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略
喜歡就關注我吧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地球和地圖》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地球的海陸分布特徵及七大洲四大洋,並為後面《海陸變遷》的學習打下基礎。
【知識與技能】
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特徵。
【過程與方法】
初步養成讀圖、填圖、繪圖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世界奧秘的精神得到提升,並享受探索-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海陸面積比例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教學難點】
認識七大洲的輪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確定。
二、說學情
初一學生已經具備了搜集信息及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缺乏對知識的理性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教法:讀圖法、直觀教學法、討論式教學。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學生播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飛行任務引入本節課。這樣的設計,聯繫了社會熱點,吸引學生關注生活中地理問題,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海陸分布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作為航天員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怎樣的?學生各抒己見後,教師出示地球全景旋轉動態圖,學生總結地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創設情境的方式,學生以更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地球全景圖及海陸分布圖的引入,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
通過微課視頻學習陸地海洋表現形式。學生對島嶼、半島等地理概念有了基本了解之後,教師呈現東南亞地形圖,引導學生搶答圖中所涉及的島嶼、半島等。如此設計既檢查了學生理解概念的情況,又實現了知識的遷移。
2.七大洲、四大洋
教師採用點-說-畫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
點:學生扮演小老師帶領全班點擊課件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說:教師出示空白世界地圖,全體學生說出大洲和大洋。
畫:進行「我來畫世界」的活動,學生利用幾何圖形畫出大洲、大洋。
如此設計既鞏固了所學的新知,也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圖能力。
教師出示各大洲、大洋的面積數值資料,學生排序後得出順序排行,並總結記憶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對於洲界線的學習,利用Google Earth軟體合作探究。地理信息技術軟體在課堂中的應用,形象直觀的呈現了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世界奧秘的精神。
環節三:鞏固提升
進行我是講解員的活動,學生選出代表講解員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這樣的設計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環節四:作業設計
學生動手繪製自己的世界地圖小卡片。既複習了本節課內容,同時鍛鍊了學生的繪圖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陸分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二、七大洲、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