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比DNA更獨特 七成刑事技術破案要靠它

2020-11-23 浙江在線

 

  斷案

 

  第四屆浙江省刑偵專家名單剛剛揭曉!

  自2005年8月浙江警方首次實行刑偵專家制度以來,都市快報一直獨家和浙江省公安廳合作,推出《快報帶你識名探》系列報導。

  這次評選,注重選拔業務水平,突出警界新秀。

  在當選的刑偵專家中,除了我們熟悉的與無數冤魂對話的法醫林文錄、讓犯罪分子開口的審訊專家陳素青,還多了很多年輕面孔,如與電信詐騙鬥智的70後刑偵行家張丹……

  浙江命案破案率連續增長,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和在犯罪現場忙碌的他們,密不可分。讓我們跟隨新老名探的腳步,去辨識蛛絲馬跡,還原事情真相。

  卞衛平

  麗水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指紋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浙江省刑偵專家。

  4次被評為全國指紋協查工作先進個人。

  2000年8月至今,他負責的指紋中心直接破案6000多起,帶破各類刑事案件1萬多起,其中搶劫、強姦、兇殺等惡性案件上百起。

  去年,麗水市已成立「卞衛平指紋工作室」。

  卞衛平是個獵手。

  13年間,不知有多少試圖藏匿的獵物,被他擊倒,且無一失手。

  令對手真正心驚膽戰的是,從沒人見過他扣動扳機。

  這,正是他的厲害之處。

  卞衛平的武器,是兩枚對上號的指紋。

  這些彎彎曲曲的線條,或粗或細,或清晰或模糊,或殘缺或完整。

  但它們背後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獨一無二。

  兩個女人倒在血泊中

  一個夏天的上午,連續的高溫天氣早已把青田鶴城這個浙南小鎮蒸得幹如茅蒿,也許一個輕輕的咳嗽也會把它點燃。

  姚愛芬和麻蘇蓮失蹤1天後,終於在當地最好的華僑飯店4102房間找到了。

  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裡,瀰漫著一股血腥味。

  姚愛芬仰躺在床上,一個雪白的枕頭壓在她的頭上,她的右手無力地垂在床沿上,但死死地抓著一隻紅色的小錢包——錢包的袋口已被拉開,裡面還放著1062.6元人民幣和81美元。

  她的左手放在床上,在距指尖10釐米處,一隻黑色的計算器靜靜地躺著,似在無聲地記錄著房間裡發生的一切。

  麻蘇蓮躺在窗戶與床之間那條不足40釐米寬的紅地毯上,嘴角邊有著一縷淡淡的血絲。

  她的臉色青紫,左腳穿著黑色皮鞋,另一隻鞋則在2米外的板凳下。這或許告訴我們,她在生命的最後一瞬間,曾踢出過憤怒的一腳。

  兩個女人系僑眷,平時混跡在當地外幣黑市上。被殺時,還有11萬元人民幣、數百美元以及金項鍊等財物被劫。

  如此劫殺案,在當地前所未聞。就在警方大隊人馬尚未進入現場時,偌大的華僑飯店廣場在幾分鐘之內聚集了200多人,人們交頭接耳,唧唧喳喳——他們在用自己那僅有的一點推理知識,猜測著各種可能。

  這一天,是1999年8月18日。

  馬桶上留下1/3枚指紋

  卞衛平接觸這起案子時,已是兩年之後。

  時任景寧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的他剛被借調到市局。可以說,在這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青田警方該用的手段都用了,但兇手是誰依然還是個謎。

  劫殺案發生後,民警現場勘查花了30多個小時——對卞衛平來說,留給他真正有用的,其實只有一枚指紋。

  它來自兇案現場抽水馬桶那鋥亮的不鏽鋼出水按鈕上。現場民警知道,這是兇手留下的,但它是殘缺變形的,僅留有1/3。

  似乎這已足夠。

  資料顯示,中國最早在唐代的法律中就明確規定,指紋是人身鑑別的證據之一,這比西方早了800多年。在60億人口中,最多也只能找出兩枚一樣的指紋。指紋的不同,區別在於各自的特徵不同。比如,同樣一個位置,你指紋上的線條在這裡交會,他的卻是分叉。

  一般一枚完整的指紋,能在上面找到120-150個特徵。多個特徵的隨意組合,則成了一個人特有的信息。

  華僑飯店馬桶上的這枚指紋,雖不完整,但卞衛平從裡頭就找到七八個不同的特徵。

  這些特徵,隨後又深深烙進了他的大腦裡。

  指紋比對也靠「關鍵詞」

  卞衛平能名滿江湖,有他的辦法。

  電腦比對指紋,是模糊查詢的。一枚指紋輸入,能否比對上另外一條,在數以百萬計的指紋庫當中,顯示的可疑指紋最多50多條。是成是敗,跟百度搜索一樣,得看你輸入的關鍵詞是否合適。

