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得再爛也是在唱歌,舞跳得再爛也還是在跳舞,但是魔術要是變砸了就不再是魔術了,這時便成為了小丑。在表演印度著名魔術"通天術"之時,一男孩一直順著繩子往上爬,直至到了雲層消失不見,他何去何從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
以科學為本質的魔術
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魔術師劉謙帶著他那一句"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再次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關於這次魔壺的表演,幾乎沒有人像多年前一樣拍手叫絕。除了是人們見怪不怪,已經了解了魔術的定義之外,還有人感嘆,這不就是《甄嬛傳》裡熹貴妃和果郡王鴛鴦壺裡那個橋段嗎?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奇蹟"就這樣被觀眾無情地戳破了。鼎鼎大名的魔術師劉謙驟然之間變成了一個跳梁小丑。
其實魔術並不是什麼神魔之術,而是能夠產生特殊幻影的戲法,算是一種表演藝術。以其捉摸不透和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的特點為核心,說白了就是一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
雖然違反客觀規律,但魔術依照的根本原理還是科學,甚至在其中加上了化學、物理學、數學、心理學、表演學甚至刑偵學用視覺傳達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在觀看魔術的時候每個人一定是目不轉睛地,極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關注度和集中性。用種種"不可思議"以及"變幻莫測"的現象將觀眾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慾牢牢地把握住。
中國魔術的出現要比西方早得多,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周成王時期,在那時很多人便可以"吞雲噴火"甚至"變身獅虎"。後來漢武帝時期便有人開始表演吞刀等危險的絕技。
在三國時期左慈在得知曹操想要除掉他便用了魔術幫自己脫身——先是在宴會上要來了一個大銅盆,仿佛自己是漁翁垂釣,剛"釣"上來兩條大鱸魚,左慈便隱身"消失"了。
現在的魔術好像逐漸變了味道,魔術市場在西方佔據著主流地位,中國追求魔術事業的少之又少,偶爾有也是被拼命揭秘和說有託兒有幕後。但在同為亞洲地區的印度,卻因為"印度通天繩"而火了一把。
件件都是寶,小繩子也有大用處
"通天繩"這個魔術其實在中國也有,只不過名字更本土化一些,被稱為是"繩技",在明朝的《淵鑑類涵》、清朝的《聊齋志異》中都能發現它有被提及——它其實是一種群體催眠術。
繩子看上去極為普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但是千裡不同風,萬裡不同俗,在中美洲的文明史中,繩子可是神的象徵。要是敢用他們的神捆袋子,估計能被他們打死。
在古代印第安分支瑪雅人與墨西哥人的藝術作品中,懸垂在天空的繩子,象徵著神的種子從天而降,意味著大地將受孕並且生產。雨季開始的月份被命名為——託斯卡特勒,翻譯過來就是"繩子"的意思。
在《古蘭經》中也曾有過記載,繩子象徵著上升,可以使人聯想到印度教徒用來攀登天梯的繩子。但眾所周知,任何事情也都無法與地心引力相抗衡,從地面把繩子掛到天空,沒有承力點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是印度人始終也沒有停止對印度通天術的追求,他們始終認為自己的通天術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魔術。因為行外人根本沒有辦法參透其中的奧秘。
在普通的街頭,有一個很像是做法僧人的成年男子左手拿著一支笛子,右手抱著一個高約兩米的籮筐,另一個小男孩帶著一個極其柔軟的繩子。他們二人正在等待夕陽西下,準備為民眾現場表演"通天術"。
時辰到了之後,成年男子開始喃喃自語。伴隨著他的咒語,那根癱軟在地上的繩子也慢慢開始上升,直至人們看不到盡頭的天空。還沒能百姓反應過來,剛才那個小男孩就開始順著繩子向上爬。
眼看小男孩已經快和雲朵親密接觸,可他依然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本來以為是表演設定的百姓開始還發出連連不休的驚嘆,但隨著成年男子的制止和大喊,百姓們發現——原來這個小男孩已經失控。
不知道是因為男孩不想停下來還是沒有聽到成年男子的制止聲音,毫不畏懼的男孩義無反顧地向上爬去,最終"消失"在了藍天之中。
出人意料的結局,已肢解的小男孩被完美復原
正當觀看的百姓瞠目結舌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之時,卻被天空中落下來的斷胳膊斷腿嚇得連連尖叫。很多人驚慌失措,現場變得一片混亂,紛紛猜測是因為這個小男孩壞事做得太多,爬到天空之後被肢解了,所以人一定不能做壞事。
但表演者卻顯得異常淡定,面色平靜地將地下的殘肢撿了起來,放到了一開始帶來的籮筐裡,坐在地上喋喋不休地念著咒語。過了一會兒,剛才那個消失的男孩子突然從籮筐中鑽了出來,四肢健全,行動自如。
這件事情被前來旅遊的摩洛哥人記錄在了自己的遊記之中,很多美國人看了對此是頗為感興趣。美國人的商業頭腦很是敏感,在看到這篇遊記之後便想以此為噱頭來營銷賺錢,於是便開始四處尋找"通天術"的傳承者。
重金之下,豈無買賣?不久之後他們便找到了名為"通天術傳承人"的一對父子。在時間、地點都吻合的情況下,小男孩一開始也是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是僅僅爬到了六米便停了下來。
在下面"念咒"的父親很是著急,因為男孩一旦停止,就證明他們二人並沒有完全做到和那兩個印度人的"通天術",這個美國人自然也不會支付給自己酬金。
但一連試了好幾次,孩子要麼就是不敢爬要麼就是因為地球引力而自然落地,繩子也沒有了一開始那樣的硬度,掉落在了地上。他們曾經是如何做到的,至今無人知曉。
魔術師劉謙曾經說過:"說'魔術是需要揭秘才會進步'的人,他應該不是魔術師;因為職業魔術師不會說出這句話。感謝你們為了讓魔術進步而煞費苦心,但是讓魔術真正的進步,還是要靠我們魔術師自己,不勞外人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