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發可在雨天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2020-12-06 科學網

 

德國最新一期的科研期刊《應用化學》刊登論文《一種既可在陽光下也可在雨水下發電的太陽能電池》,介紹我國科學家開發的一種石墨烯材料使太陽能電池雨天發電成為可能。

雨滴並非純淨水,含有鈉離子、鈣離子、銨離子等多種陽離子和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硝酸根離子等多種陰離子。中國海洋大學唐群委教授和雲南師範大學楊培志教授的團隊在這家德國期刊上的論文介紹,模擬雨滴在降落到他們研製的石墨烯材料(與一種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耦合)表面後,陽離子會與石墨烯共軛結構中的離域電子形成陽離子/電子雙電層「贗電容」,而模擬雨滴在石墨烯表面的鋪展--收縮過程為「贗電容」充、放電,從而產生電壓和電流。

論文稱,在使用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模擬雨水的實驗中,此太陽能電池實現了大約100微伏/滴的電壓和0.5微安/滴的電流輸出以及6.53%的光電轉換效率。

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一直是清潔能源研究的熱門領域,近年來相關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但一直無法解決「全天候」尤其是雨天發電的問題。

唐群委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此前曾有科技期刊報導過科學家嘗試把雨滴下落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的嘗試,但人們在太陽能基礎研究領域的思路大多只限於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轉化太陽光。

唐群委說,有關研究成果已在國內申請了發明專利,而論文也得到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

