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利用太空脈衝信號創作「音樂」

2020-12-07 觀察者網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 港媒稱,北京的科學家獲取了距離地球數以十億萬公裡計的兩顆新發現的星體發出的電磁輻射的有規律節拍,並將之變成了一首音樂作品。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日報導,國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希望,這將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這些被稱為脈衝星的星體。

報導稱,該研究小組上個月發現了這兩顆位於杜鵑座47球狀星團內的脈衝星,這一星團位於距離地球大約1.67萬光年的杜鵑座中。

兩顆新脈衝星的平均脈衝輪廓和位置分布。左圖是12.5英寸光學望遠鏡積分90分鐘對杜鵑座47球狀星團的成像,其中約包含1.7萬顆恆星;右上為脈衝星J0024-7204aa和J0024-7204ab的平均脈衝輪廓和時間-相位關係,右下為計時觀測的脈衝星位置分布示意圖,藍色標識已知脈衝星,紅色標識兩顆新脈衝星,其中J0024-7204aa的位置根據現有數據還不能完全確定

脈衝星是一種高速自轉並像夜間的燈塔一樣發出電磁脈衝信號的死亡之星。

研究人員掌握了這兩顆脈衝星的脈衝信號,並將之轉變成了人耳可以聽到的聲波。

他們利用這種節拍創作了一首30多秒的音樂作品的主要「部分」。

其中的打擊樂和鼓聲則來自同一星團內的其他已知脈衝星的脈衝信號頻率,或者說節拍。

這首音樂作品的音量也會隨著兩顆脈衝星的輻射流變化而上下波動。

報導稱,脈衝光束穩定而精確的旋轉也被天文學家用作一種「宇宙時鐘」,以此研究諸如時空彎曲、引力波和星系繪製等一系列廣泛問題。

脈衝星並不多見。作為天空中少數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明亮的球狀星團,杜鵑座47包含數百萬顆星星,但人們只發現了少量脈衝星。

該研究小組的發現使得杜鵑座47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總數達到25個。

報導稱,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人員利用的數據是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收集的。

北京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徐仁新說,這兩顆脈衝星的發現表明,中國天文學家已經開發出強大的軟體和數據挖掘技術,來識別此前研究中被忽略的信號。

他說,這一軟體和技術可以用於分析位於中國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所收集到的數據。

附:國家天文臺製作的脈衝星音樂

為直觀感受距離太陽系4kpc之遠的杜鵑座球狀星團脈衝星,我們將新發現脈衝星J0024-7204aa和J0024-7204ab的自轉周期時間放慢了80倍,並將觀測的脈衝星信號振幅轉換為聲音強度,完全用脈衝星的聲音素材製作音樂。整段30秒音樂調整為C大調的4/4拍傳統節奏,兩顆新脈衝星J0024-7204aa和J0024-7204ab自轉輻射的周期性脈衝聲音貫穿始終,聲音的時強時弱表現出脈衝星輻射流量的變化,用高音到低音的滑動模仿不同頻率脈衝星輻射通過星系介質發生的色散時延,音樂中所有的打擊樂和鼓聲都來自此球狀星團中其它已知脈衝星頻率,再現射電望遠鏡觀測的脈衝星J0024-7204aa和J0024-7204ab瑩然於遙遠杜鵑座47的萬籟群星之境。

音樂連結:http://ism.bao.ac.cn/resources/pulsar_music/(音樂製作人:梅園)

