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亮在比對指紋。
彎彎曲曲、或粗或細的線條,密密麻麻地鋪滿電腦顯示屏,唐文亮的頭微微前傾,用滑鼠在線條上做著標註。同樣的姿勢,維持了近3個小時,「指紋神探」唐文亮終於挪動了身體,伸了個懶腰,取下藍光眼鏡,揉了揉眼睛道:「找到了!」
唐文亮是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民警、痕跡檢驗副高級工程師,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從殘缺的指紋中破譯隱藏密碼,找到通往真相的道路。近日,在全省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他因成功比中一起10年前的故意殺人案,再次被公安部通報表揚。
匠心沉澱的堅守
14年前,在警校學習交通管理專業的唐文亮進了基層派出所,成為一位刑偵民警。2008年,他主動報名赴瀋陽刑警學院進修痕跡學,學成歸來,如願成為溫江分局刑事技術室的一員。剛到技術室的一兩個月,唐文亮一度崩潰。「現場提取指紋大多模糊、殘缺、變形、重疊,而電腦裡的指紋系統只是簡單列出類似的指紋,要對一枚指紋進行認定,必須靠肉眼對幾十枚相似指紋逐一標註、比對、鑑定才能做出結論。然而,人的眼睛是可以被欺騙的,指紋在受力的情況下,可能出現推擠和假特徵。」唐文亮說,他要對每一枚指紋進行反覆觀察、識別,才能在方寸的黑白紋線指尖,找出破案的密碼。
「上班時間就是看這些線條,下班走在路上,覺得路邊的樹椏都是指紋。」但當唐文亮第一次從兩三千張指紋卡裡,「揪」出一個小偷時,他便真正愛上了這個職業——「只要我肯下功夫,我的眼睛就能讓那些犯罪分子原形畢露。」
方寸之間的戰鬥
一間10平方米的工作間,幾套精密的指紋提取設備,一臺電腦和一個馬蹄放大鏡,這是唐文亮工作的「標配」。工作室裡的唐文亮,時而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時而拿著幾張指紋卡片仔細查驗。實在累了,就閉眼調整目力。
從事指紋比對工作以來,因長時間盯著排列緊密的紋線,唐文亮的雙眼常常流淚,甚至還會疼痛發癢,眼藥水成了他的常備品。如今,這些困難全都被一一克服,無數次的指紋編輯比對,始終能保持「零差錯」,無數個真兇被他敏銳地揪出來。從事痕檢12年,唐文亮比對10多萬枚指紋,破案近千起。探尋證據、甄別痕跡、一錘定音,這位「指紋神探」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
2010年10月,一個商鋪被盜後店主報警求助,在監控視頻中,嫌疑人全程戴著手套,這讓破案難度加大。唐文亮仔細地觀察現場,在收銀臺的角落處,一個打開的煙盒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你的煙盒嗎?」店主表示,平時自己會把一些錢放在煙盒裡,但此時,煙盒已經打開,裡面的錢也一併被盜走。「煙盒這麼小,如果戴著手套,肯定不好拿出裡面的錢,這上面可能有嫌疑人的指紋。」最終,靠著煙盒上兩個殘缺的指紋,嫌疑人被鎖定。
近3年來,經唐文亮比中案件300餘起,出具鑑定書80餘份,全部被法庭採信。僅今年以來,唐文亮就利用指紋技術比中案件52起,協助抓獲犯罪嫌疑人25名。
鍥而不捨的追逐
2017年夏,在抽調到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參與指紋協查期間,唐文亮成功比中了1992年陝西某市故意殺人案,陝西警方由此在廣州將潛逃25年、已漂白身份的嫌疑人銅某抓獲。
今年疫情期間,溫江多個住宅小區連續發生多起入室盜竊案,技術和偵查人員通過足跡串並和視頻偵查,在市區某小區將正準備再次作案的兩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獲,唐文亮連夜將嫌疑人的十指指紋錄入各地指紋庫進行倒查,10餘個小時後,成功查中兩名嫌疑人還涉嫌成都、綿陽等地的11起入室盜竊案,迅速擴大了戰果。
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唐文亮躋身於國內指紋比對領域專家行列,2018年7月,唐文亮憑藉出色的工作業績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系統優秀指紋工作人員,並多次被公安部、省公安廳、市公安局抽調參與重特大案件指紋協查比對工作。他撰寫的《論汗液指紋在非滲透客體上的衰減性》在《刑事技術》刊發,另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四川警察學院學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