  卞衛平早已把龐大的指紋庫,通過編程建成了若干個小庫。小庫和小庫間,區別或在於按籍貫、年齡或性別分類等。這就好比在大海裡捕一條小魚很難,但在一個池塘裡釣魚就容易多了。他就是靠這個辦法,在2003年公安部協查比武中打響第一槍,又在全國奪魁。

  但要捕撈的這條魚在不在庫裡,哪一條才是,這是個問題。

  作為高手,卞衛平早已習慣了寂寞,他總是在等待,等待一枚有身份的指紋出現。

  很多時候,他在面對外人看來如此枯燥的指紋,會忘記了下班時間。

  這樣的功力,可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生活中,他沒多少愛好,但一坐下來什麼事都不做,可以坐上個把小時。

  這時的他,如同一個在打禪的高僧,拋去雜念。老婆理解他,因為她做審核工作,整天跟數據打交道,也是個心靜之人。

  辦公室有臺電腦是留給徒弟的

  2001年11月4日晚,早早隱去的太陽,給這座山城帶來了無數霓虹燈。

  晚飯後,卞衛平忙著往局裡趕,他要去核對50份交警部門剛剛送來的指紋——這些人,多半是由於交通肇事被按了指紋。

  其中一張寫有「劉陽平」的卡片,被掃描後進入電腦,再被輸入他的那些小庫時,卞衛平興奮地從座椅上跳了起來。

  劉陽平的指紋,和馬桶上那枚指紋對上了號——他就是製造劫殺案的3個兇手之一。他們以兌換外幣為由,把姚愛芬和麻蘇蓮騙到賓館……

  如今3個兇手早已伏法。

  在卞衛平的辦公室,有一臺電腦是特意留給徒弟的。

  名師出高徒,這話一點都不假。今年上半年,公安部指紋協查比對的通報中,浙江榜上有名的5人,無一例外都是他的徒弟。

  浙江揪出來的411個殺人、盜竊等嫌犯中,265人是他們幾個鎖定的。

  指紋是由一種叫做摩擦嵴的脊狀突起系列組成的。

  每條突起都分布著許多毛孔,與皮膚下面的汗腺相接,你留在玻璃、桌子以及其他東西上的指紋都是由於出汗的緣故。

  研究發現,一個人在胚胎時期便有了指紋,3個月時,指紋便完全形成,且基本終生不變。科學家通過觀察指紋線的數目、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就能辨別一個人的身份。指紋甚至比DNA更為獨特,同卵雙生者儘管擁有相同的DNA,但卻沒有相同的指紋。

  在卞衛平看來,相對DNA來說,指紋破案更為快捷——在他印象中,松陽曾有起案子,現場採集的指紋到手後,嫌犯被鎖定還不到一杯茶的工夫。他說,目前警方利用刑事技術破的案子,指紋佔了七成左右。(部分資料摘自《大自然探索》)

