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4
每個人類成員都有一種本能:
幫助彼此走出困境。
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短暫的絕望後,馬克決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這顆空無一人的星球上種植作物,尋找一線生機。與此同時,地球方面也很快發現馬克生還的事實,他們想盡辦法部署營救計劃。孤軍奮戰的馬克,能否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
▼ 經典臺詞:
沒有計劃能行倖存到真正開始執行的那一刻。
塵土飛揚的紅沙地裡留下了我最後一個腳印。今天我就要離開火星,要麼死,要麼生。
無論發生什麼,告訴全世界,告訴我的家人,我一直在努力想辦法回家。
▼ 精彩影評:
很好看的太空荒野求生記,馬特達蒙一定是找了裸替他不可稜瘦的下來。另外貴國是有多想賺中國市場的錢,看到國家航天局直接笑出聲了。
太空電影可以不拍成一個人孤獨戰鬥的縮影。無論多麼絕望都剩下最後一點掐不滅的希望,這點太喜歡了,這種設定也很適合馬特達蒙自身。
如果《地心引力》100分,我給《火星救援》90分。雖然沒有華麗的視覺,但「超越人類」的情懷如出一轍。「我為一個比自己更高更美更偉大的原因而死」,中國拍不出好的科幻電影跟特效和技術無關,在一個忙於解決生存初級問題的國度,連人道主義都欠奉,更沒有土壤給終極問題。
非常喜歡!這些年找一部不灑狗血不煽情的科幻片容易嗎。要論科幻氣質Ridley Scott比諾蘭強太多了。喜劇的外表下是其實是格外正統的硬科幻路數,沒有亂七八糟的感情線來喧賓奪主簡直太棒。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在求生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強調對地球的執念,高潮甚至都不是回到地球,因為那完全不重要!
男主太喜劇,影院笑不停;和近幾年的幾部太空大片一比,簡直是反類型片,地球上沒女兒沒兒子沒未婚妻,鋪位裡沒照片沒童年回憶,連音樂都得聽別人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太空魯賓遜故事,不僅是情節上複製了荒「星」求生,並且重現了魯賓遜式的精神:無牽無掛的一個人,不管怎樣得活下去。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
1,在後臺回覆:火星救援 即可領取百度雲資源哦~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跳轉到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