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星團中那些奇異的脈衝星

2020-12-22 光明網

脈衝星是可以探測到周期性脈衝信號的中子星。脈衝星的觀測研究,涉及脈衝星計時、緻密物質狀態方程、雙星演化和引力波探測等諸多方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新知識。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已經發現了超過240顆脈衝星。這是我們,中國人使用自己的大科學裝置開展脈衝星搜尋而實現的系統性脈衝星發現。

圖1. FAST全景(圖源:國家天文臺)

脈衝星是可以探測到周期性脈衝信號的中子星,主要產生於大質量恆星演化末期或吸積物質的白矮星產生的超新星爆發。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3000顆脈衝星,其中大約有2800多顆在射電波段,也就是在如手機或無線網(wifi)的頻段,可以探測到。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的、脈衝星發現的最初幾年裡,我們普遍認為脈衝星剛誕生時其脈衝周期大約是30毫秒;隨著它逐漸將自轉動能轉化為電磁波的能量向宇宙空間中發射,它的自轉也逐步減慢——這也是我們今日看到的多數脈衝星脈衝周期在1秒左右的原因之一。

1982年,Backer等人意外發現了一顆脈衝周期非常短的脈衝星,B1937+21。它的脈衝周期為1.558毫秒,遠遠短於剛誕生的脈衝星,被歸為新的一類,叫做毫秒脈衝星。對於毫秒脈衝星的長期監測,我們認為這是脈衝星形成後有伴星的物質被它吸積。這樣的吸積過程如果時間足夠長、物質量足夠多,完全可以將脈衝星加速使其有了更短的脈衝周期。

圖2. 發現第一顆毫秒脈衝星的文章(圖源:Nature, 300, 615)

物質吸積帶來額外能量的同時,也減弱了脈衝星表面磁場,使脈衝星動能轉化成電磁波釋放的過程減慢,甚至百億年後毫秒脈衝星依然可以被觀測到。 根據目前天體物理的理解,一般定義脈衝周期短於20毫秒或者30毫秒的脈衝星為毫秒脈衝星。本文按照脈衝星研究中的慣例,採用30毫秒作為毫秒脈衝星的脈衝周期上限。圖3為這些毫秒脈衝星的脈衝周期分布。

圖3. 毫秒脈衝星的周期分布(圖源:作者,數據來自ATNF psrcat) 在銀河系範圍內,脈衝星的分布是和恆星密度有關的。通常恆星多的地方,脈衝星也多。所以銀道面上有大量脈衝星。脈衝星的另一個聚集地是球狀星團。球狀星團是具有百萬顆小質量恆星的星團,對於其中的恆星質量分布分析表明其年齡長達百億年。

圖4. 球狀星團M13(圖源:NASA)

天文學家猜想,如果在球狀星團形成初期存在大質量恆星,那麼在演化過程中也會產生脈衝星和毫秒脈衝星;在百億年之後,我們應該還能探測到其中的毫秒脈衝星。

這個猜想在1987年得到證實——Lyne等人在球狀星團M28中發現了一顆自轉周期約3毫秒的脈衝星。現在發現的毫秒脈衝星約四百顆,不到脈衝星總數的15%。在所有毫秒脈衝星中,球狀星團中的毫秒脈衝星有145顆。球狀星團是個不折不扣的特殊脈衝星的聚集地。圖5展示了目前的球狀星團脈衝星發現情況,我們共在30個球狀星團中發現了157顆脈衝星。

圖5.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得知,至今為止人類一共在30個球狀星團中找到了157顆脈衝星。柱形圖中藍綠色區域表示脈衝雙星的佔比,土黃色區域表示孤立脈衝星的佔比(圖源:http://www.naic.edu/~pfreire/GCpsr.html)

在這些「有脈衝星發現」的30個球狀星團中,20個球狀星團中發現了不止1顆脈衝星。由於脈衝星的名稱是其赤道坐標,因此我們在脈衝星名稱後加上ABCD這樣的大寫英文字母來區分同一個位置附近的多顆脈衝星,比如前面提到的M28中的脈衝星,稱為B1821-24A或者M28A。

隨著望遠鏡靈敏度的提高,更多的發現使得26個大寫英文字母也不夠用了,因此我們在Z後,繼而採用aa、ab這樣的兩個小寫字母來編號。目前有脈衝星最多的兩個球狀星團,Terzan 5和杜鵑座47,分別有38顆和25顆脈衝星,都已經開始了兩位小寫英文字母的編號。

