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脈衝星?有的脈衝星自轉速度竟高達每秒1000轉

2020-10-18 地理沙龍

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具有兩大基本特性,一是宇宙是物質的,也就是宇宙是由物質來組成的,組成宇宙的這些物質所形成的就是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體及星際間物質等;二是宇宙是運動的,也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在運動當中的,在宇宙中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天體之前由於運動從而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了天體系統。

關於脈衝星

隨著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越來越深入,人類對於天體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特別是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內天體,是我們目前研究的重點對象,比如像太陽那樣的恆星、如水星金星等類地行星、如木星土星等氣態行星、還有小行星、衛星、流星體等。但是也有很多天體,在太陽系內可能不存在,而是存在於遙遠的宇宙空間中,比如今天我們要聊聊的脈衝星。

紅巨星和中子星

什麼是脈衝星呢?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它是在1967年被首次發現的,當時研究人員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周期性的電波,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周期性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

中子星伽馬射線爆發示意圖

中子星的半徑一般很小,大概介於10至30千米之間,遠遠小於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但是別忘了中子星是恆星演化而來的,所以中子星的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是水的密度的一百萬億倍,在宇宙中中子星的密度僅次於黑洞。絕大多數的脈衝星都是中子星,但是中子星不一定是脈衝星,有脈衝信號的中子星才能叫脈衝星。

脈衝星動態圖

之所以有的中子星能夠發出脈衝信號,目前普遍認為中子星也在向外輻射能力,但是其能量輻射不是像太陽那樣往四周輻射,而是通過中子星的磁極發射出來,就像向外打了兩束手電筒的光。而中子星的磁軸與旋轉軸之間往往成一定角度,當星體旋轉時,這一能量束就象燈塔的光束或救護車警燈一樣,掃過太空。當能量束掃到地球時,我們就能探測到,當能量束掃過去時,就探測不到了。

中國天眼FAST

脈衝星由於體積很小,人類基本上不可能通過望遠鏡直接觀測到,主要是通過接受其脈衝信號來判斷和確定脈衝星的。那就需要用到大型射電望遠鏡了,比如我國貴州的FAST大型射電望遠鏡,就是尋找脈衝星的利器。根據脈衝星的旋轉速度,其脈衝周期也各不相同,不過大多數其自轉周期都短於1秒,有的甚至達到毫秒級別,也就是差不多在1秒的時間內,脈衝星就旋轉了1000圈。

脈衝星示意圖

脈衝星如此穩定的脈衝信號給我們人類提供了很多的科學研究價值,一方面脈衝星就像是一個精確的鐘表,可以作為計時的依據。另一方面,將來在進行宇宙空間探索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脈衝星來進行星際方向的確定,以及星際導航,幫助人類走出太陽系,向宇宙深處探索。

