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陰影效應 」發電

2020-12-04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陰影往往與黑暗和不確定性聯繫在一起。現在,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利用這種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的方法,給陰影注入了積極的活力。這一新穎的概念為在室內照明條件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產品供電開闢了新的路徑。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物理系的一個團隊創造了一種名為 "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光照和陰影區域之間的光照對比來發電。2020年4月15日,科學雜誌《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報導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陰影是無處不在的,而我們往往認為陰影是理所當然的。在傳統的光伏或光電應用中,利用穩定的光源為器件供電,陰影的存在是不可取的,因為它會降低器件的性能。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利用了陰影引起的光照度反差作為間接電源。光照度反差在陰影和被照部分之間產生電壓差,從而產生電流。「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Tan Swee Ching助理教授解釋說:"這種在陰影下收穫能量的新穎概念是前所未有的。

智慧型手機、智能眼鏡和電子表等移動電子設備需要高效、持續的電源供應。由於這些設備在室內和室外都可以佩戴,因此,可穿戴式電源可以利用環境光,有可能提高這些設備的通用性。雖然市售的太陽能電池可以在室外環境中發揮這種作用,但在室內陰影持續存在的條件下,其能量收集效率會明顯下降。這種從低光照度和低光照度相關的陰影中獲取能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收集效率的新方法是令人興奮的,也是及時的。

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新加坡國立大學團隊開發了一種低成本、易於製造的SEG,可以實現兩個功能。(1)將部分陰影投射出的光照對比度轉化為電能;(2)作為一個自供電的接近傳感器,用於監控經過的物體。

該SEG包括一組排列在柔性透明塑料薄膜上的SEG單元。每個SEG電池是在矽片上沉積了一層金的薄膜。經過精心設計,與商用矽太陽能電池相比,SEG的製造成本較低。然後,該團隊進行了實驗,測試SEG在發電和作為自供電傳感器的性能。

"當整個SEG電池在光照下或在陰影下時,產生的電量非常少,或者根本沒有。而當SEG電池的一部分被照亮時,就會有大量的電力輸出。「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聯合小組組長Andrew Wee教授說:"我們還發現,當SEG電池的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在陰影中時,發電是最理想的,因為這樣可以分別提供足夠的面積來發電和收集電荷。」

根據實驗室實驗,該團隊的四芯SEG電池在陰影變化的影響下,與商用矽太陽能電池相比,其效率提高了一倍。在室內光照條件下,SEG在產生陰影的情況下,從SEG中收穫的能量足以為一塊數碼手錶供電(即1.2V)。

此外,該團隊還表明,SEG可以作為自供電的傳感器,可用於監測移動物體。當一個物體經過SEG時,它會在設備上投下一個間歇性的陰影,並觸發傳感器記錄下物體的存在和運動情況。

這個六人團隊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來構思、開發和完善該裝置的性能。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團隊將嘗試使用黃金以外的其他材料,以降低SEG的成本。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在研究開發具有多種功能的自供電傳感器,以及將可穿戴式SEG附著在衣服上,在正常的日常活動中收穫能量的SEG。另一個很有前景的研究領域是開發低成本的SEG面板,用於從室內照明中高效收集能源。