圖6. 球狀星團Terzan 5中脈衝星的位置。背景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Terzan 5的可見光照片。紅色的圖示表示脈衝星正在靠近我們,藍色的圖示表示脈衝星正在遠離我們(圖源:https://greenbankobservatory.org/terzan-5-pulsar-jackpot/)

圖6展示了Terzan 5中的脈衝星的位置和相對於我們的運動狀態。Terzan5是個對於愛好者來說並不起眼的球狀星團,它的亮度不到11等,和我們熟知的梅西葉星表中接近肉眼可見亮度的球狀星團,比如M3,M13比起來,非常暗弱。天文學家觀測卻發現它具有異常高的中心恆星密度和星體作用率。這預示著其中可能存在大量的脈衝星,而觀測正應證了這一點。

Terzan5中的脈衝星發現,被戲稱為球狀脈衝星搜索中的彩票頭獎,因為在此之前人類從未在一個特定的球狀星團中發現如此之多的脈衝星;寥寥幾次觀測帶來了幾十顆毫秒脈衝星的發現,這樣的驚喜無異於彩票的頭獎。

這份大獎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發現:Terzan 5ad,目前為止脈衝周期最短的脈衝星,它的自轉周期只有1.396毫秒,對中子星物態給出了很強的限制。這顆脈衝星位於一個軌道周期約1天的雙星系統中,伴星的質量是太陽的0.16倍。

由於軌道較短以及伴星可能已經演化到了紅巨星階段(具有較大的半徑),通過觀測還能看到伴星物質被脈衝星吸積帶來的脈衝星脈衝周期的不規律變化。更幸運的是,由於這個雙星系統的軌道面和我們視線方向的夾角較小,我們還能通過觀測看到脈衝星的信號被伴星遮擋導致的掩食。

毫秒脈衝星有比長周期脈衝星更加多樣的脈衝輪廓,球狀星團中的毫秒脈衝星也是如此。圖7展示了另一個具有數十個脈衝星的球狀星團,杜鵑座47中的25顆脈衝星的平均脈衝輪廓。這些脈衝輪廓反映了脈衝星自身的輻射特性。

這些形形色色的脈衝輪廓讓人覺得眼花繚亂、覺得陌生,如果將這些脈衝轉換成直觀的聲音(JordrellBank, Cornell),感受就直觀多了。

圖7. 球狀星團杜鵑座47中已知的25顆脈衝星的平均脈衝輪廓。左上角是對應的脈衝星名稱,右上角表示橫軸的誤差棒(圖源:http://www3.mpifr-bonn.mpg.de/staff/pfreire/47Tuc/)

說到脈衝星信號轉換出來的聲音和旋律,不得不再次提起2020年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通知書中的CD。CD中包含的旋律全部來自於科研工作者們使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的脈衝星。在被使用的15顆脈衝星信號中,包含了4顆FAST發現的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信號。

如果看過完整視頻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其中包含了叫做M13F,M14A,M92A和NGC6517E這樣四顆脈衝星。M13F和M92A的相關科學研究已經分別成文發表,而M14A和NGC6517E則是在這錄取通知書中首次公開。

圖8. M92A的示意圖(A)和計時觀測結果(B)。伴星對脈衝星的掩食造成了計時觀測結果中的空缺(圖源:The Innovation, 1(3), 100053)

我們相信憑藉著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和FAST空前的靈敏度,球狀星團中能發現更多的奇異的脈衝星。

參考文獻:

[1] Backer D. C., Kulkarni S. R.,Heiles C., et al., 1982, Nature, 300, 615B

[2] Lyne A. G., Brinklow A.,Middleditch J., et al., 1987, Nature, 328, 399L

[3] ATNF psrcat pulsar catalog: https://www.atnf.csiro.au/research/pulsar/psrcat/

[4] 47 Tucanae Pulsar Catalog: http://www3.mpifr-bonn.mpg.de/staff/pfreire/47Tuc/

[5] Globular Pulsar Catalog: http://www.naic.edu/~pfreire/GCpsr.html

[6] Pulsar Jackpot: https://greenbankobservatory.org/terzan-5-pulsar-jackpot/

作者簡介:潘之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脈衝星搜索和恆星形成。錢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射電天文,撰寫多篇廣受好評的科普文章。