射電望遠鏡:仔細傾聽宇宙

相關焦點

  • 脈衝星有什麼特點:脈衝星有多可怕?
    脈衝星有什麼特點:脈衝星有多可怕?10公裡,也就是說,小小中子星的「腰圍」只有30多公裡,相當於一輛汽車以普通速度行駛半小時的距離。2.脈衝周期短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 脈衝星為什麼能產生脈衝?
    答|百度派 @id真難取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脈衝星為什麼能產生脈衝。脈衝星是一種體積小、密度大、高速旋轉 的恆星,它在旋轉的同時發出窄束無線電波,就像旋轉的燈塔,只有它朝向我們的時候才 能夠檢測到這些無線電波。所以從地球上看, 這種奇怪的恆星發出的好像是脈衝信號。
  • 人類首次發現脈衝星:脈衝星七大可怕之處?
    脈衝星無例外地都是很小的,它的典型直徑只有10公裡,也就是說,小小中子星的「腰圍」只有30多公裡,相當於一輛汽車以普通速度行駛1小時的距離。可是,就是這麼顆小個子恆星,卻有那麼多的極端的物理條件,也真是夠驚人的!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此時正是1982年9月的一個午夜,他正在波多黎各島上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利用這裡巨大的射電天線開展脈衝星的搜尋工作:這是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留下的一種擁有極高密度,高速旋轉的殘骸。  在此之前,庫卡尼剛剛發現了自己的第一顆脈衝星,這顆脈衝星的自轉速度極快——大約每1.5毫秒就自轉一周,這在當時比任何已知的天體自轉還要快上大約20倍。
  • 中子星每秒轉速達到上千轉,速度超過光速了嗎?
    說中子星轉速超過光速的人是把中子星看得太大了。中子星其實是一顆很小的恆星屍骸,其轉速再快,也超不過光速。中子星一般半徑約10公裡,也就是20公裡左右的直徑,周長也就是60幾公裡,每秒鐘轉1000圈也就6萬多公裡,怎麼會超過光速呢?
  • 中國天眼:毫秒級脈衝星正吞噬伴星物質,它將揭示一個未解之謎!
    中國五百米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M92球狀星團發現一顆毫秒級脈衝星,這顆脈衝星的轉速高達316.5轉/秒,而且它正在吞噬伴星恆星的物質,這使得科學家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這種奇特的天體!脈衝星什麼什麼天體,它是怎麼形成的?
  • 什麼是中子星、脈衝星?為何被稱作「燈塔」,也是「宇宙瘟疫」?
    脈衝星指的是能夠周期性打出電磁波信號的中子星,當脈衝星自轉一周,我們就能接收到一次它所輻射出來的電磁波,於是就形成一斷一續的脈衝,這種現象就叫做「燈塔效應」,人們親切的稱它為「宇宙燈塔」。至今,科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超過2800顆中子星,其中,脈衝星佔了相當大一部分。需要區分的是,脈衝星一定是中子星,中子星不一定是脈衝星。中子,我們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是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不帶電,但是放在浩瀚的宇宙中,中子星,就是一個比「黑洞」還要可怕的存在了。
  • 脈衝星導航,精度10米?別逗了!
    什麼是脈衝星?1967年7月, 當時24歲的蘇珊·喬絲琳·貝爾( Susan Jocelyn Bell )女士在射電望遠鏡記錄的數據中發現了類似於心電圖的極規律的脈動信號。很快,科學家意識到這些信號來自宇宙,因此把發出這些信號的源命名為「脈衝星」。不久之後理論學家指出,這些脈衝星就是高速自轉著的中子星。
  • 射電望遠鏡強勢捕捉脈衝星的小突變
    脈衝星是高速旋轉的中子星,但有時候,它們會突然增加自己的旋轉速率。這樣旋轉速率突變的現象被稱作脈衝星的自轉突變。我是記錄船帆座脈衝星(Vela pulsar)自轉突變團隊的其中一員,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約5-6%的脈衝星的自轉突變為我們所知,船帆座脈衝星(Vela pulsar)也許是其中最著名的了。
  • 間歇脈衝星自轉減慢率變化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脈衝星團組副研究員Rai Yuen關於間歇脈衝星在不同自轉減慢率下磁層電荷密度與磁傾角關係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自轉707次的脈衝星