論文標題為《Energy harvesting from shadow-effect》。

相關焦點

  • 利用陰影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陰影遮擋對光伏組件發電量的影響高達90%?能利用陰影發電的光伏電池問世了。4月15日,科學雜誌《能源與環境科學》報導了一款能夠利用「陰影效應」發電的光伏電池。一個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團隊創造了一種叫做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的裝置,它利用照明和陰影區域之間的照明對比來發電。
  • 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發電裝置,利用陰影效應為電子設備供電
    過去,人們通常把陰影與黑暗和不確定性聯繫在一起。而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穎的發電方法——利用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從而將陰影扭轉為積極的形象。這一新穎的概念開闢了一種供電新途徑:在室內照明環境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設備供電。
  • 你見過,同時利用光和陰影來發電的太陽能電池嗎?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但是,通過添加金層,當設備的一部分處於陰影中時,陰影效應能量生成器會產生電流。由Swee Ching Ta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將該裝置稱為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詳細解釋其原理的論文發表在《 能源與環境科學》雜誌上。
  • 材料科學家搞出了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
    聽起來像是二流科幻科幻電影裡的創意,但最新推出的陰影效應能量發生器(SEG)是真實存在的科技產品。
  • 陰影發電?全新非典型太陽能板需要陰影才可以發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影變化是攝影與建築設計重點,多樣與細膩的光影交織可以強調質感與空間感,而在新型太陽能板中,也是發電的重點要素,最近新加玻科學家打破過去大家對太陽能板的印象,唯有光與影同時出現,這座面板才能發電
  • 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反向太陽能板」:用陰影來發電
    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反向太陽能板」:用陰影來發電  Winnie Lee • 2020-05-22 20:00:46 來源:前瞻網
  • 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 新型太陽能電池有多厲害?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利用明暗的對比來發電。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徽它通過在典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矽上放置一層超薄的金塗層來工作。就像太陽能電池一樣,照在矽上的光會激發其電子。但是,通過添加金層,當設備的一部分處於陰影中時,陰影效應能量生成器會產生電流。
  • 麻省理工新發明利用熱釋電效應暨溫度差來發電
    打開APP 麻省理工新發明利用熱釋電效應暨溫度差來發電 發表於 2018-03-16 16:05:00 無論是再生能源還是傳統能源
  • 光與影相輔相成,全新非典型太陽能板需要陰影才可以發電
    光影變化是攝影與建築設計重點,多樣與細膩的光影交織可以強調質感與空間感,而在新型太陽能板中,也是發電的重點要素,最近新加玻科學家打破過去大家對太陽能板的印象,唯有光與影同時出現,這座面板才能發電。通常太陽能板上面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陰影,只要一點點的樹蔭、砂石、建築物屏蔽就會影響太陽能板發電量,造成電池面板不匹配進而降低太陽能整體性能,最種有損業主收益,因此對於太陽能電廠來說,陰影越少越好。
  • 需要陰影的太陽能電池,聽起來很扯,但科學家是認真的
    當然了,這種新型的太陽能設備不是完全依賴於陰影,而是需要陰影帶來的一些物理效應。人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但是新的設備真的實現了這個功能。在傳統的光伏或光電應用中,陰影的存在對於需要持續發電的設備來說是無法使用的,它會導致設備性能的下降。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利用陰影引起的光照對比作為間接的電源。光照的不同會在陰影和被照射部分產生電勢差,從而形成電流。這種在存在陰影的環境下收集能量的概念是史無前例的。」
  • 陰影效應
  • 【科普趣味】怎麼利用潮汐發電?
    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月球、太陽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轉效應所造成的。漲潮時,大量海水洶湧而來,具有很大的動能;同時,水位逐漸升高,動能轉化為勢能。落潮時,海水奔騰而歸,水位陸續下降,勢能又轉化為動能。海水在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潮汐能。
  • 漲姿勢:如何利用陰影來拍出一張好照片-漲姿勢,如何,利用,陰影...
    出色的攝影師往往更會利用陰影來展現形狀,利用陰影來增強構圖。首先,你需要知道什麼是陰影。陰影就是物體或者人阻擋光線到達表面時所形成的輪廓。而陰影的形狀會根據主體與光源之間的關係而改變。光源的距離,角度和大小等等這一切因素都左右著陰影的強度、形狀和大小。儘管我們都很容易能夠理解這個解釋,也接受這個解釋,但是陰影在攝影中的作用往往卻相對模糊。
  • 要用影子發電,不是騙人的吧?
    據新加坡材料學家Tan Swee Ching介紹,利用影子產生的明暗對比使陰影部分和被照亮部分之間形成電壓差,可產生電流。這與我們在傳統的光電應用中對影子的認知大相逕庭—穩定光源被用來給設備供電,影子的存在幹擾光源穩定性,因而它降低了設備的性能。在陰影中獲取電能是全新的概念。 不僅原理聽起來有些道理,通過陰影效應發電的實物裝置最近也公布於眾了。
  • 光伏發電廣告牌系統受哪幾個關鍵因素影響?
    高速公路廣告牌光伏發電系統,由於受施工條件制約以及用戶對成本的考慮,無法在廣告牌頂方安裝過多的太陽能電池板。為滿足投光燈在夜晚照明用電,在進行系統設計時,要儘量充分利用有限的組件,提升發電效果。1、影響光伏發電的因素包括系統配置是否合理、組件採光朝向是否正確、組件的傾斜角度是否合理、光伏系統陰影等。
  • ...深度學習從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中消除城市環境陰影效應取得重要進展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在基於深度學習從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中消除城市環境陰影效應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14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利用夜空也能高效發電!23歲中國博士生創造「輻射冷卻」發電新紀錄,性能提升120倍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地球 「輻射冷卻」 效應的高效發電系統,該系統利用輻射製冷的原理,將熱量投射到寒冷的宇宙中,再與熱電技術相結合,在無法獲得太陽能的夜間發出電來。範鈴羚對 DeepTech 解釋說:「通俗來講,這套系統利用的是一種熱量的『定向流動』,把溫差轉化成電能。」這裡有一個概念叫輻射製冷,是指物件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在氣象學上,地球表面所吸收的太陽熱能到了夜晚會向天空發射出長波輻射,進而地表的溫度會快速冷卻,產生所謂的「輻射冷卻效應」。
  • 新型塗層織物可利用體熱發電
    新華社華盛頓1月2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可利用身體熱量發電並為小型電子設備供能的織物,有望解決可穿戴設備供能難的問題。  研究人員22日在國際刊物《先進材料技術》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介紹,這種織物可藉助較高體溫與較低環境溫度的溫差來發電。
  • 科學家利用活植物發電點亮LED燈泡
    打開APP 科學家利用活植物發電點亮LED燈泡 發表於 2018-12-24 17:14:27 據報導,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方法,利用活的植物發電從而點亮LED燈泡,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發電的「綠色」解決方案。
  • 利用溫差發電,以後還能為手機充電!
    利用溫差發電,聽起來挺神奇的。其實科學家們已經在這個領域探索很多年了。技術也日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