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突然想吃魚,便下班之後與同事相約去買大黃花魚。
買了一條2斤多的黃花魚,同事看到後說自己一般不買大黃花魚,因為魚要當天吃完,自己一個人吃不完,所以都會買小黃花魚。反正都是黃花魚,只是大小有區別。
蘑菇醬這才發現,原來身邊還有很多小夥伴以為大小黃花魚是一種黃花魚呢。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名字很像,看起來也很像的大黃花魚跟小黃花魚之間的區別吧。
大黃花魚又名大黃魚,一般體長30-40釐米,大黃魚的下頜稍突出,所以大黃魚閉嘴的時候是圓形的形狀。
小黃魚又名小黃魚,體長一般體長不超過25cm,小黃魚的上下頜長短一樣,所以小黃魚閉嘴的時候嘴部較尖。
大黃花魚和小黃花魚,雖然同屬於石首科,黃魚屬,但這兩種魚屬於黃魚屬的兩個品種。
大黃魚通常生活在淺海區域中下水層,大黃魚大多分布在我國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
小黃魚是暖溫性近底層魚類,一般生活在水深40—80米的海區,廣泛分布於中國東海、黃海和渤海海域。
黃花魚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尤其是硒的含量,非常的豐富。
相對於大黃魚來說,小黃魚中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如鈣、鐵、鐵、鉀、鈉等,而且小黃魚還可以入藥,藥用價值很高。
大黃花魚個頭較大,肉質多且嫩,適合紅燒、清燉之類的做法;而小黃魚的個頭較小,所以一般大家都會採用幹炸的做法,酥脆金黃,十分美味。
雖然大小黃花魚最大的區別是個頭不同,但是個頭也不是區分大小黃花魚的唯一方法,我們要區分大小黃魚,還可以從這幾個地方來進行區分。
1.黃花魚的嘴部形狀。
大黃花魚的下頜比上頜要長一些,所以大黃魚閉嘴的時候是圓形的形狀。
而小黃花魚的上下頜一樣長短,所以小黃魚閉嘴的時候嘴部較尖。
2.黃花魚的魚鱗行數。
大黃魚側線上的魚鱗有8-9行,而小黃魚只有5-6行。
3.黃花魚的魚鱗大小。
因為大黃花魚的魚鱗行數要多於小黃花魚,所以雖然大黃花魚的個頭大,但是大黃花魚的魚鱗卻比小黃花魚要小一些。
準備材料:
黃花魚500克,雞蛋1個,澱粉,麵粉
製作步驟:
1.小黃魚去鱗、腮和內臟後清洗乾淨,用料酒、蔥、姜、鹽醃製20分鐘。
2.準備一個碗,碗中加入雞蛋、麵粉和澱粉,澱粉和麵粉的比例是1:2,攪拌成麵糊狀備用。
3.醃製好的黃花魚放入碗中,掛糊備用。
4.鍋中燒油,油溫7成熱的時候加入掛糊的小黃花魚,炸到金黃後撈出即可。
以上就是蘑菇醬關於《同是黃花魚,大黃花跟小黃花區別在哪裡?老漁民:兩種魚差遠了》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
歡迎評論區交流,在此感謝大家的閱讀、評論、轉發和點讚。
我是蘑菇醬小食光,請關注我,我們一起吃好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