相關焦點

  • 專欄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上)
    之後的十幾個世紀中,人類對世界、宇宙的認識被宗教統治,對天體運行與音樂之間聯繫的探索陷入了停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音樂的題材集中於宗教、神話和純粹音樂的領域,從公元初的格裡高利聖詠到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時代,再到之後的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無數的偉大作曲家湧現了,卻鮮有與天體、宇宙相關的音樂流傳。當然,這期間並不乏對天體音樂的探索。
  • 如何利用示波器測試低佔空比脈衝信號
    本文將分別介紹傳統方法和FastFrame分段存儲技術測試偶發性或間歇性的事件以及一些低佔空比的信號,從而分析FastFrame分段存儲技術在實際測試帶來好處。傳統測試方法傳統測試低佔空比脈衝等間歇性的信號,通常利用數字示波器。為了提高測試精度,通常使用示波器的最高採樣率來採集波形數據。
  • 天眼曾鎖定太空深處信號,或來自30億光年外,國外專家十分羨慕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過在廣袤的太空中,人類的認知僅僅是冰山一角,太空中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值得我們不斷追尋,在此過程中,人類也利用一些先進技術獲取了一些來自太空中的信息。從2007年開始人類正式收到了來自太空深處的信息,此後人們對於太空信息更加好奇,希望能從這些信息中獲得更多了解。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天文時鐘」指引太空旅行現有的導航方式是利用飛船向地球發回無線電信號,根據信號到達地面時間推算出飛船的具體運動位置。但隨著人類向深空探索的腳步大幅度邁進,未來數量「井噴」的太空飛行器對導航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太空飛行器的精確導航已經成為所有空間任務的重中之重。
  • 中國天眼曾鎖定太空深處信號或來自30億光年外國外專家十分羨慕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過在廣袤的太空中,人類的認知僅僅是冰山一角,太空中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值得我們不斷追尋,在此過程中,人類也利用一些先進技術獲取了一些來自太空中的信息。從2007年開始人類正式收到了來自太空深處的信息,此後人們對於太空信息更加好奇,希望能從這些信息中獲得更多了解。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天文時鐘」指引太空旅行  現有的導航方式是利用飛船向地球發回無線電信號,根據信號到達地面時間推算出飛船的具體運動位置。但隨著人類向深空探索的腳步大幅度邁進,未來數量「井噴」的太空飛行器對導航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太空飛行器的精確導航已經成為所有空間任務的重中之重。
  • 來自太空的脈衝信號真的是外星人發來的嗎?
    但是,在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外星的探索,比如1967年,科學家無意間發現了一種快速的周期性脈衝信號,一開始的猜測是外星人信號,那麼今天,我們首先來弄明白1967年發現的這個信號到底是什麼吧!1967年,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喬絲琳·貝爾本打算用一架新建成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天體的閃爍(類似星星眨眼睛的現象)來研究類星體,卻無意間發現了一種快速的周期性脈衝信號。
  • 未來的太空旅行者的宇宙「燈塔」——脈衝星
    在未來,太空探索者可能會從脈衝星產生的穩定信號中獲得類似的指引。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利用國際空間站開發基於脈衝的導航系統,利用這些宇宙燈塔,在美國宇航局的阿爾特彌斯(Artemis)計劃的月球之旅和未來的人類火星任務中,為導航提供幫助。脈衝星,或快速旋轉的中子星,是爆炸成超新星的恆星密度極高的殘骸。它們以明亮而狹窄的光束髮射出x射線光子,在恆星旋轉時像燈塔一樣掃視天空。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No.1
    在科學家不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的同時,音樂家也試圖將自己對於空間、宇宙的認識與音樂創作相融合。天體運動作為從古希臘時期就被持續研究的科學概念,不單對科學家有著持久的吸引力,也激發起音樂家們無限的創造力。本文主要探討音樂史中各個階段中體現的對空間、宇宙的認識,並重點討論了音樂家們對天體運行和音樂創作之間神秘關聯的認識以及當前空間探索對音樂藝術發展的意義。
  • 將來自宇宙的信號寫進歌裡,酷狗音樂的「先鋒實驗」
    2020年1月1日0點,融合了100顆脈衝星信號元素的黑科技神曲《脈衝星》在酷狗音樂發布。歌曲上線不到10分鐘,評論數迅速突破999+,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也已破億。點開播放鍵,電子樂、管弦樂器與人聲交織,100顆脈衝星信號被轉換成不同的聲波。其中特別的6顆,又在不同樂段融入歌曲編曲中,在前奏、間奏和尾奏中釋放著恢弘磅礴的音樂旋律,來自宇宙的2020祝福神秘且浪漫。
  • 中國天眼捕捉到宇宙脈衝,並將信號的振幅轉換成美妙的聲音