來源: 光明網

相關焦點

  • 球狀星團脈衝星似乎揭示了答案!
    近日,科學家發現附近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揭示了銀河系的演化過程,這一個遙遠的球狀星團是數十顆快速旋轉恆星的家園,它可能為銀河系的形成和環繞銀河系的氣暈提供新的線索。這個球狀星團被稱為47Tucanae或47Tuc,是一個密集的恆星群,位於大約15000光年之外,位於環繞銀河系的星系暈邊緣。
  • FAST望遠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同時,認證了該星團中另一脈衝星M13E為掩食雙星「黑寡婦」,還獲得了M13現有脈衝星的國際最好計時結果。這是FAST對球狀星團首次高靈敏度脈衝星搜尋與計時觀測成果,填補了對球狀星團M13中脈衝星性質及分布研究的空白。     FAST新發現的毫秒脈衝星(MSP)亮度約為3 mJy kpc2,顯示了FAST探測暗弱脈衝星的能力。
  • 科學家發現球狀星團脈衝星,有望揭示銀河系的演化過程!
    最近,科學家發現附近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揭示了銀河系的演化過程。這個遙遠的球狀星團是數十顆快速旋轉恆星的家園,這可能為銀河系和銀河系周圍的光環的形成提供新的線索。這是一個球狀星團,名為47 Tucanae或47 Tuc,是一個密集的恆星群,位於銀河系周圍約15,000光年以外的星系暈邊緣根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聲明,研究人員估計該星團有25顆脈衝星。脈衝星是一顆快速旋轉的超緻密中子星,其表面有兩個發射輻射束的熱點。
  • 我國「天眼」又立功,這次發現的是「跳華爾茲」的脈衝雙星-虎嗅網
    三、沒結束,它還是一顆球狀星團脈衝星FAST這次的發現,是天文學家有意地在球狀星團中進行脈衝星搜尋而找到的。處於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就是球狀星團脈衝星。為什麼要在球狀星團裡面找脈衝星?這要先說說球狀星團是什麼。
  • 中國科學家利用太空脈衝信號創作「音樂」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日報導,國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希望,這將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這些被稱為脈衝星的星體。 報導稱,該研究小組上個月發現了這兩顆位於杜鵑座47球狀星團內的脈衝星,這一星團位於距離地球大約1.67萬光年的杜鵑座中。
  • 貴州「天眼」重磅:23150光年外,發現雙毫秒脈衝星,只有3毫秒!
    到目前為止進行的觀測似乎支持這一理論,因為超過一半的已知毫秒脈衝星被發現有恆星伴星。現在,由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王林(音譯)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報告顯示:在明亮球狀星團NGC 6205(也稱為M13)中探測到了一顆新的毫秒脈衝星。
  • 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毫秒脈衝星的發現歷程
    這顆脈衝星編號為PSR B1937+21,它成為了一類最新劃出的類型——毫秒脈衝星中的第一顆成員。  這種脈衝星不僅自轉速度快的驚人,它們還有一項引人注目的特徵,那就是它們自轉的周期性非常精確,甚至幾乎可以說是宇宙中最精確的時鐘!正是藉助了這些宇宙時鐘,天文學家們才得以解答有關恆星,物質,甚至是時空本身的許多問題。
  • 我在國家天文臺脈衝星搜索組,關於「中國天眼」和神秘的脈衝星,問...
    ,關於「中國天眼」和神秘的脈衝星,問我吧! 我是王培,2014年中科院理論核物理博士畢業,開始進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脈衝星搜索組工作,研究方向為射電脈衝星觀測。在安靜的FAST臺址,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遙遠時空,親手觸碰璀璨星辰,與古老時空對話的感覺,妙不可言。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
  • 貴州500米「天眼」重磅:發現罕見「紅背蜘蛛」食雙毫秒脈衝星!
    自轉周期在30毫秒以下的脈衝星被稱為毫秒脈衝星(MSPS)。關於紅背蜘蛛註解:之所以有紅背蜘蛛這一綽號,是因為雙星系統中主星對伴星「愛人」的「殘酷」攻擊而得(博科園引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一類具有半簡併伴星的極端雙星脈衝星被稱為「毒蜘蛛型脈衝星」。如果伴星的質量極低(小於0.1倍太陽質量),這些天體被進一步歸類為「黑寡婦脈衝星」,而如果第二顆恆星較重,則被稱為「紅背蜘蛛脈衝星」。
  • 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夜空,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