  據都市快報 作者 詹影 胡昌清 葉建良 方晟

相關焦點

  • 破案用的指紋學及指紋技術應用之前世今生
    指紋信息的唯一性是人身份認定的重要依據,由於它的特性帶來了商業的價值,從一開始的刑事破案應用到現在流行的科技民用指紋紋路有三種基本形狀:鬥型、弓型和箕型,它是皮下組織對指肚表皮頂壓方向的不同造就了這不同的形狀。研究發現人體在胎兒發育3~4個月的時間指紋就已經基本形成,到了14歲時指紋就已經定型並且終身不變。
  • 12年比對10多萬指紋,破案近千起!這位「指紋神探」真牛!
    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刑事技術室民警、痕跡檢驗副高級工程師唐文亮沒有休息,早早來到辦公室值班。如果沒有別的事情,唐文亮會盡力少喝水,一直坐到中午,「比對指紋的連貫性很強,如果中途休息,會干擾思路。」指紋是人體的身份證,每個人的指紋都是唯一的,它與DNA一樣,是確定或排除刑事案件嫌疑人的重要證據之一。從警12年,唐文亮比對10多萬枚指紋,破案近千起。
  • 唐文亮:比對10萬枚指紋破案近千起
    2008年,他主動報名赴瀋陽刑警學院進修痕跡學,學成歸來,如願成為溫江分局刑事技術室的一員。剛到技術室的一兩個月,唐文亮一度崩潰。「現場提取指紋大多模糊、殘缺、變形、重疊,而電腦裡的指紋系統只是簡單列出類似的指紋,要對一枚指紋進行認定,必須靠肉眼對幾十枚相似指紋逐一標註、比對、鑑定才能做出結論。然而,人的眼睛是可以被欺騙的,指紋在受力的情況下,可能出現推擠和假特徵。」
  • 谷城警方通過指紋比對破案27起
    2006-12-11 16:20:21        日前,筆者從湖北省穀城縣公安局獲悉,截止12月上旬,該局通過指紋比對破案
  • 12年比對超10萬枚指紋 「指紋神探」從殘缺指紋中發現真相
    唐文亮是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刑事技術室民警、痕跡檢驗副高級工程師,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從殘缺的指紋中,破譯隱藏密碼,找到通往真相的道路。指紋是人體的身份證,每個人的指紋都是唯一的,它與DNA一樣,是確定或排除刑事案件嫌疑人的重要證據之一。從警12年,唐文亮比對10多萬枚指紋,破案近千起。探尋證據、甄別痕跡、一錘定音,這位「指紋神探」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
  • 尋找躲藏在一平方釐米裡的真兇: 「指紋神探」 12年來比對10多萬指紋
    指紋又稱人體身份證,每個人的指紋都是唯一的,它與DNA一樣,是確定或排除刑事案件嫌疑人的重要證據之一。一枚指紋通常只有1平方釐米,但其中的紋路卻充滿玄機。和衝鋒抓敵,奮勇在第一線的民警不同,唐文亮把電腦滑鼠當作自己的武器,在迷宮一般的指紋圖像裡尋找蛛絲馬跡,準確狙擊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唐文亮是溫江分局刑事技術室民警、痕跡檢驗高級工程師,從事指紋工作12年來,唐文亮比對指紋達10多萬枚,破案近千起。靠著一股子韌勁兒,在「黑白世界」的紋山線海中演繹出一個個「指海狙兇」的傳奇。
  • 29歲「指紋神探」 「喊醒」沉睡指紋抓「黑手」
    然而,連雲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指紋室的技術員張雙印,靠著一股子韌勁兒,從一枚枚殘缺的指紋中演繹出一個個「指海撈兇」的傳奇:憑一枚模糊的血指紋,破獲10年前的命案;一月連破公安部下達的6起命案積案;從警7年,通過指紋破案2000餘起……日前,省公安廳上報公安部申請表彰的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候選人名單裡,今年29歲的張雙印榜上有名。
  • 人體的秘密:DNA的破案能力
    指紋破案一度成為警察破案的得力助手。由於各人有各人的指紋特點,全世界60億人的指紋都各不相同,所以指紋技術的發展確實給刑偵工作帶來了很大方便。幾十年過去了,指紋不知道幫助警察破獲了多少撲朔迷離的案件,使一些蒙冤受屈的人得以昭雪,使罪犯在鐵的事實面前束手就擒。美國電影《逃亡者》講的是一個醫生被認為謀殺懷孕的妻子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故事。
  • 百佳刑警推選丨張世平:「破譯」指紋大乾坤
    1996年參警以來,一直工作在刑事技術崗位上,工作中他始終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刻苦鑽研刑偵業務,改革創新破案機制,在刑偵指紋信息領域做出了不凡業績。25年來,他承擔著全市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建設和管理應用,能夠快速識別比中疑難指紋而聞名於業界,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保衛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起案件從張世平這裡找到真兇。
  • 秦文:指紋比對更多的是一種責任 單一枯燥但決不能出錯
    常年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也需要具備耐得住寂寞的奉獻精神,如果想要多破案,靠的就是耐心和責任感,對每一枚指紋採用不同的方案,反覆比對,我們稱之為「反覆比,比反覆」,沒有窮盡的時候,直到案件偵破為止,所以說指紋比對只要想幹,就有幹不完的工作。指紋工作沒有偵查抓捕的艱辛精彩和跌宕起伏,更多的就是平淡枯燥,但是我覺得克服困難,無私奉獻,全面展示指紋技術人員和共產黨員的風採,就是每天要積極面對的挑戰。
  • 娜晟東:抽絲剝繭還原真相 為刑事偵查提供技術支撐
