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歇脈衝星自轉減慢率變化研究獲進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脈衝星輻射特性的變化被觀測到,人們逐漸認為脈衝星磁層普遍存在某種突然變化。其中一個特殊的例子就是間歇脈衝星,它顯著的特殊性在於其輻射在「打開」和「關閉」兩個狀態之間切換。脈衝星可探測期間,輻射「打開」;脈衝星不可探測期間,輻射「關閉」。
-
科學家在脈衝星發現短時脈衝波幹擾,導致自旋速率出現永久變化
科學家在脈衝星發現短時脈衝波幹擾,導致自旋速率出現永久變化 Connor Feng • 2020-01-07 16:53
-
射電望遠鏡強勢捕捉脈衝星的小突變
脈衝星是高速旋轉的中子星,但有時候,它們會突然增加自己的旋轉速率。這樣旋轉速率突變的現象被稱作脈衝星的自轉突變。我是記錄船帆座脈衝星(Vela pulsar)自轉突變團隊的其中一員,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約5-6%的脈衝星的自轉突變為我們所知,船帆座脈衝星(Vela pulsar)也許是其中最著名的了。
-
發現脈衝星新天體物理現象,清華項目成果登上《自然·天文》
(中子星的一種)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2018年10月29日,「極光計劃」探測器發射升空,經過1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的X射線偏振信號,並發現了有關脈衝星的新天體物理現象,也就是當蟹狀星雲脈衝星自轉周期突然變化之後,其X射線偏振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脈衝星是一種極其精確的「時鐘」,但是經常會在某一個時間點發生一次突變,然後慢慢恢復,這種自轉突變是一種有待研究的天文現象。
-
死亡天體訴說著鮮活的秘密:磁星和脈衝星到底有何關係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脈衝星。我們知道,脈衝星就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最快的僅需要1.4毫秒就能自轉一圈。在自轉的過程中,脈衝星的兩極會發射出非常強烈的脈衝電波,有的時候會掃過地球,就像是宇宙中的燈塔一樣。最初的時候,很多人認為脈衝星和磁星並不相斥,至少沒有什麼科學理論讓二者不相容。也就是說,一顆天體可以既是脈衝星又是磁星。
-
球狀星團中那些奇異的脈衝星
脈衝星是可以探測到周期性脈衝信號的中子星。脈衝星的觀測研究,涉及脈衝星計時、緻密物質狀態方程、雙星演化和引力波探測等諸多方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新知識。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已經發現了超過240顆脈衝星。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自轉707次的脈衝星
由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射電脈衝星J0952-0607也發射脈衝伽馬輻射。J0952-0607在一秒內自轉707次,在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列表中排名第二。脈衝星在一秒鐘內自轉707次,因此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除了球狀星團的密集恆星環境外,它的自轉速度是最快的。利用這一關於雙星脈衝星系統的先驗信息,漢諾瓦AEI的博士生Lars Nieder著手研究脈衝星是否也發射脈衝伽馬射線。
-
又一顆磁星被發現,被認為是中子星變種,與脈衝星有關
中子星並不是天體的終點,它還會繼續變化,比如脈衝星就是中子星的一種。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中子星,我們稱之為磁星。 這顆新發現的磁星有些特別,因為它可以發出脈衝電波。從某種角度來說,它也可以叫做脈衝星,其實磁星和脈衝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畢竟它們都是由中子星演變來的。
-
中子星是由簡併中子構成的緻密星,具有強磁場的中子星是脈衝星
「脈衝星」首先是通過觀測發現這類特殊天體,然後通過研究去證實它們是中子星。脈衝星的發現純粹是一個偶然,1967年由劍橋大學「穆拉德射電天文臺」的研究生傑瑟琳·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利用他的導師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建造的射電望遠鏡,觀測行星際閃爍現象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信號,這個信號會周期性地發生光度上的變化,變化對應的周期是1.3373秒,後來通過更加仔細的研究發現這個信號應該是來自於一個中子星的自轉所導致的
-
人類首次發現脈衝星:脈衝星七大可怕之處?
