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迷路後怎麼回地球?脈衝星將成為宇宙導航系統的關鍵

2020-09-03 零下一度的心一一

這漫天的星辰,每一顆都是太陽!

在宇宙中,向我們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大約有2萬億個,我們銀河系內和太陽一個級別的恆星約有1000-4000億顆,在我們的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和無數的小天體,太陽系半徑能夠達到1光年。

如此巨大無垠的星空,沒有所謂的東南西北,也沒有大家熟知的上下左右。我們到現在也無法描述我們地球在宇宙中的精確位置,這意味著,要是我們在宇宙中迷路了,我們根本無法找到返回地球的路。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是其中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所構成的一個統一體。在這個宇宙中,有大大小小的天體和天體集合,從彗星,小行星,衛星,行星到恆星,從太陽系,銀河繫到河外星系,從星團,星雲,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到超星系團,從暗物質,暗能量,黑洞到蟲洞,宇宙的神秘和廣闊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現代宇宙物理學家認為,我們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約為930億光年,不僅如此,我們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意味著每一分每一秒,這個宇宙都在變大。在這種膨脹下,星體正在加速遠離我們,也許有一天,這個宇宙就會陷入一片黑暗,目之所及,看不到一個星體。

我們的宇宙真的很大,它的年齡才138億歲,其中的物質基本上都還都還很活躍,這意味著在這種變化下,我們無法在全宇宙中建立一個通用的定位導航系統。這意味著,假如有一天我們有能力進行星際旅行後,要是我們在宇宙中迷路了,我們可能無法找到返回太陽系,返回地球的路。

地球實在是太小了,太微不足道了,這樣的地球真的很難被找到。地球比木星小10倍,直徑只有太陽的1/109,地球不能發光,其存在感會完全被太陽遮掩住。如果我們從48億公裡外的海王星上看太陽,這時候太陽也不那麼明顯了,地球更是無法用肉眼識別了。

那如何建立一套可靠的宇宙導航系統呢?科學家們想到了脈衝星,我們可以利用脈衝星神奇的性質來建立太空脈衝導航系統。

脈衝星本質上就是高速旋轉的中子星,由裸露的中子構成,是較大質量恆星在晚年發生超新星爆發後形成的。脈衝星在高速旋轉的同時,會周期性釋放出強烈的射電脈衝信號,十分具有標誌性。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特殊而穩定的脈衝信號將有助於人類研究並建立一個覆蓋全銀河的導航系統。

這個銀河定位系統和地球上的GPS系統類似,GPS系統是利用多個衛星的位置與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差,在考慮相對論效應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能夠得到接收機的具體位置。

而銀河定位系統的運行相對會很慢,因為銀河系的尺度實在是太大了,直徑能達到20萬光年。想要在廣闊的太空中運行,它就要安裝X射線望遠鏡,並且還要設計成一個旋轉的樣子,指向至少4毫秒的脈衝星。整個定位過程需要至少4顆以上的脈衝星,其中三顆用來告訴飛船他的位置,而第四顆則作為校準衛星,保證時間的統一。

這就是銀河導航系統的思路,在人類發射飛往太空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身上,就攜帶有人類的位置信息,它們就是以多顆脈衝星的相對位置對地球進行鎖定的,這兩張攜帶有人類信息的黃金唱片將會在宇宙中漂泊數億年而不損壞。

