。
  • 2025-2030年,印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可與煤電比肩
    打開APP 2025-2030年,印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可與煤電比肩 吳穎 發表於 2020-11-20 17:07:35
  •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使有機太陽能電池更加穩固的方法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太陽能電池板使用光伏發電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有機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的矽電池相比具有幾個優點。但它們極易受到水分,氧氣和光線的傷害。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研究出如何使這些下一代細胞更能抵抗惡劣的環境變量,使它們更接近大規模的商業化。目前解決有機太陽能電池脆弱性的嘗試涉及封裝它們,這是一種昂貴的過程,使它們更重,效率更低。
  • 太陽能電池行業兩大新突破:新材料可利用「不可見光」發電
    專家們描述了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同時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 第一個突破是將肉眼看不見的低能量光轉換成足夠高的能量光來發電。以前,在沒有新技術的情況下,這種少量的太陽能不能點亮燈泡,但現在不一樣了。
  • 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窗戶就可以發電
    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玻璃,其實它是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常見的晶體矽太陽能板顏色為湛藍色,對於重視建築美學或是住家外觀的人來說,可能對在屋頂上放置太陽能板頗有意見,而新一代的透明太陽能板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當座建築物的窗戶或是天窗,發電同時還能保有光線與視野,這種發明或許是個改變建築業、發電與城市面貌的改革者。
  •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做了一個溫差發電電池
    趙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在NASA JPL擔任科學家十八年。是的,就是那個錢學森參與創辦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於加州理工學院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實際上,趙研究的的溫差發電技術就脫胎於加州理工的NASA JPL,在2005年前後,他在NASA JPL就開始了溫差發電(TREC,The Thermal Recharging)電池技術的研究。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陰影遮擋對光伏組件發電量的影響高達90%?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印度首座全太陽能發電機場吸引大批人「取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10月9日報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欽此前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全太陽能發電飛機場,現在該機場的運營也較為順暢,據稱已吸引印度其他地方甚至國外的人前來取經。據報導,該機場2013年嘗試安裝了一個帶有400個太陽能電池板的太陽能發電站,實驗成功後即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在2015年8月成功實現機場能源全面靠太陽能供給,實現自給自足。科欽機場是印度第七大繁忙機場,每周運營1000多次航班,每天消耗33.6萬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3.29萬元)。如今建成的太陽能發電廠不僅可以生產更多的能源,而且還可以保存剩餘能源滿足雨天和夜裡的需要。
  •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在黑暗中發電的「反太陽能電池板」
    據外媒BGR報導,太陽能技術在幫助人類擺脫對地球更具破壞性的能源方面顯示出了希望。它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
  • 印度科學家採用袋層壓器來封裝多晶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印度科學家使用了一種袋層壓器來封裝多晶太陽能電池。研究人員聲稱,這樣的設備比表面塗有聚合物塗層的太陽能電池具有更好的紫外線光子吸收能力。印度馬杜賴·卡馬拉吉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小袋層壓可以用於封裝太陽能電池,這種小袋層壓通常用於通過將文件密封在堅固的塑料蓋中來加強文件強度。科學家們說,他們用這種方式製作的太陽能電池比用聚合物表面塗層處理的設備能更好地吸收紫外線(UV)光子。這項研究忽略了耐用性和成本等因素,只專注於部署這種快速、低成本的封裝技術在實驗室水平上進行測試的技術可行性。
  • 科學家改良「反太陽能」板,黑夜發電提升120%?
    與非網 9 月 14 日訊,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以顯著改善「反太陽能」板的方法,這是一種新的清潔、可持續的夜間發電方式。傳統光伏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它們的溫度比陽光低,可以捕獲陽光的熱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