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時間?我們有許多關於「時間」的詞語,比如度日如年、白駒過隙、日月如梭、曇花一現、一日三秋、彈指之間等等,由於時間看不見摸不著,我們通常會藉助其他地理事物來表述時間的長短。利用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周期性的變化,是用來度量時間的很好工具,所以古人就利用太陽的東升西落的周而復始運動,來確定一天的長度,每天太陽剛升起的時間就是日出、太陽落下的時間就是日落、而太陽升高到最高點的時間就是一天的正午。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確定出一個適用於當地的時間體系,人與人交流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太陽方位,確定早上、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等時間,這實際上就是「地方時」。不過「地方時」只適用於小範圍區域,因為經度不同,地方時就會不同,每隔15個經度,地方時就會相差1個小時。在國際上,如果採用地方時作為時間體系,那麼就會有無數個時間,給交流帶來極大不便,那麼全球能不能採用一個時間呢?
全球採用同一時間,也是不可行的,比如兩地經度相差180度,那麼地方時就會相差12個小時,當一個地方是正午的時候,而另一個地方就是午夜。而此時,如果兩地的時間是同一個時間,那麼就會產生同一時間,有的地方是正午,而有的地方是午夜,還有的地方是清晨或者傍晚。全球採用同一個時間,與各地的日出日落現象不相符合。基於以上原因,人們才制定出了「區時」,區時實際上就是在全球無數個地方時中選擇了其中的24個地方時,作為某一時區的區時,而整個時區內的其他地區,都以區時作為標準。
時區的劃分從0°經線開始,以0°經線為中央經線,往東和往西各取7.5°,作為一個時區,稱為「中時區」,然後再往東取15°,劃為東一區,中央經線為東經15°;在中時區往西取15°,劃為西一區,中央經線為西經15°。以此類推,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註: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為7.5°,以180°經線為共同的中央經線)。時區劃分好以後,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就會落在不同的時區內,就可以採用相應的區時。
比如英國位於歐洲西部,0°經線經過英國倫敦,全國基本上位於「中時區」,英國就採用中時區時間為標準時間。非洲東北部的埃及,東經30°經線剛好經過首都開羅,所以埃及就採用「東二區」時間為標準時間。此外,有些國家的國土分布,其經度範圍剛好位於兩個時區的中間,比如南亞國家印度的經度範圍大約為東經68°至東經98°之間,其國土剛好位於東五區和東六區之間,而且位於兩個時區的國土面積基本相當,也就是說不管採用東五區還是東六區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都並不十分恰當。
因此印度另闢蹊徑,以東五區和東六區的分界經線,也就是東經82.5°經線作為中央經線,所採用的區時可以理解為「東5.5區」。類似像印度那樣設置國家標準時間的國家還有一些,比如西亞國家伊朗採用「東3.5區」的區時,西亞國家阿富汗採用「東4.5區」的區時,南亞國家斯裡蘭卡也採用「東5.5區」的區時,東南亞國家緬甸採用「東6.5區」的區時,此外,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國家,也會採用類似印度的半時區方法。
另外,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地跨多個時區,這時候在一個國家內可能就存在多個標準時間,比如美國就有六個標準時間,分別是東部時區(西五區)、中部時間(西六區)、山地時間(西七區)、西部時間(西八區)、阿拉斯加時間(西九區)和夏威夷時間(西十區)。我國也是一個地跨多個時區的國家,由西往東我國地跨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和東九區等五個時區,不過和美國採用多個時間所有不同,我國全國以「東八區」區時作為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也就是東經120°的地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