科學新視界

相關焦點

  • 如果星際飛船在宇宙中迷路,如何找回地球?
    預計再過十幾年,人類將會首次踏上地球之外的行星——火星。隨著宇航科技的發展,相信人類將會飛往更加深邃的宇宙之中。另外,考慮到地球有可能被小行星撞擊,或者被伽馬射線暴轟擊,或者地球本身引發氣候劇變,地球在將來都有可能變得不宜居。
  • 如果星際飛船在宇宙中迷路,如何找回地球?
    預計再過十幾年,人類將會首次踏上地球之外的行星——火星。隨著宇航科技的發展,相信人類將會飛往更加深邃的宇宙之中。另外,考慮到地球有可能被小行星撞擊,或者被伽馬射線暴轟擊,或者地球本身引發氣候劇變,地球在將來都有可能變得不宜居。正因為如此,霍金建議人類早點離開地球,去宇宙中尋星新的家園。在宇宙中,太陽並不是唯一擁有行星的恆星。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新聞提示1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所釋放的周期穩定的電磁輻射如同茫茫宇宙星海中燈塔上的探照燈,以多顆脈衝星為坐標基準就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自主空間導航。脈衝星導航就是以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空間進行自主航行的導航方式。一旦脈衝星導航得到應用,將解決現有地面導航方式精度不足問題,更好地服務於未來星際航行和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戰略研究價值。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所釋放的周期穩定的電磁輻射如同茫茫宇宙星海中燈塔上的探照燈,以多顆脈衝星為坐標基準就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自主空間導航。脈衝星導航就是以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空間進行自主航行的導航方式。一旦脈衝星導航得到應用,將解決現有地面導航方式精度不足問題,更好地服務於未來星際航行和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戰略研究價值。
  • 未來的太空旅行者的宇宙「燈塔」——脈衝星
    在未來,太空探索者可能會從脈衝星產生的穩定信號中獲得類似的指引。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利用國際空間站開發基於脈衝的導航系統,利用這些宇宙燈塔,在美國宇航局的阿爾特彌斯(Artemis)計劃的月球之旅和未來的人類火星任務中,為導航提供幫助。脈衝星,或快速旋轉的中子星,是爆炸成超新星的恆星密度極高的殘骸。它們以明亮而狹窄的光束髮射出x射線光子,在恆星旋轉時像燈塔一樣掃視天空。
  • 天文學家將利用中子星作為「宇宙燈塔」
    然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研究一個全新的導航系統,為未來的太空旅行者引路到遙遠的目的地,比如月球與火星。這個「星系」定位系統,而非「全球」定位系統(GPS),將藉助脈衝星的亮光作為嚮導。脈衝星以明亮、狹窄的光束輻射電磁波。隨著脈衝星的自轉,電磁波以圓周運動的方式掃過整個宇宙。從遠距離看,每當脈衝星自轉一周,我們就接收到一次它輻射的電磁波,於是我們就觀察到了一斷一續的脈衝。因此,脈衝星也被稱作「宇宙燈塔」。
  • 我國下月將發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衛星 星際飛行將永不迷航
    按照「陀螺原理」,極大的質量和極高的轉速,保證了脈衝星具備極其穩定的周期性,穩定度比當今世界最穩定的氫原子鐘還要高一萬倍,被譽為「自然界中最穩定的天文時鐘」。由於美國GPS、中國「北鬥」等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導航衛星上裝載的原子鐘的時間穩定度,可以想見,如果能把脈衝星的這種超級穩定度特性應用在導航領域,帶來的導航精度將有大幅提升。
  • 為什麼科學家對脈衝星非常關注?它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宇宙浩瀚無邊,有著無數的星系和天體。人類自走出地球後就被宇宙的神秘和浩瀚所震撼,同時也激發了人類的探索宇宙的熱情。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飛船能夠到達的區域非常有限,這也註定了我們不可能派出飛船和探測器去遙遠的宇宙深處。
  • 未來可期的脈衝星計時與導航
    目前,周期測量最精確的脈衝星是毫秒脈衝星J0437-4715,其周期精度可達17阿秒(1阿秒等於十的負十八次方秒)。在精確預測了脈衝星周期後,我們可以預估每一個脈衝到達地球的精確時間。繼而,科學家們馬上想到,我們完全可以把脈衝星的這一效應應用在時間計量與導航系統中。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這顆脈衝星編號為PSR B1937+21,它成為了一類最新劃出的類型——毫秒脈衝星中的第一顆成員。  這種脈衝星不僅自轉速度快的驚人,它們還有一項引人注目的特徵,那就是它們自轉的周期性非常精確,甚至幾乎可以說是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正是藉助了這些宇宙時鐘,天文學家們才得以解答有關恆星,物質,甚至是時空本身的許多問題。