    由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射電脈衝星J0952-0607也發射脈衝伽馬輻射。J0952-0607在一秒內自轉707次,在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列表中排名第二。脈衝星在一秒鐘內自轉707次,因此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除了球狀星團的密集恆星環境外,它的自轉速度是最快的。利用這一關於雙星脈衝星系統的先驗信息,漢諾瓦AEI的博士生Lars Nieder著手研究脈衝星是否也發射脈衝伽馬射線。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轉707次的脈衝星,每10億次才被探測到一次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由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射電脈衝星J0952-0607也發射脈衝伽馬輻射。J0952-0607在一秒內自轉707次,在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列表中排名第二。
  • 為什麼星體都會自轉,中子星每秒幾百圈的自轉速度是怎麼達到的?
    前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最大的毫秒脈衝星,質量為太陽的2.17倍,而直徑僅24公裡,這麼恐怖的數據讓人大吃一驚。毫秒脈衝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每秒旋轉上百圈的脈衝中子星,最快的打到每秒1122圈,腦海中想想看都覺得不可思議,要是地球以這種速度自轉,那地球恐怕都給轉沒了,所有物質全被離心力拋入太空。不過也只是想想,地球的自轉速還是比較適合生命的,24小時自轉一圈。
  • 又一顆磁星被發現,被認為是中子星變種,與脈衝星有關
    磁星,顧名思義,它擁有非常強大的磁場,可以說在整個宇宙中,磁星的磁場強度一定排名前列。當中子星變成超新星後,它就有機率會演變成磁星,且它的磁場強度最高可以到到1000億特斯拉。如果一顆磁星圍繞地球旋轉,那麼地球的所有磁性物質都會被它吸引,最終會融入到磁星上面。最近,天文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磁星,其被稱為Swift J1818.0-1607。
  • 我國科學家發現脈衝星自轉狀態突變導致星風雲亮度變化
    經典輻射理論認為高速自轉的脈衝星通過磁偶極輻射釋放能量,同時自轉減慢。但近來越來越多的理論認為,導致脈衝星自轉減慢的主要原因是高速旋轉的磁場產生的以接近於光速向外運動的星風。
  • 磁星vs脈衝星的區別是什麼?磁星和脈衝星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磁星和脈衝星的區別是什麼磁星和脈衝星都是屬於中子星的一種,然而這兩種星體卻有非常巨大的區別。而脈衝星則是一種旋轉速度非常快的中子星,正是因為脈衝星非常快速的旋轉速度,導致脈衝星會向周圍的星體發出具有周期性的脈衝信號,這種脈衝信號同樣也非常具有強大的輻射作用,也能夠毀滅其他星體的生命,但是脈衝星在一般的情況下,旋轉速度比中子星還要快而且質量很大,在正常的情況下,脈衝星的直徑不足20千米,但是脈衝星的質量卻是整個太陽的幾倍以上,所以脈衝星的能量也令人膽戰心寒,絲毫不遜色於磁星
  • 死亡天體訴說著鮮活的秘密:磁星和脈衝星到底有何關係
    據推測,在一顆能夠變成中子星的大質量恆星變成超新星後,有10%的概率會變成磁星。這種天體的磁場非常強,最高甚至可以達到1000億特斯拉。相比之下,地球的磁場在兩極也只有7×10^-5特斯拉。即使是普通的中子星,磁場強度也僅有磁星的幾千分之一。如果一顆磁星位於地球20萬公裡外(即地月距離的一半),它甚至可以把你手中銀行卡的磁條抽出來。
  • 脈衝星的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如此高的密度是怎樣形成的?
    脈衝星是啥?脈衝星是旋轉的中子星,因發出周期性的電磁脈衝而得名,發現於冷戰時期的1967年。脈衝星直徑大多在10千米左右,自轉速度極快,旋轉一圈僅耗時幾毫秒,而地球自轉一周則需要24小時。因為快速的旋轉,脈衝星擁有超強的磁場,平均磁場強度至少為幾千萬特斯拉。
  • 脈衝星的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如此高的密度是怎樣形成的?
    脈衝星是啥?脈衝星是旋轉的中子星,因發出周期性的電磁脈衝而得名,發現於冷戰時期的1967年。脈衝星直徑大多在10千米左右,自轉速度極快,旋轉一圈僅耗時幾毫秒,而地球自轉一周則需要24小時。因為快速的旋轉,脈衝星擁有超強的磁場,平均磁場強度至少為幾千萬特斯拉。強大的磁場將脈衝星的輻射也封閉了起來,只能從兩個磁極發射出去。脈衝星的電磁脈衝就是這麼產生的。
  • 我國「天眼」又立功,這次發現的是「跳華爾茲」的脈衝雙星-虎嗅網
    早在2018年FAST在伽馬射線源中發現一顆毫秒脈衝星的時候,我們就比較詳細地介紹過脈衝星的分類以及何為毫秒脈衝星。簡單地說,毫秒脈衝星是一類自轉速度較快且自轉速度較穩定的脈衝星。/而處於雙星系統中的脈衝星,可以通過吸收伴星的物質而加速自轉,變成一顆毫秒脈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