唐群委和楊培志認為,該研究有助於延長太陽能電池的潛在發電時間,未來還可能在雨量充沛但太陽能資源不夠豐富的地區,酸雨多發地區,以及島礁供電和海上航行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來源:新華社 王子辰)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藉由輻射熱能原理,加州大學研發能在「晚上」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顧名思義,是一種靠陽光發電的設備;然而加州大學的教授Jeremy Munday顛覆傳統認知,研發出一款能夠在「晚上」發電的太陽能電池。Munday將研究論文發布在ACS Photonics期刊上。
  • 美國研發出有機太陽能玻璃電池,摩天大樓自發電將不再是夢
    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發出效率達 8% 的碳基有機太陽能板,讓摩天大樓自發電將不再是夢想。有機太陽能是用聚合物或有機生物來當作太陽能發電材料,具有輕薄、低成本、易回收、可撓等優勢,是一盞再生能源新星,未來有機會應用在電動車、飛機機翼、建築物、玻璃甚至是衣服上,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 弱光環境可發電有機太陽能研發成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外媒報導稱,一種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被成功研發,這種電池在暗房中的轉換效率高達25%,因此在室內環境很有發電潛力。這種電池是由法國原子能暨替代性能源署科技研究部旗下的能源技術與納米材料創新實驗室(CEA-Liten)與日本東洋紡織(Toyobo)合作研發。
  • 太陽能發電的方式可分為哪兩大類_太陽能發電的壽命大約多少年
    太陽能發電的方式可分為哪兩大類_太陽能發電的壽命大約多少年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8 14:31:14   太陽能發電的方式可分為哪兩大類
  • 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原標題: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報導,美國能源部近日宣布投資6200萬美元,加大太陽能產業另一項重大技術——聚光太陽能發電的研發,以攻克太陽能電網穩定性、修復性以及電能儲存等關鍵難題。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材料 可製造太陽能纖維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不知你是否想過,有一天我們的衣服、帽子、箱包都能「自我發電」,給手機隨時充電;佔地面積龐大的發電站將成歷史,未來只需要一個桌子大小的機器就能發電?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製出的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向研發完全纖維狀的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
  • 內嵌矽薄膜層的透明太陽能電池實現個性化能源:"不可見"光發電
    內嵌矽薄膜層的透明太陽能電池可實現個性化能源:"不可見"光發電今天,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危機要求從傳統使用的化石燃料轉向高效的綠色能源。因而研究人員研究"個性化能源"的概念,這將使現場發電成為可能。例如,太陽能電池可能會集成到窗戶,車輛,手機屏幕和其他日常用品中。
  • 太陽能電池如何發電?30秒讀懂太陽能汽車未來!
    太陽能電池又稱太陽能晶片,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它只要滿足一定照度條件下的光照到,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在有迴路的情況下產生電流,物理學上成為太陽能光伏,當前以光電效應工作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為主流,以光化學效應工作的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尚處萌芽階段。2、太陽能電池歷史知多少?
  • 藉由「流汗」散熱,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
    眾所周知,制約太陽能發電效率的不只有陰雨天與夜晚,還有悶熱、高溫天氣。因此,在沙漠環境中環保地解決太陽能電池板散熱問題是當務之急,以免冷卻所需的電力比太陽能發電量還要高。據了解,太陽能電池結構基本上由P型與N型半導體結合而成,這種結構稱為PN接面。
  • 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窗戶就可以發電
    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玻璃,其實它是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常見的晶體矽太陽能板顏色為湛藍色,對於重視建築美學或是住家外觀的人來說,可能對在屋頂上放置太陽能板頗有意見,而新一代的透明太陽能板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當座建築物的窗戶或是天窗,發電同時還能保有光線與視野,這種發明或許是個改變建築業、發電與城市面貌的改革者。
  • 澳大利亞推進研發太陽能光伏電池報廢處理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向太陽能光伏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陰影遮擋對光伏組件發電量的影響高達90%?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印度科學家新研究:讓太陽能電池在水下發電
    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已從軍事、航天領域進入工業、商業、農業、 通信、家用電器及公用設施等領域,且在邊遠地區、高山、沙漠、海島和農村得到了普遍應用。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太陽能板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裝設地點已經不再局限於地面、屋頂,已拓展到水面,甚至手錶等可穿戴設備方面。
  • 澳推進研發太陽能光伏電池報廢處理技術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期,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向太陽能光伏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
  • 特斯拉Cybertruck太陽能電池板配件效果圖 每天可增程24公裡
    易車訊日前,有海外媒體曝光了一張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選裝配件的效果圖。據悉,選擇安裝該配件的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每天可增加24公裡的續航裡程,這也將是特斯拉首款具有太陽能選裝配件的車型。
  •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一扇既能透光又能發電的窗
    有沒有一扇窗既能透光又能發電?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其光學性質易調,且輕柔易加工安裝,可用於製造建築或汽車外表面的光伏玻璃,具有重要的商業化潛力。日前,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軒立、中科院院士曹鏞及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教授Christoph J.
  • 用紙做的有機太陽能基材,印度研發室內即可發電的可撓式模塊
    太陽能板的發電原理為將日照輻射轉換成電力,那麼也可以用室內燈光來發電嗎最近印度科學家就透過研發出紙質基版的有機太陽能模塊,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1000 LUX 下功率密度達每平方公分 12µW(微瓦特),未來有望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
  • 藉助雨滴也能發電 功率轉化效率85%可與太陽能互補
    在降雨等偏暗環境下發電效率偏低是太陽能應用的瓶頸,尤其在南方多雨城市,太陽能發電受到了不小的制約。  在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展示的「雨滴薄膜發電」技術,瞄準了這一痛點,把降雨利用起來發電。
  • 專家研發出透明太陽能電池,未來可「融入」到手機屏幕
    透明太陽能電池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但由於其半導體層的材料問題,這一概念遲遲難以轉化為實踐。不過近日,韓國仁川國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將兩種潛在的半導體材料相結合(二氧化鈦和氧化鎳),研發出了一種高效且透明的太陽能電池。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有關發現已被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收錄於「最佳科研電池圖表」。這是首次有香港的研究成果,被收錄於這份記錄全球過去四十年太陽能電池發展史的重要圖表當中。 「最佳科研電池圖表」自1976年開始,記載史上轉換功率最高的各種太陽能電池類別。由科大化學系顏河教授團隊研發、輸出功率達百分之11.5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近日刷新該圖表「新興有機太陽能電池」類別的最新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