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歐陽修

朝霞是一天當中最早的被攝對象,往往先於日出而有彩雲;晚霞則後於日落而有彩雲。它們是我們在旅途中經常可以見到的最為輝煌壯觀的自然景色。雲霞形狀不斷變換,十分動人,有時稍縱即逝,錯過確實容易留下遺憾。
朝霞、晚霞都有自身的光線和色彩特點,我們只要把握住這些特點,就能保證拍攝成功。
他們的特點是天空中都有不同形狀的彩雲,有的如朵狀,有的呈魚鱗狀,有的是片雲、水波雲,還有的是長雲或卷狀雲等。由於一早一晚的日光色溫偏低,所以雲朵一般都是呈現為紅橙色。霞光色溫偏低,用日光片在低色溫下拍攝會有紅橙的偏色,但這恰恰是雲霞所需要的色彩。早、晚霞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只有20分鐘至30分鐘,日落的時間比日出的時間長一些,所以晚霞的拍攝機會比較寬餘。
拍攝朝霞,選擇晴天的早晨,太陽剛好從地平線升起,由紅變白時為最好,拍攝的時間過早,天空不太明亮,朝霞不夠鮮明突出,拍攝時間過晚,太陽光強度過強,直射的太陽光射入鏡頭,容易產生光暈現象,雲霞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

拍攝晚霞宜在日落之後的30分鐘內完成,要準確掌握曝光量的問題,曝光不足使整個畫面色彩沉悶,紅橙色的雲彩發暗,失去鮮豔效果;倘若曝光過度,畫面色彩淺淡,紅橙色的雲彩過於發「飄」。朝霞是越變越亮,而晚霞則是越變越暗,拍攝時應及時根據實際調整曝光組合。
晨曦和黃昏是拍攝彩色照片的黃金時刻,切莫錯過這一難得的光陰。尤其拍攝朝霞,要求攝影者一定要早起床,儘量趕在日出前半小時到達拍攝地點,擺好設備,一切準備就緒才能抓住拍攝的好時機。
無論朝霞和晚霞都在形態上大致相同,只是朝霞所含的紫色光素略多於晚霞,拍攝的方法沒有多大區別。
拍攝技巧
構圖
取景時應在畫面上部留出充分表現雲霞的位置,而地面景物一般安排在畫面下端,且不宜過大,否側有喧賓奪主之嫌。地面景物要以選那些形態突出,輪廓明顯的小樹、亭臺樓榭為宜,或是結合放牧歸來的牧童、羊群等,更能增添抒情的意趣。此外,以雲霞為拍攝對象,它們多是處於逆光條件,因而地面景物顯現得較暗,反差較大,所以要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景物作為前景,一般將其處理為剪影更具魅力和迷人。如果能在眾多繁雜的景物中,選擇和提煉出與朝霞或晚霞相吻合的景物和線條、影調、色彩、層次等,以使畫面更具詩情畫意,更能給觀眾以美的藝術和享受。
當以朝霞或晚霞為背景拍攝人物時,因人物處於逆光照明,極易產生剪影效果,若想要刻畫人的神情,可以用閃光燈作為正面補光,或者用白色的板或白紙作為反光板進行補光,以便將人物適當照亮,又不會削弱滿天雲霞斑斕絢麗的效果。
白平衡
由於彩霞出現時,光線的色溫一般會低於日光充足時的色溫,為了表現彩霞的暖色調,可將白平衡調到日光檔,這樣色彩會更富有感染力。
色溫
彩霞出現的時候,一般色溫比較低,但想使彩霞更紅一些或黃一些,可以將相機的色溫設置得比外界色溫稍高一些就可以達到效果,後期調整也非常方便。在這個時候拍攝,因光照角度低,最好選用側光或側逆光,以增加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同時更能顯示出物體反射出來的金光,從而增強攝影的藝術效果。
曝光
拍攝早霞和晚霞時,要掌握好曝光時間,切忌曝光過度。可採用一種折中曝光方法,即先用測光表量出天空光值和太陽光值,然後加在一起,取其平均值作為作為曝光指數。如果沒有測光表,可根據自己的經驗估計曝光時間。比如拍攝彩霞光圈是8,拍攝太陽光圈是 11,快門速度都可用 1/60 秒。為了照顧彩霞和太陽明暗適中,也可把光圈放在 F8~11 之間,快門速度1/60 秒,進行拍攝。
由於彩霞對陽光有多重反射,光線的明暗反差很大,所以需要較為精確的曝光。建議將測光方式調整為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儘量採用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
另外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微調曝光補償,這樣可以使影像作品的色彩更加飽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