  • 脈衝星與引力波,宇宙的盡頭還有什麼?
    當時它還不是世界唯一的,那時候地球還有另外一隻眼睛——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但就在我去平塘一周後的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正式確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一夜之間坍塌。
  • 宇宙直徑長達930億光年,人類如何定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我們知道,宇宙中一顆較大質量的恆星在演化到末期後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在爆炸後的星雲內部,則會產生一顆脈衝星。脈衝星本質上就是一顆高速自轉的中子星,脈衝星堪稱宇宙中的燈塔,它能夠周期性地發射穩定的脈衝信號,不僅如此,脈衝星的壽命非常長,基本上不會隨時間發生改變。  當知道了多顆脈衝星的位置後,我們就能夠找到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的相對位置。假如有一天,人類的技術發展到足夠先進,我們就能夠踏上星辰大海,成為一個發達的星際文明。
  • 脈衝星導航:中國科學家要重構時空基準,下月擇機射試驗衛星
    大體上說來,恆星死亡後的遺骸可以分為三類: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脈衝星就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具有極其穩定的周期性,其穩定度比目前最穩定的氫原子鐘還要高1萬倍以上,被譽為自然界中最穩定的天文時鐘,使之成為人類在宇宙中航行的燈塔。」帥平說。圖為脈衝星「燈塔」模型。
  • 《宇宙沙盤2》脈衝星怎麼製作 脈衝星製作方法教程
    導 讀 《宇宙沙盤2》是一個宇宙模擬的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們想要有什麼樣的星,都是可以自己製作的,今天九遊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脈衝星的製作!
  • 中國天眼捕捉宇宙「脈衝星」
    它時強時弱、若隱若現,仿佛穿越亙古蠻荒而來;它源自茫茫宇宙深處,是名副其實的「天籟之音」。
  • 搜索脈衝星,ASC大賽拉近了我們和宇宙的距離
    研究它們可以解決許多重大科研問題,例如引力波探測、太空飛行器導航等等,科學家們通過高精度的脈衝星計時研究,就可以利用脈衝星建立宇宙級的「GPS」,準確推算太空飛行器在宇宙航行的坐標。  脈衝星搜索是開啟脈衝星研究的第一步,而目前發現的3000餘顆脈衝星僅僅是全部脈衝星的一小部分。
  • 脈衝星導航,精度10米?別逗了!
    最近,一些媒體報導了中國將要發射第一顆脈衝星導航實驗衛星的消息,據稱從此中國將佔據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新制高點。過去幾年,我從事了脈衝星自轉和計時模型以及利用脈衝星探測引力波的工作。在仔細閱讀媒體報導後,我發現該項目以及規劃的後續脈衝星導航路線,存在「目標虛幻、機理不清、應用不明」的問題。這篇文章,針對「目標虛幻」,先來回答「脈衝星導航到底有多準」這個問題。
  • 什麼是中子星、脈衝星?為何被稱作「燈塔」,也是「宇宙瘟疫」?
    文/三飯時間追溯至1967年,一名24歲的劍橋大學研究生喬絲琳·貝爾檢測射電望遠鏡收到的信號中無意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脈衝信號,周期很穩定且很短,只有1.337s,起初,她以為是外星人「小綠人(LGM)」發來的信號,但是後來經過進一步觀測後發現,這是一類新的天體,並把它命名為脈衝星,也叫波霎。
  • 什麼是脈衝星?有的脈衝星自轉速度竟高達每秒1000轉
    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具有兩大基本特性,一是宇宙是物質的,也就是宇宙是由物質來組成的,組成宇宙的這些物質所形成的就是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體及星際間物質等;二是宇宙是運動的,也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在運動當中的,在宇宙中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天體之前由於運動從而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了天體系統。
  • 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而脈衝星的亮光就是電磁波,頻率在1.4毫秒~23秒,由於每釋放一次電磁波,就會減緩自轉速度,天文學家由此推測越慢的脈衝星越老。如果它釋放的電磁波掃射到地球被接收到了,就被稱為脈衝星,如果沒有接收到只能稱為中子星。發現第一顆脈衝星是1967年10月,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生喬絲林·貝爾,她剛發現規律的脈衝電波以為找到了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