    宇宙脈衝這樣的新聞曝光引起很大轟動。現在跟著小編去看看。一、中國的太空眼睛捕捉宇宙脈衝作為監測地外信號的重要設備,中國天眼一直備受關注,以前也曾被曝光過。中國天眼截獲可疑宇宙信號這消息引起了轟動。據說,就在最近,中國天眼捕捉到宇宙脈衝的消息再次被曝光,人們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
  • 美利用雷射脈衝傳輸時間信號 精度與原子鐘相當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人員利用鏡面反射雷射脈衝,成功在野外傳輸超精確時間信號,其精度與最精確的下一代原子鐘相當。為實現未來原子鐘精度提高100倍,工作頻率要確保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損失精度儘可能小。  此次信號傳輸驗證是通過室外雙向無線鏈路,使用兩個雷射頻率梳完成的。頻率梳通過生成一束帶有間隔超短波光學脈衝穩恆流與光學原子鐘實現完美同步。  試驗過程中,兩個頻率梳與一個穩定光學共振器進行同步,穩定光學共振器在試驗中充當光學原子鐘的角色。
  • 脈衝星導航:中國科學家要重構時空基準,下月擇機射試驗衛星
    GPS導航家喻戶曉,北鬥導航也日益完善,可是你聽說過脈衝星導航嗎?  沒錯,就是離我們千萬光年之遙的脈衝星!雖然遙遠而又陌生,只要加以科學利用,它們就可以給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提供導航,甚至開啟人類星際之旅哦。現在,中國的科研人員正在嘗試把這個「狂想」變成現實。  10月8日恰逢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
  • AI技術可實時識別出無線電脈衝信號
    (文章來源:博科園) 科學家建立了一個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利用人工智慧(AI)來革新天文學家實時檢測和捕捉快速無線電脈衝(FRBs)的能力。快速無線電脈衝是來自太空神秘而強大的無線電波閃光,被認為起源於地球數十億光年之外。它們只持續幾毫秒(千分之一秒),快速無線電脈衝成因是天文學最大的謎題之一。Wael Farah開發了快速無線電脈衝檢測系統,並且是第一個使用全自動機器學習系統實時發現快速無線電脈衝的人。
  • 首支宇宙黑科技神曲《脈衝星》製作揭秘
    據了解,歌曲《脈衝星》是酷狗音樂聯合中國天眼,為酷狗星曜計劃打造的主題曲,整首歌曲的背景樂都是根據脈衝信號轉化製作而成,這在流行音樂史上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獨家揭秘,如何將脈衝星的信號變成音樂?揭秘視頻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運營和發展中心的專家講述到,在2017年9月,通過天眼發現了第一顆脈衝星後,就不斷地接收著它的信號。不過,脈衝星發射的信號,看不見摸不著,如何轉化成讓普通人也能理解的信息?在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和酷狗音樂製作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將信號與音樂相結合,用聲音去傳遞脈衝星帶給地球的問候。
  • 聽歌者說說心裡話:我的太空音樂之路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我們的太空音樂創作室」主動發力,內聯外融,截至目前,共創作抗擊疫情主題歌曲16首(不含在太空平臺發布的其他歌曲)。 近兩年,我創作的歌曲以太空題材居多,比如《太空進行曲》《相約太空》《我把青春融進太空》《五星紅旗飄揚太空》《我要飛到太空去》等,大多贏得廣泛好評。為什麼「太空」成為我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意象、掘之不盡的典藏?這是因為在「太空」,我的思想的激流和情感潮水,前所未有的澎湃和激蕩。 對文藝工作者來說,遇見「太空」,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 中國科學家打造太空最準的原子鐘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打造太空最準的原子鐘) 原標題:打造太空最準的原子鐘
  • 中國首部衛星紀錄片《太空的見證》創作記
    (微信用戶:Aminta·燃)……數十萬真情感言和鮮活評論,是網民送給《太空的見證》創作團隊最好的新年禮物。告別2020年之際,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推出國內首部衛星新聞紀錄片《太空的見證》。上線72小時,系列產品全網傳播量突破10億次、互動量超千萬次,轉載轉發突破8000家次,形成一次「現象級」傳播。
  • 矩形脈衝信號的分解和合成
    ,了解矩形脈衝信號諧波分量的構成;   2、觀察矩形脈衝信號通過多個數字濾波器後,分解出各諧波分量的情況。周期信號的振幅頻譜有三個性質:離散性、諧波性、收斂性。測量時利用了這些性質。從振幅頻譜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各頻率分量所佔的比重。測量方法有同時分析法和順序分析法。   同時分析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多個濾波器,把它們的中心頻率分別調到被測信號的各個頻率分量上。當被測信號同時加到所有濾波器上,中心頻率與信號所包含的某次諧波分量頻率一致的濾波器便有輸出。
  • 萬用表能否測量脈衝信號_脈衝信號怎麼測量(步驟教程)
    脈衝信號可以用來表示信息,也可以用來作為載波,比如脈衝調製中的脈衝編碼調製(PCM),脈衝寬度調製(PWM)等等,還可以作為各種數字電路、高性能晶片的時鐘信號。  所謂脈衝信號表現在平面坐標上就是一條有無數斷點的曲線,也就是說在周期性的一些地方點的極限不存在,比如鋸齒波,也有電腦裡用到的數字電路的信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