    科幻作品中的印象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夜空,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M22(人馬座中的一個球狀星團),人們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到的夜空,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了給出更加有說服力的答案,加拿大麥克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個虛擬的類地行星(在本文中我們暫且也稱之為「拉格什」),將它放置在同樣虛擬的球狀星團內部,然後對球狀星團的演化過程做了動力學模擬,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 與脈衝星有關的中國故事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剛宣布了一個喜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再次激發了大家對天文的熱情,於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前往貴州,揭秘發現脈衝星背後的故事。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轉707次的脈衝星,每10億次才被探測到一次
    它們像宇宙燈塔一樣發射輻射,可以作為射電脈衝星和/或伽馬射線脈衝星被觀察到(這取決於它們朝向地球的方向)。PSR J0952-0607(該名稱表示天空中的位置)於2017年首次被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確定為可能是脈衝星源的無線電觀測發現。
  • 發現排名第二每秒自轉707次的脈衝星
    由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射電脈衝星J0952-0607也發射脈衝伽馬輻射。J0952-0607在一秒內自轉707次,在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列表中排名第二。它們像宇宙燈塔一樣發射輻射,可以作為射電脈衝星和/或伽馬射線脈衝星被觀察到(這取決於它們朝向地球的方向)。PSR J0952-0607(該名稱表示天空中的位置)於2017年首次被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確定為可能是脈衝星源的無線電觀測發現。
  • 在1.9萬光年外,發現中子星,能迅速變成毫秒脈衝星!
    位於距離地球1.9萬光年的密集星團「Terzan 5」中,有一對恆星的奇怪行為引起了天文學家注意。阿爾伯塔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雷格·海因克說:我們同時使用X射線和無線電波觀測到了一個奇異的恆星雙星系統。在10年前,我們知道中子星是脈衝星,中子星是從伴星吸積物質,但沒有一顆中子星來回切換。
  • 磁星vs脈衝星的區別是什麼?磁星和脈衝星是什麼樣的存在?
    中子星是整個宇宙中非常恐怖的一種星體,中子星所爆發的能量足以毀滅整個地球,但是脈衝星和磁星同樣是中子星的衍生物。這兩種身體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甚至這兩種星體釋放的能量比普通的中子星還要強大,嚴重時可以摧毀整個太陽系。
  • 脈衝星為什麼能產生脈衝?
    脈衝星是一種中子星:有時,巨大的恆 星會在激變爆炸中結束生命,而中子星就是這種爆炸的產物。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如太陽)有上百 萬個地球那麼大。而一個巨星或超巨星的直徑是太陽的101000倍,中子星就是一個 如此巨大的恆星塌陷為一個城市的大小之後形成的。
  • 又一顆磁星被發現,被認為是中子星變種,與脈衝星有關
    宇宙中還有一種更加普遍但是又不普通的天體,它就是 。從中子星的各個形態和基礎數據來看,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很重要的存在,甚至對人類研究宇宙具有更大的價值。 磁星,顧名思義,它擁有非常強大的磁場,可以說在整個宇宙中,磁星的磁場強度一定排名前列。當中子星變成超新星後,它就有機率會演變成磁星,且它的磁場強度最高可以到到1000億特斯拉。如果一顆磁星圍繞地球旋轉,那麼地球的所有磁性物質都會被它吸引,最終會融入到磁星上面。最近,天文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磁星,其被稱為Swift J1818.0-1607。
  • 脈衝星有什麼特點:脈衝星有多可怕?
    脈衝星有什麼特點:脈衝星有多可怕?2.脈衝周期短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 「天眼」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 引力波探測又添新可能
    PSR J0318+0253位置和積分脈衝輪廓 中科院供圖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並於近日得到國際認證,這是FAST繼發現脈衝星之後的另一重要成果。
  • 人類首次發現脈衝星:脈衝星七大可怕之處?
    ,它們的周期十分穩定,起初還以為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又陸續發現數個同樣的脈衝信號,後來經過確認這是一類新的天體並命名為脈衝星。    已觀測到的最長的脈衝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約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換句話說,脈衝星的自轉都特別快,從4.3秒轉一圈到1秒鐘轉500圈!發射脈衝的持續時間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密度一般用1立方釐米有多少克來表示,如果我們從脈衝星上面取下1立方釐米物質,稱一下,它可重1億噸以上、甚至達到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