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欲借民企提高國防產業效率》的報導稱,王澤鋼所在的工廠位於山東省,為煤炭業生產採礦機械。不過,到明年他打算拓展一項新業務:為中國空軍生產噴氣式飛機。
在他看來,他的產品被擊落得越多越好。他所在的工廠將為「藍狐」無人靶機生產噴氣發動機,而這種無人靶機的唯一任務就是在航空武器測試中被擊落。
得益於大刀闊斧的改革,王澤鋼這樣的民營企業家如今也能參與招標向人民解放軍銷售高技術航空產品。
報導說,解放軍曾是抵禦資本主義侵略的最後堡壘,但在中共的命令下,它不得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壁壘森嚴的國防採購內部圈子——曾經的頂尖國有企業專屬領地。
王澤鋼表示:「我們正從這一市場中要求不那麼高、技術性不那麼強的部分著手。」
生產無人靶機發動機或許是中國空軍的一項不太起眼的任務。但這是一個被頂尖國有工廠讓給民營部門的領域,是民營企業邁入利潤豐厚的國防產業的第一步。
王澤鋼還說:「我們希望能在10年後生產更複雜的飛機。」
報導認為,將民營企業引入國防產業的決定是一項宏大改革的組成部分。這項改革旨在精簡中國由200多萬人組成的臃腫軍隊,將其改造為一支能夠靠技術實力在西太平洋戰勝美國航母戰鬥群而不是在俄羅斯或日本大舉侵華時打贏低技術含量陸地戰爭的21世紀戰鬥力量。
報導稱,在中國,國防是一個增長產業,由於北京謀求確立其全球強國地位,過去20年裡中國軍費預算的增長率差不多每年都是2位數。允許民營部門參與進來也是為了提高國防產業的透明度,打擊根基深厚的既得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導致了中國軍事裝備的成本虛高。
報導稱,退役解放軍上校嶽剛(音)表示:「引入民營資本是為了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軍費。引進民企競爭、打破以前軍工集團的壟斷,意味著他們將能用同樣的資金獲得更多的收益,並更有效地配置資源。」
雖然這項改革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的,但解放軍在上個月才建起一個網站來處理採購招標和提高招標過程的透明度。據嶽剛稱,在那以前,只有少數幾家民企向解放軍出售產品,產品種類也很有限,比如防彈背心和豪華裝甲轎車。如今,這項改革向數十乃至數百家民間企業敞開大門。
美國國防部中國軍事問題顧問白邦瑞表示,中國的長遠戰略是模仿美國的國防採購體制。
他說:「解放軍想仿照美國的做法。這樣,如果他們想生產一款飛彈,就不會只有一家生產火箭和飛彈的國有工廠可用。美國則有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和波音等公司競標。」
王澤鋼所在的山東礦機集團與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燃氣輪機實驗室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他正是通過這家合資企業進入航空產業的。中科院燃氣輪機實驗室負責設計用於軍工生產的噴氣發動機原型,其主管是王澤鋼以前的大學室友。
該合資企業的總經理楊曉潔表示:「做同一件事情,民企的成本只有國企的三分之一。」
楊曉潔最初來自上述實驗室,她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國有航空部門工作。她說,頂尖國有工廠往往看不起這些新入行者。「在資歷和經驗方面,民企顯然仍比不上國企。國企仍然能從更好的大學吸引學歷更高的人才,能力更強。」
但她表示,民企學得很快,完成任務所需要的人更少,「它們對人才的培養更好。」她還指出,它們新建立的商業合作意味著它們與自己的前客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結成了一種奇特的關係:雖然它們在與中航工業競爭,但同時仍在使用後者的部分高端生產線來生產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部件,比如渦輪葉片。中航工業是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航空工業企業之一。
報導稱,不過,中航工業並不樂於接受這些市場新進入者。楊曉潔表示:「我們當然感到自己不再受歡迎了。」中航工業則拒絕接受採訪。
她說:「民企還需要再過幾年才能具備生產高技術噴氣發動機的能力,但事情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編譯/何金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藍狐」無人靶機。(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