,它們的周期十分穩定,起初還以為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又陸續發現數個同樣的脈衝信號,後來經過確認這是一類新的天體並命名為脈衝星。 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密度一般用1立方釐米有多少克來表示,如果我們從脈衝星上面取下1立方釐米物質,稱一下,它可重1億噸以上、甚至達到10億噸。
-
什麼是脈衝星?有的脈衝星自轉速度竟高達每秒1000轉
但是也有很多天體,在太陽系內可能不存在,而是存在於遙遠的宇宙空間中,比如今天我們要聊聊的脈衝星。它是在1967年被首次發現的,當時研究人員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周期性的電波,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周期性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他與另一位美國科學家約瑟夫·泰勒一起,在1974年發現了一對正在相互繞轉並逐漸彼此接近的脈衝星 脈衝星很小,直徑一般和一座小型城市相當(大約20公裡左右),而當時的一般觀點認為,如果它的自轉達到這樣的高速,那麼強大的離心力將會把它自己撕成碎片。 但此次庫卡尼的發現用事實打破了這種預言。這項發現將不僅改變庫卡尼的職業生涯,也將徹底改變整個脈衝星科學研究領域。
-
周期達23.5秒,最新發現最慢的射電脈衝星
發表在《arXiv》上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發現。具有周期性的地外輻射源,即脈衝星,通常以無線電發射的短脈衝形式被探測到。射電脈衝星通常被描述為高磁化、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產生脈衝發射。然而,對於天文學家來說,發現新的、自轉周期超過5.0秒的長周期射電脈衝星是一個挑戰。
-
脈衝星為什麼能產生脈衝?
但在中子星中,電子受到強大的擠壓離開原來的軌道,進入原子中 心。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進入原子核的電子與質子發生反應,形 成更多中子。最終,該恆星充滿了中子,於 是中子星就形成了。科學家認為,中子星在人類發現它之 前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
-
風雲二號」收官之戰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今天21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二號H星發射升空。這是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星,將著重為我國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持續穩定的氣象監測服務。 此次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是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運行於距地面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行和地球自轉同步,所以專門用於對固定區域進行氣象遙感探測。
-
發現脈衝星新天體物理現象 清華「極光計劃」成果登上《自然·天文》
發布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雜誌的封面文章顯示,由清華大學主導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配備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在衛星上經過一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自然·天文》發表評論說,「馮驊與合作者結束了軟X射線偏振測量這一天文探測窗口過去40年的停滯狀態」。
-
【知識科普】亮度時常變化的恆星 造父變星
-
在1.9萬光年外,發現中子星,能迅速變成毫秒脈衝星!
在10年前,我們知道中子星是脈衝星,中子星是從伴星吸積物質,但沒有一顆中子星來回切換。但不同尋常的是,在其他時候,流動會停止,中子星的強磁場會將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從而產生強烈的射電輻射,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脈衝星。密西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格雷戈裡·西瓦科夫(Gregory Sivakoff)說:我們只知道少數幾顆在不同狀態之間轉換的恆星,稱為過渡毫秒脈衝星。
-
什麼是變星?這種恆星的亮度為何為出現周期性的變化?
通過仔細研究,萊維特發現,這些變星有一些特殊的性質,例如:平均亮度最高的變星,其光度變化的周期也最長,也就是完成一個脈衝周期需要更多的時間(從最暗到最亮,再從最亮變為最暗)。最亮的變星的變化周期一般為幾個月,亮度降低時,變化周期也會隨之縮短,最暗的變星在一天內都可以完成一個脈衝周期。
-
脈衝星導航,精度10米?別逗了!
最近,一些媒體報導了中國將要發射第一顆脈衝星導航實驗衛星的消息,據稱從此中國將佔據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新制高點。過去幾年,我從事了脈衝星自轉和計時模型以及利用脈衝星探測引力波的工作。在仔細閱讀媒體報導後,我發現該項目以及規劃的後續脈衝星導航路線,存在「目標虛幻、機理不清、應用不明」的問題。這篇文章,針對「目標虛幻」,先來回答「脈衝星導航到底有多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