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圖片合成:侯 融 新聞提示 1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新聞提示1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
脈衝星導航:中國科學家要重構時空基準,下月擇機射試驗衛星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出行日益依賴衛星導航。GPS導航家喻戶曉,北鬥導航也日益完善,可是你聽說過脈衝星導航嗎? 沒錯,就是離我們千萬光年之遙的脈衝星!雖然遙遠而又陌生,只要加以科學利用,它們就可以給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提供導航,甚至開啟人類星際之旅哦。
-
...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份將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5月份,我國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步之遙。北鬥三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據了解,今年5月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我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
科技史上的今天【我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2016年11月10日7時42分,我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7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該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在軌試驗數據。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11月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這顆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17顆組網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該衛星除提供基本導航服務(RNSS)外,還將提供短報文服務(RDSS)、星基增強服務(SBAS)。
-
今晚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今天(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5月份,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成功發射
梁珂巖攝 本報西昌電(陳飈孫欣記者彭溢)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顆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17顆全球組網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北鬥三號系統中功能最強、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該星經測試入網後,將成為世界現役功能最強的導航衛星之一。 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這顆衛星除提供基本導航服務(RNSS)外,還將提供短報文服務(RDSS)、星基增強服務(SBAS)。
-
未來可期的脈衝星計時與導航
然而區別在於,在地面轉動的陀螺會越轉越慢直至停止,而在天空之上轉動的脈衝星卻永不停歇。雖然,脈衝星的轉動也會越來越慢,但是它們變慢的速度非常之小,每隔一年它們的轉動速度只降低大約億分之一,變化最小的甚至可以達到每年只降低萬億分之一。最妙的是,脈衝星轉速的變化本身,也是非常穩定的!這使得我們可以預測脈衝星未來的轉動速度。
-
脈衝星導航,精度10米?別逗了!
最近,一些媒體報導了中國將要發射第一顆脈衝星導航實驗衛星的消息,據稱從此中國將佔據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新制高點。過去幾年,我從事了脈衝星自轉和計時模型以及利用脈衝星探測引力波的工作。在仔細閱讀媒體報導後,我發現該項目以及規劃的後續脈衝星導航路線,存在「目標虛幻、機理不清、應用不明」的問題。這篇文章,針對「目標虛幻」,先來回答「脈衝星導航到底有多準」這個問題。
-
發射成功!亞太6D衛星——我國首個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
2020年7月9日20時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三號工位,用長徵三號乙遙六十四運載火箭,將「亞太6D衛星」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長徵系列火箭第339次飛行,也是長徵三號乙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北鬥全球組網圓滿收官發射半月後的又一次飛行。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西安11月2日電(記者章文 通訊員楊欣、張文科)11月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這顆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17顆組網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
我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解開黑洞謎團
6月15日,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衝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它將巡視銀河系中的X射線源,詳細研究黑洞(black holes)和脈衝星(pulsars),並監測伽馬射線暴(gamma-ray bursts),探索利用脈衝星為太空飛行器導航(using pulsars as benchmarks for spacecraft navigation )。
-
日發射第二顆「準天頂」導航衛星
[綜合消息]日本H-2A-202型運載火箭6月1日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了「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的第二顆衛星「準天頂」屬區域增強型衛星導航系統,現階段擬由4顆衛星組網,旨在增強美GPS系統信號和廣播自己的導航信號。首星QZS-1於2010年9月發射到傾斜地球同步軌道,用於相關技術驗證。2013年4月訂購的3顆衛星在首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其中QZS-2和QZS-4也將採用傾斜地球同步軌道,QZS-3則將採用靜地軌道,用於對系統進行增強。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一對纏繞的光子將被拆散,從太空發射到地面,開啟人類保密通信的新歷史。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4月20日深夜,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據了解,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1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組網。
-
脈衝星將成為宇宙導航系統的關鍵
那如何建立一套可靠的宇宙導航系統呢?科學家們想到了脈衝星,我們可以利用脈衝星神奇的性質來建立太空脈衝導航系統。脈衝星在高速旋轉的同時,會周期性釋放出強烈的射電脈衝信號,十分具有標誌性。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特殊而穩定的脈衝信號將有助於人類研究並建立一個覆蓋全銀河的導航系統。
-
中國天眼已發現44顆新脈衝星 明年將開始搜尋地外生命
會議現場 FAST已發現44顆新脈衝星 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FAST運行近兩年來,已發現44顆新脈衝星(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隨著接收裝置的不斷調試,FAST的巡天成像效率也將不斷提升。除了正在調試的19波束接收機外,FAST還將進行多個接收機的安裝調試,覆蓋從70兆到3G赫茲頻段,從而可以觀測中性氫、分子譜線等不同科學目標。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帶你了解神奇的量子世界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科學家在量子衛星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四種武器」: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