    娜晟東是丹徒公安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主任,他數十年如一日奮戰一線,於細微之處發現關鍵證據,抽絲剝繭後還原案件真相,為刑事偵查提供了技術支撐。2020年,他被公安部評為江蘇省「十佳優秀現勘人員」。上午,在丹徒公安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小編見到娜晟東時,他正在提取證物,分析案件現場的指紋。今年38歲的娜晟東,畢業於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從警已經16年,在他看來,從事自己這份工作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邏輯思維能力,案件偵查中,要根據不同的犯罪現場甄別犯罪者的作案手段,通過現場還原搜索證據,多年來,他一直以「讓證據說話,對真相負責」為工作信條。
  • 為什麼會有指紋的存在?它有什麼意義?
    對生物學家來說,指紋可能代表了一種遺傳密碼,上面的紋路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對於犯罪學家來說,指紋是一種破案的關鍵線索,它可以定位到可能的嫌疑人或者犯人。1910年的一個故事,有兇手逃離了一場謀殺現場,但他留下了一條將決定他命運的線索:在他犯罪的房子外面,欄杆上晾乾的油漆上留下了他完美的指紋。而這位兇手的指紋首次被用作刑事調查的證據,並導致他在1911年被判謀殺罪。
  • DNA 技術是怎麼成為「法證先鋒」的?-虎嗅網
    過去十幾年來 DNA 檢測技術已經廣泛運用與刑偵破案中,但前提是要獲取疑犯本人的基因數據進。而 Y-STR 技術打破了這一限制,無需拿到犯罪嫌疑人本人的 DNA 進行精確比對,只要獲取其父系親屬的 DNA,就基本鎖定了嫌疑人所在的家族,大大縮小了排查範圍。
  • 名探破案:讓石頭「說話」讓纖維「作證」
    屍體歸法醫,指紋、腳印歸痕檢,血液歸生物物證……那麼,案發現場的一小撮泥土、一塊石頭、一張紙、一片樹葉……如果它們與案件有關,該歸誰?  此時,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向王長富和他的同事們。  47歲的王長富是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刑科所高級工程師,1985年從中國刑警學院法化學專業畢業,1989年進入刑事偵查理化領域工作,至今已有24年。
  • DNA也有「指紋」
    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技術簡介:DNA指紋是指具有完全個體特異的DNA多態性,其個體識別能力足以與手指指紋相媲美,因而得名。這種指紋可以通過血液、唾液、汗水、淚水等任何人體分泌物獲得。基於上述原理,DNA指紋技術應運而生。由於不同分子量大小的DNA片段在瓊脂糖凝膠中移動速度不同,可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對PCR擴增的樣品DNA進行分離,再利用凝膠成像系統得到具有不同形狀的DNA指紋圖譜。通過分析DNA指紋圖譜包含的DNA信息,即可以完成對物種或個體進行鑑別。
  • 「我並不傳奇,我只是一直用心」 十七年裡 她在1c㎡上破案數以萬計
    一枚指紋,只有1平方釐米大小,即使在電腦上放大,也不過巴掌大,可就是這麼大點地方,纏繞的卻是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紋路。她用十七年芳華紮根在這些纏繞不清甚至殘缺變形的指紋裡;用幾百甚至上千次的檢索比對,破獲數以萬計的案件,她是貴陽市南明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聘任制警務技術人民警察、貴州省公安機關刑事技術專家庫成員、公安部刑事技術特長專家——楊小宇。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周禮》 眾所周知,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人的指紋有著不同的形狀,大小粗細和生長走向都不一樣。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不同的兩個人指紋重合的概率為150億分之一,如此小的概率幾乎可以說明人的指紋是能夠準確識別一個人的身份信息的,所以指紋在刑偵破案中都是查找嫌疑人的關鍵線索之一,基本上找到了對應指紋之人,也就確定了嫌疑犯。
  • DNA檢驗出錯 山西一教師被冤枉強姦兩學生(圖)
    為了慎重起見,公安人員又將李逢春的血樣和受害人褥面上的精斑一起送到山西省公安廳做dna鑑定。基於當時的鑑定條件有限,省公安廳做了6個位點的鑑定,結論是「受害人褥面上精子dna與李逢春血痕dna譜帶位置一致」,     隨後,李逢春被刑事拘留。一時間「老師強姦學生」的案子被傳得沸沸揚揚,無論是街坊四鄰還是同事朋友,大家都相信犯罪嫌疑人就是李逢春。
  • 法者|指紋「神探」易昭偉:3天找到「浙江第一懸案」嫌犯
    重慶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刑事技術支隊指紋信息大隊副大隊長易昭偉是第二屆全國公安「百佳刑警」,36歲的他已是痕跡檢驗副高級工程師、全國命案積案攻堅行動專家組成員。參加工作以來,易昭偉通過指紋比中各類案件3000餘件,比中全國各地命案積案30餘件,其中就包括公安部掛牌督辦的「1995-2007寧紹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
  • 「神技」Y-DNA檢驗技術破案實例:美國破獲50年前兇案
    封面新聞記者通過公開信息檢索發現,早在2006年國內就已在「湖北馬口鎮強姦殺人案」使用了姓氏基因Y-DNA檢驗技術進行偵破,使嫌犯在一個月內就得以抓獲。  在四川,2013年首次通過該技術破獲了時間長達11年的懸案。  除中國外,美國、歐洲國家和地區也在推進利用「Y-DNA染色體檢驗」技術破案,並設立專門的資料庫。