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1)位置和範圍:大部分位於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經度範圍約在70°E~90°E;大部分在喜馬拉雅山以南,南至印度洋,西鄰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3/2的國土坐落在印度半島上,面積297.5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七位。
(2)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的國家,也是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超過13億,現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區,以白色人種為主,也有少量的黑色人種分布,80%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人口不僅數量多,而且增長很快。
(3)地形和河流:印度北部是高達的西瑪卡雅山脈。中部分布著恆河平原,南部的印度半島主要被的幹高原所佔據。因此印度的地形可以明顯的劃分為三大部分:北部高山區,主要包括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平原區,主要分布著恆河平原;南部高原區,主要被德幹高原佔據著。

受印度地形的影響、地勢的影響,印度的一些大河都是自北向南流,如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是自北向南流入印度洋。其中,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我國叫雅魯藏布江。
(4)氣候: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為主,每年分旱雨兩季,10月到次年5月吹東北季風為旱季,6月到9月吹西南季風,為雨季。由於受到季風的影響,旱澇在頻發。
(5)農業:1)有利條件:地處熱帶、亞熱帶——熱量足;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雨熱豐;恆河等河流——豐富的灌溉水源;恆河平原、德幹高原——地勢平坦;恆河衝擊平原、德幹高原黑棉土——土壤肥;耕地面積亞洲第一——耕地廣;人口超過13億——人口多。
2)不利條件:熱帶季風——旱澇災害頻發;勞動密集型——生產效率低。
3)農產品的分類:小麥、甘蔗——分布在恆河平原;水稻——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棉花——德幹高原西北部;黃麻(世界首位)——恆河三角洲;茶葉(世界首位)——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
(6)、工業:工業已形成體系。新興工業、信息產業等,發展較快。
1)工業中心:印度東北部鋼鐵和機械工業中心——東北部錳、煤、鐵比較豐富;孟買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幹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加爾各答麻紡織工業中心——恆河三角洲黃麻產地;班加羅爾軟體工業中心——交通、自然條件、人才條件等優勢。
總結:工業中心都接近原料產地,即就近原則,這樣的工業布局,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廠要建在原料產地或者靠近消費市場。

主要城市:新德裡:首都、鐵路交通中心;加爾各答:最大城市、海港、麻紡織工業中心;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高科技工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