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案
第四屆浙江省刑偵專家名單剛剛揭曉!
自2005年8月浙江警方首次實行刑偵專家制度以來,都市快報一直獨家和浙江省公安廳合作,推出《快報帶你識名探》系列報導。
這次評選,注重選拔業務水平,突出警界新秀。
在當選的刑偵專家中,除了我們熟悉的與無數冤魂對話的法醫林文錄、讓犯罪分子開口的審訊專家陳素青,還多了很多年輕面孔,如與電信詐騙鬥智的70後刑偵行家張丹……
浙江命案破案率連續增長,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和在犯罪現場忙碌的他們,密不可分。讓我們跟隨新老名探的腳步,去辨識蛛絲馬跡,還原事情真相。
卞衛平
麗水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指紋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浙江省刑偵專家。
4次被評為全國指紋協查工作先進個人。
2000年8月至今,他負責的指紋中心直接破案6000多起,帶破各類刑事案件1萬多起,其中搶劫、強姦、兇殺等惡性案件上百起。
去年,麗水市已成立「卞衛平指紋工作室」。
卞衛平是個獵手。
13年間,不知有多少試圖藏匿的獵物,被他擊倒,且無一失手。
令對手真正心驚膽戰的是,從沒人見過他扣動扳機。
這,正是他的厲害之處。
卞衛平的武器,是兩枚對上號的指紋。
這些彎彎曲曲的線條,或粗或細,或清晰或模糊,或殘缺或完整。
但它們背後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獨一無二。
兩個女人倒在血泊中
一個夏天的上午,連續的高溫天氣早已把青田鶴城這個浙南小鎮蒸得幹如茅蒿,也許一個輕輕的咳嗽也會把它點燃。
姚愛芬和麻蘇蓮失蹤1天後,終於在當地最好的華僑飯店4102房間找到了。
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裡,瀰漫著一股血腥味。
姚愛芬仰躺在床上,一個雪白的枕頭壓在她的頭上,她的右手無力地垂在床沿上,但死死地抓著一隻紅色的小錢包——錢包的袋口已被拉開,裡面還放著1062.6元人民幣和81美元。
她的左手放在床上,在距指尖10釐米處,一隻黑色的計算器靜靜地躺著,似在無聲地記錄著房間裡發生的一切。
麻蘇蓮躺在窗戶與床之間那條不足40釐米寬的紅地毯上,嘴角邊有著一縷淡淡的血絲。
她的臉色青紫,左腳穿著黑色皮鞋,另一隻鞋則在2米外的板凳下。這或許告訴我們,她在生命的最後一瞬間,曾踢出過憤怒的一腳。
兩個女人系僑眷,平時混跡在當地外幣黑市上。被殺時,還有11萬元人民幣、數百美元以及金項鍊等財物被劫。
如此劫殺案,在當地前所未聞。就在警方大隊人馬尚未進入現場時,偌大的華僑飯店廣場在幾分鐘之內聚集了200多人,人們交頭接耳,唧唧喳喳——他們在用自己那僅有的一點推理知識,猜測著各種可能。
這一天,是1999年8月18日。
馬桶上留下1/3枚指紋
卞衛平接觸這起案子時,已是兩年之後。
時任景寧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的他剛被借調到市局。可以說,在這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青田警方該用的手段都用了,但兇手是誰依然還是個謎。
劫殺案發生後,民警現場勘查花了30多個小時——對卞衛平來說,留給他真正有用的,其實只有一枚指紋。
它來自兇案現場抽水馬桶那鋥亮的不鏽鋼出水按鈕上。現場民警知道,這是兇手留下的,但它是殘缺變形的,僅留有1/3。
似乎這已足夠。
資料顯示,中國最早在唐代的法律中就明確規定,指紋是人身鑑別的證據之一,這比西方早了800多年。在60億人口中,最多也只能找出兩枚一樣的指紋。指紋的不同,區別在於各自的特徵不同。比如,同樣一個位置,你指紋上的線條在這裡交會,他的卻是分叉。
一般一枚完整的指紋,能在上面找到120-150個特徵。多個特徵的隨意組合,則成了一個人特有的信息。
華僑飯店馬桶上的這枚指紋,雖不完整,但卞衛平從裡頭就找到七八個不同的特徵。
這些特徵,隨後又深深烙進了他的大腦裡。
指紋比對也靠「關鍵詞」
卞衛平能名滿江湖,有他的辦法。
電腦比對指紋,是模糊查詢的。一枚指紋輸入,能否比對上另外一條,在數以百萬計的指紋庫當中,顯示的可疑指紋最多50多條。是成是敗,跟百度搜索一樣,得看你輸入的關鍵詞是否合適。
卞衛平早已把龐大的指紋庫,通過編程建成了若干個小庫。小庫和小庫間,區別或在於按籍貫、年齡或性別分類等。這就好比在大海裡捕一條小魚很難,但在一個池塘裡釣魚就容易多了。他就是靠這個辦法,在2003年公安部協查比武中打響第一槍,又在全國奪魁。
但要捕撈的這條魚在不在庫裡,哪一條才是,這是個問題。
作為高手,卞衛平早已習慣了寂寞,他總是在等待,等待一枚有身份的指紋出現。
很多時候,他在面對外人看來如此枯燥的指紋,會忘記了下班時間。
這樣的功力,可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生活中,他沒多少愛好,但一坐下來什麼事都不做,可以坐上個把小時。
這時的他,如同一個在打禪的高僧,拋去雜念。老婆理解他,因為她做審核工作,整天跟數據打交道,也是個心靜之人。
辦公室有臺電腦是留給徒弟的
2001年11月4日晚,早早隱去的太陽,給這座山城帶來了無數霓虹燈。
晚飯後,卞衛平忙著往局裡趕,他要去核對50份交警部門剛剛送來的指紋——這些人,多半是由於交通肇事被按了指紋。
其中一張寫有「劉陽平」的卡片,被掃描後進入電腦,再被輸入他的那些小庫時,卞衛平興奮地從座椅上跳了起來。
劉陽平的指紋,和馬桶上那枚指紋對上了號——他就是製造劫殺案的3個兇手之一。他們以兌換外幣為由,把姚愛芬和麻蘇蓮騙到賓館……
如今3個兇手早已伏法。
在卞衛平的辦公室,有一臺電腦是特意留給徒弟的。
名師出高徒,這話一點都不假。今年上半年,公安部指紋協查比對的通報中,浙江榜上有名的5人,無一例外都是他的徒弟。
浙江揪出來的411個殺人、盜竊等嫌犯中,265人是他們幾個鎖定的。
指紋是由一種叫做摩擦嵴的脊狀突起系列組成的。
每條突起都分布著許多毛孔,與皮膚下面的汗腺相接,你留在玻璃、桌子以及其他東西上的指紋都是由於出汗的緣故。
研究發現,一個人在胚胎時期便有了指紋,3個月時,指紋便完全形成,且基本終生不變。科學家通過觀察指紋線的數目、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就能辨別一個人的身份。指紋甚至比DNA更為獨特,同卵雙生者儘管擁有相同的DNA,但卻沒有相同的指紋。
在卞衛平看來,相對DNA來說,指紋破案更為快捷——在他印象中,松陽曾有起案子,現場採集的指紋到手後,嫌犯被鎖定還不到一杯茶的工夫。他說,目前警方利用刑事技術破的案子,指紋佔了七成左右。(部分資料摘自《大自然探索》)
據都市快報 作者 詹影 胡昌清 葉建良 方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