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陸分布
(1)海陸所佔比例根據人們計算,地球71%是海洋,陸地僅佔29%,概括說是,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海洋彼此相連成一片,陸地則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陸塊。海陸分布極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片陸地。
(2) 水半球和陸半球:【1】水半球中心在大洋洲紐西蘭以東的安迪波蒂斯群島附近,主要包括南極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以及南美洲的南端,海洋佔比90.5%。【2】陸半球的中心在法國西湖羅亞爾河河口附近,主要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大部分。陸地佔比81%。
不管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水半球還是陸半球,海洋面積總是大於陸地面積。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的概念:面積廣大的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叫做島嶼,陸地延伸到海洋的叫半島。陸地和它附近的島嶼和起來叫做大洲。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其中亞洲面積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亞、歐兩洲緊密相連,叫亞歐大陸。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一線;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合稱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北美洲與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
南極洲位於南極地區,四周被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圍。
【四大洋】:地球表面70%是海洋,分別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面積最大,幾乎佔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北冰洋面積最小。

3、海陸變遷
(1)、大陸漂移假說: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他認為在幾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周圍是一片汪洋,後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漂移分離,逐步形成今天的分布狀況。
(2)、板塊運動:板塊學說認為地球表層不是整體的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各大版塊處於不斷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的地帶,地殼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在板塊交接的地方。
(3)、六大板塊的名稱和位置: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硬度樣斑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4、五種陸地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種。山地的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較陡。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江的中下遊。丘陵是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較低,坡度較緩。盆地是周圍高,中間低,四周有山嶺環繞。

5、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內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流水侵蝕成峽谷,流水攜帶的泥沙堆積成的三角洲,風力侵蝕成的蘑菇石,冰川侵蝕成的窪地。
6、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